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本人关于钓鱼岛的历史观

2013-03-22伟,关

大连大学学报 2013年5期
关键词:领土钓鱼岛历史

关 伟,关 捷

(大连民族学院 东北少数民族研究院,辽宁 大连 116600)

日本人关于钓鱼岛的历史观

关 伟,关 捷

(大连民族学院 东北少数民族研究院,辽宁 大连 116600)

长期以来,日本国内对钓鱼岛的历史观,主要分两大派,一派从狭隘利己主义出发,不顾历史事实,认为钓鱼岛是日本“固有领土”;另一派是从历史唯物论出发,尊重历史事实,认为钓鱼岛是中国最早发现的,是中国领土。日本政府“购买”钓鱼岛的活动,破坏了中日两国所达成的“搁置争议”的共识。日本应该端正历史观,重视友好,展开谈判,以缓和矛盾,进而公平合理地解决钓鱼岛争端。

日本人;钓鱼岛;历史观

20世纪末至今,日本人对钓鱼岛的历史观,主要分两大派,一派从狭隘利己主义出发,不顾历史事实,自19世纪80年代以后就一口咬定钓鱼岛原来是“无主地”,由日本人在1884年发现的,是日本“固有领土”,并非与中国有争议,目前典型代表是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另一派是从历史唯物论出发,尊重历史事实,认为中国从16世纪以来,中日两国及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承认钓鱼岛是中国领土,因为是中国最早发现的,而且起了中国名字,是中国领土,其代表人物是井上清、孙崎享、丰下楢彦等。为了正确认识日本人关于钓鱼岛的历史观,有必要重新认识井上清的历史观和目前一些日本人的历史观,进而探索钓鱼岛的解决对策,希望得到同仁指正。

一、从井上清对钓鱼岛的归属观谈起

有良知、有道德、有信义的历史学家,对待任何历史问题都会从事实出发,在充分地占有材料基础上作出实事求是的结论。日本著名历史学家、原京都大学教授井上清先生(1913-2001)就是代表。井上清教授不顾社会舆论压力,在多部论著中阐明钓鱼岛是中国不可争议的领土[1]。他在1997年7月6日下午,向出席“纪念七七事变六十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的中外学者,再次发表了他对中日“钓鱼岛主权之争”问题的观点。井上先生从历史及“国际法”两个方面论述了钓鱼岛的归属问题。他说:“钓鱼岛问题既是历史问题也是国际法问题。在历史上,钓鱼岛是属于中国的领土。16世纪以来,日本、中国与其他世界各国都一致认为钓鱼岛是中国领土。日本以前从未提出过对钓鱼岛主权的要求,但19世纪80年代以后却认为钓鱼岛是日本领土。甲午战争后,中日签订《马关条约》,中国割让台湾岛给日本,该条约对台湾岛以西及以南的小岛屿的归属都有明确划分,但对位于台湾岛以东的钓鱼岛却没有包括在条约范围内。因此,不能说根据《马关条约》日本可以占有钓鱼岛。”

井上先生最后指出:“在钓鱼岛主权的争论中,现在的核心问题是要怎样从所谓‘国际法’的角度上来驳倒日本。”[2]

钓鱼岛问题现在已不是一个历史问题,而是一个现实的所谓是否适用“国际法问题”之争论。国际法关于土地所有权(即主权)之取得的规定,最主要之点是发现、征服与割让。首先,日本无法证明其发现钓鱼岛早于中国并证明其在发现之后对该岛继续展示或行使主权。其次,因钓鱼岛上无居民,日本无法证明其对该岛的征服并拥有所有权。最后只剩下割让,日本所能找到的依据仅是二战时所占领的琉球群岛在1972年归于日本时,钓鱼岛连同琉球与其他岛屿一并交给了日本,在法理上如同割让。但按国际法要求,割让者(美国)必须证明它对被割让土地之有个有权拥有无可争议的依据[3]。然而钓鱼岛并不属于琉球群岛一部分,且中国对钓鱼岛早已拥有所有权,美国无权将它转让他国[4]。因此,从国际法角度来看,发现、征服与割让之说均不成立。

