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廉政感”培养的心理机制研究

2013-03-26丁海蒙徐京卫

当代青年研究 2013年2期
关键词:廉政心理大学生

丁海蒙 钱 明 徐京卫

(上海海关学院)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是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是人民关注的重大政治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就会对党造成致命伤害,甚至亡党亡国。”这既顺应了人民群众的反腐期待,也折射出我们党反腐败的坚定决心。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事业都取得长足的进步和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在全面发展的环境下,贪污腐败的现象却屡禁不止。大学生代表着祖国的未来和希望,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因此,加强大学生的廉政心理教育尤为重要。

一、“廉政感”的内涵及外延

“廉政”是由“廉”和“政”两个并列语素,再与“感”按照偏正式的方法组合在一起的。

“廉”的确切含义。“廉”字在《说文解字》释为:“廉,仄也。”“仄”有狭窄之意。贾子曰:“堂边有隅,有棱,故曰廉”,即堂屋的侧边,狭窄有棱角。棱角的特点是方正,故廉有“直”义,比喻品行端正,有气节。由此可见,“廉”字中蕴涵着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心理文化的丰富内容。“廉”不仅仅是对从政人员的要求,从它的起源来看,它同时也是对每个人的道德要求。

“政”的确切含义。“政”是一个会意兼形声字,“政”字在《说文解字》释为:“政,正也,从攴从正,正亦声。”《论语》:“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即“政”的本义乃“纠之使正”,即用棍棒之类的武力使其行为端正。显而易见,“政”字的构义,源自用棍棒驱使他人向既定目标前行。从本义来理解,“政”字是个使动词,有“使别人朝向……前行”的意思。

“廉政”的深层内涵。廉政思想在中华文明史上源远流长。“廉政”一词最早出现在《晏子春秋》:“廉政而长久,其行何也?”。意思是廉洁正直的人能长久,他们的品性是什么样的呢?《周礼》就曾经提出,对官员的考核有六廉,即:廉善、廉能、廉敬、廉正、廉法、廉辨,意思是说一个官员必须具备善良、能干、敬业、公正、守法、明辨是非等基本品格,六个方面均以“廉”为冠。明朝的郭允礼撰写《官箴》,系统而明确地提出了“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则吏不敢慢;廉则民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成为对“公廉”最为后世称道的经典阐释,对中华廉洁文化的丰富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现在所说的“廉政”主要指政府工作人员在履行其职能时不以权谋私,办事公正廉洁。根据上面单独对两个字的理解,廉政更像是一种对大众道德的普遍要求,“廉政”同“廉正”,比喻人们不贪污、正直公正的品格。

“感”的确切含义。“廉政感”中的“感”指的是情感,而非情绪。因为情绪具有较大的情景性、激动性和暂时性,往往随着情境的改变和需要的满足而减弱或消失,与人的自然性需要相联系;而情感作为一种体验和感受,具有较大稳定性、深刻性和持久性,与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

综上所述,廉政感是人们表现出来的一种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而且具有很强的社会意义,是一种道德情感。从狭义上看,“廉政”主要指政府工作人员在履行其职能时不以权谋私,办事公正廉洁。从广义来理解,“廉政感”是一种使人们的行为趋向正直、公正的道德情感。狭义的含义更多是针对政府工作人员而言的,在其道德标准上有不以权谋私、办事公正廉洁的要求。广义的含义对于以大学生为代表的青年群体来说,则更具指导意义和现实含义,对于大学生的道德标准又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大学生廉政感培养现状

(一)我国大学生廉政感教育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大学生廉政教育起步相对较晚,存在着诸多问题,例如高校重视度不够、教育方式单一、合力机制缺乏等,都直接影响到大学生廉政教育的持续性和实效性。

目前,许多高校对于廉政教育的认识存在误区,认为廉政教育的重点是政府机关而不是高校,因此,并没有把大学生廉政教育纳入到大学生的德育教育体系中,也没有专门设置大学生廉政教育的相关课程,在大学生廉政教育活动开展方面抱有应付心理,重视度不够,人力、财力等方面投入远远不够,使得大学生廉政教育发展严重滞后,课程教育缺乏重点,活动流于形式,没有达到预期目标,影响了大学生廉政教育的效果。

当下高校所开展的廉政教育活动,大都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方法,使学生被动地接受教育,心理上产生一定程度的排斥,表现为非自愿性地参加一些廉政教育活动,即便是搞主题教育活动,也是简单地做一些征文比赛等活动,没有探究其实质,提高其影响力,导致廉政教育仅仅停留在自上而下的说教阶段,流于形式,效果乏力。这样的教育方式只是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学生的行为,而学生的廉政观并未发生内在的改变。因此,当实际涉及自身利益的问题时,很多大学生就会“放任自流”,不能坚守立场,做出违反廉政原则的事情。

