APP下载

黑龙江省对俄直接投资战略分析

2013-03-27齐玉莉张春萍

对外经贸 2013年6期
关键词:黑龙江省企业

齐玉莉 张春萍

(黑龙江大学 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进入21 世纪以来,在“走出去”战略的推动下,我国对外直接投资(OFDI)取得了迅猛发展。俄罗斯是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重点区域。黑龙江省作为我国的一个边境大省,是参与对俄投资和整个中俄经济合作的重要门户,因此发展黑龙江省的对俄直接投资对推动全省乃至全国的“走出去”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一、黑龙江省对俄直接投资的特点

在中俄两国政治互信不断加强以及经贸合作水平不断提高的背景下,黑龙江省企业对俄直接投资从无到有,规模、领域不断扩大,并表现出以下特点:

(一)对俄直接投资规模增长较快

2004年,黑龙江省仅有对俄投资企业14 家,中方合同投资额为0.51 亿美元,经过几年的迅速发展,截至2011年,黑龙江省批准并在商务部备案的对俄投资企业有374 家,合同投资总额28.6 亿美元,其中中方投资额24.5 亿美元;累计对俄实际投资11.05 亿美元,占全国实际对俄投资总额的35.7%。

(二)投资区域与行业相对比较集中

受中俄两国及毗邻地区资源禀赋状况、经济发展水平与投资政策的影响,黑龙江省对俄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远东和西伯利亚地区,如滨海边疆区、阿穆尔州等州(区)。投资行业主要集中在林业、矿产资源开发、生产加工等领域。截至2011年,黑龙江省对俄矿产资源投资项目20 个,投资总额4.4 亿美元,其中中方投资额4.2亿美元;对俄境外农产品生产基地占地累计达640 万亩;境内对俄果菜出口基地面积120 万亩;对俄劳务输出累计超过15 万人次,劳务总收入超过20 亿元人民币。

(三)投资项目规模有所扩大

近些年来,黑龙江省对俄直接投资项目规模有所扩大,投资额在1000 万美元和5000 万美元以上的大项目不断增加。在2002年以前的对俄投资中,投资金额超百万美元的项目有3 个,超千万美元的只有1 个;而仅仅在2009年当年,新批企业中投资额超千万美元的就达到了11 家,其中中方投资额超过千万美元的有7 家。

(四)对俄投资主体以中小民营企业为主,经营方式较为粗放

虽然黑龙江省对俄直接投资的项目规模有所扩大,但大部分仍集中于从事粗放经营的自然资源开发,木材加工,农副产品、海产品的初级加工等领域,缺乏高技术、高附加值、高效益的投资项目,对黑龙江省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十分有限。另外,黑龙江省对俄投资主体仍以中小民营企业为主,尚未形成具有一定生产规模和竞争力的跨国经营主体。

二、黑龙江省对俄直接投资的优势条件

(一)地缘优势

20 世纪90年代,坎特韦尔和托兰惕诺从发展中国家技术积累和创新角度出发,得出了发展中国家对外投资地理选择的基本规律,即从海外经营的地理扩张看,发展中国家企业在很大程度上受“心理距离”影响,其投资方向遵循周边国家——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的渐进发展轨道。根据这一理论分析,黑龙江省经济发展水平属于典型的发展中经济,目前处于对外直接投资的起步阶段,因此境外投资的区域选择应以周边国家为主。黑龙江省与俄罗斯的边界线长达3045 公里,共有18 个市、县与俄罗斯接壤,拥有25 个国家一类口岸,是全国口岸数量最多的沿边省区。与俄罗斯之间的水路、陆路和航空口岸通畅快捷,与俄边境地区的经贸合作具有悠久历史,在发展对俄投资方面具有明显的地缘优势。

(二)资源禀赋优势

受国内资源禀赋状况和经济发展速度的影响,资源寻求型OFDI 在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而俄罗斯与黑龙江省毗邻的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是举世闻名的资源和能源基地。其中,西伯利亚联邦区是全俄面积最大、资源最丰富的地区:面积占全俄面积的30%,铅、铂和钼等贵金属和稀有金属的储量占全俄总量的80%以上,探明石油储量占全俄石油储量的77%,木材蓄积量占全俄总量的50%以上;俄远东地区的石油、天然气储量分别为96 亿吨、140 亿立方米,金、银、铜等金属和非金属矿产占全俄的比重较高,林木蓄积量为204亿立方米,海产品产量超过俄总产量的60%。远东和西伯利亚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为黑龙江省企业对其进行直接投资、并与俄企业进行能源和资源合作提供了现实条件。

