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古建筑蕴含的现代设计特征及三维CAD方法研究

2013-03-21张士杰相炳哲张源清

图学学报 2013年3期
关键词:系列化工程图榫卯

张士杰, 相炳哲, 张源清, 杨 谆

(北京建筑大学,北京 100044)

三维CAD软件因其强大功能所具备的先进性和实用性,正在取代二维CAD手段而广泛应用于机械等领域工业化产品设计。其功能不仅包括从三维建模入手进而可以转化为二维工程图,而且,也包括了先进的系列化设计理念和方法。而目前进行的中国古代建筑复建、修缮、仿古建筑等设计工作,通常仍主要采用二维CAD(AutoCAD等)辅以三维效果图的方法。

笔者认为,古代建筑与现代先进设计手段之间存在着很多可利用的“设计信息接口”,很适于利用三维CAD方法表达古代建筑。中国古代木构建筑,尤其是梁架结构,包含着许多与机械产品类似的结构特征,甚至蕴含着大量类似于现代工业产品先进的系列化成组设计特征。如果采用三维CAD先进手段,可望与以往方法相比,既具有优越性,又具有实用性。这既对于国家大力支持的古代文物建筑保护、复建、修缮和仿古建筑设计具有积极意义,又对在图学教育中拓展知识面和专业深度有益。

中国古代木构建筑中包含的类似工业产品特征包括:零件—装配体特征,模数化设计特征,以及蕴含着类似先进的系列化成组设计特征。

1 中国古代木构建筑梁架结构中的“零件----装配体”特征

中国古代木构建筑(以下简称古代建筑或古建)梁架结构具有类似于机械装置的零件—装配体特征。首先由木料制作成各种柱、梁、檩、枋等构件(零件),然后以特有的榫卯结构“装配”在一起,形成整体梁架结构(装配体),如图1、图2所示。

图1 硬山建筑木构架三维模型装配体及构件名称

图2 梁架构件及榫卯装配局部

其中各类榫卯结构兼有连接件、“配合面”、“定位销”等不同的功能特性。

所以,可使用三维CAD软件,采用机械设计的零件—装配体建模方法建立古建模型(包括榫卯结构),然后可再转化为工程图(见图3与图4[1]、图5[2](单位:1/10斗口))。

图3 斗拱构件

图4 斗拱装配体

图5 斗拱立面图与仰视平面图

2 古建梁架结构中的模数化设计

中国古代建筑经历几千年发展,为我们留下了丰富而宝贵的文化遗产。不仅包括大量建筑物,而且也给后人留下了极其珍贵的文献,包括宋代《营造法式》、清工部《工程做法则例》[3]等。后经梁思成大师等几代人的不断研究整理,为我们今天的研究提供了方便。

文献给我们留下了极为宝贵的古代建筑模数化设计思想和方法[4]。这与后来从国外传入的机械模数化设计(例如齿轮设计)方法既有类似之处,又有更大的使用范围。

即古建模数设计不仅体现于构件(零件)设计,而且还体现于房屋整体结构(装配体)设计中。不仅一个构件的尺寸是基本模数的函数,而且整个梁架结构也是基本模数的函数。古代建筑物构件和整体各部分之间形成的和谐比例(美学功能及使用功能方面)、合理的力学结构(即使强烈地震也只是墙倒屋不塌,震后可自动复原)既源于榫卯结构,又与模数化设计密切相关。

这种规范成为设计和施工的固定法则,被古代建筑师们千百年来严格遵循。如梁思成大师所说:“清代于雍正12年钦定公布《工程做法则例》,凡在北平的一切公私建筑,在京师以外的‘敕建’建筑,都崇奉则例,不敢稍异。”[5]

这种古建设计模数关系称为“权衡”。其中大式建筑以“斗口”为基本模数,见图6[6];小式建筑以“檐柱径”为基本模数,见表1[6]。

此权衡关系非常适合利用三维CAD的零件系列化设计功能进行模数化建模设计,并在古建领域具有深远的推广意义。本文插图(图6除外)所示模型,均按清式权衡制作[6]。

图6 清式斗口的等级节选(基本模数)

