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人才学术评价的专利指标研究

2013-03-27涂湘波廖红四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3年6期
关键词:中国专利申请专利专利申请

涂湘波,晁 蓉,廖红四

(湖南大学图书馆,湖南 长沙410082)

专利文献包含了世界上95%的研发成果,如果能够有效地利用专利信息,不仅可以缩短60%的研发时间,还可以节省40%的研发经费。由于受传统学术价值观的影响,高等院校的学者对于取得的研究成果总是急于以论文或著作的形式公开发表或出版,很少以申请专利的形式来体现,还有部分学者虽然有申请专利的意识,却不注意专利的保护而导致专利失效,导致研究者个人、高等院校以及我们国家的知识产权蒙受损失。所以,高等院校要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改变传统的学术价值观,把专利提到与论文和著作同等重要的学术地位,提高专利在学术评价的权重,促进专利的申请和保护,使之适合科学技术竞争形势的发展。

一 专利的学术价值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22 条规定:授予专利权的发明和实用新型,应当具备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这是专利申请获得专利权的实质性条件,是对专利申请进行实质审查的内容。创造性,是指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发明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新颖性是发明和实用新型被授予专利权的最基本条件;实用性是为了在产业上应用,如果没有应用价值,就不值得给予保护。所以专利与学术论文和著作具有同等的学术价值。

从专利文献的被引情况来看,因为专利文献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专利文献也常常被学术论文引用。早在1999年我国就有学者就中国专利被《SCI》来源刊论文引用的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中国专利主要被引用于化学类、工程类、物理类期刊,被引用专利的申请人主要集中在大专院校和中科院研究所[1]。

从专利申请的过程看,专利申请获得授权的难度不低于学术论文与著作的发表难度。依据专利法,发明专利申请的审批程序包括:受理、初审、公布、实审以及授权5 个阶段,审查员将在检索的基础上对专利申请是否具备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以及专利法规定的其它实质性条件进行全面审查,认为申请不合授权条件的,或者经至少一次答复或修改后申请仍不符合要求的,予以驳回[2]。所以,专利的申请和审批过程,与科研论文的发表要经过论文审核和同行专家评议的方法一样,专利的获得在某种程度上比论文发表的要求更高更严。

既然高校专利与高校科研论文、科研项目和著作具有同等的学术水平和学术价值,就应该将其提高到同等的学术地位,在教师聘任、职称晋升等学术评价中增加专利的权重,使越来越多的研究者重视专利的申请,更好地保护知识产权。

二 把专利纳入高校人才学术评价的意义

专利的多少是国家自主创新能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专利的水平是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体现,其中,发明专利更体现了一国的原始创新能力。我国新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被首次写入,规划提出,到2015年,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要从2010年的1.7 件提高到3.3 件。近年来,我国国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等科技类奖项评奖中,拥有发明专利成为评审的要件和重要标志,这不仅体现了发明专利是技术创新水平的标志,也反映了我国大力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取得的良好效果。

1989 ~2011年,中国专利奖共评出170 多项金奖,高校共获41 项,占总数的23.43%[3]。从高校获中国专利奖的等级和数量来看,我国高校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近年来,在相关政策措施的推动下,我国高校专利工作已经大有改观,取得了一系列成绩。从北大方正的电脑排版系统到我国超级计算机的研发应用,以至近来备受瞩目的“神舟九号”载人航天、“蛟龙号”载人潜水作业刷新世界纪录等高科技活动中,都运用了大量来自我国高校自主研发的专利。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由于高校知识产权成果的有效运用,与各类创新主体一同推动着我国经济建设的步伐,推动着“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推动着创新型国家建设的进程。

把专利纳入高校人才学术评价的意义,一方面是高校顺应我国科技发展的需要和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高校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需要。把专利指标纳入高校人才引进、岗位聘任、职称晋升、业绩考核等相关学术评价中来,使得高校的学者越来越重视专利的申请及专利的维护,越来越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使得我国高校专利发展呈现良好态势,专利技术得到很好的保护,高校在我国国家创新系统的地位和作用将会更加重要。

