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通识课程的有效教学案例剖析

2013-03-23尹曼芬

大理大学学报 2013年3期
关键词:通识职场大学

尹曼芬

(大理学院外国语学院,云南大理671003)

大学通识课程的有效教学案例剖析

尹曼芬

(大理学院外国语学院,云南大理671003)

通过对一门开设成功受到学生欢迎的通识选修课进行观摩和分析反思,结合学生的学习反馈,总结出该门课程教学的有效性体现在以下三方面:关注学生诉求和未来发展的教学内容,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注重学习过程的形成性评价。

通识课程;学生主体;过程指导;形成性评价;挑战

进入21世纪,信息的数量、获取的方式、获得的速度以及知识的更新状况,让从事教育的工作者和教师逐步深刻地认识到大学教学的使命不是教和学过去时和现在时的知识,大学里无论学到多少知识都不及一个大学生在大学经过培养所获得的学习能力、思维方式和探索创新能力能使他受益一生,即掌握可持续发展的方法,从而获得新的知识和能力。大学通识教育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大学教学方法。

1 大学之通识教育

所谓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通”就是要求学能通达不同领域之识,要使学生兼通于“何以为生”“以何为生”两个领域,这样才能形成完整、完美的人格;而通识教育之“识”,它不仅限义于“知识”之识,除了理性知识以外,还包括人的感情、意志等在内,它不仅局限于知识的获得,还要着力于全面人格的培养〔1〕。

通识教育在欧美已经倡导了百余年,是高等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可谓高等教育理论中既经典又最具活力的部分〔2〕。“通识教育的目的在于为学生提供多学科、跨学科的知识,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背景,提供深入思考问题、研究问题的取向和方法,提供必要的学术规范,从而全面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纵观美国大学的通识课程,其共同点是这些科目就是本科生前两年的“核心课程”,这些“核心课程”都是严格设计要求的,而且往往是这些大学的精华和风格所在。

越来越多的国内学者和教师在关注和研究我国大学的通识课程教育。李曼丽等在对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的通识教育现状调查中,把通识教育课程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全校性必修课,包括政治理论、外语、计算机体育和军事课程等;另一部分为文化素质教育选修课。并把文化素质教育选修课划分为七个领域:数学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计算机、语言艺术和技能〔4〕。

然而,在我国大学现行体制中,由于通识选修课只是本科生主要课程以外的附加课,因此,在教学体系中实际多被看成是额外的、次要的、可有可无的、最多是锦上添花的课(理工科院系尤其如此),这些课因此大多没有任何严格的要求和训练,往往成为学生混学分的课,或最多增加点课外兴趣的课〔5〕。

如果通识选修课的教学内容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教学方法不能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则可能沦落成为学生混学分、教师捞工分的课程,那么“必修课选逃,选修课必逃”的现象在所难免。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对前来西部支教的来自中山大学的外语知名教授设计并主持的一门通识课进行了观摩和反思。

2 通识课程的有效教学案例

《职场精英备战实训》(The Apprentice)是前来大理学院支教的中山大学夏纪梅教授于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为该校学生开设的一门通识选修课。这是一门面向文、理、教育、艺术、管理等学科的双语示范课程,选课学生120人,涉及思想政治教育、生物技术、建筑学、生物医学工程、公共事业管理、音乐学、体育等25个本科专业。

2.1 课程目标指点迷津该课程设定的教育目标是让学生在观看英语录像习得英语的同时领悟职场精英打拼的游戏规则和美国的商场竞争文化,引导大学生在校求学期间明确职场精英人才的标准从而自觉朝着这样的目标努力,为大学生就业准备指点迷津,也为学生提供中西文化比较的机会,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思辨能力,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人文素质。

2.2 教学内容发人深省该课程教学内容选材于美国职场招聘电视真人秀节目“The Apprentice”(中文译名有:“谁是接班人”或“学徒”)的第十季。内容展现的是,在美国本世纪金融风暴后的经济萧条时期,来自全美因受经济萧条牵连而失业的各界青年成功人士,为了成为美国房地产大亨Donald Trump的招聘对象而进行应聘的过程。他们中有曾经年薪达六位数的经理、IT人士、律师、房地产商、银行高管、建筑业主等成功人士,其中不乏获得过名校博士学位的从业者,多数是曾经辉煌过的各界青年精英。

