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医学人文教育改革与创新

2013-03-23吕跃军

大理大学学报 2013年3期
关键词:医学院校医学教育医学生

吕跃军

(大理学院临床医学院,云南大理671000)

试论医学人文教育改革与创新

吕跃军

(大理学院临床医学院,云南大理671000)

把“医德”教育和“人文素养”教育进行整合,强化医学人文教育,是推进医学生素质教育的具体体现。同时,注重医学院校“前后期”的特点,推进医学人文教育“不断线”的可持续发展,着力培养医学生的自我教育、不断学习、关爱他人、服务社会的意识和能力,是推进医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

医学;人文;教育;改革

当前,我国教育事业和卫生事业的发展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医学教育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党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在新世纪、新形势和新任务的大背景下,党和国家就“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提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结合医学教育和医学人才培养的实际,把“医德”教育和“人文素养”教育进行整合,强化医学人文教育,是推进医学生素质教育的具体体现。同时,注重医学院校“前后期”的特点,推进医学人文教育“不断线”的可持续发展,着力培养医学生的自我教育、不断学习、关爱他人、服务社会的意识和能力,是一项具有开创性意义的工作〔1〕。

1 医学人文教育的现状及趋势

20世纪50年代初期,我国学习前苏联的教育模式,将原来办在综合大学的绝大部分医学院系从中分离出来,按照“合并同类项”的方式建立起独立的医学院校。这种高度独立的单科性的办学体制一直延续到20世纪80年代末。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我国医学院校都是单科性的大学,与综合性大学联系较少,医学人文教育欠缺,因而难以培养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医学专门人才。

进入20世纪80年代,我国一些医学院校开始恢复开设人文素质课程,经过2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我国医学人文教育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和进步但是,就总体而言,医学人文教育依然面临十分严峻的问题:课程门类较少、学时比重偏低;师资力量薄弱,教材建设滞后;教学方法单一,实践教学缺失〔2〕。医学人文教育的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医学生人文观念滞后,人文知识贫乏,创新精神不足。据对原昆明医学院、云南中医学院、大理学院、原云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部分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现状和4所学校人文学科建设及教学组织状况进行的调查分析,近10多年来,尽管云南省高等医学院校能主动适应高等医学教育发展的趋势,加强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云南省高等医学院校医学人文教育仍然存在着学生人文素质不高,人文学科建设薄弱,教学经费投入不足,学校人文氛围不浓等不容忽视的问题〔3〕。

国际医学教育专门委员会在《本科医学教育全球最低基本要求》(GMER)中强调,“职业价值、态度、行为和伦理”同“医学知识、临床技能”一样,是医学毕业生应该具备的“基本要求”的核心能力和基本素质之一〔4〕。医学模式的改变对医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整体素质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医学生在医学专业教育基础上还应该广泛学习和掌握包括人文社会科学在内的知识,才能更好地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对医疗保健的需要。

近10多年来,国外医学人文教育开始大胆改革和创新,走医学人文核心课程和医学人文综合课程相结合的路子。国外的医学课程基本上由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和医学三大类组成,其中医学人文课程占医学课程总学时的比例达20%~25%。此外,国外医学教育还注重隐性课程建设,采用以问题、案例和实践的方法进行教学,对学生实施潜移默化的影响,成为国外医学人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1年12 月,教育部、卫生部联合召开了医学教育改革工作会议,教育部袁贵仁部长在会上提出了“医学教育、德育为先”的理念,要求高等学校“大力加强以医学生职业道德、职业伦理和职业态度为基本内容的职业素质教育,大力加强医学生人文关怀精神和人际沟通能力的培养,使医学生具有关爱病人、尊重他人、尊重生命、团队合作的良好职业素养。”

2 医学人文教育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迄今为止,我国对医学人文教育的思想观念、教学模式、课程体系等方面都做了大量的研究。但是,从医学人文教育的长远发展和实际效果来看,特别是从地方高等医学院校医学人文教育的实际情况来看,依然存在着十分严峻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对医学人文教育进行有针对性的探索和更深入的研究。

按照现代健康的基本理念,医学不但要“治病”还要“医心”,使人达到“身体、精神和社会适应方面的完好状态”。医务人员不但要有精湛的技术,而且要有高尚的品德、健全的人格,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质,这些都要从医学教育做起。然而,长期以来,学校的人文教育为泛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所取代,学生头脑中虽然塞满了各种理论知识,却往往表现出缺少对精神世界的孜孜追求,缺乏对现实社会的适应能力,表现出人文素质的不足,透视出人文教育的欠缺。

