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菜蛾性诱剂半形和整形诱芯的田间诱蛾性能比较

2013-02-24王少丽康总江吴青君盛世蒙石宝才盛承发

中国蔬菜 2013年4期
关键词:诱剂小菜蛾昌平区

王少丽 康总江 吴青君 盛世蒙 石宝才 盛承发*

(1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北京100081;2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环境保护研究所,北京100097;3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农业虫害鼠害综合治理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01)

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L.)〕是十字花科蔬菜作物上的重大害虫,在我国各地均有分布,尤以南方各省蔬菜产区和西部油菜产区最为严重,在北方地区也呈上升趋势。目前,防治小菜蛾仍以化学方法为主,大剂量、多次数频繁施药导致其抗性水平越来越高,成为抗药性最严重和最难防治的害虫之一(冯夏 等,2011)。小菜蛾综合治理的形势严峻,属于环境友好型的性诱剂防治已引起广泛关注和尝试。小菜蛾性诱剂的主要成分为顺-11-十六碳烯醛和顺-11-十六碳烯醇醋酸酯,次要成分为顺-11-十六碳烯醇等,目前主要研究集中于这些成分的配比、剂量,而对载体的性状及其制作工艺则很少涉及(Tamaki et al.,1977;韩宝瑜和张钟宁,2001;王红托 等,2008;戴建青 等,2010;谢圣华 等,2010;李振宇 等,2011)。近年来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在小菜蛾性诱剂研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2006年确定剂型的诱捕效果提高了2.12~3.94倍(王红托 等,2008)。经在河北、北京等地多次试验,2009~2011年改进的剂型保持更大优势,针对剂型的组分、配比、剂量等进行改进,而载体都是整形橡胶塞。经验表明,载体的性状与制作方法对性诱剂的质量有较大影响。据此笔者设计制作了小菜蛾半形橡胶塞性诱芯,并在田间比较其与整形性诱芯的诱蛾性能,为提高诱蛾效果和改进小菜蛾性诱剂剂型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2种性诱芯的载体均为绿色天然橡皮塞,反口钟形,长1.5 cm(图1)。整形诱芯为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相关项目组近年筛选确定的类型,经各地试验表明其诱效高且稳定(王红托 等,2008;谢圣华 等,2010;李振宇 等,2011),在本试验中作为对照。将1个整形诱芯纵切得到2个半形诱芯,但半形诱芯的有效成分、配比及剂量与整形诱芯保持相同。2种诱芯同时制作。标准绿色塑料水盆诱捕器,口径25 cm,盛8 成水并加少量洗衣粉,用20号细铁丝穿过诱芯小头,使诱芯凹面朝阴面,盆口下方1 cm 对面钻2个小孔,供排水和固定诱芯,诱芯设在盆口中央水面上方0.5~1.0 cm 处。

图1 半形与整形性诱芯

1.2 试验地点及时间

试验分两部分进行,试验1 设在北京市农林科学院院内实验菜地,大白菜株高约30 cm,小菜蛾发生量一般,基本不打药,试验时间为2012年9月20日~10月18日;试验2 设在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南口镇的实验基地,甘蓝株高约30 cm,小菜蛾发生较重,打药较频,试验时间为2012年9月14日~10月14日。2个试验均处于作物生长后期。

1.3 试验方法

诱捕器设置:将水盆放在菜地小埂上,必要时加垫砖块,使诱芯与植株高度保持一致,每天(个别2 d)1次记载各盆诱杀的小菜蛾雄蛾头数,捞出死蛾,酌情加水和洗衣粉,进行正常管理。整个试验期间不换诱芯。每种诱芯2次重复。2种诱芯处理之间间隔4 m,重复之间隔25 m,同种诱芯对角线排列。累计各处理每4 d 2 盆诱蛾数,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小菜蛾半形和整形诱芯的诱蛾量

小菜蛾半形和整形诱芯2种诱芯的诱蛾量如表1所示。在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试验点,整个试验期28 d 中,半形、整形诱芯2 盆累计诱蛾量分别为49 头和36 头。在不同调查时间段中,半形诱芯2 盆诱蛾量为3~12 头,平均6.1 头;整形诱芯2 盆诱蛾量为2~9 头,平均为4.5 头。半形诱芯比整形诱芯的平均诱蛾量高35.6%,差异达显著水平。在北京市昌平区试验点,在试验期30 d 中,半形、整形诱芯2 盆累计诱蛾量分别为222 头和145 头。在8个调查时间段中,半形诱芯2 盆诱蛾量为7~80 头,平均27.8 头。整形诱芯2 盆诱蛾量为5~61 头,平均18.1 头。半形诱芯比整形诱芯诱蛾量高53.6%,差异达极显著水平。

