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医药行业产业内贸易现状分析

2013-03-17侯笑闻余正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13年1期
关键词:医药产业原料药医药

侯笑闻 余正

(中国药科大学国际医药商学院,江苏 南京 210009)

我国医药行业产业内贸易现状分析

侯笑闻 余正

(中国药科大学国际医药商学院,江苏 南京 210009)

目的:了解我国医药行业贸易现状,为国内医药企业进行国际贸易提供参考。方法:利用Grubel-Lloyd指数(G-L指数)、Bruelhart指数、产业内贸易指数(IIT)对我国医药产业内贸易进行测算。结果:实证分析显示,2006-2010年我国对外贸易药品的平均G-L指数为0.752,医疗仪器及器械的平均G-L指数为0.931;2006-2008年和2008-2010年药品的Bruelhart指数从0.71升至0.81,医疗仪器及器械的Bruelhart指数也从0.77升至0.80;药品的IIT从2006年的3.06上升至2010年的8.96,医疗仪器及器械的IIT也从2.66升至6.26。结论:我国医药产业贸易以产业内贸易为主,且维持在较高的水平,并保持稳步发展。

医药行业;产业内贸易;产业内贸易指数;实证分析

自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国际贸易实践中出现了一种和传统贸易理论的结论相悖的新现象,即国际贸易大多发生在发达国家之间,而不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而发达国家间的贸易,又出现了既进口又出口同类产品的现象。为了解释这种现象,国际经济学界产生了一种新的理论——产业内贸易理论。本研究采用了传统的产业内贸易分析指数对我国医药产业内贸易进行了定量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1 产业内贸易概述

1.1产业内贸易理论假设前提

①从静态出发进行理论分析;②分析不完全竞争市场,即垄断竞争;③经济中具有规模收益;④考虑需求相同与不相同的情况。

1.2 产业内贸易的理论解释

产业内贸易理论中所指的产业必须具备2个条件:一是生产投入要素相近;二是产品在用途上可以相互替代。符合上述条件的产品可以分为2类:同质产品和异质产品,也称作相同产品或差异产品。

1.2.1 同质产品的产业内贸易 产品间可以完全相互替代,也就是说产品有很高的需求交叉弹性,消费者对这类产品的消费偏好完全一样。通常都属于产业间贸易,但由于市场区位、市场时间等的不同,也会发生产业内贸易。产生这种贸易的原因包括:两国边境大宗产品的交叉型产业内贸易、季节性贸易、大量的转口贸易、相互倾销、政府的外贸政策以及跨国公司的内部贸易等等。

1.2.2 异质产品的产业内贸易 不同类型的差异产品引起的产业内贸易也不相同,分别为水平差异产业内贸易、技术差异产业内贸易和垂直差异产业内贸易。

当然,产业内贸易发展到今天,不仅仅局限在发达国家之间,很多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产业内贸易也变得越来越频繁。产业内贸易水平对相关产业的形成与发展、国际分工地位、甚至国际竞争力都会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

2 我国医药行业产业内贸易的特点

2.1 医药产业对外贸易的范围界定及数据说明

《商品名称和编码协调制度》(The Harmonized Commodity Description and Coding System,以下简称HS)是系统的、多用途的国际贸易商品分类体系。世界上有150多个国家和90%以上的国际贸易都是以HS分类的[1]。在HS中,涉及到医药行业的贸易产品分成药品和医疗仪器及器械两类。

2.2 我国医药贸易的现状

2011年,我国医药进出口总额 732.84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9.09%。其中,出口445.16亿元,增长 34.90%;进口 287.68亿美元,增长46.12%[2]。总体来看,全球医药市场平稳发展趋势为我国医药外贸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市场环境,但机遇和挑战并存,全球医药市场不确定因素依然较多,经济复苏趋缓,我国医药传统优势面临着挑战,高端市场有待突破[1]。我国医药对外贸易的主要特点如下:

