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党建工作在高职生软实力提升中的作用

2013-03-19魏银霞邢雅楠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社会科学部江苏南通226007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3期
关键词:高职生实力院校

魏银霞,邢雅楠(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 社会科学部,江苏 南通 226007)

党建工作在高职生软实力提升中的作用

魏银霞,邢雅楠
(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 社会科学部,江苏 南通 226007)

高职生软实力的提升关系到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党组织是高职院校的政治核心,党建工作为高职人才的培养提供方向指引、政治保障、组织支持和思想保证。为切实提升高职生软实力,推进高职院校办学质量和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跃上新台阶,必须创新党建工作模式和工作路径,完善学生党员考评机制。

党建工作;高职生;软实力

高职教育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这里的“高端”不仅包含硬实力还包含软实力,这对于促进高职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和提升核心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软实力”与“硬实力”是一对孪生术语,都是国家实力的组成部分。就国家而言,“硬实力”是指经济、科技、军事等有形的力量,包括G D P、城市基础设施、土地面积、人口、自然资源、军事力量、经济力量和科技力量等;“软实力”是指一个国家的文化、意识形态、社会政治制度、外交手段、发展模式等无形的力量,包括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价值观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外交政策的道义和正当性,制度模式的吸引力和认同感等。“软实力”是相对于“硬实力”而言的,硬实力是有形的载体,软实力是无形的延伸。

“软实力”这一概念自诞生以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其内涵不断扩展,早已超越国际政治领域的“软实力”,拓展成为对各类竞争主体实力的描述之中。高职生软实力就是对高职生这一主体竞争实力的描述。毫无疑问,党建工作在高职生软实力培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高职生软实力的内涵分析

1.主体的实力构成

要想准确地把握“高职生软实力”这一概念,需要对“实力”概念作出分析。高职生软实力中的“实力”是指一个人实实在在的能力,具体是指主体实际具备的(运用资源作用于客体、促使客体按照主体期望的方式行动的能力)能够胜任某项工作或任务的主观条件。与国家、企业、城市不同,人的实力本身就是一种主观的客观存在。

从评价和衡量理论向度来看,人的实力表现为基本的生存能力,沟通能力、学习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口头和写作)、领导能力、分析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语言能力(普通话、英语等)、心理调适能力、适应能力、性格品质、敢于主动担当的能力、执行能力、自我管理能力、认真细心思考问题的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决策能力、协调能力、应变能力、创新能力等。其中可以通过考试、测验等方式取得证书、文凭考核的能力,称之为硬实力;蕴含于性格、品质、心理、修养和志趣之中的,无法通过考试、测验等方式获得的能力,称之为软实力。

2.高职生软实力构成

高职生实力是一种综合实力,是高职生所具备的各种能力和素质的有机总和。这个综合实力同样可以分为硬实力和软实力两个方面。具体来说,高职生硬实力,是指可以通过测验、考试等方式取得证书、文凭考核的能力,包括文凭、语言等级证书,以及专业技能证书、操作技能证书、各科成绩单等。高职生软实力,是指蕴含于高职生的性格、品质、心理、修养和志趣之中,渗透在学生个体的言行举止中可以被感知的、隐性的,无法通过考试、测验等方式考核的能力。它可以通过“对人”、“对事”和“对己”三个向度来衡量,具体包括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正确的“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良好的道德品质、高度的责任感、高度的企业生产安全意识、突出的“三创”素质、扎实的企业文化底蕴等。“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准确把握定位和发展方向,自觉承担起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时代责任,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1]教育部对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最新定位是:“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中的“高端”应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从硬实力方面体现,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是能够从事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拥有高端技能的专门人才[2];二是从软实力方面体现,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是能够在从事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过程中,运用自身所掌握的专门技能出色地完成某项工作任务,并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主动和自觉地承担起个人对企业、他人、社会、国家的责任和义务。简言之,“高端”不仅体现在高超的技能、高额的收入方面,更要体现在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诚实守信的人格品质、爱岗敬业的职业态度、“创业、创新、创优”的“三创”素质等方面。

高职生软实力不仅能反映高职生的水平和能力,更能折射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因此,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在重硬实力的同时更应充分提升软实力。

二、党建工作在高职生软实力提升中的作用

党组织是高职院校的政治核心,在高职人才培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习近平同志在第二十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是教育培养青年人才的重要园地,也是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青年的重要思想阵地。高校党的建设要紧紧围绕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个根本任务,为建设能够培养高质量大学生的社会主义大学提供坚强的思想、政治和组织保证。”[3]高职生软实力水平直接反映高职人才培养水平。

