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种不同方法治疗围绝经期及绝经后期骨质疏松症的对比研究

2013-03-27黄忠耀

当代医学 2013年6期
关键词:替代疗法骨痛绝经期

黄忠耀

骨质疏松症是指因骨量减少导致骨的微观结构退化,骨的韧性减少、脆性增加,大大增加了骨折的发生几率,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以及身体健康[1]。该病多见于绝经后妇女及老年人,绝经后妇女因雌激素水平下降,雌激素及睾酮功能下降,导致破骨细胞前期细胞募集及敏感性增加而更易罹患本病。因此,对于围绝经期及绝经后期妇女骨质疏松有必要早期采取有效治疗措施,将骨质疏松的不良影响降至最低。本研究对我院2005年10月~2010年10月收治的68 例骨质疏松患者,分别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治疗,均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68 例围绝经期及绝经后期骨质疏松症患者,年龄53~78 岁,平均年龄(61.5±5.6)岁;排除6 个月前行骨质疏松药物治疗患者,排除有甲亢、成骨不全、恶性肿瘤等影响骨代谢疾病患者,排除维生素D缺乏患者,排除长期使用影响骨代谢药物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 例。观察组年龄53~76 岁,平均年龄(60.8±5.9)岁;病程3 个月~20年,平均病程(6.5±5.3)年。对照组年龄54~78 岁,平均年龄(61.6±6.4)岁;病程2 个月~21年,平均病程(6.6±5.6)年。两组患者年龄、病程等一般情况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考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相关诊断标准进行[2],即:患者有骨痛、驼背及骨折表现,伴或不伴骨痛,骨痛多在安静状态开始活动或久站、久坐等长时间保持固定姿势时出现。测定骨密度值低于同性别峰值骨密度均值的2.5 个标准差即可诊断为骨质疏松,低于同性别骨峰值的1~2.5 个标准差为骨量减少,低于同性别峰值不足1 个标准差为正常。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钙剂治疗,给予钙尔奇D(购自惠氏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 10950029)600 mg/d,口服,连续服用12 个月。观察组采用雌激素替代疗法治疗,给予复方雌孕片(又名结合雌激素片,购自John Wyeth & Brother Limited,国药准字J 20050119)0.625 mg/d,连续治疗6 个月。

1.4 疗效标准 疼痛评价参考许英杰等的相关标准进行[3],即:治疗后复查用药期间患者全身疼痛缓解情况,0 级为无疼痛;Ⅰ级为持续或间断隐痛,可忍受,不影响正常生活,注意力集中时感觉疼痛,睡眠不受干扰;Ⅱ级为疼痛明显,无法忍受,要求服用镇痛药物,注意力分散时可感觉疼痛,睡眠受干扰;Ⅲ级为疼痛剧烈,无法忍受,需要服用镇痛药物,夜间痛醒或疼痛影响睡眠,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疼痛减轻Ⅱ级或Ⅱ级以上或疼痛消失,骨密度显著增加为显效;疼痛由Ⅲ级或Ⅱ级减轻为Ⅰ级,骨密度可见增加为有效;疼痛未见明显改善,骨密度未见明显增加甚至降低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 统计软件进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对照组显效12 效,有效15 例,无效7 例,总有效率79.4%。观察组显效18 例,有效14 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4.1%。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骨密度比较 对照组治疗前骨密度(0.65±0.10)g/cm2,治疗后12 个月骨密度(0.69±0.12)g/cm2。观察组治疗前骨密度(0.64±0.11)g/cm2,治疗后12 个月骨密度(0.78±0.13)g/cm2。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骨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12 个月骨密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妇女闭经或绝经后卵巢功能减退,引起雌激素及抑制素水平降低,下丘脑-垂体轴的负反馈调节能力也随之降低,垂体前叶分泌的卵泡刺激素(FSH)则大量增加。而FSH与各部位的骨密度呈负相关,从而引起骨密度降低。临床多采用钙剂及雌激素治疗,单纯补钙效果不佳。激素替代疗法可通过补充性激素阻止骨吸收,降低骨的破坏及骨流失,显著增加骨密度,降低绝经后妇女骨折的发生率。单纯采用性激素治疗,使用时间长可增加乳腺癌的发病几率。本研究采用复方雌孕片治疗,通过降低雌激素用量来控制不良反应发生率。

钙尔奇D同时含钙和维生素D3,后者可调节体内钙的动态平衡及骨的矿物化过程,需在皮肤内的7-脱氢胆固醇在紫外线的照射下转化为维生素D3,再经肝脏转换成有活性的1,25-二羟维生素D3,从而增加钙磷的肠道吸收,促进骨矿化,缓解骨痛[4]。复方雌孕片为雌激素与醋酸甲羟孕酮片合剂,通过孕激素与雌激素的联合使用,降低雌激素用量,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研究结果显示,采用孕激素联合雌激素的激素替代疗法治疗围绝经期及绝经后期骨质疏松症,疗效优于钙剂治疗,治疗后患者骨密度改善良好,使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孙毓蔓.42 例内分泌失调性骨质疏松症临床治疗分析[J].当代医学,2012,18(35):153-154.

[2]刘凤萍,李洁,王忠轩.激素替代疗法在绝经期骨质疏松治疗中的临床应用研究[J].医学信息,2011,8(9):4318-1319.

[3]许英杰,张文龙,林晓燕.阿仑膦酸钠联合活性钙治疗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的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23):2891-2892.

[4]袁慧蓉,苏红梅,董海鹏,等.围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进展[J].吉林医学,2011,32(27):5797-5798.

猜你喜欢

替代疗法骨痛绝经期
骨痛灵酊联合TDP治疗仪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运动改善围绝经期女性健康
冬病夏治,巧治风湿骨痛
滋肾解郁宁心方加减治疗围绝经期失眠临床观察
研究:癌症“替代疗法”死亡率更高
蒙药二味杜仲汤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骨痛的临床研究
鞘内连续注射吗啡和地塞米松在癌性骨痛中的疗效及其机制
雌激素替代疗法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效果分析
绝经期与非绝经期女性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中医证型对比
雌激素替代疗法与女性阿尔茨海默病关系的Meta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