表1 清代小式(或无斗拱大式)建筑木构件权衡表(节选)(单位:柱径D)

3 古建中蕴含的类似现代系列化设计特征

3.1 古代建筑类似系列化的外部特征

工业系列化产品的外部特征是,既具有鲜明而统一的风格,又具有形态各异的品种个体形态,例如许多著名品牌汽车。

古代的建筑匠师们严格遵循上述法则建造了无数风格鲜明统一、形态各异的建筑。例如在统一的风格下,古建筑的“大屋顶”(屋面)包含了庑殿式(如太和殿)、歇山式(如天安门)、攒尖式(如中和殿)、悬山式(屋面挑出山墙外)、硬山式(如北京四合院民居),以及单檐、重檐等许许多多的式样。从系列的风格统一性和其中不同个体的差异性(包括建筑物大小不同的体量)综合观察,非常符合系列化整体设计特征。

3.2 机械工业系列化设计发展简介

较早的机械系列化设计方法是,根据已有的基本机型派生设计后续的第二、第三……机型。由于设计前一机型时未能考虑后一机型的需要,故此方法具有很大局限性,同系列中的不同品种数量很少。

更先进的系列化设计可见于20世纪80~90年代,国家引进技术项目中包含的“设计、工艺一体化的成组设计”技术[7]。其主要特点是“同时设计系列中的多种产品(几十种机型)”。由于不再是“派生”设计新品种,因而没有“基本机型”,各机型彼此“平等”。

此方法是将系列中多种机型的同名零件,按“功能相似、形状相似”分组,同时进行同组设计,尽量采用统一结构甚至统一尺寸。其目的是为采用统一专业化加工设备(例如昂贵的冲压模具)、提高成组加工程度创造条件,以提高生产的专业化程度。其效果是在大幅度增加系列中机型数量的同时,显著节省加工设备成本、显著节省生产时间与空间。

为此,大量采用“多件同图”作法,即多种相似零件共用相同图形,为统一设计专用加工设备创造条件、提供依据。此法可谓设计与工艺一体化的桥梁。

三维CAD软件已经吸收了上述先进的“同时进行同组设计”的方法[8],包括建模功能和工程图功能。例如,用同一模型文件可同时设计形状相似的多种(多配置)零件,多配置零件亦可表达于同一个工程图文件中。

3.3 古代建筑中蕴含的类似系列化结构设计信息

我国古代建筑中蕴含着类似于“同时设计全系列多种产品”的“设计、工艺一体化”的系列化设计方法,而且是经千百年考验的成熟思想和方法。这为我们今天利用现代三维CAD手段进行古代建筑设计提供了“信息接口”。

1)上述古建模数化设计亦可归为系列化设计方法。因为,古建模数化设计不仅用于构件(零件),而且用于建筑整体(装配体),单体建筑使用同一基本模数;同时,此法还用于建筑群,建筑群采用多种基本模数(见表1)。这样,因模数(权衡)设计的更广泛应用,使古代建筑群具有了系列化特征。

2)在单体建筑和建筑群中,大量存在着“功能相似、形状相似”且有权衡关系的构件(见图3)。这就为古人提高施工专业化、提高施工质量和进度创造了方便条件(故宫这样的超大建筑群,其建造速度非常快[9]),也为我们今天采用三维CAD软件的系列化设计功能提供了条件,进而为大幅度提高设计效率和减少差错提供了条件。

3)由古建技术的高度模数化和构件的形状相似性,诞生了“丈杆”这种设计、施工一体化的特殊工具。“丈杆”是根据基本模数、“权衡”制作的具有度量功能且不易变形的长木杆。在木构件制作之前,先将建筑物的柱高、面阔、进深、出檐尺寸、榫卯位置等参数刻画标记在一组丈杆上,然后以丈杆尺度为根据,既用来指导木构件制作,又用来校核大木安装(梁架装配)[6]。在施工现场,可用丈杆取代图纸,这不但可谓古代的“无纸化施工”,而且丈杆亦成为古建设计与施工一体化的“桥梁”,传承至今。

