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师生混编党支部设置模式探索与实践

2013-03-19李京彬

卫生职业教育 2013年6期
关键词:积极分子学生党员入党

李京彬,郭 杰

(河北大学护理学院,河北 石家庄 071000)

1 师生混编党支部建设的可行性分析

1.1 高校学生党支部作为高校的基层党组织有其特殊性

当前大多数高校学生的党建工作是由分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负责,专职辅导如何具体开展工作,工作相对独立,教师党员很少参与学生党建。学生党支部书记由专兼职辅导员担任。这种工作模式主要存在以下几点不足:一是兼任党支部书记的辅导员年龄层次较低,工作时间短,经验不足,日常工作事务繁多,投入到党建工作的时间和精力有限;二是担任支部委员的大学生富有朝气,对党的感情质朴,但受党的教育时间短,思想磨炼不够,政治辨别能力还不强;三是党支部存在周期较短,党支部特色积淀不深;四是党支部服务社会能力较差。大学生党员专业知识仅限于书本,实践技能较弱、社会经验不足、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较弱[1]。

1.2 师生混编党支部的优势

近几年来,许多高校进行了党员教师参与学生党支部建设的实践探索,并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具体来说,师生混编党支部设置模式有以下几方面优势:一是教师党员党性强,对学生的影响大。教师党员经过党多年的教育和培养,对党的基本理论非常熟悉,社会阅历丰富,政治辨别力强。教师党员的言行对学生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二是教师权威的作用明显。教师党员在专业上都有自己的成绩,有的教师在自己的领域还是权威,在学生心目中也享有很高的威信。教师在教学、实践和科研活动中随时都可以接触学生,对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也能够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因此,学生乐意接受。三是可以多方面了解学生的入党动机。教师党员在自己的教学、科研工作中可以随时考察学生的入党动机,学生是否符合党员标准,是否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教师都有比较深刻的感受,所以这种模式对学生的培养和教育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四是提高了学生党支部的社会服务能力。教师党员专业能力强,社会经验丰富[2]。教师党员的参与会使支部的社会服务活动开展得更深入,教师党员和学生党员在社会服务活动中还可以相互促进。

2 师生混编党支部设置的原则

2.1 遵守党章的原则

《党章》中规定,凡有3名正式党员即可成立党的基层组织,《党章》是学生党支部设置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高校学生党支部设置原则不能仅仅局限于《党章》中规定的数量原则。学生党支部的党员数量和规模必须控制在一定范围,保持适度,避免偏大或偏小,要既能保证组织的灵活性,又能充分发挥组织的核心、堡垒和辐射作用,还要有利于师生党员之间的交流互动。

2.2 结构稳定的原则

学生党支部的结构要相对稳定,便于积淀特色。学生党支部的结构要能够长期存在,避免出现频繁更换党支部所属班级、党支部书记的情况,导致一些支部的党员缺乏归属感。学生党支部作为高校党的基层组织,承担着“育人”的光荣职责和重要功能。支部结构只有保持稳定,才能实现工作的延续和创新,才能充分发挥支部的“组织育人、文化育人、实践育人”优势[2]。

2.3 垂直划分的原则

高校学生党支部的设置必须有利于老党员、新党员和积极分子的交流互动。支部划分应按学科专业垂直划分,尽可能地减少以年级划分的横向设置模式的不足。教师党员也要注意新、老教师的搭配,以教研室为单位设立党小组,便于克服工学矛盾。

2.4 同质性的原则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学生党支部作为教育、管理、监督党员的基本单位,应该把具有相同教学背景的学生党员组织在一起。相同的学科、专业既增加了党员交流的内容,又可以使党员活动与专业教育相结合,从而增强支部的向心力、凝聚力,便于支部开展工作、组织活动[3]。

3 师生混编党支部建设的实施途径

高校师生混编党支部的实施途径是高校党员教师参与学生党支部建设的实践路径。其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支部组织结构采用师生混编模式。二是组织教师党员参与学生党支部建设。

3.1 师生混编党支部的设置模式

按照支部设置的基本原则,党支部的规模一般应控制在50人以内,人数过多不利于支部开展工作,也不能很好地实现“三个集中”。

教师党员以教研室为基本单位。因为同一教研室的教师党员一般都有明晰的年龄梯队,便于教师党员之间交流互动。支部以教研室为核心划分党小组,指定某位教师为党小组长。

学生党员按学科、专业垂直划分,将同一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以班为单位划分,编入相应的党小组。

党支部书记一般由专职辅导员兼任,其他委员可由教师和学生党员兼任。支部委员会负责制订统一的学习计划,组织发展规划、召开支部委员会和支部大会,协调各党小组的工作,并指导各党小组开展工作。