(三)经济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连续30 多年保持高速增长,到2010年,中国和黑龙江省人均GDP 分别达到4423美元、3946 美元,根据邓宁的投资发展周期理论,我国和黑龙江省均处于经济发展的第三阶段,境外投资能力增长迅速,已经具备了对外直接投资的经济基础。同时,俄罗斯经济形势日趋好转,与中国毗邻的远东和西伯利亚地区是俄重点开发的地区之一,计划到2013年,远东地区生产总值将比2007年提高1.6 倍,2020年前西伯利亚联邦区的总产值将以每年7.5% ~8%的速度增长,这对包括黑龙江省企业在内的外资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三、黑龙江省对俄直接投资的制约因素

(一)敏感的地缘政治因素

近年来,在中俄双边关系渐入佳境的同时,在俄罗斯的远东、西伯利亚地区也一直存在着所谓的“中国威胁论”。在对待吸引外资问题上,一方面,俄罗斯特别是远东、西伯利亚地区的经济发展需要吸引中国资本。另一方面,又有很多俄罗斯人认为,接受来自外国特别是中国的资本,不仅不利于俄罗斯创新经济的发展,而且过度开发本地区的矿产资源,会使远东地区变成亚太邻国的原料附庸。在俄有半数被调查者认为,不该让外国公司进入西伯利亚和远东的自然资源领域,80%的俄罗斯人反对外国资本进入军事工业部门,67%左右的人反对外国公司进入原料生产部门。

(二)俄方引资政策多变,投资壁垒较多

由于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尚未完善,而且在吸引外资问题上患得患失,因此俄方的引资政策变动频繁,设置的投资壁垒较多。根据新规定,外国公司所持有的俄矿业开采公司股份将不得超过5%,涉及国家安全防御领域的公司,外商控股不得超过25%。俄还加强了对外国投资者参与俄战略矿藏开发项目的限制,包括储量在7000万吨以上的油田和超过500 亿立方米的气田、储量超过50 吨的金矿和储量超过50 万吨的铜矿,都被列为禁止外国投资者控股的资源开发项目,这些规定进一步抬高了包括中国企业在内的外国资本的投资门槛。此外,俄方对外资企业的行政审批手续十分繁琐,诸如劳务许可、物资进出境许可、车辆通行证、边境施工许可等手续办理程序多、受理时间长、批复慢,严重影响项目实施进度。

(三)远东和西伯利亚地区经济发展落后,投资环境差

黑龙江省对俄投资区域主要集中在俄远东和西伯利亚地区,这一地区远离俄政治、经济中心,自然条件恶劣,经济发展落后,包括交通、动力、通信、法律、仲裁、信息、金融、信贷和保险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投资服务都严重不足。虽然能源矿产、林业和水产品等自然资源丰富,但主要分布在那些气候恶劣、人烟稀少、基础设施差的偏远地区,开发难度大,外资企业在这些地区勘探开采资源所需投入的技术、装备、运输等成本都会大大增加。

(四)黑龙江省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实力有限

黑龙江省属于我国的欠发达省份,传统产业比重大,高新技术产业比重小,市场机制发育尚不完善,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实力有限。这首先导致境外直接投资所需的资金不足,特别是当投资于一些期限长、规模大的大型能源开发、矿产资源开采及加工和森林采伐等项目时,资金匮乏往往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最大瓶颈;其次,由于市场机制发育不完善,与企业对外投资密切相关的金融、保险、物流等相关产业和服务机制尚不成熟,因此不能为企业的境外直接投资提供强有力的配套服务;第三,黑龙江省对俄直接投资的企业大多是个体私营企业,缺乏具有竞争实力的跨国企业集团。这些企业由于自身经济实力有限,且缺乏丰富的海外经营经验,因此只能投资于一些规模小、利润低的项目,经营绩效往往也不甚理想。

