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优秀男子跆拳道运动员体能特征的研究

2013-02-21唐丽莉

中国体育科技 2013年4期
关键词:跆拳道男子力量

何 强,唐丽莉

1.Nanji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Nanjing 210046China;2.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Nanjing 210046,China;3.Graduate School,Beijing Sport University,Beijing 100084,China.

跆拳道运动在我国已有近20年的发展历程,自1995年成立国家跆拳道集训队以来,我国跆拳道运动竞技水平得到迅速发展,其中女子项目在近4届奥运会中获得5枚金牌,已成为我国奥运优势项目。但男子项目的国际比赛成绩一直差强人意,至今仅获得2枚奥运铜牌,在近几届世锦赛中连续与奖牌无缘,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存在一定差距。从近几年世界跆拳道比赛可以看出,随着运动员竞技水平的提高以及比赛密度和强度的增大,对运动员体能提出更高的要求,并已成为决定运动成绩的重要因素。但通过查阅文献发现,国内关于跆拳道项目体能训练的理论研究相对滞后,体能评价的综合研究几乎是空白。鉴于此,本研究结合跆拳道专项特征,从身体形态、无氧能力、有氧能力和专项运动素质四个方面对我国男子跆拳道运动员的体能指标进行测试和分析,以期发现我国优秀跆拳道运动员的体能特征,为跆拳道运动的科学化训练提供参考依据。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在国家跆拳道集训基地(北京体育大学)集训的国家2011年跆拳道集训队和北京体育大学、江苏、山东等地在训男子跆拳道运动员,共计81名。本研究将国家跆拳道集训队及部分省(市)运动等级在一级以上(包括国家一级)的男子运动员界定为优秀组,共计46名。一般组运动员为北京体育大学竞技体校和江苏省体工队的二级运动员,共计35名(表1)。

表1 本研究对象基本情况一览表Table 1 Subjects InformationSD)

表1 本研究对象基本情况一览表Table 1 Subjects InformationSD)

水平分组 年龄(岁) 训练年限(年)58kg级 优秀组(n=10)22.58±2.01 7.25±1.76一般组(n=8) 19.00±0.89 5.01±1.14 68kg级 优秀组(n=12) 21.13±1.83 6.83±1.58一般组(n=9) 18.71±0.56 4.55±2.50 80kg级 优秀组(n=12) 22.00±2.19 8.45±2.42一般组(n=9) 19.67±2.51 5.58±2.45 80kg以上级 优秀组(n=12) 22.49±2.07 7.55±1.63一般组(n=9) 19.58±2.39 4.29±1.50合计 优秀组(n=46) 22.03±2.18 7.65±1.89一般组(n=35)19.27±2.40 4.88±1.58

1.2 研究方法

1.2.1 专家访谈

对国家跆拳道队教练、部分运动训练学领域专家、学者进行访谈;走访并观摩国家队的训练,了解当前跆拳道训练的现状,从而确定研究的范畴并在此基础上初拟测试指标。

1.2.2 测试法

通过问卷调查,初步确定了29项指标作为测试指标,其中包括:

1.身体形态测量指标:体重、身高、坐高、上肢长、下肢长B、小腿长A、肩宽、髋宽、胸围、小腿围、体脂百分比、去脂体重;派生指标:马氏躯干腿长指数、腰臀比(WHR)和体质指数(BMI)。身体形态测试方法严格按照《体育测量评价》[12]测试细则规定,由专人利用标准器械完成。身体成份测量应用皮褶厚度法(依据日本铃木—长岭公式计算)。

2.身体机能测试指标:相对最大功率、相对平均功率、疲劳指数和相对最大摄氧量。身体机能指标由北京体育大学实验中心实验员按照身体机能指标测试要求操作完成。无氧能力测试在MONARK834E型功率车上,采用30 s的方法,负荷系数0.098kp/kg。最大摄氧量测试采用美国产的MAXII-运动肺功能测试系统,瑞典产的Monark839E功率自行车及Max-I气体代谢分析仪。运动员起始负荷功率为90w,转速70rpm,每3min增加功率30w,转速不变,直至力竭。