2.2.1 医药进出口增速提升,贸易平衡继续改善2006-2010年,无论是药品还是医疗器械,外贸进出口额呈每年递增趋势(见表1)。出口增量大幅提升主要来自3个部分,一是全球制药产业布局加速转移,部分特色原料药采购转向中国,高端医药产品出口大幅提升,据不完全统计,因制药布局转移因素带来的出口增量约30亿美元,约占总增量26%;二是我国传统医药产品国际市场包括新兴市场增长和市场份额继续提升,合计约占增量的63%;三是部分国产诊所设备出口向中高端方向发展,有效打入欧美等发达国家市场,其增量约为13亿美元,约占增量的11%[2]。

表1 2006-2010年中国医药外贸进出口金额(10亿美元)

2.2.2 欧美市场增速放缓,部分新兴市场增长迅速 2011年全球医药贸易额增长6.67%,欧美医药贸易额虽然同比是增长的,但增速都下降了。同时,由于美国和欧盟部分国家削减医疗相关支出,又要保证改善医疗保健的质量,医药贸易中性价比高的仿制药等中低端产品比重提高,而价格昂贵的原研药等高端产品有所下降,欧美来源于发展中国家的医药进口量大幅增长,其中,美国来源于中国、墨西哥、印度的进口量同比分别增长了15.42%、32.64%和27.52%[2]。

2.2.3 特色原料药、西药制剂出口快速增长 受国际医药产业向亚洲转移,国际制药跨国集团加大在中国投资的影响,中国近两年产业链中下游发展,直接带动了我国特色原料药和西药制剂出口大幅增长。2011年,特色原料药、西药制剂出口21.74亿美元,同比增长40.17%,高于医药保健类产品出口平均增速,尤其是对欧盟市场大幅增长,增幅达到69.31%[2]。

2.2.4 医药器械出口增速保持领先,中高端诊疗设备进入欧美发达市场 我国医疗器械产品性价比高,并且中低端医疗设备具有较高技术含量,市场认可度逐步提高,并达到了替代发达国家同类产品的水平。

3 我国医药产业内贸易实证分析

3.1 分析方法

3.1.1 G-L指数 Grubel H和Lloyd P J[3](1975)对产业内贸易进行了理论和实证研究,提出了迄今使用最为广泛的产业内贸易计量方法——Grubel-Lloyd指数(G-L指数)[4]。G-L指数定义为:

式中,Bi为产业 i的 G-L指数;Xi、Mi分别为该产业的出口额和进口额; Xi-Mi为该产业的产业间贸易。G-L指数的值介于0和1之间,即0<Bi<1。G-L指数的数值越趋近于1,表明产业内贸易水平越高,反之则越低。

3.1.2 Bruelhart指数 G-L指数是从静态分析产业内贸易,为了从动态的角度反映一定时间跨度的产业内贸易的水平,Brülhart M[5](1994)提出了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的概念,其表达式为:

式中BIi表示第i类农产品一定时间跨度的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DXi和DMi表示两个时期间第i类农产品的进出口贸易额的变化量。其中,0<BIi<1,越接近 1表明该产业全部贸易中的增量主要由产业内贸易引起,越接近0表明该产业贸易的增量是由产业间贸易引起的。

3.1.3 IIT[6]IIT表示第i类产品一定时期的产业内贸易额。但简单地用G-L指数的变化来衡量贸易的变化可能隐含着严重的错误,如果进行贸易的国家,进出口都等比例增长,那么产业内贸易的量会增长,但其比例不会增长。可见,利用比值无法反映产业内贸易的规模和发展速度,应引入产业内贸易绝对量指标。

3.2 测算结果

3.2.1 我国医药产业 G-L指数稳定 2006-2010

年连续5年来我国对外贸易药品的平均G-L指数约为0.75(见表 2),医疗仪器及器械的平均 G-L指数为0.93,都接近于1,说明我国医药行业贸易属于产业内贸易,并且由于G-L指数接近于1,说明其产业内贸易程度很高,特别是医疗仪器及器械。

表2 2006-2010年我国医药行业G-L指数

3.2.2 Bruelhart指数不断升高 Bruelhart指数不断升高,药品的Bruelhart指数从 2006-2008年的0.71升高到2008-2010年的0.81,医疗仪器及器械的Bruelhart指数从2006-2008年的0.77升高到2008-2010年的0.80(见表3),说明无论是药品还是医疗器械贸易中产业内贸易所起的作用都是越来越大。

