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回归城市街道空间的人文场所性

2013-03-09张琴ZHANGQin武汉理工大学武汉430070WuhanUniversityofTechnology430070Wuhan

设计艺术研究 2013年4期
关键词:步行场所街道

张琴 ZHANG Qin武汉理工大学,武汉430070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 430070 Wuhan)

回归城市街道空间的人文场所性

张琴 ZHANG Qin
武汉理工大学,武汉430070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 430070 Wuhan)

伴随着城市车行道的快速发展,街道空间的人文场所性正在逐步消失。从比较国内外3条极具特色和活力的城市街道空间以分析街道的人性化特征,可以发现连续而功能齐全的街道步行系统是人们体验城市人文场所感的线性廊道,是城市公共活动的主要景观之地。然而以汽车为主导的交通模式和缺乏人性化设计的街道空间导致街道人文场所性的丧失,从而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分析其产生的根源,从景观设计学的角度制定了一套基于沿街立面、街道功能、自然生态系统的回归街道人文场所性的设计原则和实践途径。

人性化;公共空间;街区和街道;场所性

城市街道特征的感知来自于街道空间格局中对生态环境、人文历史、受众心理的展示与释读。这种感知往往依托于对自然的内在秩序和人们日常生活的审美形态,它不仅仅是城市的交通廊道,更是公共空间人性化的场所,是结合了各种空间要素,为流通、视觉识别以及人们感知产生的空间认知系统。

一、城市街道空间的人文场所性特征

街道好比城市的骨架系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城市的结构布局与交通方式,是展示城市人文风情与体验休闲生活的主要场所。简·雅各布斯在《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一书中提出,街道是城市中最主要的公共活动场所,是城市中最富有生命力的“器官”[1]。这一线型廊道为人们日常出行、购物和交友提供了丰富的场所体验,同时也成为记载城市历史记忆和生活、生产方式特性的空间。城市街道两侧建筑物的体量和风格、连续的生态绿化景观、街道剖面的形式和尺度、色彩各异的广告牌匾和指示标牌、独具特色的雕塑小品,以及街道上穿梭的车辆、或漫步或急行的人们都留下了当地独特人文风情的深刻烙印。

纵观世界乃至历史上著名的城市街道,总能唤起人们对当时当地那个城市场景最深刻的记忆。

1.香榭丽舍大道

法国巴黎老城的香榭丽舍大道,两侧风格独特的传统建筑,宽广的林荫大道,连续不断的时尚奢华商店,与街道轴线上的凯旋门一起构成了巴黎特有的城市景观,成为世人向往的美丽的古老街道。行走在香榭丽舍大道,可以体味17世纪以来欧洲历史建筑的风情,也能够体验现代时尚的高雅、浪漫与华丽气质。这里是展示巴黎城市风貌的最佳地域之一(见图1)。

图 1 法国巴黎老城的香榭丽舍大道

2.温哥华网状道路

被誉为最宜居城市的加拿大温哥华以其相互连通的方格网状道路布局、完善的自行车和步行网络、尺度适宜的街道宽度而闻名于世。这里的街道多样化功能混合布局,沿路展开服装店、书店、超市、菜市场再到报亭、咖啡店和宠物超市,所有日常需要的功能都能在街道上找到。所以街道成了市民休闲活动的公共空间,充满了人气与活力。

3.北京胡同

深刻记载老北京生活场景与人文传统的胡同,是市民日常生活轨迹的一种体现。那源远流长的、街坊邻居相互的招呼声,摊贩的吆喝声和各种牲口的叫唤声,此起彼落,成为记忆中不可磨灭的经典(见图2)。

图 2 老北京的胡同

虽然这些街道案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背景大相径庭,但却有着共同的特征,即完整的步行游线和丰富的商业体验,强调街道空间的公共场所特征,丰富多彩的当地人文风情,这恰好是人们从中体验到的城市人文场所感。

二、街道人文场所性丧失所引发的危机以及产生的根源

然而伴随着城市化的深入,街道空间遭受外科手术般的破坏,人们在貌似繁华的表象后面却很难找回旧日街道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街道的人文场所性正在逐步消失。劳伦斯-哈普林在《高速公路》一书中,指出对城市景观最具破坏力的,就是穿越市中心的高速公路[2]。它占用了大片土地,分割了城市中原来紧密联系的地区,在都市空间中挖掘出了一道隔绝的沟壑。

城市街道人性化空间遭受破坏有多种因素,追溯其根源可以归纳成三个内容:以汽车为主导的交通模式,街道周边功能分区的土地利用模式,缺乏步行尺度的细部设计。

1.以汽车为主导的交通模式毁坏了街道的人行空间

为了保证城市重要节点之间车辆的快速移动,记载市民生活与习性的街道被时速120km、具有典型高速公路特征的干道所代替,街道成为排泄高速车流的“下水道”而不是供人休闲的公共场所,成为割裂城市和市民的条形鸿沟而不是紧密联系的纽带。建造高速公路的初衷是为了解决城际之间的快速通行问题,为了保证汽车的高速流动,因而摒弃了交叉路口与分支路口。但是城市中的街道被改造成为高速路之后,导致了一系列问题的出现。