事实上,早在14世纪的《顺风相送》一书中的“福建往琉球”项里,最早出现钓鱼屿、赤坎屿之名[5]6-29。据史料所载,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太祖朱元璋多次遣使经钓鱼岛等岛屿进入琉球国。最早发现钓鱼岛的是明朝的杨载。洪武五年(1372年),明朝册封使杨载奉命出使琉球,钓鱼岛位于杨载必经的航道上,杨载的船只停靠在钓鱼岛,并第一个驻足该岛[6]。

明朝嘉靖十一年(1532年)出版由陈侃所写的《使琉球录》一书中,同时出现了钓鱼屿、黄毛屿(黄尾屿)、赤屿(赤尾屿)三岛。上述已是中国历史上最早有关钓鱼岛的记录了[6]26-29。16世纪以来,中国不仅清楚记录着这些岛屿的中文名称,还明确了这些岛屿的位置。可见,当时世界上就已公认钓鱼岛列屿是中国领土。

因此,有关近代国家间领土纠纷的理论不能适用于这些岛屿的归属问题。即使日本在甲午战后将赤尾屿一连串岛屿(包括钓鱼岛)当成日本领土。1895年与14世纪相较,中间相隔约500年。

井上先生的结论,是他尊重历史事实而得来的。他在《我眼中的钓鱼岛》中,首先通过明朝的吏部左给事中陈侃之《使琉球录》、郑舜功之《日本一鉴》(1556年)、刑科右给事中郭汝霖之《使琉球录》(1561年)、胡宗宪之《筹海图编》(1562年)及清朝的翰林院检讨汪楫之《使琉球杂录》(1682年)、徐葆光之《中山传信录》(1719年)、周煌之《琉球国志略》(1756年)、齐鲲之《续琉球国志》(1808)等中国方面的文献进行了考证,明确16世纪以来,中国与琉球的国境在赤尾屿与久米岛之间。钓鱼群岛不是琉球的领土,也不是无主地,而是中国的领土。其次指出:“日本的先知者也明确记载了钓鱼岛是中国领土”。日本先知者之记载系指林子平1785年所著《三国通览图说》,其中有5页附图,有一幅所绘“南航线上由西向东排列着花瓶屿、彭佳山、钓鱼台、黄尾山、赤尾山。这些岛屿都涂上了与中国本土一样的淡红色。北航线上各个岛屿就更不用说,颜色也和中国本土的一样。”[7]《图说》的附图还有一张《三国通览舆地路程全图》,很多比钓鱼群岛大的岛屿没画而将较小的钓鱼岛画上了,而且涂上与中国本土相同的颜色。在井上先生看来,“林子平是日本近代民族意识的先驱者”,“他代表着日本人民近代民族意识的觉醒,得到了人民的广泛支持”。他的《三国通览图说》在1832年译成了法文,广泛流于西欧各国,其附图与原版彩色相同。可以认为西欧国家已知道钓鱼群岛是中国领土。

日本中御门享保四年、清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新井君美所著《南岛志》一书中提到琉球所辖36岛,没有钓鱼岛。直到近代的日本明治八年、清光绪元年(1875年)出版的《府县改正大日本全图》中,也没有钓鱼岛。甚至在明治十二年、清光绪五年(1879年),清朝北洋大臣李鸿章与日本就琉球归属谈判时,中日双方共同认定:琉球由36岛组成,根本不包括钓鱼岛等岛屿。中日资料均说明钓鱼岛群岛从来不是琉球的领土。就连明治二十九年、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伊藤博文首相《关于冲绳县郡的组成令》中,也只字未提“钓鱼岛”或“尖阁列岛”[7]。

历史学家井上先生的崇高之处,在于他一直以史料为证阐明历史真相。早在40多年前的1971年,“钓鱼岛事件”发生后,港澳台和海外华人掀起了声势浩大的“保钓运动”时,井上清先生亲自到冲绳地方进行调查研究,找到许多琉球时期的档案资料和地图,印证钓鱼岛是中国领土。