大学生廉政教育是“三位一体”(学校、家庭、社会)的模式。在这三者之中,家庭廉政教育是前提,学校廉政教育是主体,社会廉政教育是保障。但是,在现今的大学生廉政教育中,三者的衔接没有达成,廉政教育的合力尚未形成。这就容易使得大学生的廉政教育意识不稳定,容易受到外界的诱惑和干扰,产生怀疑和动摇,从而影响大学生廉政教育的效果,不能经受社会现实考验,也失去了廉政教育的现实意义。

我国的廉政教育模式及内容等都处于一个不断探索发展的阶段,正是因为存在诸多的不足,高校的廉政教育才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需经不断的完善和创新,使其变成高校教育的长效机制,因此,改善现有的大学生廉政教育模式,任重而道远。

(二)我国廉政教育研究现状

廉政教育,即指以促进廉洁从政为目的的多形式感化、教化活动。作为我国反腐倡廉的基础性工作,惩防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廉政教育承担着从源头上预防腐败现象产生的任务,从而高效经济地减少和解决腐败现象的出现。廉政教育主要分为社会廉政教育和个人廉政教育,也可分为工作单位廉政教育和学校的廉政教育。其中都强调了廉政文化的建设,同时也都提出了诸多建设廉政文化的措施。对全民进行廉政教育,廉政教育作为一项社会性的系统工程,在此期间需要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广大公民的积极参与。开展各种形式的全民教育活动,利用电视、广播、网络,移动通讯媒体(手机等)等现代传媒力量加强廉政思想的宣传,同时利用公交车站、地铁站或街头广告牌等进行宣传,使民众意识到腐败的巨大危害。树立廉政正面典型人物,弘扬先进事迹,鼓励群众学习先进精神,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国内外学者对于反腐倡廉都予以关注,他们对于防治腐败的措施研究主要集中在制度改革层面——即完善现存反腐监督制度,建立健全反腐新制度。[1]也有人从廉政教育角度提出看法,而对于更深层次的廉政心理研究很少涉足,并未对廉政建设进行针对性研究。

开展各种形式的廉政教育活动,使公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学校和单位组织系统地学习有关反腐倡廉的相关法律法规,开设有关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社会实践课程和党课,同时,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结合国内教育实践编写廉政教材,开展各类警示教育,用真实的案例或是犯罪人现身说法的形式,给受教育人以警示作用,明白腐败不仅对国家,而且对自己和家人将造成恶劣的后果。创新廉政教育的形式,将思想性、趣味性、知识性、服务性融为一体,可以张贴廉政格言的标语,举办反腐倡廉的图片展、书画展,开展各类反腐倡廉的讲座或者演讲比赛,举办与廉政教育有关的模拟法庭、辩论赛以及征文比赛,组织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警示教育基地”,组织观看廉政教育影片或电视剧,编排相声、小品、戏剧等曲艺节目,寓教于乐。

政府官员和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树立廉洁形象,推动廉政建设。坚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信念,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念,增强自律意识,反对一切“官本位”思想。增强接受公众监督的意识,敢于面对公众的质疑与监督。同时廉政建设与家庭教育也息息相关,要将家庭教育作为促进廉政教育的重要阵地,从小引导孩子树立廉洁奉公的观念。

(三)廉政教育研究的思路

大学生作为我国社会就业的主要人才资源,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关键阶段,容易受到不良思想和心理的侵蚀。[2]与此同时,我国的军事院校、警察院校、海关院校等,更承担着为国家培养合格公务人员的职责。因此,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廉政教育,引导其形成正确的廉政心理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3]

本文对廉政心理的生成机制进行深入研究,并根据自身优势,运用相关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知识,有针对性地对海关的教育实践进行分析,最终形成针对海关教育和培训机构的廉政教育方案,[4]这不仅能弥补学术研究的空白,更能从根本上促进廉政反腐建设,达到防范于未然的效果,降低海关廉政风险。同时,对于相关学校单位的廉政教育也有借鉴意义。

廉政教育与大学生党建工作相结合。学生党员干部在廉政教育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校园内树立廉洁新风尚,从而带动全校廉政文化的深入开展。廉政教育与日常的学校管理相结合,例如学业成绩评定、综合素质测评、经济困难认定、奖助学金评定、学生干部选拔和评优、推优入党,甚至违纪学生教育处理等,这些均关系到学生个人的荣誉、经济利益甚至个人前途等切身利益,同时也是对学生开展廉洁教育的素材和机会。积极引导大学生从小事做起,由廉政教育的宣传者转变为实践者。

现有的关于解决腐败问题研究的主要关注点为法律制度、信息技术等,而非廉政教育。而且现有的廉政教育方式,内容也主要以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为主,形式主要以课堂教育、理论灌输为主,这种单一的教育方式很难达到有效的教育效果。本文从廉政教育的源头——学校教育入手,从心理学、社会学的角度,探索大学生廉政心理教育的新途径。