首先,四车道甚至八车道让街道与周围建筑尺度的比例极不协调(芦原义信研究指出,舒适的街道宽度D和建筑高度H的比例是D/H = 1至2 之间[3])。过宽的车行道再加上快速的车流让街道变成了汽车的主场,两旁的建筑难以确立围合感以及互构性。

其次,车道的封闭让街道与建筑之间的交流被割裂。道路高架与远距离设立的交叉路口导致了穿越马路的重重困难,再加上城市树枝状道路系统,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十分不易,只有通过远距离绕行才能抵达目的地。

再次,人行道被挤到了狭窄的空间之中,并且被机动车所占用,人与摩托车、电动车混行,增加的不安全性因素导致人行道步行环境缺乏了人性化元素。

2.基于功能分区的土地规划模式导致街道性质的单一化

以往街道具备的复合性社会功能被规范到特定的、单一的空间和区域之中,绿色生态归于公园,购物归于商场和超市等大型节点,街道的功能除了交通之外,所剩无几。林荫散步大道、休闲公共空间本应该属于街道的功能,当街道的绿地被逼迫用行道树形容时,生态休闲的功能只能从公园中得到满足,所以原本能在日常就可体验的休闲活动必须成为周末特定的安排才可以获得,人们被封闭在家中或者有目的性的公园活动中。大型节点商场和超市成为人们购物的主要场所,这些远距离分布的节点不宜到达并且在节假日成为拥堵的重要场所。即使是为满足步行而设立的步行街也难以为日常所使用。所以缺乏美学体验与复合功能的“高速车道”无法吸引行人,街道越宽越难聚集人群——缺乏交流感和生活气息的街道失去了活力而变得日益空洞。

3. 街道两边的用地属于不同的利益团体

如所周知,由于街道两边的用地属于不同的利益团体,各自封闭、相互独立,缺乏友好连续的临街界面以满足居民对于购物、交友和亲近自然的需求。

第一,大多数建筑正面背离街道或者用围墙与街道隔离,街道应有的多样化功能,无法为人们提供所需的日常功能,从而也就失去了对步行人群的吸引力。

第二,人们在缺乏细部的临街界面中无法获得城市形态、标志与建筑的识别信息,导致街道影像成为“漂浮的面孔”,车行道上的人难以形成对于街道场所性的有效感知。

第三,绿化和人行道成为高速车流与高楼之间的“空隙”和“点缀”,被占用成“临时停车位”或“垃圾聚集地”, 并没有形成张弛有度的生态群落和亲切宜人、界面连续的步行廊道。

三、回归街道人文场所性的实践途径

街道失去活力,城市也就变得日益空洞,如果说建筑和雕塑是城市交响乐中的高音符,那么街道就是其中优美动人的旋律,演奏出城市独特和充满活力的生活场景乐曲。只有恢复城市街道公共场所性,满足人们对于日常生活与休闲的具体需求,才能增加街道对于市民的吸引力,回复街道的人气与活力。当街道成为市民日常购物与休闲的主要场所,将能减少对长距离通行的需求,从而降低车辆的通勤量,缓解车流量给交通带来的压力[4]。而在街道人性化场所营造过程中,诸如车道与人行道尺度、商业廊道、生态植物群落和公共配套设施这些关键性景观元素的空间位置及运作规律,对回归场所性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些关键性元素所形成的格局就是完整街道布局模式。

为了恢复街道场所性,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创建风格特征统一而具有细部特征的沿街立面

[][]

根据城市的历史人文环境与自然环境来定义街道的文化特色,为汽车和行人提供不同的景观视觉体验,为静止和运动中的行人提供独特和具有吸引力的街道场所。运用街道两边建筑的材料、色彩来突出本地特色,达到风格特色的统一。增加街道指示牌、公共设施与小品细部设计,让行人通过步行角度以体验细节之美。充分利用地形地貌特征,塑造街道特色自然生态空间,从而实现街道美学上的生动性与唯一性。

2.为街道步行人群提供完善的休闲体系,让街道成为市民活动的主要公共空间

[1]简·雅各布斯.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M].金衡山,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6:2.

[2]王向荣,林菁.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建工出版社,2012:86-95.

[3]芦原义信.街道的美学[M].尹培铜,译.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祉,2006:107-122.

[4]Patrick M. Condon. Seven Rules for Sustainable Communities: Design Strategies for the Post Carbon World [M]. Island Press,2010:32-56.

Ref l ections on Humanity Spirit and Locality of Urban Street

With the increasing development of driveway, street open space is disappearing gradually. By comparing the street open space of three unique and prosperous streets, this paper analyzes humanity spirit and 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continuous and feature -rich linear corridor can bring signi f cant local sense. However, the automobile-oriented mode of transportation and the lack of user-friendly design of street space cause a series of environmental issues. The paper analyses the characteristic of street pattern in dif ferent time and space, summarizes principles of street landscape and develops a series of models such as street facade, streets function and natural e cosystems to increase humanity spirit for residents.

humanity spirit;open space;block and street;locality

J06

A

10.3963/j.issn.2095-0705.2013.04.009(0046-04)

2013-07-02

张琴,博士,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讲师。

猜你喜欢

步行场所街道
步行回家
热闹的街道
攀山擅离步行道自拍,不幸坠落身亡谁担责?
听的场所
2020年5月全市场发行情况(按托管场所)
远离不良场所
从步行到奔跑
热闹的街道
恋爱场所的变化
风居住的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