3.运动素质测试指标:高翻、卧推、半蹲、坐位体前屈、单脚二级跳(左、右)、800m 跑、4 000m 跑、绳梯 侧 上步、Illinois灵敏跑和俯卧推拉球。运动素质指标由本人和教练员按测试细则完成。其中Illinois灵敏跑采用芬兰Newtest公司的Powertimer 300仪器测试得出。

4.测试地点、时间和方式:身体形态指标、身体机能指标和运动素质指标测试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形式,于2011年1月在北京体育大学和天津韩家墅国家跆拳道训练基地进行测试。

1.2.3 数理统计

对实验所收集到运动员的数据建立数据库,运用EXCEL及SPSS 19.0软件对相关问题进行统计分析。

1.3 研究思路

采集与男子跆拳道运动员专项身体形态、技术和专项代谢特点有关的实验室和场地测试体能指标,为了解我国优秀男子跆拳道运动员的体能特征,采取优秀组与一般组运动员进行比较;优秀运动员与世界优秀运动员进行比较;优秀运动员与同项群其他项目优秀运动员进行比较,以期获得体能优势指标和指标参数。

2 研究结果

2.1 身体形态指标测试结果

表2的统计结果显示:在下肢长B和小腿长A这2项指标上,优秀组与一般组运动员相比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在身高、去脂体重、体脂百分比和马氏躯干腿长指数4项指标上,优秀组与一般组运动员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其他各项指标的均值比较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本研究不同组别跆拳道运动员形态指标测试结果统计一览表Table 2 Comparison of the Body Shape Indexes of Taekwondo Athletes with Different Level(X±SD)

2.2 身体机能指标测试结果

由表3可见,优秀组与一般运动员相比,在相对最大功率和相对平均功率2项指标上分别具有非常显著性和显著性差异(P<0.01、P<0.05),其他各项指标的测试结果无统计学意义。就均值比较而言,在具有显著性差异的2项指标均是优秀组优于一般组。

2.3 运动素质指标测试结果

从表4的统计结果可见,除了4 000m跑和坐位体前屈两项指标外,优秀组与一般组运动员在其他各项运动素质指标的比较结果均具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差异(P<0.05、P<0.01),且上述指标均表现为优秀组优于一般组。

3 分析和讨论

3.1 身体形态指标分析

3.1.1 不同组别运动员身体形态的比较分析

从指标测试数据分析,反映运动员身体长度的身高、下肢长、小腿长和反映人体下肢比例的派生指标马氏躯干腿长指数[13],优秀运动员均明显高于一般运动员。从表5马氏指数分级表中可见,优秀运动员的马氏指数为96.91,属于长腿型,而一般运动员为92.84,属于亚长腿型。上述结果表明:与一般运动员相比,优秀运动员具有身材高大、下肢长并且小腿较长的形态特征。从专项角度分析,跆拳道是以腿法为主的格斗项目,运动员主要运用腿部技术在适宜的时空范围内有效击打得分,其身材较高、下肢较长,在实战中有利于增加进攻距离和防守范围;而从力学角度来看,小腿较长,则大腿相对较短,有利于减少摆动半径,提高出腿的频率和小腿摆动速度,也有利于在比赛中实现直线快速的连续击打。

表3 本研究不同组别跆拳道运动员身体机能指标比较一览表Table 3 Comparison of Body Function Test Indexes of Taekwondo Athletes with Different LevelSD)

表3 本研究不同组别跆拳道运动员身体机能指标比较一览表Table 3 Comparison of Body Function Test Indexes of Taekwondo Athletes with Different LevelSD)

优秀组 一般组t P n X±SD n X±SD相对最大功率(w/kg) 40 12.25±0.83 29 11.00±0.90 4.829 <0.01相对平均功率(w/kg) 40 7.26±0.51 29 6.34±0.57 1.350 <0.05疲劳指数 40 0.45±0.03 29 0.47±0.02 -2.137 >0.05相对最大摄氧量(ml/kg/min) 35 53.67±3.09 25 54.23±2.88 -0.456 >0.05