作为需要人文精神滋养和引领的医学领域,当前医疗卫生队伍的人文状况堪忧,可以说是先天基础不牢,后天营养不良。长期以来,应试教育使我国大部分医务人员,包括很多高层次的医学专家,没有接受过系统的人文课程教育,人文知识储备不足,人文积淀底蕴薄弱,在思想认识上难以形成系统的人文理念;社会上重智轻德、重理轻文、重技术轻人文的倾向,也使医疗卫生界的人文教育受到影响,医务人员人文素质薄弱的状况难以得到根本改变。

人文精神的缺失使医学领域难以抵御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和拜金主义思潮的影响。医务人员商品化意识增强,人性化意识淡弱;医疗活动见病不见人,言利不言义;医疗事故增加,医患关系紧张职业道德滑坡,服务质量下降;医院“门难进”,医生“脸难看”。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成为突出的社会问题。

尽管我国在医学人文教育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加强了医学人文教育,但是,由于医学专业内容多,学生学习负担重,选学人文课程的时间有限等原因,导致医学人文教育还十分薄弱。从学校角度看,由于对人文教育重视不够,加之人文氛围欠缺人文资源不足,使得我国医学人文教育的水平与国外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医学人文教育的发展依然困难重重。

2009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对医学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其中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就是在医学领域强化人文教育,高扬人文精神。在由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现代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的重要时期,医学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紧密结合是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的关键。重新认识医学人文教育的重要性,不断开展医学人文教育的改革和创新,推动医学人文与医学科学的整合,把人文教育渗透于医学教育之中,培养具有较高人文素质的医学人才,是高等医学院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亟待解决的课题。

3 医学人文教育改革与创新的对策

大理学院于2009年实行“三学期制”改革,并于2010年全面实行学分制改革。学校利用短学期对大学生开展“通识教育”,结合学分制教学改革,加强通识教育选修课建设,不断增加开设课程门数及课程种类,争取开出更多、更好的通识教育选修课供大学生选择学习。这些改革为医学人文教育的改革与创新奠定了重要基础,并提供了良好条件。根据地方高等院校医学人文教育的实际情况,针对目前我国医学人文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借鉴国外医学人文教育的先进理念和方法,取长补短,举一反三,本文提出以下医学人文教育改革与创新的应对措施。

3.1 探索医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有机结合的途径医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的有效途径,就是发挥医学专业课程在人文教育中的独特作用〔5〕。医学专业课程中蕴藏着大量的人文宝藏,是人文教育的宝贵资源。要充分开发利用这些资源,将医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有机结合起来。首先,要充分发挥医学专业课教师的人文修养在人文教育中的榜样示范作用;其次,要深入挖掘医学专业课程的人文精神,将“授业”与“传道”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医学专业课程的人文精神在人文教育中的作用;第三,在医学专业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以及相互尊重、谦虚谨慎、和而不同的人文精神。如大理学院在医学人文课程教学中,以我国古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的《大医精诚》为论述医德的重要文献,对学生进行医德教育,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3.2 构建医学人文课程体系构建医学人文课程体系应紧密结合医学特点和规律。地方高校医学人文课程设置中,存在与医学特殊性结合不强的问题〔6〕。21世纪,人类健康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就是疾病谱的变化。据世界卫生组织2004年的统计,心脑血管疾病已经取代了传统的感染和寄生虫疾病成为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而且肿瘤性疾病也有追赶的势头。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医学人文课程设置时,要紧密结合医学的特点和规律,突出医学人文课程的特殊性。我国台湾地区阳明大学的医学人文课程改革方案提出了建立以医患关系为核心的医学人文课程框架。这种医学人文课程体系,紧密结合了医学的特点和规律,体现了医患关系的特殊性。大理学院在医学人文课程改革中提出,把《医学人文》作为绪论或总论课程,以系列专题内容讲授的形式,给学生有一个“全景式”的医学人文教育风貌,广大学生对这项改革给予了充分肯定。

