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隐学习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以“城市化”教学设计为例

2013-03-27安徽师范大学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241000徐振华朱云帆

地理教学 2013年20期
关键词:辩论城市化理念

安徽师范大学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241000) 徐振华 高 超 朱云帆

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和地理能力是当前地理教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内隐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和理念,是指无意识地获得知识的过程。对于学生地理学习的研究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与以往传统观念中的学习方式——外显学习相比,内隐学习具有自动性、抽象性等优点[1],得到了大量一线教师和教学研究工作者的关注。

一、内隐学习的含义及其作用

1.内隐学习的含义

内隐学习一词最早是由美国心理学家Arthur Reber于1965年提出的,他认为内隐学习就是无意识获得刺激环境中的复杂知识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个体并没有意识到或者陈述出控制他们行为的规则是什么,但却学会了这种规则[2]。内隐学习强调学习的过程,是一种无觉察地、自动化地获得知识的过程[3]。自动性、无意识性、抽象性、理解性、抗干扰性是内隐学习的显著特征。

2.内隐学习在地理教学中的优势

(1)有利于形成人地关系协调的思想主线

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始终被视为地理学研究的永恒主题与核心[4],同时也是高中地理课程的教学思想主线。人地协调思想、可持续发展观念作为中学地理教学中的主要地理思想方法[5],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深层性。内隐学习具有抽象性,它不依赖刺激的表面物理形式,能够获得抽象的、深层的规则知识,掌握知识的本质属性,且能够在深层结构保持不变而表面特征不同的情景下发生迁移应用[6]。

(2)有利于落实地理课程标准

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质是《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的第一条理念。这一理念要求我们广大的地理教师通过地理教学提供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知识,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7]。内隐学习的学习理念提倡一种在特定氛围影响下的无意识的、自主的学习,使地理知识成为自己生活必备知识的一部分,能够更好地实现这一课程标准的理念。

(3)有利于活跃地理课堂气氛

以讲授为主的地理课堂,学生感受不到自己的主体地位,对于课堂参与兴趣不高,课堂气氛较为沉闷。内隐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与理念,同样提倡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意图通过构建活跃的课堂活动等方式改变沉闷的讲授课堂,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对地理课堂的参与积极性。

二、内隐学习的教学策略

内隐学习理念能否在地理教学实践中实现良好的效果取决于教师的作用。教师是否认真全面了解了内隐学习的理念,能否做出合理的教学设计,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1.教材取舍,从学生出发

学习的过程是通过教师的教,学生内化学习内容为知识的过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主要的困难之一是对于教材内容无法全面的理解。这一现象往往是由教材内容的理论性较强,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去甚远造成的。若完全按照教材知识结构来讲课,虽知识点讲解透彻,但往往出了课堂就忘记了大半,教学效果不理想。教师在教材处理的过程中需要从内隐学习的理念出发,注重结合学生熟悉和感兴趣的材料,对教材内容进行取舍完成教学设计。通过学生熟悉的内容,让学生在积极探索中更加轻松地理解地理知识,形成更加牢固的记忆。

例如,关于“城市化”一节教材内容的处理上,我做了一些调整。针对于城市化的动力分析,按照教材的安排是从推力和拉力两个角度,结合教材上的“城乡人口迁移的驱动力示意图”进行讲解。学生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分析也能获得相关知识,但是对于知识的印象不深,课堂气氛也比较沉闷。为此,笔者大胆对教材内容进行了取舍,结合本节后面的“问题研究”环节,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环节:

【展示图片,内隐背景】教师展示芜湖市的行政区域图和芜湖市房价分布图(教师自己根据资料制作),呈现一个生活化的背景,为内隐学习氛围的营造奠定基础。

【教师引导,内隐思考】教师指导,不直接要求学生理解城市化的动力是什么,而是通过生活化的方式提出两个问题:如果在芜湖县和镜湖区之间选择,你更愿意住在哪里,为什么?镜湖区的房价高出芜湖县很多,为什么人还有那么多人愿意在镜湖区?在这样的问题引导下,学生感觉不是直接学习“城市化的动力”,而是解决了一个生活中的选择问题。其实,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己已经不自觉地学习到了“城市化的动力”的知识。

【小组讨论,内隐互动】学生对教师提出的两个问题进行小组讨论,教师在对全班学生学习能力了解的基础之上,针对不同学习能力梯度的学生分别给予引导。要求学生将自己的讨论的结果记录下来,教师请学生代表分享讨论结果。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讨论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自主地学习到了教材的知识。以一种内隐学习理念下的互动形式实现知识的学习。

【教师总结,内隐升华】针对学生小组讨论的结果,教师及时给予评价。同时,评价完成之后对学生得出的结论进行总结,从芜湖市区居住地的选择分析归纳城市化过程中的动力因素。通过教师的总结点出蕴含在问题中的知识点,实现内隐学习的升华。

【设计意图】结合本地的实际案例,使学生感觉到学习地理知识与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将教材上空洞的理论知识以生活的方式呈现。同时,结合当前比较关注的房价的问题,养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从地理的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培养学生作为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通过内隐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一种生活的氛围中理解了“城市化的动力”这一问题。

