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源多元化下高职学生资助工作机制的改革

2013-03-19吴浩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建筑设计与装饰学院江苏徐州221116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3期
关键词:贫困学生生源资助

吴浩(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建筑设计与装饰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

生源多元化下高职学生资助工作机制的改革

吴浩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建筑设计与装饰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

随着自主招生工作的开展,高职院校生源的地域、年龄、职业等构成都发生了变化,现有高职学生资助工作体系已难以适应。高职院校应结合生源多元化的特点,从贫困学生的认定、地方政府的参与、资助工作方法的创新等方面进行探索,完善现有高职学生资助工作机制。

高职院校;学生;资助工作;生源多元化

为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各级政府和高校为他们提供了多种途径的资助和帮扶。传统的高职学生资助体系无一例外地采用“学生资助中心—院系学生资助办公室—班级学生资助小组”的三级分配审核模式,能较容易且迅速地把国家资助款额发放到受助学生手中[1]。但随着资助面的不断扩大,对学生家庭贫困情况的核实和分类定级显得越来越难,尤其以农村生源为主的高职院校,其资助工作开展难度更大。同时由于高职院校生源的不断减少,各高职院校都在积极拓宽招生渠道,将社会青年、退伍军人、企业青年等都纳入招生范畴,形成了高职院校生源的多元化趋势[2]。面对多元化的生源构成,高职学生资助工作体系已难以适应,应适时作出相应的改革。

一、高职院校自主招生体制下的生源现状

随着自主招生改革的开展,高职院校生源结构将发生较大改变。

1.生源地域

以江苏省为例,2011年江苏省高考人数近49万人,省内共有本专科院校120余所[3]。江苏省生源与招生计划必然出现不对称的情况,不少高职院校为了保障生源,必定要从省内其他区域或省外尤其是从中西部省份招收更多的学生。高职院校生源一直以本区域为主,将招生范围扩大到全省,那么苏南和苏北生源地域构成存在较大差异;将招生范围扩大到省外,尤其是经济相对落后地区学生人数的增多,生源地域构成则存在更大差异。对于处于欠发达地区或招收欠发达地区学生较多的学校而言,其资助工作的压力就会相应增大,如果处理不好就会阻碍高职院校的正常运行和发展,因而要针对生源地域的差异进行相应的变革。

2.生源身份(职业)

高职院校具有开放度高、知识更新速度快等特点,使其成为人们提升技能、增长知识、丰富阅历的首选平台。不少社会青年、企业青年在工作多年之后,为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进入高职院校进行“充电”逐渐成为一种新的趋势。另外,退伍军人由于就业技能的欠缺,需要进入高职院校学习。随着高职院校自主招生政策的实行及培养模式的变革,现已将三类生源纳入招生范围。以江苏省为例,2013年江苏省内多所高职院校将具有高中学历的优秀企业青年及具有高中学历的退伍军人作为招生对象,并在招考过程中根据具体情况给予一定加分或推荐免试入学等优惠政策[4]。这些生源经济条件、原从事职业、社会经验、家庭背景等构成比较复杂,因而相应的学生资助政策和工作方法也应同步变革,并根据实际情况实施精细化帮扶,这样才能实现学生资助工作的全覆盖。

3.生源年龄

高职院校在今后的招生过程中,将对年龄的限制越来越少,高职学生年龄跨度可能会更大。目前,高职学生以20岁左右的适龄学生为主,但随着终身教育理念不断深入人心,以及高职专业设置的灵活性和多元化,会吸引更多超出传统适龄学生年龄的学生。这类学生入学的目的主要以就业或丰富自己知识面为主,目的性较强,目标明确,他们大多有较为丰富的人生阅历,有更为特殊的经济困难。他们所面临的生活困难也与普通生源学生有所差异,其在出现经济困难的同时,还可能带来亲属和社会的偏见。

针对高职院校生源的变化,其学生资助工作的开展也应多元化,应通过与企业、政府等方面的协调,共同制定更加个性化的学生资助方案;拓宽学生资助的覆盖面,细化学生资助工作,使学生资助工作不仅局限于物质的帮扶,而且深化到对学习、心理、就业等方面的帮扶。

二、生源多元化下高职学生资助工作机制改革的对策

高职院校生源多元化决定了高职学生资助工作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决定了高职学生资助政策及资助工作的开展也应多元化。从政府到高职院校都需要积极参与到新的资助工作机制的改革和完善中,通过优化政府资金配置、基层政府管理的参与、高职院校创新工作方法等途径,不断使现有的学生资助工作机制向有利于贫困学生全面发展的方向转变。