在钓鱼岛问题上,日本横滨国立大学的教授村田忠禧在8年前出版的《尖阁列岛钓鱼岛争议》一书的观点延续了井上清观点,再次证实了钓鱼岛属于中国的历史依据。他认为“日本占据钓鱼岛是借甲午战争胜利之便趁火打劫,绝不是堂堂正正的领有行为。明代以来各种各样的中国地图和文献都把钓鱼岛、黄尾屿、赤尾屿标注在中国的版图内。从地理位置上说,冲绳与钓鱼岛间隔着海沟,而中国大陆和台湾岛与钓鱼岛间则连着大陆架,条件更为便利。因此,自古以来就有中国渔民在该海域从事捕捞活动。”[8]

二、目前部分日本人的钓鱼岛历史观

目前,日本一些学者继承了井上清的历史观,提出钓鱼岛“并非日本的‘固有领土’,而是一块‘争议之地’。”其实井上清先生态度明朗:“钓鱼岛是中国领土”,并不存在什么“争议”。

日本前外务省国际情报局长孙崎享在回答《参考消息》和《环球时报》记者专访时系统地阐述了“钓鱼岛并非日本固有领土”。他说“日方的主张并非百分百正确,我在观察中方立场时,认为确实站得住脚的说法是,历史上明清时代,中国在钓鱼岛的确存在一定程度的管辖权。”他在谈到主张钓鱼岛并非日本固有领土的原因时说:“如果一直强调钓鱼岛是日本固有领土,日本国内将会形成进一步加强实际控制的舆论氛围和政治气氛。而如果日本采取进一步行动,中方也一定会采取应对措施,两国之间陷入‘负螺旋’,爆发冲突的可能性就大幅增加。这对中日双方均不利。与钓鱼岛自身价值相比,中日之间合作具有更大价值。所以我才更要告诉日本人,中方主张钓鱼岛主权也是有一定道理的,日方不要一味陷于自己的主张里。”[9]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孙崎享先生明确指出美国存在仇恨中日友好的势力。他认为:“美国国内有股势力希望日中关系紧张,日中应联手抗衡这股势力;对日本来说,‘日美安保条约也不是为了保护日本利益而存在的’。”[10]孙崎享进一步分析日中两国友好合作的重要性,应警惕美国的阴谋。他说“日中应首先搞清楚相对来说最重要的国家是哪个国家?对日本来说就是中国。很明显,日本最大贸易伙伴就是中国,美国已不是对日本最重要的国家了。日本有必要认真考虑这一点。毫无疑问,对中国来说,搞好和日本的关系同样有益而无害。如果两国国民在这一点上都有清醒的认识,那么有了摩擦就会主动通过对话去寻求解决。

……当然,日中关系并不单纯是两国间的关系,后面有一个非常巨大的国家美国。美国国内有势力并不希望日中关系良好,而是希望日中关系紧张。……今后随着中国军力的增加,美国想让日本与美国一起对抗(中国)。如果日本和中国对此漠视的话,美国内部这股力量就会发挥作用。日中今后如何抗衡这种势力是两国都要认真考虑的问题。”

孙崎享还谈到美国的回归亚洲战略和日美同盟问题。他看得很清楚,“美国的回归亚洲战略实际上就是如何对抗日益强大的中国的战略。虽然有人认为中国强大了,应该和中国保持良好的关系。但是美国军方只要可能就会尽力去抑制,就像过去美苏关系一样。当然美国已经今非昔比,所以只能采取联合日本、韩国、越南、菲律宾等共同对抗中国的战略。

《参考消息》驻东京记者郭一娜说:“像孙崎这样敢于在日本主流媒体上明确发表钓鱼岛并非日本固有领土主张的知识分子、前外交官,毕竟还只是极少数。”但也“并非一个人在战斗”,赞同他的观点的人“已经越来越多”,而且“日本媒体对钓鱼岛问题的报道正在悄然发生变化。”尤其“一些‘知华派’国际问题专家都坦言赞成孙崎的观点。一位专家还特意发邮件来向记者询问,孙崎所定义的‘固有领土’概念的具体含义。尽管还只是水面下的波澜,但孙崎的观点和勇气,正在慢慢推动一批日本有良知的学者走向台前。一些政治家也遂渐在向孙崎的观点靠拢。7、8月间,有多名日本知名政治家主动邀请孙崎给自己派系议员讲解钓鱼岛问题。除了写书、为政治家上课之外,孙崎还被日本全国各地多家高校、民间机构请去演讲。孙崎一直秉承他认为的‘知识分子就该不受政治力量的阻碍,坚持到底’的信念,继续在维护中日关系大局、构筑东亚共同体的道路上前行。”[11]