2.课堂活动,从做中学

内隐学习的一大特征是,学习的效果往往需要大量的实际操作或活动才能得以体现[8]。学生通过内隐学习所获得的知识是不可言表的缄默知识,自然直接的通过讲授和旁观是很难取得良好效果的。因此,坚持课堂活动的教学方式可以将内隐学习的效果维持在较好的水平,从而使学生潜移默化地自发掌握复杂的知识规则,并自动地将这些复杂的知识运用于此后的学习过程中去。课堂活动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地理知识,是内隐学习的重要方式之一。

例如,在“城市化”这一节的教学设计中,对于“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这一部分内容,基于内隐学习的理念,我设计了一个“六方辩论、角色扮演”的活动安排:

【课前分组,内隐准备】在上课之前,将全班同学分为六个小组。这六个小组分别扮演城市生活中的六个相关部门的角色,分别是生物保护部门、交通部门、住建部门、气象部门、环卫部门和园林绿化部门。要求六个小组课前分别收集城市化对这些部门的影响的资料,为内隐学习做好准备。

【课堂辩论,内隐活动】模拟一次某城市各部门开会,根据城市化对各部门的影响程度决定明年各部门的经费预算。“各部门”对于城市化的影响进行辩论,分为“各部门”陈述自己观点和自由辩论两个环节。其中,为了调控课堂秩序,自由辩论阶段采取轮流发言的形式,“各部门”在轮流发言阶段有放弃发言的权利。通过有序辩论赛的活动形式,使学生获得缄默知识,实现知识的内隐学习。

【评述对手,内隐提升】在陈述观点和自由辩论之后,“各部门”需要对其他“对手”进行的观点进行评述,并凸显己方观点。在评述对手的过程中,了解各方的观点,全面的了解了知识,实现内隐学习的提升。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辩论与角色扮演的形式,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改变以往的沉闷枯燥的课堂环境。最后,一个评述对手的环节,让学生对于知识又有一个更加全面的认识。同时形成从不同角度表达自己观点的思维方式。在“六方辩论、角色扮演”的教学活动中,学生找回了学习的乐趣,有了强烈的参与感。通过关注内隐学习,让学生在快乐的、积极的氛围下高效地学习了地理知识,在不知不觉中加深了“城市化对于地理环境的影响”这一知识模块的理解。

3.创意练习,重在过程

练习有利于学生掌握内在规则,学生可以将这些难以言表的内隐规则迁移到新的内容中,是内隐学习的重要方式之一。但是,内隐学习并非提倡“满堂练”的教学形式。内隐学习注重的是有创意的练习,注重的是练习的过程,注重通过练习的过程使学生将一些难以言表的内隐规则迁移到新的学习内容中去,实现知识的迁移。

例如,在“城市化”的教学设计中,我设计了两个练习:

【创意练习,内隐迁移1】请你当评委:针对“六方辩论”中“各部门”的表现和论述,谁讲的最有道理,为什么?同时给六方队伍写评语。在练习的过程中,自主地将内隐学习所获得的缄默知识实现迁移。

【创意练习,内隐迁移2】请你当规划师:给每一位学生发一张芜湖市及其周边地区的黑白地图,请你规划未来芜湖市的发展方向,用不同的颜色或者不同的符号代表不同的功能区。在实践操作性的创意练习中,实现知识的迁移,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设计意图】练习1紧密结合课堂活动,在活动与创意练习的过程中,实现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升华。通过一种内隐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对于“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的认识更加深刻,意识到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养成爱护城市环境的习惯,促进学生对“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的进一步认识与领悟。练习2结合了前面章节学习的城市功能分区的内容,通过绘图的方式让学生对于城市化的进程有更加清晰的认识。结合本地实际,在绘图过程中实现知识的迁移。

三、内隐学习教学反思

内隐学习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任何学习中都同时存在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这两种认知过程。本文通过“城市化”教学设计的案例,旨在唤起地理教师对内隐学习的认识,认识到内隐学习的重要性。内隐学习具有高效性,能克服某些心理或身理缺陷,但是内隐学习并非万能的。内隐学习对于一些抽象的、深层次的、长期的教学内容和思想的形成有着独特的优势,例如在地理教学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达成很大程度上要看学生的内隐学习是否是成功的。但在常规的学习情境下,外显学习仍占主导地位,在教学过程中切忌将内隐学习作为学习的唯一方式。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两者既是相互独立的,又是相互作用的,作为广大的一线教育工作者们要将两者结合起来。

[1]郭秀艳.内隐学习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和思考[J].上海教育科研, 2004(7): 22-27.

[2]郭秀艳.内隐学习研究综述[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4, 22(1): 49-55.

[3]郭秀艳.内隐学习和缄默知识[J].教育研究, 2003(12): 31-36.

[4]方创琳.中国人地关系研究的新进展与展望[J].地理学报, 2004(S1): 21-32.

[5]史前进, 魏志勇.中学地理教学中地理思想与方法的研究现状及建议[J].地理教学, 2013(3): 4-7.

[6]王瑞峰, 李新成.内隐学习理论下的教学设计[J].现代教育技术, 2008, 18(13): 15-17.

[7]夏志芳.地理课程与教学论[M].杭州: 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3.

[8]郭秀艳.内隐学习[M].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猜你喜欢

辩论城市化理念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央行行长们就应对气候变化展开辩论 精读
词典引发的政治辩论由来已久 精读
如何赢得每一场辩论
IBM推出可与人类“辩论”的计算机系统
城市化对经济增长推动作用的经济学研究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失衡的城市化:现状与出路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
中医理念的现代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