整个应聘过程是一场又一场的任务型团队合作与比拼,从中反映出错综复杂、矛盾冲突、斗智斗勇的情节、细节与纠结,是最鲜活、生动、刺激、充满教训的活教材。

2.3 教学方式丝丝入扣该课程实施过程的关键部分首先是课程的导学。导学并不是简单介绍教材背景、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及教学评价而是为保证教学效果科学细化课程的各个要素。依据高等教育倡导的“难题法”“任务法”“探究法”“研究法”“应用法”和“体验法”的原则,明确要求学生应该做什么、如何做、要做到什么程度(评价标准)并以实例进行示范,让学生清楚自己作为学习主体为什么要这样做,做得如何才能获得较好或优秀评价(业绩)。课程实施方法的关键之关键是强化对学习过程的要求和指导: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要做到眼、耳、手、脑、心、情、人生经验、社会知识并用。

教学实施包括三个环节:①观看教学录像,在观看前、中、后,分别以思考性问题引导解读各种重要的关注点。②教学录像观看完后,立即由学生对所观看内容的即时理解进行展示交流,交流形式多样,有对人物事件的解读、评论、辩论或问题抢答教师即时记录学生的展示内容、观点、评论、话语闪光点、理解不到位的点点滴滴。③学生展示完后教师逐一进行详细针对性点评。对学生的点评过程即是对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和人才标准不断重温和强调的过程,促使学生通过实例和实践更进一步在学习方法、思维方法、人际相处、团队比拼职场竞争规则、优胜劣汰、人品素质、才智才能的衡量标准等全方位得到细化、具体化的指导。

2.4 课程评价注重业绩该课程评价由三部分组成:平时成绩(50%)+出勤(10%)+课程结业考试(40%)。从成绩的构成看,和其他课程没有太大区别,但是该课程更注重对学习过程的评价,关注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发现、归纳、分析、思考、交流、总结和展示。教师提供若干备选任务,学生根据自己的关注点和热点选择完成。这其中就有展示英语的应用能力,对背景知识的搜索能力,对观察的即时反应能力和对问题的思考深度;检验学生对职场知识的内化理解程度,即发现优胜劣汰的游戏规则,比较中美职场招聘方式,优质人才的筛选、选拔过程与结果;挑战专业理论应用水平,对人物事件的分析评论水平,还有是否能够通过某些词汇出现的高频率探究其背后语言文化反映出的原因等。应该说,这50%实际评价考核的是“行为业绩”而不是“卷面成绩”。

3 从学生反馈看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的有效性是所有教育教学改革的共同追求。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有效教学日益成为教育工作者和教师关注的热点话题。通识课教学的有效性是一个实践命题,因为在通识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存在着低效或无效的现象。“必修课选逃,选修课必逃”是学生中流行的话语。

在通识教育、通识课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的今天,我们更应该思考通识课教学的有效性。按照近代教育理论的奠基者夸美纽斯的观点,有效教学就是要用一种简易而可靠的方法“使得教员因此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6〕。根据教学有效性的原则,在《职场精英备战实训》课程结束后,我们对学生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完成的作业、总结、学习反馈进行了梳理和分析,从学生的反馈看到了课程开设成功、受到学生欢迎。课程教学的有效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关注学生诉求和未来发展的教学内容、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注重学习过程的形成性评价。

3.1 关注学生诉求和未来发展的教学内容该课程选取的教学内容关注如何将求学与求职一致,就读与就业一致,既是学生的诉求,也是职场的需求,它促使学生有效进行自我反思,思考现实,思考社会,关心未来。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深深地被触动,在观察别人为求职应聘而打拼的过程中,体会了职场打拼的艰难和残酷,从而调整自己的学习观乃至人生观。对于在大学里应该学什么和怎么学,经历了从迷茫到觉醒的过程。无论是文科还是理科,不管是管理类还是艺术类的学生,体会、感受和收获都是相同的。最突出的收获要数以下两方面。

一是了解职场,才知如何读大学。一名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在学习反馈中写到:“作为一名大学生,首先要了解的就是毕业后的残酷现实,不至于在校期间迷失自我。我很喜欢这门课,如果这门课作为大一的必修课,那将是最有意义的。”一名电气工程的学生这样总结他的学习收获:“我感觉选修这门课程受益匪浅,让我们正在求学阶段的大学生有求职危机感,对于大学毕业后该如何拼搏争取自己的职业以及现阶段该如何做有了更好的定位。我认为这门课不应该是选修课,而是大学的一门必修课,应贯穿整个大学生涯。该课程给我的影响将伴随我的一生,可以说是我人生的转折点。”一名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学生这样感言:“身为大学生的我已经在虚度了大一之后迎来了大二的生活,没上这门课之前,我总是没有紧迫感,还是在虚度时光,没有目标地在大学校园里生活。学了The Apprentice这门课,我深刻地了解到了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严重性,对于没有一点紧迫感和压力的我来说,突然感觉自己的前途非常渺茫。上了这门课,我不能肯定地说我现在要奋斗到什么程度,但是最能确定的是我想要改变原来那个沉默不语、无目标只退不前的我。”

有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慢慢醒悟,开始反思自己的学习态度和人生态度,正如一个绘画专业的学生所说:“的确,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相比之下,校园里太安逸、太美好、太和平、太波澜不惊了,以至于这种安逸舒适的环境麻痹了我们的神经、激情、斗志与理想,一届又一届的学长学姐毕业时空留感慨。人生最宝贵最关键的黄金四年在睡懒觉、瞎娱乐、图休闲当中一晃而过,毕业之时何谈能力、实力、竞争力?”