3.3 加强医学人文教师队伍建设改革与创新医学人文教育,关键取决于从事医学人文教育的教师。医学人文是一门交叉课程,需要有良好的医学和人文两个不同领域的知识背景。因此,加强医学人文教师队伍建设,要拓宽视野,提倡医学人文教师队伍组成的多样化,形成专兼职结合、老中青结合、校内外结合的人文教师队伍。尤其是要充分依托附属医院医德高尚、临床经验丰富、具有较高人文修养的临床医生,让他们加入到医学人文教育中来,使其成为在后期临床实习阶段承担医学人文教育的重要师资力量。如美国医学院请癌症患者、接受过器官移植的患者、退休医生担任讲授任务,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有效避免了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大理学院聘请附属医院烧伤整形科、肾内科等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医生担任医学人文课程的教学任务,使人文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也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3.4 注重医学人文教材建设在医学人文教材建设上,学校应根据自己的医学人才培养目标,编写规范的教学大纲,制订完善的教学计划,引进和借鉴一批高质量的精品教材。同时,充分利用校内外的人文教育资源,自己组织力量,认真编写反映时代特征的医学人文教材。在专业教材的引进和编写中,既要反映人文教育的内容,体现人文教育的思想,又要巩固教学内容改革的成果,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此外,还要加大投入,改善教学设施,增加电化教学、实践教学等现代教学设备,充分开发和利用医学人文教育的多媒体教材,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提高医学人文教育的实效性。如上海交通大学在编写《医学人文教程》的过程中,联系当前医学科学、医疗服务和医学教育发展的实际,借鉴多种版本“国际高等医学教育最低标准”的有关要求,开展了具有国内“首创”意蕴的探索。

3.5 形成全员育人的医学人文氛围全员育人是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理念和指导思想,是搞好医学人文教育改革与创新的重要保证和有效途径。加强医学人文教育,绝不是仅靠少数几个从事人文社会科学教育教学和研究的教师的孤军奋战,而是要靠所有教职员工的理解和支持。在从事医学教育的教师中,有着宝贵的医学人文教育资源。无论是传授医学基础知识,还是传授医学专业知识,以及在临床见习实习带教中,“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关爱生命”“体贴患者”等人文精神,对学生都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要调动所有教师的积极性,把人文教育有机地融入到医学生学习成长的各个环节,渗透到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各个方面。近年来,大理学院附属医院深入开展医疗卫生职业精神大讨论,在全院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精神动力和道德规范,努力营造医学人文的浓厚氛围。对推动医院改革和发展,改善医患关系起到了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医学人文教育改革与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过程。因此,我们要加强医学人文教育改革与创新研究,充分发挥云南省不同高等医学院校各自的资源优势,努力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医学人才,推动高等医学教育和医疗卫生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1〕胡涵锦,顾鸣敏.医学人文教程〔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1.

〔2〕黄进,廖虎,蒲诗璐,等.我国医学人文教育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高等教育发展研究,2008,25(1):21-24.

〔3〕张爱云,徐庆生,吕力,等.云南省医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现状调查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3):42-43.

〔4〕殷小平,苏博,刘鉴汶,等.国外医学人文教育课程计划的特点及启示〔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2,15(6):25-26.

〔5〕张爱云,徐庆生,孙选平.云南省医学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对策研究〔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0,23(1):101-102.

〔6〕朱健,康玉唐.合并高校医学人文课程设置构想〔J〕.医学与社会,2008,21(6):54-56.

(责任编辑 杨朝霞)

On Medical Humanities Education Reform and Innovation

LYU Yuejun
(Clinical College,Dali University,Dali,Yunnan 671000,China)

In the new century,the integration of the"Medical Ethics Education"and"Humanistic Quality Education"strengthens the medical humanities education,which is the concrete manifestation of promoting the quality education.Meanwhile,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characteristics of medical college,promote medical humanities education and'continuous line'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and focus on the medical students'self education,their ability of constantly learning,caring for others,and social service consciousness,which are groundbreaking measures for promoting the quality education of medical students.

medicine;humanity;education;reform

G642.0

A

1672-2345(2013)03-0076-04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10YJA850032)

2011-06-16

2012-11-27

吕跃军,副研究员,主要从事高等医学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医学院校医学教育医学生
提升医学教育能级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2019年第一批口腔医学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关于医学院校医用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医学院校中小组教学模式的建立和实践
促进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探索与实践
对医学生德育实践的几点思考
明代医学教育纵横谈
浅谈医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高等医学院校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改革浅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