73岁高龄的日本驻华大使丹羽宇一郎在谈到钓鱼岛问题时,他批评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购买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计划,“将给中日关系帶来一场极其严重的危机”,“我们不能让以往数十年的努力化为泡影”[12]。

日本《世界》月刊8月号发表日本关西学院大学教授丰下楢彦《“购买尖阁”问题的陷阱》文章。丰下楢彦认为“尼克松政府在1971年6月签署归还协定之前,就已经决定了这样的方针:‘将把尖阁群岛的施政权与冲绳一道归还,但在主权问题上不表明立场。’”“尼克松政府之所以在主权问题上采取‘模糊’战略,原因是照顾中国和台湾的立场,同时在冲绳回归之际给日中之间留下纷争的火种,以确保美军的军事存在[13]。”

丰下楢彦特别对日本所谓“固有领土”一词进行了分析。他指出:“包括北方领土和竹岛(韩国称独岛)在内,如今‘固有领土’在日本已被作为一个毫无疑问的概念在加以使用。然而,‘固有领土’的概念在国际法上根本不存在,而是日本政府和外务省自己想出来的,目的是解决北方领土、竹岛和尖阁群岛这三个领土纠纷。这是一个带有浓厚政治色彩的概念。”1945年6月下旬,昭和天皇派遣前首相近卫文麿以“天皇特使”的身份前往苏联,与联合国方面进行和谈。行前谈到一旦涉及国土问题,“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只要保住固有本土就满足了。”所谓“固有本土”,是指除冲绳、小笠原、桦太以外的土地。冲绳并非日本“固有本土”,而是作为和平谈判的条件。由此可见,明治维新以来日本对领土的看法一直存在两个概念,一个是“固有本土”,另一个是“本土”周围的各个岛屿被政府称为“固有领土”。为了确保“固有本土”,可以牺牲“固有领土”,甚至可以“割让”。

丰下楢彦还一针见血地指出石原“购买尖阁”的方针是“极力主张把中国作为‘主要的矛头’,推进足以让全世界紧张的‘核开发模拟试验’。”基于这样的逻辑,石原长久以来,“盼望着出动自卫队而不是海上保安厅,以便造成军人和军人之间的冲突和‘军事争端’,让美国不由自主地卷入进来。在石原看来,购买尖阁群岛恰好可以制造这样一个契机。”

丰下楢彦最后得出结论:“综上所述,石原购岛计划纯属对中国的挑衅行为,导致日中关系极度紧张。受尖阁问题影响,日美中关系恐会迎来二战以来的最危险局面,日本该如何应对?先要抛弃“固有领土”这一毫无意义的概念。此概念在国际法上并无依据,而政府和媒体未经缜密求证便“念经”般反复强调,导致日本外交受到束缚,丧失灵活性。假设日本政府继续固执地强调“固有领土”概念,就先要游说美国。如果连盟国美国的同意也得不到,日本就应该承认“存在领土问题”的事实,和中台举行具体谈判。”

2013年初,前日本首相鸠山由纪夫在中国访问时表示,钓鱼岛存在争议,“坚持说‘不存领土争议’,那就永远找不到答案。”[14]

2013年7月1日,日本横滨国立大学教授村田忠禧在东京举行新书出版演讲会时谈到,在其6月25日刚刚出版的新书《中日领土问题的起源政府文件讲述的失真事实》中详述了琉球与钓鱼岛的关系,揭示了日本窃取钓鱼岛的过程,希望日本政府拿出承认事实的勇气[15]。