将申请入党的积极分子划入相应的党小组,指定培养介绍人,并定期听取党小组长的培养意见。

3.2 组织教师党员参与学生党支部建设

首先,让教师党员参与学生党建调研和决策。教师党员要通过调研了解所在单位学生党建工作的整体情况、入党积极分子的个人情况、学生党员的个体情况等,并采用各种方式调查发现高校学生党支部存在的主要问题。当前,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日益复杂,教育载体不断拓展,而党支部还没有建立起工作的长效机制,工作随意性较大;学生党员行使民主权利的意识较差,不善于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从而容易使党内民主生活流于形式。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只有通过调研,发现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才能做到真正参与学生党支部建设。

其次,让教师党员参与入党积极分子的考察培养。教师党员做入党积极分子的考察培养人,负责向党组织介绍入党积极分子的基本情况、对党的认识和入党志愿等。教师党员还要参与入党积极分子对党的知识、方针政策的培训与教育工作。通过宣传党的政治主张,不断加强学生对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教育和党的优良传统、优良作风教育,以提高学生对党的认识,激发他们的入党热情,使他们自觉端正入党动机。

再次,让教师党员参与学生党员的发展工作。教师党员参与学生党员的发展工作,主要是坚持和完善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的标准和程序。教师党员要全面把握和坚持党员标准,严格执行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的程序,指导学生党支部认真履行入党手续,把符合党员条件的优秀大学生吸收到党的队伍中来。高校教师党员对发展对象是否基本具备党员条件、发展手续是否齐全、发展工作是否符合规定程序、如何写党支部决议等工作都应全程参与,以保证新党员的素质质量和党组织的纯洁性。

最后,让教师党员参与党支部建设。教师党员应主动参与党支部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理论建设,要积极探索在新形势下学生党支部开展工作的新模式,对学生党支部建设工作做出规划并积极落实;积极参与党小组、党支部的工作思路、工作方法的改进,建立长效机制;关注新形势下学生活动的新趋势和新特点,研究和采取合理措施,将学生党建工作及时有效地覆盖到校园的每个角落[4]。

4 师生混编党支部建设的制度保障

保障机制是为保障学生在组织发展中达到各阶段规定条件和标准的一系列措施和制度,也是制度化管理思想的体现。以《党章》规定的党员标准为尺度和准绳,建章建制,明确大学生党员发展标准,严格遵循发展程序。

4.1 建设学习型党支部

举办业余党校,宣传党的基本理论、路线、方针、政策,普及党员的行为规范、发展程序和标准。把组织发展工作的重心前移,使入党积极分子尽早受到《党章》理论的培训,从而自觉地按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定期开展干部培训活动,通过培训让教师党员和学生党员熟悉党员发展程序和标准,明确党员和支部在学生党员发展中的作用。丰富民主生活会的内容,将专业教育和党的教育方针有机结合起来,从而提高民主生活会的实效性。

4.2 坚持全程公示制

公示制度是党建工作中民主化的重要体现,在发展学生党员工作中,实行全程公示制度。从入党积极分子的确定、确定重点发展对象、接收预备党员的考察考核,到预备党员转正,实行“阳光作业”,增加透明度,鼓励学生广泛参与,全程监督。同时,进一步完善发展党员公示制,细化公示内容,增加拟发展对象的获奖情况、综合测评名次、学习成绩等公示项目,加大群众监督力度[5]。

4.3 坚持目标责任制

教师党员和学生党员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严格的培养和考察,制订党员发展质量目标,按照党员发展中各个量化标准进行全程考核和指导。建立入党积极分子个人档案,适时记载、跟踪入党积极分子学习成绩和综合测评成绩,参加党校学习阶段的思想汇报,获奖情况以及团组织推优时间等情况。主动听取入党积极分子的思想汇报,鼓励他们主动学习基本理论和最新经验,以党员的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4.4 坚持责任追究制度

建立、实行发展党员工作失误责任追究制度,是在发展党员工作中坚持标准、保证质量的有效手段。根据学生党员发展过程中的关键点,做好培养介绍人、党支部书记、支部委员、党委(党总支)委员和谈话人等的相应工作。在发展党员的工作中若造成工作失误,经调查发现情况属实的,将追究相应责任人的责任。

[1]李彤,彭建国.高校党员教师参与学生党支部建设的途径探析[J].怀化学院学报,2010,29(6):113-115.

[2]赵金芳,张国柱,贾慧敏,等.发挥专业教师党员作用 加强大学生党建工作[J]北京农学院学报,2008,23(S1):2.

[3]马超.论网络时代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8,18(4):38-40.

[4]胡璐.关于共青团意识形态工作网络路径的思考[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0(4):47-49.

[5]林燕,陈玉民.探索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06,18(5):96-98.■

猜你喜欢

积极分子学生党员入党
基层党支部强化入党积极分子培养的实践
网络环境下如何发挥高校学生党员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作用
憨娃入党
确定发展对象必须听取哪些人的意见?
三份特殊的《入党申请书》
以“实践团”为平台拓宽入党积极分子培养途径
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联系人,你合格吗?
高校优秀学生党员评选体系的构建——基于AHP法的运用分析
高师院校发挥学生党员作用模式初探
高职学生党员职业价值观的培育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