表1 小菜蛾半形和整形性诱芯的平均诱蛾量

2.2 小菜蛾半形和整形诱芯的最大诱蛾量

以北京市昌平区试验点结果为例(表2),试验观察期内半形、整形2种性诱芯单盆1 d最大诱蛾量分别为15 头和10 头,分别出现在9月30日和9月29日。8个调查时间段中半形、整形诱芯平均诱蛾量分别为6.9 头和4.1头,半形比整形诱芯诱蛾量高68.3%,差异达极显著水平。

表2 小菜蛾半形和整形性诱芯的单盆最大诱蛾量

3 结论与讨论

本试验结果表明,2个试验地点小菜蛾性诱剂半形诱芯的平均诱蛾量分别比整形诱芯高35.6%和53.6%,差异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半形诱芯的单盆1 d 最大诱蛾量也比整形诱芯高68.3%,差异极显著。可见在本试验条件下,半形橡胶塞性诱芯具有一定的优势。2012年研制的半形诱芯在诱蛾量和成本方面都有一定优势,为小菜蛾性诱剂的剂型改进增加了新的方向,为其他昆虫性诱剂的剂型研究提供参考。

在北京市昌平区试验点10月6~14日调查时间段内,半形、整形诱芯2 盆累计诱蛾量分别为55 头和27 头,半形诱芯的诱蛾量比整形诱芯高103.7%。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试验点10月8~18日调查时间段内,2 盆累计诱蛾量半形诱芯比整形诱芯高20.0%。可见,半形诱芯在田间暴露20 d后仍能保持较好的诱蛾效果。

本试验是在十字花科蔬菜生长后期进行测定的,因此诱蛾量不大,但2种诱芯的诱蛾量差异显著,表明这2种诱芯的诱蛾性能都非常稳定。供试的半形诱芯中的性诱剂组分、配比、剂量与整形诱芯完全相同,但诱捕效果显著提高,这可能与性诱剂成分的渗透和散发情况有关,具体原因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高效性诱剂是大面积诱捕防治获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前提,实际使用时高效性诱剂还需匹配高效、经济的诱捕器(康总江 等,2010),否则难以真正发挥高效性诱剂的优势。在本试验条件下,半形橡胶塞性诱芯具有明显优势,匹配标准绿色塑料水盆制作成高效诱捕器,可在小菜蛾防治上发挥更好的效果。

戴建青,韩诗畴,杜家纬.2010.小菜蛾化学信息素研究进展及应用概况.热带作物学报,31(7):1-9.

冯夏,李振宇,吴青君,谌爱东,吴益东,侯有明,何余容,李建洪,谢圣华,章金明,符伟,马春森.2011.小菜蛾抗性治理及可持续防控技术研究与示范.应用昆虫学报,48(2):247-253.

韩宝瑜,张钟宁.2001.小菜蛾化学生态学研究现状与展望.昆虫知识,38(3):177-181.

康总江,魏书军,路虹,宫亚军,石宝才.2010.不同诱捕器对小菜蛾诱集效果比较.北方园艺,(19):173-174.

李振宇,谌爱东,章金明,林庆胜,陈焕瑜,张德雍,胡珍娣,尹飞,冯夏.2011.不同性诱剂诱芯对小菜蛾引诱效果研究.应用昆虫学报,48(2):324-327.

王红托,宣维健,何广全,姜海平,盛承发.2008.二种小菜蛾性诱剂诱芯田间诱蛾效果比较.昆虫知识,45(5):806-807.

谢圣华,梁延坡,林珠凤,吉训聪,岳建军.2010.不同小菜蛾性诱剂诱芯品种比较试验.中国农学通报,26(23):299-301.

Tamaki Y,Kawasaki K,Yamada H,Koshihara T,Osaki N,Ando T,Yoshida S,Kakinohana H.1977.(Z)-11-hexadecenal and(Z)-11-hexadecenyl acetate:sex pheromone components of the diamondback moth(Lepidoptera:Plutellidae).Appl Entomol Zool,12(2):208-210.

猜你喜欢

诱剂小菜蛾昌平区
果实模型诱捕器外观及颜色对实蝇引诱特性的影响
十字花科蔬菜小菜蛾与半闭弯尾姬蜂种群动态研究
武汉地区春甘蓝小菜蛾发生动态与气象因子关系研究
生物食诱剂监测稻纵卷叶螟试验研究
我眼中的缤纷世界
小菜蛾半闭弯尾姬蜂简化扩繁技术
省植保站派员参加 生物食诱剂应用技术培训班
宝鸡地区春甘蓝小菜蛾种群动态研究
性诱剂组合诱芯对害虫具有较好诱集效果
“阳光体育 健康成长”2017年北京市昌平区中小学生精英赛完美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