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种方式导入 激发学习兴趣

2013-03-27上海市复旦初级中学200052

地理教学 2013年7期
关键词:水槽陆地化石

上海市复旦初级中学 (200052)姚 荔

在教学上教版初中地理六下“海陆的变迁”第一课时的时候,针对不同班级学生情况的差异,尝试使用以下几种激趣导入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案例一:采用沧海桑田故事导入:传说东汉仙人王远在门徒蔡经家见到了仙女麻姑,发现原来是自己的妹妹。她早年在姑余山修行得道,千百年过去了,长得仍如十八九岁的姑娘,头顶盘着发髻,秀发垂至腰际,身上的衣服光彩夺目,大家举杯欢宴。席间,麻姑对王远说:“自从得了道接受天命以来,我已经亲眼见到东海三次变成桑田。刚才到蓬莱,又看到海水比前一时期浅了一半,难道它又要变成陆地了吗?”王远叹息道:“是啊,圣人们都说,大海的水在下降。不久,那里又将扬起尘土了。”同学们阅读完故事后,我请同学们猜猜故事描述的是哪个成语?这个成语表达了一个什么意思?很自然过渡到新课的学习。

神话故事导入很符合六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选用这则故事,一是因为它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二是能让学生对故事中描述的事件的成因产生兴趣,从而产生探究的欲望和动力。

案例二:同学们,如果现在去我国的台湾省可以有哪些方法?学生回答说:“乘船,乘飞机。”我回答说:“对,现在可以乘船和飞机去。但是,在远古时期,可以徒步走到台湾省,大家猜猜这是什么原因呢?同学们议论纷纷,兴趣高涨。有的同学说:“远古时期我国大陆和台湾岛是连在一起的,没有海洋隔开。”有的同学说:“可能是海平面上升将低洼的地方淹没了,形成海洋,将大陆和台湾岛分开。”

看到学生们主动“入套”了,我顺势过渡到新课的学习。

案例三:展示图片:古海洋动物化石,同时提问:“同学们知道图片中的化石是什么动物吗?”学生回答说:“三叶虫化石。”我接着问:“这些动物生活在陆地上还是海洋里啊?学生回答:“当然在海洋里”。然后我说:“在雄伟高峻的喜马拉雅山地区,科学工作者找到了许多图片中的化石,这些海洋生物的化石为什么会出现在高山地区呢?”引出主题,导入新课:海洋和陆地是不断发生变化的。

初中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对于认知上的冲突都有很大的兴趣。因此,在导入新课时可以提出有悬念的问题,学生们会带着疑惑投入到揭开“真相”的行动中去。

案例四:多媒体展示二位动画学生图片。生1:我听说上海浦东的很多地方,原先就是海洋。生2:我也听说上海的崇明岛,现在还在不断长大。我说:“在我们生活的美丽星球上,万事万物都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陆地和海洋也不例外。有些地方陆地会变成海洋,有些地方海洋会变成陆地。究竟什么会引起海陆变迁呢?下面我请一位同学和我一起做一个实验,请大家注意观察。”接着我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玻璃水槽、沙子和水。我先在水槽里倒一些水, 然后向水里倒沙子,沙子逐渐开始出露水面。此时我说:“水在这里代表海洋,露出水面的沙代表陆地。怎样能使陆地变成海洋?”同学们齐声回答:“加水”。我让同学A加水,出露的沙堆被淹没。”我又问:“怎样能使‘海洋’再次变成‘陆地’?”同学们:“舀掉一部分水。”同学A开始将水槽里的水不断舀出,沙堆逐渐出露。此时,多媒体呈现两个问题:①加水可以使海平面__________或者使陆地__________。②舀掉一部分水可以使海平面_________陆地____________ 。

承转:“刚才同学们通过观察实验,明白了引起海陆变迁的原因,在地球上有没有这样的实例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猜你喜欢

水槽陆地化石
陆地探测一号01组卫星
可升降折叠的饮水机水槽
陆地开来“宙斯盾”
为什么水槽管要做成弯曲状
陆地上的“巨无霸”
要挑好水槽,就看这里了!
厨房水槽设计
第三章 化石大作战
第三章 化石大作战
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