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企合作共建产学研校外机械类人才培养基地的研究与实践

2013-03-27袁文华李梦奇周东一曾周亮陈志刚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3年6期
关键词:邵阳阶层产学研

袁文华,李梦奇,周东一,曾周亮,陈志刚

(邵阳学院 机械与能源工程系,湖南 邵阳422004)

校企合作已成为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一个战略问题[1]。邵阳学院作为一所地方性本科院校,借鉴已有的产学研合作教育经验,并结合地方行业经济发展和地方高校的实际情况,提出有较强操作性的适合地方高等院校的校企联合产学研开发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模式,探索出一条基于校企合作共建产学研校外人才培养基地的地方院校机械类人才培养的特色之路。

一 校企合作共建“产学研”校外机械类人才培养基地的方案

邵阳学院是一所省属多科性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是教育部特色专业,依托的动力机械及工程先后被评为湖南省“十一五”、“十二五”重点建设学科,机械工程2011年10月获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邵阳纺织机械有限责任公司是国家纺机行业的大型骨干企业及湖南省高新技术企业,公司有拥有各类大型精密数控设备和中高档机加工设备、锻压设备1 500 多台套,拥有国家级技术中心,建有专业化的设计研究所、计算机中心、产品实验室、工艺实验室、焊接试验室及电气实验室,具有较强大的技术开发队伍及较强的人才优势,拥有大批有实践经验的中高级科技人员及专家组成的科技创新队伍。

2008年,邵阳学院与邵阳纺织机械有限责任公司签署邵阳学院-邵阳纺织机械有限责任公司联合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协议,校企合作联合办学,主要是基于邵阳学院机械类本科培养方案进行实践教学,实现企业资源和学校资源优势互补,满足相关专业实践教学,包括认知实习、金工实习、生产实习、设计实习、毕业实习及教师与企业的科研合作等。

(一)实践教学新体系的构建

针对不同能力层次和不同专业方向的学生,从基础应用训练——综合应用训练——工程应用训练——创新意识培养这四个阶层来构建实践教学新体系,对实践教学项目进行更新和优化,融入当今发展的新技术,将课程的实践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并打破课程之间的界限,从而达到“重视应用能力、启迪创新思维、培养工程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的目标[2]。

(二)培养教师教学质量观,树立教师服务意识

要求学生完成教学任务规定的实践教学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积极引导学生参加老师承担的各种纵向或横向科研项目,组织学生跟随教师参加对外科技服务等各种活动,引导学生参加如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等各类学科竞赛或课外科技活动。在实践教学活动中,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三)建立基地开放体系,完善基地开放制度

实践教学基地建立完善的开放制度,按网上预约、基地登记、教师指导的模式运行,学生可自主安排自己的预约实践时间。为提高学生参加实践教学基地训练的积极性,实行“学生助教”制度,即在实验教师带领下,选拔一批素质高、理论基础好、实践动手能力强的高年级学生进行实践前的准备、实践中的指导、实践后的整理,并对实践设备进行日常维护。这些开放制度的实施,使实践教学基地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开放模式能长久实施。

(四)搭建软硬件实践教学平台,实施多元化实践教学模式

加强实践教学基地硬件建设,改进实践教学方法和手段,达到软硬结合、虚实结合。加强实践教学网站的建设,将实践项目、实践指导书、实践仪器设备使用方法、实践课件、一些常用的工具软件上网,使学生能通过网络实行预约并进行预习。

(五)规范中心管理制度,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实践教学基地实行基地主任负责制,负责实践教学基地的日常运行,下设课程负责人、任课教师的分级责任制。基地定期组织教师与学生代表座谈,了解实践教学一线情况,反馈教学信息,及时改善教学方法,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同时,基地加强实践教学过程监控,完善实践教学督导和巡查制度,创新管理机制,全面提高实践教学水平和基地的使用效益。

二 校企合作共建“产学研”校外机械类人才培养基地的措施

实践教学基地能满足相关专业实践教学,包括认知实习、生产实习、设计实习、毕业实习等,保证基本教学内容,使学生建立一个产品从设计到制造的系统工程的感性认识和实践,具有制造工艺的基本技能,明确各种制造工艺的特点和应用领域。

(一)构建新的实践教学体系

为培养学生的个性化,让学生能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研究创新性学习,针对不同能力层次和不同专业方向的学生,基于与学科专业培养目标相协调,构建了基础应用训练——综合应用训练——工程应用训练——创新意识培养四阶层的实践教学新体系。

第一阶层是基础应用训练,学生在这一阶层考核合格后方能进行下一阶层的训练。在这一阶层,学生主要对各专业课程实践仪器与设备、实践技术与方法进行操作训练,完成规定课程的验证性必修实验项目。

第二阶层是综合应用训练,旨在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并加强专业技能的培养。在这一阶层,不同专业方向的学生必须按规定完成各专业课程对应的综合性和设计性必修实验项目,有能力的学生还可通过实践基地开放体系选修相应的提高性实验项目。