四、推进黑龙江省对俄直接投资的对策

(一)完善政府投资指导等配套服务,规避投资风险

从以往黑龙江省对俄直接投资的实际经验来看,在俄罗斯引资政策极不稳定,中俄贸易秩序正处于规范阶段的特殊时期,投资商贸服务业的企业要承担较大风险。例如在众所周知的切尔基佐夫斯基大市场事件中,由于受到俄政府打击灰色清关政策的影响,由黑龙江省黑河太阳经贸有限公司投资的伊力维市场、力克姆市场被迫永久性关闭,这使该企业的投资血本无归,现在已经倒闭。另外,能源矿产类行业也是俄方最为敏感、设置投资壁垒最多的领域。因此相关部门要时刻跟踪俄方的有关政策法规,编制境外矿产及油气资源合作指导目录,为企业走出去参与矿产油气资源合作提供信息服务,引导企业按照俄投资法律法规规范运作,合理合法取得勘探权和开发权。

(二)把握自身优势,突出投资重点

首先,无论是从我国能源安全战略的角度出发,还是从黑龙江省资源禀赋的现实条件来考虑,俄能源和矿产资源类行业都应作为黑龙江省对俄投资的重点领域。在矿产资源开发领域,通过对俄投资,获得俄境内矿产资源的独立矿权或合资合作矿权,可以使黑龙江省有色金属、黑色金属和非金属矿产资源稀缺的状况得到有效弥补;其次,农林牧渔业是黑龙江省对俄投资的传统优势领域,该领域的对俄投资不仅可以利用俄方的森林、土地资源,而且也可以带动劳动力和机器设备的对俄出口,从而带动对俄贸易的持续增长;第三,基础设施建设领域蕴含无数商机。俄联邦政府已制定2020年前在远东和西伯利亚地区开展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的专项规划,计划投入巨额资金在该地区建设输电线路、公路等基础设施;第四,加工制造业领域的对外投资不仅可以利用俄方资源,还可以帮助中国产品绕开俄方的贸易壁垒,降低出口成本,带动原材料、中间产品和机器设备对俄出口。因此黑龙江省可以选择一些市场需求多样化、具有一定技术优势和产业基础的领域(如纺织品服装、机械设备等)进行对俄投资,并凭借接近市场和低成本营销的优势,提供物美价廉的适销产品。

(三)适应经济形势,促进企业转型升级

近两年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和俄罗斯相关政策调整的影响,一些传统领域在俄投资公司承受了极大的经营压力,企业转型迫在眉睫。对俄投资企业转变经营方式的关键是延长产业链条。在林业领域,俄针对开办木材深加工的外资企业减免税收,提供廉价原料,并负责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黑龙江省企业可以在俄境内采取独资、合资或合作的形式建立家具厂、纸浆厂等来开展木材深加工项目,产品除了在俄销售,还可以供应中国或者第三国市场。在农业开发领域,要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推进对俄境外农业开发向种、养、加综合开发转变,由传统的人力种植逐渐向科技含量高的机械化种植转变,对俄农产品出口贸易向生产、加工、贸易一体化转变。

(四)扩大对俄投资规模,提升投资项目档次

黑龙江省对俄直接投资的企业规模较小,缺乏大型跨国企业集团的参与,因此企业竞争实力不强,抵御投资风险的能力较差。针对这一状况政府应制定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鼓励、扶植有实力的企业集团参与对俄直接投资,并吸收有实力的金融、保险、物流等相关部门加入,组建对俄直接投资的大中型龙头企业,带动对俄直接投资的规模扩大和档次提高。必要时可以联合我国东南沿海发达省份的企业共同投资俄方市场,借助外力,壮大实力,形成规模效益,提高对俄直接投资的规模和质量。

[1]五瓶颈制约黑龙江省对俄经贸合作[EB/OL].http://news.xinhua08.com,2012 -03 -10

[2]陈梁. 黑龙江省扩大对俄罗斯远东地区投资的问题、机遇及对策选择[J]. 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2011(3).

[3]牛燕平. 黑龙江省对俄东部地区投资合作问题[J].西伯利亚研究,2008(4).

猜你喜欢

黑龙江省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黑龙江省节能监测中心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黑龙江省深化对日经贸合作的新思路与新举措
黑龙江省土壤污染防治实施方案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