表3 2006-2010年中国医药贸易Bruelhart指数

3.2.3 IIT逐年上涨 与 G-L指数,Bruelhart指数走势一样,IIT也是逐年递增,药品的产业内贸易绝对量从 2006年的3.06上升到2010年的 8.96(见表 4),医疗器械的产业内贸易绝对量也是增长很大。可见,中国医药产业的产业内贸易规模是逐年扩大,迅速发展的[7]。

表4 2006-2010年中国医药贸易的IIT

G-L指数、Bruelhart指数和IIT共同验证了中国医药产业内贸易处于较高水平。

3.3 原因分析

根据产业内贸易理论,产品的水平差异、技术差异或者垂直差异也会引起产业内贸易。所谓的技术差异产业内贸易,从技术的产品角度看,是产品的生命周期导致了产业内贸易的产生。技术先进的国家不断地开发新产品,技术后进的国家则主要生产那些技术已经成熟的产品,因此,在处于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同类产品间产生了产业内贸易。

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医药产业的规模、技术等自然比不上欧美等发达国家。依据 Gereffi G(1999)方法[8]对专利药和非专利药价值链进行了归类,认为可以从表5中所示的指标体系对医药产品价值链的特征进行判定。众所周知,我国医药产业的研发投入较低,研发强度(以研发销售比计算)相较发达国家也很低。根据以上描述,可知我国的医药产业价值链属于消费者驱动型,即我国在参与全球医药产业国际分工时,更偏向参与消费者驱动型的环节,如非专利原料药的生产等。依据微笑曲线理论[9](见图1),我国医药行业在国际市场上主要处在加工组装等低附加值环节,利润空间很小。然而我国参与的这些环节在国际医药产业中也有着很重要的地位,随着我国医药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由此产生的产业内贸易量也是逐年增大。

依据表6数据可以看出,我国医药出口最多的还是西药及西药原料药,再加上印度医药产业的不断进步,印度本国医药行业对专利药的深入研究,全球制药产业布局加速转移,部分特色原料药采购转向中国,进而推动了我国产业内贸易的不断发展。

表5 产品价值链判断标准

图1 微笑曲线所代表的附加值、市场地位、控制力和竞争力

表6 2011年1-9月中国医药保健品出口结构

4 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4.1 存在的问题

我国医药产业贸易发展飞速,无论是进口额还是出口额都在逐年递增。我国医药产业贸易以产业内贸易为主,产业内贸易维持在较高的水平,并稳步发展。从动态上来看,产业内贸易对贸易增长的贡献不断上升。从产业内贸易绝对量看,产业内贸易规模逐年扩大。但是,我国医药产业存在着在国际市场中附加值低、技术含量不高等问题。医药产业内贸易也面临着以下风险[10]:

4.1.1 欧美日等主要医药市场经济复苏缓慢,外需增长空间有限。在世界经济不确定的情况下,世界医药市场风险依然存在。

4.1.2 医药制造成本不断上升,企业经营压力持续增加。2011年,国内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也在上涨,企业倍感压力。除此之外,节能环保成本增加也会造成经营成本的增加,这些问题会影响企业出口的积极性。

4.1.3 国内中低端医药产业面临日趋激烈的同质化竞争。如原料药的国内产能不断扩大,使原有的平衡被打破,进而引起激烈的市场竞争,使部分大宗原料药价格仍处于较低水平。

4.1.4 医药产业升级面临较高的技术门槛。从全球的制药产业格局来看,美国、日本和欧洲的大型原研药企业处于产业链的最高端,中国制药企业在全球分工中主要利用成本优势和付出环境代价向欧美、日本和印度制药企业提供原料药,处于产业链的低端,与全球仿制药企业相比,我国药企在原料的工艺、辅助材料、新技术、创新剂型等方面有相当的技术差距,克服技术门槛,实现整体技术突破会是一个漫长曲折的过程。

4.2 建议

从长远角度考虑,我国应学习印度,不断转变医药行业的核心竞争力,从单纯的非专利药的原料药和制剂的生产转向专利药的研发生产,提升国际竞争力,而不是仅仅作为国外医药企业的加工厂。此外,医药工业“十二五”规划中也提及要优化对外贸易结构,提高特色原料药、制剂、生物技术药物和疫苗的出口比重,提高医疗器械出口产品附加值[11]。