表4 本研究不同组别男子跆拳道运动员运动素质比较一览表Table 4 Comparison of Physical quality test Indexes of Taekwondo Athletes with Different LeveSD)

表4 本研究不同组别男子跆拳道运动员运动素质比较一览表Table 4 Comparison of Physical quality test Indexes of Taekwondo Athletes with Different LeveSD)

0.01高翻(kg) 85.23±13.93 74.31±11.36 6.350 <0.01卧推(kg) 81.88±9.55 69.62±11.01 7.560 <0.01单腿二级跳(左)(m) 5.14±0.27 4.42±0.31 2.618 <0.05单腿二级跳(右)(m) 5.08±0.30 4.45±0.26 2.597 <0.05 4 000m/s 1 074.17±68.02 1 060.93±78.33 1.763 >0.05 800m/s 158.41±12.24 171.55±15.39 3.63 <0.01坐位体前屈(cm) 37.31±8.10 36.99±7.36 0.360 >0.05 Illinois灵敏跑(s) 6.351±0.286 6.912±0.418 -0.405 <0.01绳梯侧上步(s) 8.11±7.10 8.71±4.23 1.92 <0.05俯卧推拉球(次) 11.84±1.89 9.71±2.23 2.92 <0.05 t P半蹲(kg) 179.79±35.22 153.26±29.51 4.882 <优秀组(n=46) 一般组(n=35)

表5 本研究马氏指数分级一览表Table 5 Manouvrier’s Skelic Index Classification TableSD)

表5 本研究马氏指数分级一览表Table 5 Manouvrier’s Skelic Index Classification TableSD)

超短腿型 短腿型 亚短腿型 中腿型 亚长腿型 长腿型 超长腿型指数 X~74.9 75.0~79.9 80.0~84.9 85.0~89.9 90.0~94.5 95.0~99.9 100.0~X

高炳宏(1997)在研究中发现,获得全国锦标赛各级别前4名的男子跆拳道运动员的平均身高为175.7cm,而本次测试优秀运动员的平均身高为185.41cm,与90年代运动员相比增加了近10cm[2]。我国备战2008年奥运会的80kg级和80kg以上级别的男子跆拳道运动员的平均身高达到了191.17cm,女子运动员的平均身高达到了176.1cm[8]。此外,近3届奥运男子跆拳道奖牌获得者的平均身高 均 高 出 未 获 得 奖 牌 者[28](2008年:183cm vs 179 cm;2004 年:183cm vs 181cm;2000 年:183cm vs 179 cm)。由此可见,跆拳道项目对运动员身高有较高的要求;随着竞赛规则的修改以及国际化发展程度的不断提高,运动员身材趋向高大化符合跆拳道项目发展趋势。

同时研究还发现,相对一般运动员,优秀运动员具有较高的去脂体重和较低的体脂百分比(P<0.05)。国内外大量研究也表明,格斗类项目运动员的去脂体重与比赛名次高度相关。因为,去脂体重与机体力量及运动能力成正比关系,其成分越高,肌力越大,爆发力越强,而体脂百分比较低也有利于运动员保持合理的体重。从表2可见,我国优秀运动员的去脂体重为67.41kg,体脂百分比为10.12%,相关研究显示,韩国优秀男子跆拳道运动员的体脂百分比为13.1%,去脂体重为63.44kg[7];土耳其和台湾地区优秀男子跆拳道运动员的体脂百分比分别为11.84%[22]和15.29%[23]。上 述 研 究 结 果 表 明,我 国 与 国外优秀男子跆拳道运动员相比,在体脂含量和身体成分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进一步研究发现(表6),现役优秀男子跆拳道运动员的体脂含量与2001年优秀跆拳道运动员和中国式摔跤运动员基本持平,但显著低于柔道、摔跤和散打运动员(P<0.05)。分析其中的原因,相比其他格斗类项目,跆拳道项目对运动员的身高要求较高,既要保持适宜身高,又要保持最佳体重,因此,对身体成分的要求更高。由此可见,较高的去脂体重和较低的体脂含量是优秀男子跆拳道运动员重要的身体形态特征之一,运动员在某一周期训练时应在人体体脂安全范围内尽量增加去脂体重。