这些来自学生的心声,在给我们带来欣喜和震动的同时,也促使我们思考:什么样的课程是学生想要的,什么样的课程能触动学生的学习激情,什么样的课程能促使学生成长、成熟,什么样的课程能激发学生的自我责任感,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教学。同时,我们也该反思是什么样的原因使得学生这样描绘大学的生活:“逃逃课混混社团,逛逛街打打游戏,待到毕业时后悔地说‘如果回到大一,我会……’”。

3.2 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教学方法就教学方法而言,该课程彻底颠覆了传统的“我讲你听”的灌输式讲授法,而是采取“我导,你学你问你思你做”这种体现学生学习主体的教学方法。

学生的主体性贯穿于学习的全过程。学习的过程就是学生观察、思考、对比、总结的过程,学习是完全卷入式的,正如一名英语专业学生在教学反馈中总结到:“学了这门课程后我受益匪浅。首先,我喜欢这种手、脑、嘴、耳共用的方式,它不像我学的其他课程,听着听着几乎就能进入了梦乡。我觉得这才是当代21世纪大学生应该学的东西,这才是当代大学课堂。”另一名英语专业学生这样总结:“我觉得这门课教师的教学方法很新颖,不是传统的教学方式,一味地灌输我们该怎样做,而是通过观看美国职场真人秀节目‘The Apprentice’,给我们提示,让我们自己思考、总结。职场没有法则,要从现在就开始做准备,大学四年不能就这样白白浪费,要做到像夏教授指点的有vision,passion,action,preparation,competition,wisdom,smartness等。”一名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这样总结自己的学习收获:“在上课的过程中,我们一边观看一边记录,还要从节目信息中反复思考,发现问题,从而进行总结和反思,这不仅让我们锻炼了自己动手动脑和观察的能力,更让我们在思想、行为和语言等方面受益匪浅。”

课程学习的过程就是学生从多个视角理解社会、理解人生从而联系自身思考未来的过程。学生自然而然地从中领会到:今天刻苦的拼搏是为了明天艰苦拼搏的成功。这种能让学生联系自我、关注未来的教学方式使课程内容变得鲜活和具体,促使学生一步一步地达到课程的教育目标。

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体并不是教师放任自流,教师自始至终坚持的是“导师”作用。教师的“导”,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课程的导学,二是学习过程的指导。导学是导干的关键,过程指导是效益质量的保障。

课程导学是让学生知晓学习这门课的目的,能为明天成为职场赢家做必要的准备,学习的目的意义和学生的需求、期望、关注和利益直接关联,学生就会在学习过程中联系自我,调整学习状态、学习目标,为将来的就业而自觉努力。

三系杂交种皖芝10号参加2013年安徽省芝麻新品种区试,产量为1 498.50 kg/hm2,比对照品种豫芝4号增产2.04%,2014年通过安徽省鉴定。2015—2016年全国(江淮片)芝麻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产量1 261.65 kg/hm2,比豫芝4号(CK)增产2.54%;含油量为58.18%,蛋白质含量20.97%;茎点枯和枯萎病病情指数分别为5.07和0.85。该品种具有优质、高油、高产、多抗、综合性状优于全国对照品种豫芝4号等特点,适合制油、食品保健。

学习过程中的指导是动态的、个性化的和不可预设的。学生在课程的学习中,由于个体经历、体验和认识各不相同,导致对课程节选视频中的人物事件的理解、思考及视角的差异,因此,学生的思考、发问、解读和展示也各式各样,有的甚至非常肤浅无知。此时,教师的指导便是具体的,具有深度和启发性的。学生的每一次展示和教师的相应点评也是师生互动、共生共赢的过程。教师每一次对学生的点评、指导以及纠正,对所有学生来说不仅仅是分享,而是提供了又一次对课程内容进行思考、重温和思辨的机会,使学生本身和参与者成为了教学的资源。每一次的师生互动都使学生得到学习的提高、理解的升华,并产生附加效益,因为学生在做的过程中需要教师及时的指导,这就培养了教师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产生了许多师生互利共赢的相关效益〔7〕。