1.方向指引

杨年丰扁了扁嘴唇,从口袋里摸出了两张照片,“啪”地把照片拍在床上。高河向照片看去,瞬间,他的大脑麻木了,呆住了,犹如血液被抽空般的感觉。

高职院校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高职院校党委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领导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直接指引教师党建、学生党建、行政机关党建、课程教学工作、高职生思想教育和日常管理、招生与就业规划等各项工作的方向,从而使学校的各方面工作尤其是人才培养工作符合党和国家的政策要求。因此,高职院校党建工作必然在高职生的政治、思想、道德素养养成等软实力提升中发挥指引作用。

2.政治保障

高职院校党组织是高职院校的政治核心,是执政党在高职院校工作的领导者、组织者和实践者,具有先进的理论指导、健全的组织体系和优良的组织作风。党的执政地位和高职院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决定了高职院校党组织始终处于政治领导地位,需要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高职院校党组织所具备的理论优势可以为高职院校发展提供科学的指导思想和强大的精神动力;所具备的政策优势能够作为载体保障高职院校发展的方向和性质;所具备的组织优势能够把党员的个人优势有效整合并协调起来,对高职院校的改革、发展和稳定起保障作用;所具备的协调优势能够协调高职院校与社会、企业、政府有关部门的关系,创造宽松、积极的发展环境。因此,高职院校党建工作必然在高职生形成正确的社会认知、环境认知和待人处事的态度和方式等软实力提升中发挥强大的政治保障作用。

3.组织保证

高职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既需要高职院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以及学校人事处、教务处和团委的大力支持,还需要各专业系部的积极配合和推动,更需要各任课教师和全体学生的积极参与执行。高职院校党委要扮演好作为高校工作的领导者、组织者和推动者等角色,通过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优化高职院校领导班子结构;通过各项工作的开展,调动学校院系、行政机关、部门、团委、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通过坚持发挥干部党员、教师党员和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又好又快地推动各项具体工作的开展和执行,从而为高职院校的发展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即包括软实力在内的各项综合素质)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4.思想保证

生产一线需要理论自觉、生活自觉、实践自觉的人才。通过党建工作的开展,引导高职生正确认识世界、人生和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把科学发展的理念融入社会生活和生产全过程,学会科学地对待自然,学会做人、做事和工作,提高政策解读能力、形势分析能力、科学决策能力、公民参与能力,努力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公民、建设者和接班人。生产一线需要有崇高理想信念、强烈责任心和事业心的人才。在党建工作中高度重视理想信念教育,引导高职生把个人理想与职业理想和社会理想有机结合起来,把个人理想的实现植根于职业理想和社会理想的实现之中,视工作岗位为展现才能的平台,安心工作,全身心投入,努力成为一个有宏大追求和抱负的人,一个事业心旺盛和对工作充满爱的人。生产一线需要胸襟开阔、顾全大局的人才。在党建工作中开展利益观教育,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引导高职生清晰地认识到自身利益源自于个体的奋斗,以及对国家利益、社会利益、集体利益和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满足,帮助他们调节个人与集体、社会、国家之间的利益矛盾冲突,努力成为勤于奋斗和乐于奉献的人。

三、创新党建工作,提升高职生软实力

1.探索党建工作模式

除了巩固现有的“党委—院系党总支—党支部—党小组—党员”这种纵向模式之外,还要积极探索其他党建工作模式以适应增强学生软实力的新要求。

(1)加强系部之间学生党支部的共建与合作。通过跨系域的交流与学习,互相借鉴各系部之间学生党建工作经验和方法,让学生感受多元的系部文化,从而促进高职生的沟通能力、交往能力、协调能力等软实力的提升。

(2)加强教师党支部与学生党支部之间的共建与合作。有助于教师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和“三贴近”原则,加强课堂外的师生互动,给学生提供一个与教师面对面交流和学习的平台,有助于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感染力、影响力,促使学生要学、乐学,学而有思,学而有用,在教学相长中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创新能力和坚持真理的原则理念。

(3)加强党支部与学生社团之间的共建与合作。“高校学生社团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式,是新形势下有效凝聚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织动员方式。”[4]党支部要加强对大学生社团的引领与指导,通过思想引领、组织带动、活动支持和社团学生骨干培养等方式,激发社团的活力和积极性,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升。

2.创新党建工作路径

(1)网络党建。信息化时代,网络成为党建的新阵地。借助网络媒介,畅通高职院校学生疑难解答机制与利益表达渠道,使学生树立科学的思想观念,提高学生党建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5]。高职院校党建工作要充分利用好这一阵地,必须先建设一支网络党建工作队伍,加强红色网站建设,开展网络党课、党建论坛、党建博客、党建微博等,通过网络党建真正吸引学生,指引学生。