2013年7月18日,日本民主党副党首石井一在竞选过程中明确表示坚决反对修改宪法,并应该加强与邻国的交流与对话[16]。在钓鱼岛问题上,坚持实事求是的历史观的日本正义学者与政治家,虽受到右翼势力谩骂、排挤、恫吓,却仍坚持自己的主张实属难能可贵。

三、钓鱼岛问题的突现与解决之策

长期以来,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不时制造事端。近年,制造钓鱼岛局势紧张的是日本右翼人士乃至野田——安倍政府。尤其2012年9月10日,日本政府宣布“购买”钓鱼岛及附属的南小岛、北小岛,实施所谓“国有化”。这是对中国领土主权的严重侵犯,是对历史事实和国际法理的严重践踏。右翼人士虽是少数,能量却很大,到处煽风点火,四处游说。石原早在7月27日,从日本跑到美国,以东京都政府名义在当日发行的《华尔街日报》刊登题为《日本东京都致美国人民》的广告文章,“呼吁美民众对东京都拟购买‘尖阁列岛’(钓鱼岛)事予以理解和支持。同日,日本自民党干事长石原伸晃透露,政府想从旁介入‘购岛方案’。次日,日本《产经新闻》发表题为《考虑使用自卫队正当其时》的社论,称野田首相必要时可表态在‘尖阁列岛’使用自卫队[17],以显示其保护该岛不受中国侵犯的坚决意志。”[18]新上台的安倍晋三的一系列言行,如宣称要修宪、修改《防卫计划大纲》和《中期防卫力整备计划》、改自卫队为国防军、“要在尖阁诸岛驻军”、日军机有权自由飞,参拜靖国神社等,逐渐把自已和日本推向了中国乃至亚洲的对立面。

中国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唐淳风在《环球时报》发表文章,指出“从地方官员到媒体再到中央政府,公然对别国主权领土肆意冒犯,日本的做法完全违背国际交往的基本准则。它不仅毁了中日邦交正常化40年内的全部成果,也正在将和平相处的中日关系推向悬崖。日本这样的做法枉费全世界对其60多年来的宽容与期待,破坏了中日作为东亚两个大国之间应有的平和与理解,还暴露了日本社会在关键问题上缺乏底线的道德缺陷。”唐淳风还尖锐指出,日本挑事钓鱼岛不仅“无德”,还无信、无法、无智。这些“无德、无信、无法、无智的日本政客是日本人民的悲哀,也是国际社会的悲哀,但最终吃亏的还是日本人民。因为,在我们这些受害国据理力争,忍无可忍的情况下,回击的灾难伤害的主要会是日本人民。相信日本人民醒悟过来之后,是会跟国际社会共同联手清除那些害群之马的。”[18]

目前,造成中日两国关系紧张的根本原因,是日本右翼及政府不顾中日40年关系正常化的大局,一再制造事端,直至执意要将属于中国所有约500年的钓鱼岛占为己有。因而中日双方,尤其是激化矛盾的日本一方,从未来两国更加友好和人民福祉出发,采取切实可行的有效措施,就可以缓和矛盾,进而公平合理的解决钓鱼岛争端。

第一,尊重历史。唐代的历史学家刘知几曾提出研究历史要有才、学、识三个条件,清代史学家章学诚又加了一个史德。无论古今,无论什么社会制度的历史研究者或政治家都应讲史德。日本一些人为了达到“尖阁列岛(钓鱼岛)是日本固有领土”的目的,不从历史事实出发,不惜颠倒历史,编造谎言,欺骗世人,甚至恃强欺弱,不顾道德,不讲信义,不守约法,不讲史德。人所共知,研究历史,就要在详细占有材料的基础上,研究材料而引出新的结论。详细占有材料,就是史学。引出新的结论,就是史识,是历史观点、历史见解。明明大量材料说明钓鱼岛在14世纪已被中国发现并命名,后又由中国管辖,属于中国领土。日本一些人却无视历史,一次次挑起事端,并且使之不断升级,完全是违背历史、别有用心的行为。在历史问题上开倒车,严重伤害亚洲各国人民感情。这种挑战历史定论,冲撞公理正义,是道义的沦丧,注定要付出代价。道理很简单:不认账,迟早有一天有人会来“要账”的[19]。