4.2.1 发展医药主导产业,优化出口结构。我国目前的医药出口仍以加工程度低,技术含量不高的非专利药产品为主,很容易面临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强烈竞争。要想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状况必须提高我国出口医药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加大对专利药的研发及人力财力的投入,逐渐提高出口产品的附加值。

4.2.2 利用国外资源,开拓新的国际医药市场。投资一些医药产业不如我国的国家或地区,如非洲,不仅可以扩大我国的医药市场,提高我国医药的国际知名度和竞争力,还会增强我国医药产业外贸能力。

[1] 商品名称及编码协调制度的国际公约[EB/OL].[2012-03-21]. http://baike.baidu.com/view/485643.htm.

[2] 2011年中国医药对外贸易主要特点调查分析[EB/OL].[2012-03-21].http://news.pharmnet.com.cn/news/2012/03/21/354739. html.

[3] Grubel H,Lloyd P J.Intra-industry trade:the theory and measurement of international trade in differentiated products[M].London:Macmillan Press Ltd,1975:281-290.

[4] 王晶.我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现状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8,(1):14-20.

[5] Brülhart M.Marginal intra-industry trade:measurement and relevance for pattern of industrial adjustment[J].Weltwirtschaftliches Archiv,1994,130(3):600-613.

[6] 陈伟,赵富洋.我国机电产品产业内贸易研究[J].科技与管理,2007,(3):15-17.

[7] 张寒,杨红强,聂影.中国木质家具产业内贸易测度[J].林业经济问题,2007,27(5):462-464.

[8] Gereffi G.International trade and industrial upgrading in the apparel commodity chain[J].J Int Econ,1999(48):37-70.

[9] 李楠.基于动因理论的中国制造企业跨国并购目标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J].时代金融,2008,(4):17-20.

[10] 2011年医药对外贸易形势分析及明年展望[R/OL].(2012-03-14)[2012-03-21].http://www.cccmhpie.org.cn/Pub/1757/51133. shtml.

[11] 工业和信息化部.医药工业 “十二五”发展规划[R/OL].(2012-01-19).[2012-03-10].http://www.miit.gov.cn/n11293472/ n11293877/n13434815/n13434832/14445003.html.

Analysis on the Status Quo of Intra-industry Trade of China’s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Hou Xiaowen,Yu Zheng(School of International Pharmaceutical Business of China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Jiangsu Nanjing 210009,China)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trade situation of China’s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so as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domestic pharmaceutical enterprises in international trade.Methods:The degree of the intra-industry of China’s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was estimated using Grubel-Ltoyd index(G-L index),Bruelhart index and index of intra-industry trade(IIT).Results:The empirical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average G-L index of pharmaceuticals in foreign trade of China was 0.752 and that of medical devices was 0.931 in 2006-2010.Bruelhart index of pharmaceuticals rised from 0.71 to 0.81 and that of medical devices rised from 0.77 to 0.80 in 2006-2008 and 2008-2010.From 2006 to 2010,the IIT of pharmaceuticals rised from 3.06 to 8.96 and the index of medical devices rised from 2.66 to 6.26.Conclusion:The trade of China’s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was mainly characterized by intra-industry trade which maintained at a high level and developed steadily.

Pharmaceutical Industry;Intra-industry Trade;Index of Intra-industry Trade;Empirical Analysis

10.3969/j.issn.1672-5433.2013.01.010

2012-04-19)

侯笑闻,女,在读硕士。研究方向:国际医药商务。通讯作者E-mail:luckyivy2011@qq.com余正,男,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国际医药商务和药物经济学。

猜你喜欢

医药产业原料药医药
加快无机原料药产品开发的必要性和途径
传统医药类非遗
于康震要求努力推动中兽医药产业持续发展
基于因子分析和熵权法的我国医药产业创新政策实施效果评价
气相色谱法测定亚叶酸钙原料药中残留溶剂
《中国当代医药》来稿要求
《中国当代医药》来稿要求
《中国当代医药》来稿要求
神威清开灵注射液荣获“中国医药产业科技成果巡礼”奖
皮肤科原料药等供应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