1.根据生源的差异性,优化资助资金配置

由于高职院校生源的多元化,不同学校、不同院系的学生便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在对生源调查、了解的基础上,政府可以因地制宜地对不同学校优化资助资金配置;学校内部不同院系间实事求是,实现平衡分配资助资金。具体而言,可以通过抽样调查生源的地域差异、职业差异、年龄差异等方面的信息,制定针对性的资助资金分配方案。

(1)根据生源的地域差异,明确贫困学生界定标准,实现区域资金合理配置。生源的地域差异是由于多种原因造成的,如高职院校所处的区域、招生计划的地域分配等,这种差异往往使处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高职院校所招收的学生经济条件相对较差,学生仅仅依靠家庭支持无法完成学业,政府分配给这类学校的资助金额往往又不够分配。反之,如果高职院校所招收的学生以经济发达地区为主,那么此类学校的资助金额往往无法得到充分利用,甚至一些班级采取平均分配的方式,将资助资金分给所有学生。针对这种生源的地域差异情况,可以适当增加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的资助资金,同时对高职院校所招收的生源进行分类,根据各类地区生源的构成,合理分配资助资金。此外,高职院校内部各专业生源也存在一定差异性。如许多学校在分配资助名额时采取按比例平均分配的方式,但冷门专业的学生家庭经济条件相对较差,而热门专业的学生家庭经济条件较好,学校可以在不同专业之间实现调剂,使资助资金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由于地域的差异,各地对贫困的界定不同;由于学生所报考的学校所在地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对贫困的界定也不同,因而以学生家庭所在地的经济水平来衡量学生是否贫困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如学生家庭所在地为经济发达地区,而他报考的学校处于经济欠发达地区,那么他在家庭所在地生活困难的情况,可能因为他报考的学校所在地的消费水平较低而有所改观,甚至无需作为贫困学生加以资助。因此,可以由政府主导,以学生所报考学校所在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消费水平为依据,制定相应的贫困学生界定标准。另外,还可以增加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贫困学生到经济较发达地区的高职院校就读的资助资金,消除阻碍农村地区、欠发达地区学生进入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的障碍,这样可以更好地促进各地区之间人才的充分流动,实现教育权的公平。

(2)充分考虑生源的职业、年龄差异,分类解决学生困难。随着高职院校招生范围的扩大,部分社会青年、企业青年、退伍军人等将进入学校学习。这类学生大多有较多的职业经验、较丰富的社会经验,更容易获得兼职的机会,对他们的资助可以尝试采用“输血”方式,即以校企合作为平台解决学生困难。由合作企业为其提供较为稳定的兼职工作岗位,充分利用其工作经验,既解决了企业缺少熟练工的问题,又能帮助学生解决经济困难问题。这种资助方式可以保障对学生资助的更多费用,解决学生可能存在的家庭经济负担问题。此外,这类学生思想较为复杂,与普通生源学生单一的经济帮扶需求不同,他们除了经济压力之外,更多的是对生活、工作迷茫等心理压力,学校应通过职业指导、心理咨询等方式,解决学生心理压力问题,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生活中遇到的困难。

2.针对生源的复杂性,构建多位一体的资助管理体系

目前,高职学生资助管理工作以学校为主,政府则处于间接管理的位置,两者之间的联系较少,这就造成对贫困学生的审核、后续管理工作存在不足,对学生缺乏应有的约束力。为保证学生资助工作切实有效地开展,应建立由地方政府、银行等机构共同构成的多位一体资助管理体系,严格审核贫困学生资格、完善追溯制度、加大对违约和虚假证明材料的惩罚。

(1)严格审核贫困学生资格,建立追溯制度。对高职学生资助工作而言,最难解决的就是对贫困学生的资格审核问题。许多高职院校只能从学生的证明材料中获得学生的家庭信息,但对贫困学生的真实家庭情况却知之甚少,如果审核工作出现偏差,就会影响一系列学生资助工作开展的公正性,使不少真正需要资助的学生失去获得帮助的机会。要解决这一问题,仅仅依靠高职院校是无法做到的,需要地方政府参与对贫困学生资格的审核,地方政府在开具贫困学生证明的过程中应严格把关。对贫困学生资格的审核也可以纳入地方教育、民政部门的考核体系中,同时建立相应的追溯制度,对证明材料实行首问责任制,坚决杜绝虚假证明材料。