三、大学生廉政感培养的心理机制及策略

(一)大学生廉政感培养的心理机制

1.改变大学生对廉政心理的认知

道德发展包括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三个方面,三者之间是相互促进和发展的。其中道德认知是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产生的基础。在情感发生的心理机制中,认知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例如“知之深,爱之切”就反映了认知过程对情感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影响。[5]廉政感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是社会道德规范在个体身上内化的结果,而内化是建立在个体对认知对象的正确认识的基础上。个体只有对正直有了正确的认识,才能对与正直相关的道德规范形成认同,进而接受并内化为自己内部的自觉要求,做出符合正直的行为。[6]但是,现在大众尤其是大学生对廉政含义的了解和认识还比较模糊。因此,我们应该先让大学生了解什么是廉政,什么样的行为才算是廉洁的。只有这样,大学生才会对廉政心理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并进一步内化成自己的行为准则。

2.增加大学生廉政心理的情绪体验

廉政心理的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形成正确认知的前提下,情绪性体验的积累在情感的形成过程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7]这种作用的发挥主要是通过情绪记忆的过程来实现的。所谓情绪记忆是指以体验过的情绪为内容的记忆。例如,演员在进行角色的情绪酝酿时,大多是通过回忆自己在生活中的情绪体验的过程,经过提炼、改编等过程达到艺术再现的效果。情绪性记忆使人的心理活动在时间上得以持续,达到情绪积累的效果,久而久之会导致情感的飞跃,升华成情操,遵循情绪—情感—情操这样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轨迹发展。

对于大学生来讲,在学校主要是接受专业课程方面的教育,很少有专门进行廉政心理培养的机会。学校或老师也缺少这种意识,或者说廉政心理的培养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即便是在班会课上,老师可能也只是通过说教的形式来进行教育。[8]这种形式的效果并不理想。因为大学生正处在叛逆期,说教的形式可能会引起学生的抵触情绪,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说教的形式比较单一,难以吸引学生的兴趣;说教从本质上是通过间接经验的传递来获取学生的思想认同,难以达到情感的共鸣。情绪积累的方法则较为直接,通过以情生情的方式潜移默化地激发学生的正直感,学生接受起来较为容易。

(二)大学生廉政感培养的相应策略

1.建立健全大学生廉政心理培养体系

如今的大学教育对大学生廉政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主要表现在教育目标、课程设置、师资配备等方面。在教育目标上,更多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技能,在廉政教育方面较少涉及;课程设置上,并没有专门开设廉政教育课程,虽然有思想道德修养等课程,但不具针对性;师资配备上,也没有配备专门的老师进行廉政教育的培养。[9]如果要达到廉政教育的目的,必须建立健全大学生廉政教育培养制度。教育目标上,要体现出培养大学生廉政心理的具体要求,加强大学生的廉政意识;课程设置和教师配备上,可以将其设置在思政课体系中,由专职老师或辅导员负责讲授,具体可参照《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设置与讲授。

2.创新大学生廉政心理教育培养方式

廉政心理教育作为大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不仅要在内容上贴近大学生的需求,在形式上也要吸引大学生的兴趣。本文借鉴心理学的一些研究方法,既保证了方法的科学性,也丰富了廉政教育的培养方式。

道德两难法。为了达到改变大学生道德认知的目的,学校教育中可以采用课堂道德讨论模式,这是由科尔伯格提出的第一个学校道德教育干预策略。其基本方法就是由老师引导学生讨论有关廉政建设的道德两难故事,通过讨论引起学生的道德认知冲突,激发学生进行积极的道德思考,从而促进学生道德水平的提高。这种方法被证明在改变道德认知方面有着很好的效果。在学校教育中可以以班会的形式,由老师负责引导。[10]

个案研究法。就是把典型的廉政案例作为教案,学习者通过对案例的研究分析和相互讨论,培养对腐败问题的分析能力、认知能力和解决能力。廉政案例分析法的基本流程是通过介绍正反两种类型的案例,揭示主人公的心理变化过程,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达到教育的目的。采用正反两种案例进行对比,正面的廉政案例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榜样,起到积极的榜样学习作用;反面的腐败案例则可以警示学生,培养学生正确的廉政价值观,使经验匮乏的受教育者增强抵制腐败的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和心理预防能力,并促成从警觉意识到行为约束的过渡。[11]通过案例剖析,比较鉴别,推己及人,举一反三,引以为鉴,认清危害,廉洁自律。运用案例分析法进行廉政教育,关键要从强化心理震撼、突出心理引导的角度选择编撰适当的案例,以增强教育效果。案例分析法的重点在于分析员对于较典型案例的剖析,深入到点,加上受教育者亲身经历,两者结合使受教育者产生心理共鸣,以达到让受教育者直面腐败个案,认清腐败者的下场,强化警醒作用,最终,达到使受教育者自发地约束自身行为的目的。学校教育中可以举办大学生廉政故事大赛、辩论赛等