第三阶层是工程应用训练,旨在增强学生工程意识,培养学生工程技术应用能力。在这一阶层,学生主要参与一些实际训练项目,如毕业设计、教师的科研课题、挑战杯大学生创业大赛、各种工程设计大赛等具有工程应用背景的项目。

第四阶层是创新应用训练,旨在增强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一阶层,设置相应的具有创新性思维的研究探索性实验项目,如课程设计、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等各类学科竞赛,这些项目把课程内容进行了融合,并分为多个训练模块,各模块中又将多个知识点进行了综合,要求学生查找资料、自行设计、自行完成制作并调试应用。

(二)基于学生转型的企业生产顶岗实习

通过在企业进行顶岗的生产实习,使学生巩固和加深理解已学过的技术基础理论和专业基本理论,学生要虚心向工人、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干部学习,了解本业实际生产的重要性,了解企业的生产组织结构和生产管理办法,培养学生进行初步技术工作的技能,逐步实现由学生到社会的转变。

(三)基于企业需求的技能提升

提供CAD/CAM 的技能训练和实践:主要培训三维CAD/CAM 软件(Solidworks、UG、Pro/E、CAXA 和Mastercam等),通过软件培训,学生基本具备用应用软件进行三维设计的能力,并初步具备将零件装配为机器的能力,少数学生还能通过动画模拟分析设计的作品,并能将三维零件图转换为DXF、IGS、STL 等格式文件,获得CAM 制造程序,并可以进行数控加工和快速成形。

(四)设计制造过程及其创新

设计与制造项目培训,使学生初步学会了使用所学的工艺方法进行产品开发的过程,能够用典型的三维设计软件(Solidworks、UG 等)和计算机辅助制造软件(Mastercam)进行简单产品的创新设计与制造,并通过数控加工、快速制造和特种加工等技术实现创新设计的产品。

学生用三维软件设计的作品,通过对制造工艺的分析,从成本、时间和质量三个方面综合分析制造的可行性。设计产品大多经过了1 ~2 轮修改,学生通过工艺分析,获得了将工艺原理应用于实际的锻炼,理解了设计与制造的关系。

(五)产学研结合、师生工技多主体提升、校企双赢

实现产学研相结合,以企业需求为出发点,解决企业生产和产品研发过程中的难题,老师、学生、工人和企业技术人员等各个主体都得到实质性提升,最终实现校企双赢。

三 校企合作共建“产学研”校外机械类人才培养基地的保障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实践教学基地实行院、系二级管理的模式,具体的日常实施和管理工作由机械与能源工程系负责,学院只负责审核、检查和处理重大问题。

(一)成立基地领导小组

由学院与邵阳纺织机械有限责任公司的相关人员联合成立邵阳学院-邵阳纺织机械有限责任公司联合人才培养示范基地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全面领导、组织、实施各项工作,督促、检查人才培养合作教育的实施完成情况,并协调处理工作中的突发问题等。

(二)成立基地专业指导委员会

基地聘请相关企业的高级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和本专业领域的专家组成专业指导委员会,其中来自企业的人员占较大比例。在校企合作培训、实践基地共建、引进新技术和先进管理模式、学生毕业实习和就业等方面,都应充分发挥专业指导委员会的作用,同时,在人才培养规格、教学建设和改革、教学计划制订、教学任务设置等方面,专业指导委员会人员都应全程参与,从而实现合作项目的企业与学校互惠双赢。

四 结论与体会

通过几年的研究与实践,我们深深体会到校企合作共建“产学研”校外人才培养基地是一种既能提高人才质量,又能为学校、企业可持续发展带来活力的办学模式,是拓宽高等工程教育发展的有效途径。

1.培养了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利用基地校企合作平台,进行双向交流和培训,逐步形成了一支在年龄、学历、职称、学缘等各方面都更为合理、水平更高的“双师型”教学队伍。

2.培养了一批机械行业急需的高级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学生科技竞赛多人次高级别获奖,近4年来,本专业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等国家级和省级竞赛中,获国家级一等奖1 项、二等奖1 项、国家级三等奖和省级奖项20多项,学生创业能力强,就业率接近100%,培养和造就了一批适应机械行业发展需要的特色工程技术应用型创新人才。

3.实现了校企优势互补,校企双赢的局面。经过几年的建设,整合利用双方优势资源,实践教学基地已成为一个充满活力的开放式的创新实践基地,双方的科研水平与科技服务能力得到了提高,能很好地服务地方经济,校企双方共同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1]张玉洲.探索产学研结合、构建校企合作育人平台[J].价值工程,2012(14).

[2]杨建华,曾周亮,袁文华.地方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研究——以机械动力大类专业为例[J].中国大学教学,2007(12).

猜你喜欢

邵阳阶层产学研
精益求精产学研 继往开来朝阳人
黄永峰:追梦互联网新蓝海 彰显新阶层新担当
当“非遗”遇上“新阶层”
邵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视觉化设计与开发
邵阳学院艺术设计学院作品选登
单圈图的增强型Zagreb指数的下界
邵阳三一工程机械与零部件再制造工程项目开工
美国大学招生行贿丑闻凸显其阶层割裂
“政产学研用”:培养卓越新闻人才的新探索
完善转化机制 推动产学研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