(2)加强学生资助后续管理,纳入个人征信系统。许多高职院校在认定贫困学生之后,建立了贫困学生档案,所有的学生资助都将优先考虑建档的贫困学生,而未能建档的贫困学生则很难获得资助。这表明学生资助工作做得不够细致,对学生资助后续管理不足。贫困学生后续管理工作可以通过对日常生活中的饮食消费、使用电脑、手机等产品的档次进行跟踪分析,及时变更贫困学生的建档等级。对于在获得资助过程中弄虚作假的学生要给予严厉处罚,只要发现有弄虚作假行为,坚持零容忍;对已发放的资助资金不仅要全额索回,并且限制学生在其他方面的评奖评先资格,严重的可以参考助学贷款逾期的情况,联合银行,将学生行为纳入个人征信系统,增加学生弄虚作假的成本。

3.把握贫困学生原因,加强心理和精神扶贫

由于高职院校生源多元化,学生家庭贫困原因也呈现多样化。学生资助工作的方式和途径应针对生源的多元化特点,制定适合各类学生的资助计划。有时对贫困学生的心理和精神帮扶比单纯的资金支持更重要,这也是目前高职学生资助体系相对比较薄弱的方面。

(1)针对不同贫困学生,开展针对性帮扶。现有高职学生资助工作对学生采取统一标准和工作方法,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情况,缺乏动态管理。为实现针对性帮扶,需要对不同学生的资助根据其家庭情况变化和个人的表现进行实时调整。如有的学生是因为家庭突然出现变故而致贫,对这类学生在进行帮扶时需要更多关注其心理层面;有的学生在入校时属于贫困学生,而此后家庭经济条件出现好转,高职院校应针对每个受助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资助计划;对就业困难的贫困学生,可以资助学生找工作的各种费用;对自愿升学的贫困学生可以将资助资金用于购买学习资料等。有针对性地对贫困学生进行帮扶,可以使各类资助资金能够直接用于学生的需求,以充分利用资助资金,实现个性化资助。

(2)通过改助为奖、以工替助等方式创新学生资助工作机制。高职学生资助多以无偿方式为主,如助学金、临时困难补助、社会捐资助学等。这就造成部分贫困学生存在“等、靠、要”的思想,不利于资助工作的进一步开展,也不利于学生的自立自强[5]。因此,除了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制定个性化的资助计划外,还需要通过改进资助工作方法,创新资助工作机制,即以有偿方式或奖励方式为主,其他方式为辅,使学生明白必须通过自己的努力或劳动才能获得资助。如通过减少助学金的比例,增加专门针对贫困学生的奖学金比例,促使学生通过认真学习获得资助;以勤工助学代替无偿助学金;向企业支付一定费用购买实习岗位,通过企业将资助资金附加在工资中付给学生。学生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资助,这样不仅能杜绝学生的懒惰思想,也能锻炼学生的工作能力,增强资助工作的实效性。

(3)重视心理与精神扶贫,做好学生资助教育工作。贫困学生除了经济困难外,在学习、心理等方面也存在诸多困难。如在学习方面,由于家庭经济困难对其造成的心理压力,加之经济发达与欠发达地区之间教育资源的不平衡,造成不少贫困学生的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成绩平平,尤其对外语、计算机等课程的学习存在障碍。此外,家庭对学生造成的影响,极易导致学生心理扭曲,出现自卑、孤僻、偏激、仇恨甚至报复心理;拮据的经济条件也限制了他们的社会活动范围,造成社会关系少,就业选择余地很小,这些都使他们变得异常脆弱[6]。因此,高职院校需要重点关注此类学生的心理和精神状态,在公共场合不要过分强调贫困学生的身份,通过教师与

(下转第4 6页)

Reform of Financial Aid Mechanism of Vocational Colleges Students in the Case of Diversity of Students

WU Hao
(School of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Decoration, Jiangsu Institute of Architectural Technology, Xuzhou, 221116, China)

With the implementation of independent recruitment, factors such as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region, age, occupation have changed, which the existing financial aid mechanism cannot adapt to. In terms of the diversity of students, vocational colleges should take measures in identifying the poor students, asking for help of the local government and changing the financial aid method to improve the existing financial aid mechanism.

Vocational colleges; Students; Financial aid; Diversity of students

G719.22

A

1671-4326(2013)03-0031-03

2013-01-16

吴 浩(1985—),男,江苏东台人,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建筑设计与装饰学院讲师,硕士.

猜你喜欢

贫困学生生源资助
新形势下提升传统本科专业生源质量的思考和认识
高校资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径分析
“隐形资助”低调又暖心
农村生源不是“摇钱树”
图表
美国防部资助研发能垂直起降的无人机
陕北红色学校与国民党在西安的生源争夺战
军旅书法家李洪海捐助兰考县贫困学生
2600多名贫困学生得到资助
筹资百万救助贫困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