3.4 三维CAD软件中可用于古建的系列化设计功能

首先,最基本的“驱动尺寸”参数化功能在很大程度上成为模数化、系列化设计的必要条件。当改变尺寸参数时即驱动模型尺寸改变。此外包括以下3个方面:

1)一个模型文件中可同时设计多个形状相似的多“配置”零件。例如不同位置的单步梁形状相似但不相同,可在同一文件中设计成多“配置”单步梁,改变配置选项,即可改变为另一种构件,如图7所示。

图7 多配置单步梁(节选)

2)零件“方程式”功能。由于古建构件各部尺寸存在模数(函数)关系,其中一个尺寸可作为其他多尺寸的自变量,故可用此功能同时进行形状相似的多种规格的构件设计。

在设计一组(同名或不同名)构件时,既可单独应用上述一个功能,又可综合应用。

例如斗拱中的“单才万栱”与“厢栱”属于虽不同名(不同装配位置)但形状相似的构件。可在同一模型文件中综合利用“多配置”和“方程式”功能同时设计不同名、不同基本模数的构件,模型完成后,只需改变基本模数,其他尺寸即随之按需改变;改变配置选项,即可改变为另一种构件,见图8(单位1/10斗口)。

图8 单才万栱(1斗口)与厢栱(1.5斗口)

3)除上述功能外,须在系列化设计思想的前提下,从绘制草图时,即开始合理运用细节技巧,随时考虑系列因素,为方便实现多种“配置”和多种基本模数创造条件。

4 三维CAD软件进行古建设计的其他优点

除直观性明显提高以外,与绘制二维工程图方法相比,还有如下5方面优点:

1)有利于更完整地传承古建技术。例如构件的三维模型包括榫卯结构,并以榫卯表面作为装配配合面,使得装配关系更准确。否则,易造成信息缺失,削弱传承性。

2)既可表达整体又可表达单一构件,亦可演示大木安装(梁架装配)过程。尤其榫卯结构的装配关系对施工(包括修缮)有更直观指导意义。

3)装配体的“干涉检查”功能可检查构件的建模错误或装配错误。

4)工程图文件中多视图来自同一模型,可减少二维绘图易出现的多视图各部关系的差错。

5)工程图文件可保存为与二维CAD兼容格式,故可与二维CAD软件配合使用。此可作为从目前常用的二维表达向三维表达的过渡做法。例如脊兽等复杂造型,实际设计时常采用示意表达,后由匠师按专业方法或特定复原依据(照片或实物)准确完成。

5 结 束 语

我们的祖先在古代农耕社会创造出类似工业产品,意味着成熟技术规范和至今仍属先进的系列化整体设计理念和方法,且存在着古代技术与现代手段之间非常吻合的“信息接口”。我们将继续深入研究,既为学习、教授现代设计手段,也为更好地保护祖国文化遗产。

[1]臧尔忠. 清式斗拱分件图集[M]. 北京建工学院古建研究室, 1994: 1-16.

[2]潘德华. 斗拱(第2版)[M]. 福州: 东南大学出版社,2011: 420.

[3]梁思成. 中国建筑史[M].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5: 26-32.

[4]梁思成. 为什么研究中国建筑[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1: 11.

[5]梁思成. 清式营造则例[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13.

[6]马炳坚. 中国古建筑木作营造技术(第2版). 北京:科学出版社[M]. 2003: 1-183.

[7]张士杰. 三维CAD软件的系列化设计功能研究[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1: 102-104,110.

[8]何煜琛, 陈 涉, 陆利锋. Solidworks2005基础及应用教程[M]. 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6: 291-299.

[9]陈连营. 未开放的紫禁城[M]. 北京: 九州出版社,2010: 4-9.

猜你喜欢

系列化工程图榫卯
榫卯结构在玩具中的应用研究
四合一铅笔刀设计
系列化主题制教学法在环境艺术设计课程中的应用探究
Master carpenter becomes a YouTube sensation 阿木爷爷成“油管”网红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主题班会系列化研究
面向工程认证的机制专业工程图学(一)课程教学探索
开展系列化阅读指导 提升学生阅读素养
融设计展·榫卯 和合而生
MASTERCAM工程图出图功能研究
东风猛士军车立足未来战场需求实现系列化车族化平台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