情景模拟法。情景模拟法是一种以实际工作情景要求的特质为依据,设计模拟情景,让受教育者按照一定的模拟情景要求,扮演指定角色,从而通过演练来有效发展、强化这种角色所需要的特定技能和特质的一种教育方法。将此法引入大学生廉政心理教育中,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受教育者的廉政情感修养,增强廉政意识和对腐败侵蚀的觉察能力,强化廉政心理特质。情景模拟的好处在于它对于改变受教育者固有的行为态度、培养积极的解决问题能力有着良好的效果。良好的角色扮演活动能够使受教育者积极投入,通过各种形式的实践和反馈,探索行为对自身和他人的影响,并最终改善角色所需要的合理的态度和行为能力。而且情景模拟的效果是双向的,它不仅会对角色扮演者造成影响,也会对观众形成一定的心灵震撼。[12]对于扮演者而言,良好的情景模拟经历会让其感同身受,真正体会到腐败所造成的损失,从而达到廉政教育的目的。对于观众而言,会从模拟的剧情中,更真实地感受到贪污腐败者的下场,从而达到了对腐败行为的阻吓作用。

心理调适法。在廉政心理教育领域,心理调适法主要涵盖心理疏导和自我调节两层含义。心理疏导从广义上讲,应本着缓解心理冲突、消除心理障碍、促进心理成熟和理性化的原则,针对心理成因,进行协调疏导,促使个体获得良好的心理平衡。针对具体的对象,开展积极的思想政治工作,如开展谈心活动、一帮一活动、心理咨询活动等来缓解个体的心理矛盾和心理压力。因此,心理疏导要着重消除部分大学生在认知、情感和态度等方面出现的冲突、矛盾等心理问题,要结合经常性的思想政治教育以及校园廉政文化建设,努力形成正确积极的心理导向,养成健康心理和良好品行,增强拒腐防变能力。

心理剧法。心理剧是一种可以使患者的感情得以发泄从而达到治疗效果的戏剧。通过扮演某一角色,患者可以体会角色的情感与思想,从而改变自己以前的行为习惯。在心理剧中,患者可以扮演自己家中的一位成员、一个老相识、一个陌生人或者治疗专家。剧情可以是一般的内容(离婚、母子冲突、家庭纠纷等),也可以是与患者的实际情况相近似的内容。[13]在舞台上,患者所扮演的角色,其思想感情与平日的自己不同,他可以体验角色内心的酸甜苦辣,可以成为患者理想或幻觉的化身。专家可以在一旁指导,也可与患者一道表演。观众则为患者鼓掌助兴。通过心理剧的方式去重现一个贪污犯罪的官员所面临的种种困境以及可悲结局,以引起在场受教育者的共鸣,强化受教育者的廉政心理,以达到廉政教育的目的。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遵循大学生思想品德和廉政心理生成规律,以大学生思想道德和廉政心理教育为主线,建立大学生廉政教育的新内容、新理念、新目标,采用正面引导、心理疏导、教学指导等多种方式,构建符合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的廉政心理教育模式。[14]

[1]王红亮.新时期廉政教育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07,6、9.

[2]倪娜.大学生廉洁教育研究[D].延边大学,2011,6、6.

[3]陈文昆.当代大学生廉政教育研究[D].西南大学,2008,5、13.

[4]宋誉.海关系统公务员道德建设初探[D].复旦大学,2010,4、17.

[5]卢家楣.情感教学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126-130.

[6]胡鞍钢、过勇.公务员腐败成本——收益的经济学分析[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2(4):33-41

[7]王迎跃.关于当前海关反腐倡廉工作存在问题及其突破思考[J].上海海关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2):7-11.

[8]邓纯余.国外大学生廉洁教育的基本经验极其借鉴[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1):83-84.

[9]钱俊龙.海关执法腐败现象的经济学分析[J].上海海关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2):14-16.

[10]程晓娟.廉洁教育与高校学生日常教育管理的渗透融合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2(6):63-64.

[11]苏键涵.浅议大学生廉政文化教育[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8,3(2):83-85.

[12]王凌.当代大学生廉洁观调查——基于1799份问卷的分析[J].河南大学学报,2011,51(2):132-139.

[13]娄万锁.中国海关廉政建设中的政治象征研究[J].海关研究,2012(2):132-135.

[14]夏云强、邹兰香.试析大学生廉洁教育的内涵和特点[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9(5):143-145.

猜你喜欢

廉政心理大学生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党的廉政思想“听得懂”
心理感受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廉政之歌
大学生之歌
明朝初期的廉政教科书
种好“责任田” 不越廉政线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