(2)“社区”党建。这里的“社区”与城市社区不同,是指学生集中居住和生活的区域,主要以学生公寓为基础,以学生宿舍为单位。随着高职院校后勤管理的改革,越来越多社会化和商品化的信息充斥于学生公寓周围和内部,而且学分制教育模式给高职生更多的自由空间,公寓和宿舍成为他们自主学习和生活的一个重要场所。这就需要创新党建工作路径,加强学生“社区”党建,党支部走进公寓、走进宿舍,一方面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居住、生活和学习的环境;另一方面让党真正贴近学生,对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干预和引导,加大德育力度,保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构筑的学生思想长城屹立不倒。

(3)社团党建。高职院校学生社团是学生自愿组成的,为实现会员的共同愿望,按照其章程开展活动的非盈利性群众组织[4],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是第二课堂的引领者。以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截至2012年底,学院共有大学生社团22个,社团会员人数10~200人不等,几乎占了学生总人数的1/4。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学生社团,加强与学生社团的联系与合作,开展党支部进社团、社团积极分子进党支部,使社团成为学生软实力提升不可或缺的重要平台。

(4)“实践”党建。这里的“实践”包括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和专业实训活动。目前,高职生社会实践活动和专业实训活动多种多样,但党建工作与这些“实践”的结合与引领不够紧密。因此,高职院校党建工作必须加强“实践”党建。一是把社会实践活动融入到党建工作中。党建工作的开展应根据高职人才全面发展、全面成才的内在要求,在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加强理想、信念方面的引导,使学生在深入生活、社会和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过程中,感悟实践的要求和生存发展之道,正确处理理想与现实、理论与实际、个体与群体之间的矛盾,累积生活法则、实践经验,提升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把党建工作推进到专业实训活动中。在学生专业实训活动中,大力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使学生在实践中深化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理解,并且转化为学习、生活、工作的自觉行动,成为道德高尚、行为规范、符合时代要求的人。

3.完善学生党员考评机制

(1)制定切实可行的考核目标。考核目标既要符合党和国家的指导方针,又能体现新时期学生的特点;既有技能指标,更有素质的严格要求,让学生有切实可行的努力方向,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党和国家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明确考评项目。规范党员发展的标准、程序,保证党员的先进性;明确党员开展学习教育和日常组织生活的标准、程序和效果,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以点带面,带动广大学生共同进步。

(3)制定严格的监督评价机制。发挥上级对下级的指导性监督作用,下级组织、党员、群众对上级组织的监督作用,党支部与党支部之间的监督作用;建立多元监督体制,从而使党支部、学生党员和普通学生都能严于律己,共同进步。

“软”与“硬”,是人们对实力的一种比喻性描述,任何竞争主体的实力都可以分为软实力和硬实力两个方面。相对于硬实力而言,软实力对于个人的可持续发展来说,是一种可以被感知的隐性的核心竞争力。硬实力通过一定时间的努力可以速成,但软实力的培育与提升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是在长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过程中逐步形成并发展起来的。党建工作为高职人才培养提供了方向指引、政治保障、组织保证和思想保证。只有结合新形势的变化与要求,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党建工作,才能有效地促进高职生软实力的提升,推进高职院校办学质量和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跃上新台阶。

[1]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EB/OL].(2011-09-29)[2012-12-10]. 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A07_zcwj/201110/125717.html.

[2]刘晓军,张帆.高职院校工科生素质教育路径探索[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6):29-30,41.

[3]习近平会见第二十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代表[EB/OL].(2012-01-04)[2012-12-10]. http://www.gov.cn/ldhd/2012-01/04/content_2036901.htm.

[4]共青团中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的意见[EB/OL].(2005-01-13)[2012-12-10]. http://st.qust.edu.cn/list.asp?unid=32.

[5]陈雪珍,郑国波.信仰危机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的调查与分析[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4):84-87.

[责任编辑:马 斌]

Role of Party Building in the Improvement of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Soft Power

WEI Yinxia, XING Yanan
(Department of Social Science, Nantong Textile Vocational Technology College, Nantong, 226007, China)

The improvement of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soft power is related to the quality of personnel training. Party organization is the political core of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it provides orientation, political guarantee, organizational supports and ideological means for the cultivation of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To promote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soft power, reinforce the quality of schools and students’ capacity, it is important to establish the mode of Party organization and its working route, improve the evaluation system of student Party members.

Party building;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Soft power

G711

A

1671-4326(2013)03-0081-04

2012-12-29

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2012SJB880065);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教育研究课题(FYJY/2012/04)

魏银霞(1981—),女,河南周口人,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社会科学部讲师,硕士;邢雅楠(1987—),女,江苏南通人,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社会科学部助教,硕士.

猜你喜欢

高职生实力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实力抢镜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王晓晨:逆袭靠实力
提升文化软实力是当务之急
场上拼实力,场下拼表情,就这么拼了
三年制高职生与五年制高职生学习力比较研究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基于自律的当代高职生自我教育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