三 高校人才学术评价的专利指标研究

作为高校人才学术评价的指标,应当能与国家知识产权局现有数据形成的评价体系相吻合,又能全面反映高校人才在专利方面的成就和影响力。笔者建议选取具有操作性、便于量化、有指导意义的指标,能引导高校的专利向着良性循环的方向发展,向着提升专利品质的方向发展,向着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向发展,如:专利的质量(或强度)、专利的授权状态、专利的有效性、专利的许可转让等指标。

(一)专利的质量(或强度)

Innography 数据库根据专利的强度把专利分为三类:专利强度在0% ~30%的为一般专利,专利强度在30% ~80%的为重要专利,专利强度在80% ~100%的为核心专利。2012年底,汤森路透发布了《2012年度全球创新力百强》榜单。这是一份围绕专利产生的榜单,具体来说,它的评选依据主要来自于专利申请的数量、专利申请的成功率、专利的全球覆盖范围以及专利的影响力。中国无论是企业、政府机构还是学术机构,没有一个入选2012年度全球创新力百强。截至2012年7月,中国用了27年时间,发明专利累计授权量突破100 万件,成为全世界范围实现这一目标最快的国家,显而易见,中国专利数量虽在增加,但连续两年无缘全球创新力百强,说明专利数量与专利质量严重不匹配[4]。我国专利法在1985年开始实施,专利工作起步较晚,我国在培训了研究机构和研究者的专利意识,经历了专利数量积累阶段之后,需要做的是提升专利品质,由专利求量转化到专利求质阶段。

(二)专利的授权状态

2011年,我国高校共提交7.933 2 万件专利申请,获得中国专利授权量为4.315 3 万件[5]。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全面调查了我国国际专利(《专利合作条约》即“PCT”)申请进入国家阶段的实际情况,调查显示,我国国际专利申请只有五成进入国家阶段,获得国际专利授权的比例就更低了。

影响高校专利授权比例偏低的因素比较多,主要包括:(1)中国专利制度的逐步完善,审核员的综合素质提升以及信息化程度导致检索结果的提升,会让专利的审核逐步严格,授权比例下降;(2)由于政策引导、科研能力提升等原因导致科研人员的专利保护意识提升,但专利撰写水平尚有局限,从而造成专利申请量增加,但授权量不能同比增加;(3)专利服务机构如专利代理所及专利代理人的业务水平不能与专利量同比提高,导致授权比例下降;(4)国际专利申请存在误区,很多专家只申请PCT 国际专利,而不进入国家阶段,这样是不能获得专利授权的,因为PCT申请仅为多国同族的申请提供方便,并不授权,申请PCT国际专利后,还必须在规定的期限内进入国家状态,具体在某个国家递交了专利申请,才能取得该国的专利授权。

(三)专利的有效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四十二条规定:发明专利权的期限为20年,实用新型专利权和外观设计专利权的期限为10年,均自申请日起计算。要维持一个专利持续有效需要定期向专利局缴纳一定的费用,如果不按时缴纳专利费,该项专利将会在有效期限届满之前失效。但事实上我国高校有效发明专利的平均维持期限仅为3.7年,目前维持10年以上有效的发明专利更是少之又少[6]。

我国高校在专利申请上存在一种弊病,那就是为申请专利而申请专利,有些专家申请专利只是为了在科研成果上多增加一项,之后就不再关注专利的维护,不再缴纳费用而使其失效,其实很多专利的价值由于原始创新性强,难以被企业和潜在的使用者所关注、了解和认可,往往是在申请后三四年才逐渐体现出其价值来。如果不注重对专利的维护,致使其专利价值还未体现就已失效,是我国知识产权的重大损失。所以,为了鼓励研究者重视专利有效性的维护,学术评价也必须考核专利的有效性,对并不是新增的、已经获得授权的、并长期维护其有效性的专利在每年的考核中也应赋予一定的评价分值。

(四)专利的许可、转让

“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包含很多因素,其中一项非常重要,那就是高校的创新成果多大程度上转化为对社会生产力的推动。”中国专利年会组委会秘书长刘燕新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表示。美国和日本这两个发达国家的很多大学都承担着基础研发的角色。而且,它们所进行的基础研发数量已经分别占到了全国基础研发数量的62%和46.5%。在我国,许多高校也承担着一些国家的科研项目,虽然近年来高校申请专利的数量有了几十倍甚至上百倍的增长,但高校科研成果向产业的转移效率并不高,这些专利的转化率普遍低于5%[7]。