第二,重视友好。一衣带水的中日两国长期友好,事关两国人民福祉。中国放弃索要战争赔款,40年前两国复交时主张:世代友好,永不再战。中国在党的十六大提出“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睦邻外交政策[20]。针对钓鱼岛,邓小平代表中国宣布:“搁置争议,后代处理”,共同开发的主张,都是从长远友好的角度采取的措施。然而日本一些人视中国软弱可欺,屡次做出损害中国人民利益的行为,如修改教科书,拒绝向慰安妇、劳工赔偿,参拜靖国神社,声称钓鱼岛是日本领土……,直至使中日两国矛盾升级。时值中日邦交正常化40多年之际,从石原到野田,又到安倍,在美国支持下,以钓鱼岛为引子,破坏中日友好,如不改弦易辙,必将造成“亲者痛,仇者快”的不良后果。当务之急,是日本政要不要错误估计形势,以中国人民为敌,应马上回到中日友好的轨道上来。

日本老一代为中日复交,友好往来,为两国人民的福祉,付出很多心血。两国间从民间到政府间政治交往,经济贸易,文化交流,有过蜜月期,即使日本制造麻烦,政冷之时,也出现过回暖。然而日本不珍惜两国友好来之不易,想方设法制造、激化矛盾。2004年我们写过一篇小文《中日关系的现状与对策探索》,认为“虽然矛盾激化的原点是日本,中国政府和人民仍然一如既往,希望在新时期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和新出现的问题,以加强联系,改善关系,增进友好,实现中日两国世代友好相处。”[21]日本应该按照两国间签订的外交文件,信守反省历史的承诺,采取有效措施,为两国友好做出贡献。

第三,展开谈判。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变革大调整之中。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任何企图单纯以武力解决争端的国家都将被历史所淘汰。在钓鱼岛的问题上,日本右翼势力认为依恃美国就可以通过制造事端等不正当手段长期窃为己有,这是十分幼稚的幻想。有理有据的中国尚从现状出发承认钓鱼岛有争议,主张通过对话、谈判解决问题;而无理无据的日本竟一改过去承认有争议的作法,近年一返常态地矢口否认存在争议,硬把钓鱼岛说成是日本固有领土,反对对话、谈判,一意“购岛”,自己把自己逼进了死胡同。今年7月24日,日本外相玄叶光一郎在国会声称,要将钓鱼岛列入“美日安全保障条约”,这是他与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共同做出的决定。报道称“如此一来,钓鱼岛一旦发生什么事,日美将联合进行应对。”[22]对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表示严应关切和坚决反对。解决钓鱼岛问题,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日本不要恣意妄为,不是以为耍强硬可以达到目的的,甚至多次申明派自卫队护岛,就可以吓倒中国,这除了向日本右翼讨好,争点民众支持率,对中国不会产生任何效应。明智的作法惟有谈判,主要是中日两国对话[23]。日本当权者应拿出战略眼光和勇气,深刻认识中日关系解冻对两国的意义,日本当权者如果违背两国人民意愿,铤而走险,仍按单方面意愿行事,只能是枉费心机。如今,恢复中日关系的主动权在日方,在自民党执行总部,在安倍晋三手里。何去何从,时不我待。

第四,传承历史。传承历史的一个重要功能是通过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发现历史规律,实现以史为鉴,以史育人的目的。考古学家认为日本的细石器文化是经过鞑靼海峡,过库页岛(今俄萨哈林岛),南下至日本,或绕过鄂霍次克海,从堪察加半岛,过千岛群岛,南下达日本。这就是中日关系可以追溯到史前时期的原因,也是中日友谊的黎明时期[24]。中日两国的友谊,文化交流源远流长。中国一再教育青年以史为鉴,牢记历史,目的是让青年一代懂得过去中国贫穷落后,任人宰割的悲惨历史,只有奋发图强,把国家建设成繁荣富强的国家,才能免遭侵略与掠夺。同时告诫青年宽宏大度,不计前嫌,以德报怨,不以放弃赔偿、抚养战争孤儿而索取报酬。从不鼓动狭隘民族主义,而提倡国际主义。教育人民分清敌友,将日本侵华的制造者钉在耻辱柱上,对战争受害者的日本人民(包括在华孤儿、侨民,乃至普通士兵)坚持友好。

