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知识滋养生命成长

2013-03-27赖才炎

地理教学 2013年20期
关键词:优秀教师体悟本体

赖才炎

(作者系上海市仙霞高级中学教师)

人们常说“知识是客观的”,又有不少人把“客观”理解为“标准答案”,甚至是“死板的教条”。这些观点或多或少影响着人对知识价值与知识美的感悟、发掘和提升,让知识仅是知识,甚至成为羁绊学生生命成长的重负,而不能内化为智慧,成为滋养生命成长的甘露。

知识是人类活动的结晶,知识都有价值,知识的美就在于其价值得到充分张扬与生长。知识会有两方面的价值,即显性价值和潜在价值。显性价值即本体价值,也可称为客观性价值,是陈述或解释某个(或种或类)现象,可以是确定的、有条件的与局部的,能以多种形式清晰地呈现出来,供人或接受、或认同、或质疑、或加工、或创造;如地理学科中的地物名称、地理概念、地球原理和地图信息等。潜在价值即生长价值,也可称为主观性价值,是具体主体对知识的个性化接收、识记、理解、内化、应用、创生的过程,是非确定的、无条件的与弥散的,大多时候不能清晰地显露出来,但能真切、实在地滋养着个体生命的美丽成长;如学习中,我们能感受到地理知识的整体综合性、层次结构性、生活实践性和地域差异性,以及体悟到地理知识推进认知的深化、情感的充盈和思维的跃升。

知识本体价值的核心在于“是什么”,重点在于“解释问题现象”;而生长价值的核心在于“影响什么”,重点在于“产生成长作用”。某种意义上讲,知识对具体生命而言,其意义不在于本体价值,而在于生长价值,正如有专家学者说到的、我们也不难体验到的“知识的真正价值不在于知识本身”论断。

既然知识有两种价值,那么教师教育教学的内容与方式不能厚此薄彼;既然知识的“生长价值”重于“本体价值”,那么教师教育教学的策略与方法就要重视过程、围绕体验和体现生长。学习的方法与方式很大程度上决定知识价值的最大化或真正实现;方法或方式不当,容易使知识局限在狭隘的范围之内,学生较难甚至无从获得真知。基于这种认识,我们就很容易接受“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与技能”,也容易理解“教学和德育永远是分不开,也永远是不可能被阻隔”的观点,从而让教师心里与手下的教育返璞归真,回归到滋养生命成长的原点。

一般来说,人对知识价值的体悟有三个层次:一是正确的知识,二是美的知识,三是会生长的知识。教师重视传授哪一层次的知识,大致会决定教师的教育教学境界位于哪一层次——即合格教师、优秀教师与卓越教师。教师假如只致力于传递正确的知识,有时只需照本宣科,他充其量只会是一位合格的教师,随时可以被人替代,甚至被网络百科、文本书籍替代;教师假如想传递美的知识,那么他就需要不断地给知识赋予主观的、鲜明的、有价值的、创造性的美,他很可能成为一位优秀教师,不是随便可以被替代;教师假如想传递会生长的知识,那么就需要他不断给知识赋予背景、创设情境和装上翅膀的智慧,让知识激活个体生命的认知、理解、内化,并推动整体生命智力的提升、情感的充盈和精神的丰满,他完全可成为一位卓越的教师。

正确的知识需要教师不断阅读与学习,美的知识需要教师不断思考与创造,而会生长的知识需要教师不断等待与引导;这“三种知识”在学生学习上反映为接受式学习、体悟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我们不能确定知识在学生个体生命中何时会起作用,以及会起到什么作用,但为了知识的生长价值,教师只能带着对生命成长的亲切关怀耐心等待——等待知识对生命成长的充分滋养,耐心引导——引导知识对生命成长的影响,努力把被忽视、被压缩、被快餐化、被简化了的知识的生长价值找回来。

猜你喜欢

优秀教师体悟本体
眼睛是“本体”
河北农业大学优秀教师
——张 焘
郎世宁的心声与体悟
寻找属于自己的可能
——记全国优秀教师朱阿娜
体悟伟大梦想 汲取创新力量
基于本体的机械产品工艺知识表示
优秀教师
优秀教师
体悟书法
不一样的体悟 2014 RFC国际雨林赛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