是什么导致高校的科研成果无法有效地转化为社会生产力?这其中的影响因素很多,关键是,产学研交流渠道不畅导致产学研之间的脱节,高校的部分研发项目在一定程度上仍存在着从课题出发的问题,高校与企业相互间缺乏了解,从而导致高校的部分研发成果虽然提交了专利申请,但无法转化。从高校来说,一方面,身为科技成果提供者的高校,要立足企业的需求进行研发;另一方面,高校要走出校门,把科研成果向企业推介出去,主动把高校的科研成果有效地转化为社会生产力。

把专利的许可、转让纳入学术评价体系,其目的是鼓励产学研相结合,从研发立项源头上抓起,在科研立项前要认真地进行市场调研,深入企业了解主攻方向,选准突破口进行立项,克服高校为申请专利而申请专利的弊病,有些专家申请专利只是用于职称的评审和课题的鉴定,一旦职称评审完或课题鉴定完,就不再关注专利的有效性和专利的转化。所以,高校专利的许可、转让的次数以及许可转让费用也应是高校专利评价的一个重要衡量指标[8],对并不是新增的、已经获得授权的专利,在其产生许可或转让时都应该在该年的考核中赋予一定的评价分值。

四 相关思考

把专利纳入高校人才学术评价的指标体系,既是顺应时代发展对高校人才评价的一种手段,也是促进高校专利发展的有力措施。各高校应制定并实施长远的专利战略,使高校的创新成果得到有效的法律保护,建立以质量为导向的专利评审和指标考核体系,完善专利激励机制,建立基金推进专利技术的成果转化。对此,笔者有几点想法:

1.完善专利管理部门的反馈机制,对申请中的专利(尤其是国外专利)给予高度关注,及时回复审查员的意见和缴纳相关费用,PCT 国际专利申请后要及时进入国家状态,确保专利的授权和有效性。

2.加强高校专利管理人员的素质培养,定期对科研人员进行专利基础知识的普及教育,可以通过开办讲座、集中学习等方式加强专利管理人员与科研人员之间的交流。

3.建立一个稳定的、具有公信力的沟通体制,连接高校与企业,并提供一个交流平台,建立产学研用结合的协同创新模式。

[1]杨祖国,陈 虹,褚金涛,等.中国专利被《SCI》来源刊论文引用情况的统计与分析[J].情报科学,1999(7):423 -428.

[2]林章明.论我国化工装置专利权的保护[D].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0.

[3]2012 中国大学大学专利排行榜[EB/OL].http://www.gaokao.com/e/20120109/4f0a9c68a8f4e.shtml,2012 - 01-09.

[4]中国无缘2012 全球创新力百强榜,专利数量与质量不匹 配[EB/OL].http://finance.cnr.cn/gs/201212/t20121206_511501573.shtml,2012 -12 -06.

[5]高校专利转化困局有待突破[EB/OL].http://www.sipo.gov.cn/mtjj/2012/201207/t20120704_719676.html,2012 -07 -04.

[6]知识产权专家建议:高校专利尽快“走出课题”[EB/OL].http://www.jyb.cn/high/gdjyxw/201104/t20110430_428080.html,2011-04-30.

[7]中国高校申请专利数量倍增,向产业转移效率不高[EB/OL].http://www.chinanews.com/edu/2011/11-29/3492669.shtml,2011 -11 -29.

[8]汤亚非,邹纲明.对我国高校专利现状分析与思考[J].现代情报,2009,29(1):140 -143.

猜你喜欢

中国专利申请专利专利申请
面向大学生专利申请服务平台开发的可行性研究
第二十一届中国专利奖 家电企业获奖专利选登
Joseph F. Engelberger
唑啉草酯中国专利申请分析
今年前两月中关村示范区企业共申请专利12609件
圆珠笔用墨水中国专利介绍(续)
专利申请审批流程图
专利申请三步曲
专利申请审批流程图
圆珠笔用墨水中国专利介绍(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