而日本右翼的一些年长者,包括石原、小泉,对日本侵华史了如指掌,却颠倒黑白,混淆视听,大肆鼓动狭隘的民族主义。日本还千方百计地通过书报、影视乃至靖国神社宣扬日本军国主义侵略史,为战犯歌功颂德,尤其修订历史教科书,向青少年灌输侵略是“解放”,杀人是“自卫”,掠夺为“生存”等谬论。甚至耸人听闻地宣称“中国在不久的将来将吞并日本和朝鲜半岛”,“20年以后日本就会消失”[25]。他们散布仇恨中国的谣言,无非是达到不可告人的霸占别人领土,乃至有朝一日再发动战争的目的。为了中日长期友好,中国已通过多种形式,让国人了解中日两国友好与非友好史,这种实事求是的历史观被广大人民所接受。日本有识之士也从两国人民利益出发,克服许多困难,通过撰文、写书、讲演,传承中日间的真实历史。然而“日本对二战罪责始终采取回避甚至否认的态度,其二战史观始终没有触及核心的问题,即彻底揭露和谴责发劫侵略战争的政治体制和统治集团。战后,日本历任首相多是以暧昧的词句推卸侵略战争的责任。有的承认“这场战争是侵略战争”,却遭到国内政界、舆论界的谴责和强烈反对。

日本国立山口大学副校长纐缬厚对《环球时报》说,“日本养成了一个很不好的毛病,那就是不去看待历史。”特别是战后出生的年轻人对过去历史不感兴趣,但是日本年轻人应当“从今天开始就要认真面对历史,并且吸取历史中的教训,这样才能保证明天不会再次发生战争。”“即便我们对过去的战争没有责任,我们对明天的战争也负有责任”。还说“战争责任应该永远承担下去,直到人类灭亡的那一天。”

有些日本年轻人指责纐缬厚的观点是自虐史观,认为他把日本的耻辱张扬的众人皆知。对此,纐缬厚回应说,“那是因为这些年轻人觉得正确认识历史是一件很丢人的事情,尤其是在和中国人打交道的时候,他们会觉得自己干了坏事抬不起头,所以选择对历史蒙上眼睛,不去正确看待历史。”尤其现在日本出现军国主义复活的危险征兆:“日本‘和平宪法’原本对世界宣布说日本没有军队,但仅从日本自卫队持有攻击性武器这一点上就能看出,日本具有军国主义复活的征兆……日本的军国主义就像火山的熔岩一样,火山什么时候会喷发,很难预知。”因此纐缬厚认为“不正确认识历史,永远会抬不起头。”[26]

然而让人失望的一些日本人,特别是日本右翼无视历史真象,颠倒黑白,不顾良心与人格,歪曲事实,硬把中国固有领土钓鱼岛说成日本的固有领土。具有这样历史观的人怎么能让青少年正确认识日本侵华史,怎么能实现中日两国世代友好,永不再战。

中日两国都是亚洲和世界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家。中国是亚洲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日本是亚洲最重要的工业化国家,都应该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与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无论发生什么突发事件,中日两国都应该从两国长远利益出发,珍惜、维护两国几代领导人和有识之士共同耕耘的友好关系,通过谈判解决问题。日本不应该仗着美国势力,为所欲为,使两国关系破裂。日本的石原乃至野田、安倍都是政治家,应该认清形势,悬崖勒马,立即停止在钓鱼岛的一切侵权行动。时时事事顾及两国人民的福利事业,不要做亲痛仇快之事,否则必将被历史所拋弃。

[1]井上清.钓鱼台(尖阁列岛)的历史与归属问题[J].历史研究学刋,1972(1).