3.3 注重学习过程的形成性评价在课程教学中评价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它一方面是为了检查教学、反馈教学,更重要的是为了改进教学、促进学习,这几乎是所有教育者和教师的共识。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知识爆炸的今天,原有知识的使用寿命大为减少,大学阶段只能完成人的一生获取知识的很小一部分,不管学校和学生如何努力,如果仅仅是传授现有知识,大学阶段所受的专业知识训练是很难让学生终身受益的〔8〕。所以,大学阶段的课程教学中,学习过程的体验和感悟比现成的知识更重要,即让学生理解获得知识的过程、学会获取知识的方法比接受现成的知识更为重要。因此,评价学生学习过程的形成性评价相对优于以考查学生学习结果为主的终结性评价。

该课程采取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各占50%的权重,事实上,两种评价方式都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行为业绩。评价的方式不采用教师容易组织和评判的知识点的命题,也不采用客观选择的简易批改方法,而是采取了随堂问题抢答,即时反思,展示分析评论梳理归纳能力,对学历与能力、学业与就业之关系进行自主思考,对中美文化进行比较,对职场竞聘的规则进行提炼。评价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考核内容结合了课程教学内容,又与学生利益需求息息相关,启发学生反思现状、思考未来。每一个学生每一次的答卷都是个性化处理,从评价过程所获得的鲜活具体的反馈,远远超出了一次终结性考试所获得的冰冷的分数所能传递的信息。即使是最后的卷面考试,也仍然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的感悟、反思和反馈。

事实证明,过程指导和形成性评价对教师有很大的挑战,同时对学生是最有实质性的帮助。

4 结语

一门通识课程要开设成功,受到学生的欢迎,对学生产生期望的教育意义,符合教育原理和原则,是一个科学性、人文性、教育性很强的系统工程。

动态和不可预设的过程指导对教师来说极具挑战。过程指导是教师无法准备但又是必须应对的,学生的理解各不相同,发问多种多样,是教师无法预设的,这就要求教师自己要与时俱进,博学审问,所谓新时代的有备而上:备自己、备课程、备学生。

教师自身的准备包括对职场的了解,对人生的了解,对社会的了解,对人才标准的了解,而且是深度了解和理解。而备学生,教师首先要对当今的90后大学生的变化,如时代特征和生长环境给他们带来的变化,他们的学习心理状态、学习的理想目标、学习的现代方式等不断地进行动态的学习研究,才能驾驭不可预设的课堂,并使课堂产生附加的效益。

学生择校就是择教师,学生选课就是选老师一门课程要达到“少教多学”的有效教学原则,其实对教师要求更高挑战更大,教师必须具有现代教学理念,还要知道如何将其付诸于教学实践。

作者在中山大学访学期间得到夏纪梅教授的悉心指导和对本文的修改,谨此致谢!

〔1〕鲁洁.通识教育与人格陶冶〔J〕.教育研究,1997(4):16-19.

〔2〕蔡达峰.我们的通识教育:关心人与社会的发展〔J〕.读书2006(4):12-19.

〔3〕周宝根.通识教育的理念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01(12):52-53.

〔4〕李曼丽,杨莉,孙海涛.我国高校通识教育现状调查分析以北大、清华、人大、北师大四所院校为例〔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1(2):125-133.

〔5〕甘阳.大学通识教育的两个中心环节〔J〕.读书,2006(4)3-12.

〔6〕余文森.有效教学的理论和模式〔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1:3.

〔7〕夏纪梅.基于课堂的外语教师课堂技能发展〔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2:45.

〔8〕叶志明.课程教学中应该教给学生什么〔J〕.中国高等教育,2012(19):42-44.

(责任编辑 杨朝霞)

An Analysis of an Effective Teaching Case of University General Education

YIN Manfen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Dali University,Dali,Yunnan 671003,China)

This paper presents a much-welcome and successful course of general education by way of observation and reflection.Based on the feedback from the students,an analysis is conducted concerning th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which is shown in student-motivated teaching content,student-centered teaching approach and performance-focused formative assessment.

general education;student-centered;procedural guidance;formative assessment;challenge

G649.21

A

1672-2345(2013)03-0080-05

云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资助项目(2012Y142)

2012-11-29

2013-01-11

尹曼芬,副教授,主要从事外语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通识职场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职场Z世代为何这么跩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职场剧需要去除虚伪与虚荣
职场充电,停还是行?
通识少年小课堂 无线电寻宝之旅
通识少年“种”石油
通识少年小课堂 血液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