[2]井上清.日本著名学者井上清先生谈钓鱼岛历史及主权归属问题[J].贾俊琪,于伟,译.民国档案,1997(3).

[3]台湾政治大学之《政大法学评论》[J/OL].中国思维网,http://www.chinathink.net/.

[4]熊玠.由国际法看台湾官方首次在钓鱼台主权的意义以及应注意事项[J].海峡评论,2008(211).

[5]吴天颖.甲午战前钓鱼列屿归属考-兼质日本奧原敏雄诸教授[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4:29.

[6]江成.钓鱼岛:中日战争之源[J].广角镜.2004(13).

[7]井上清.我眼中的钓鱼岛[oL].贾俊琪,于伟,译.中国思维网,http://www.chinathink.net/.2004-03-03.

[8]新华社.日教授引〈开罗宣言〉:钓鱼岛从来都属中国[N].老年文摘,2012-07-26.

[9]郭一娜.“中日合作比钓鱼岛更有价值”——专访日主张“钓鱼岛非日固有领土”的前高官孙崎享[N].参考消息,2012-07-23.

[10]孙秀萍.日本外务省前情报局局长孙崎享接受专访称:日美安保不是为保护日本而设[N].环球时报,2012-07-26.

[11]郭一娜.并非一个人在战斗[N].参考消息,2012-07-23.

[12]丹羽宇一郎:说真话的日本驻华大使[N].老年文摘,2012-06-18.

[13]日本关西学院大学教授丰下楢彦认为“日称钓鱼岛为‘固有领土’无依据[N].参考消息,2012-08-06.

[14]环球时报,2013-01-18.

[15]中国民族报.2013-7-5(8).

[16]搜狐视频.http://tv.sohu.com/20130718/n381955109.shtml.

[17]新华社.野田首相称必要时考虑在钓鱼岛动用自卫队,中方对日极不负责言论表强烈不满[N].半岛晨报,2012-7-28.

[18]唐淳风.挑事钓鱼岛,日本无德、无信、无法、无智[N].环球时报,2012-08-02.

[19]日本不端正历史观就难以自律[N].老年文摘,2012-08-20.

[20]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47.

[21]关捷.东北亚历史与文化研究[M].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2010:472.

[22]参考消息,2012-07-26.

[23]冯昭奎.中美日应三边对活[N].环球时报,2012-07-25.

[24]关捷.论中日关系与文化交流[C],刊于“东方文化论丛”Ⅱ日本语言与跨文化交际[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191.

[25]平松茂雄.中国は日本む併合する[C]//关捷.中日关系的现状与对策探索.2006(3).

[26]纐缬厚.日本年轻人应承担战后责任[N].环球时报,2010-10-15.

On Japanese Historical Viewpoint of the Diaoyu Islands

GUAN Wei,GUAN Jie
(Research Institute of Northeastern Minority Nationalities,Dalian Nationalities University,Dalian 116605,China)

There have been mainly two diferent historical viewpoints of the Diaoyu Islands in Japan:One is from narrow self-interest to remain obdurate and pervert the truth,saying that the Diaoyu Islands are“inherent territory”of Japan;the other is from historical materialism to respect facts and history,believing that the Diaoyu Islands were originally discovered by China and have consequently become Chinese territory.Japan's unlawful“purchase”of China's Diaoyu Islands has destroyed the consensus of”putting the disputes aside”reached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It is considered that Japan should correct its historical viewpoint,attach importance to friendship,and go on negotiations,in order to dissolve contradictions and to solve the dispute over the Diaoyu Islands fairly and reasonably.

Japanese;Diaoyu Islands;Historical viewpoint

D819

:A

:1008-2395(2013)05-0027-07

2013-05-19

关伟(1966-),女,大连民族学院东北少数民族研究院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中日关系、民族史研究;关捷(1936-),男,大连民族学院教授,主要从事东北亚史、民族学研究。

猜你喜欢

领土钓鱼岛历史
国防小课堂 领土
琉球的领土地位与自决权
解决中印领土争端要打“持久战”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
痛惜被贼惦记的钓鱼岛
《陌生领土》:考验还是幼稚
钓鱼岛问题溯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