3.1.2 与世界优秀跆拳道运动员身体形态的比较分析

为进一步明晰优秀男子跆拳道运动员的形态特征,本研究对近3届奥运会获得奖牌运动员的身高、体重和身体充实度指标进行归类和比较。由表7可见,近3届奥运奖牌获得者的平均身高均为1.83m,平均体重在74.1~75.8kg之间,BMI在22.0~22.4之间。我国优秀运动员的平均身高为1.85m,平均体重为74.88kg,BMI指数为21.86。与奥运会获得奖牌者相比,我国优秀运动员的身材略高,体重处在正常范围区间,BMI稍低,但这3项指标均值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目前国际上通用的成年男性的BMI适中值为20~25,如果低于或超出这个标准则被视为过轻或过重。从本研究及近3届奥运获得奖牌运动员的BMI值可见,跆拳道运动员的身体充实度处于适中水平。由此可见:1)优秀男子跆拳道运动员的身高、体重和BMI具有明显的项目特征;2)我国优秀运动员的身高、体重和身体充实度基本符合世界级优秀跆拳道运动员的形态特征,具备从事这一项目的良好前提条件。

表6 同项群不同项目优秀男子运动员体脂%统计一览表Table 6 Body Fat%Comparison in Same Item-group Elite Male Athletes

表7 我国与2000—2008年奥运会男子跆拳道运动员部分形态指标比较一览表Table 7 The Partial Body Shape Indexes Comparison between Elite Chinese Male Athletes and 2000—2008Olympic Taekwondo Athletes SD)

表7 我国与2000—2008年奥运会男子跆拳道运动员部分形态指标比较一览表Table 7 The Partial Body Shape Indexes Comparison between Elite Chinese Male Athletes and 2000—2008Olympic Taekwondo Athletes SD)

注:2000年、2004年和2008年奥运会运动员数据来源:世界跆拳道联盟官方网站(http://www.iat.uni-leipzig.de/datenbanken/dbwrest/start.php),奥运会运动员包括2000年、2004年和2008年奥运会全部四个级别获得奖牌运动员。

F P身高(m) 1.85±0.07 1.83±0.09 1.83±0.11 1.83±0.08 0.817 >中国(n=46) 2008年 (n=16) 2004年(n=16) 2000年 (n=12)0.05 0.05体重(kg) 74.88±10.48 74.92±14.65 75.80±16.10 74.10±13.00 0.296 >0.05 BMI 21.86±2.22 22.00±2.60 22.40±2.30 — 0.215 >

3.2 身体机能指标分析

3.2.1 无氧能力

跆拳道比赛是在快速多变的情况下连续完成技术或进行多回合的攻防转换,速度快和控制能力强是该项目的显著特点。大量研究证实,跆拳道比赛是以有氧代谢供能为基础、无氧代谢供能占主导的对抗性项目,其供能特点主要是磷酸原供能为主、糖酵解供能为辅的方式[9]。

从测试结果分析,优秀组运动员的最大功率和平均功率分别为12.25w/kg和7.26w/kg,显著高于一般运动员的11.00w/kg和6.34w/kg,表明优秀运动员具备较强的无氧代谢能力。已有跆拳道相关研究资料表明:无氧代谢能力是区分优秀运动员与一般运动员的主要机能指标之一。其中,Lin W L等[26]的研究表明,与台湾地区集训队其他运动员相比,其奥运奖牌获得者具备更为突出的最大功率和平均功率以及较低的疲劳指数。Behrouz G[19]等的研究发现,土耳其优秀男子跆拳道运动员的无氧能力要显著高于一般运动员。Melhim[27]发现,优秀跆拳道运动员和一般运动员在训练后的安静心率和有氧代谢能力没有统计学意义,但无氧能力具有显著性差异。上述研究结果与本研究具有较高的一致性。由此可见,优秀男子跆拳道运动员在磷酸原供能能力和糖酵解供能能力方面均优于一般运动员。同时也说明,发展无氧代谢能力对男子跆拳道运动员非常重要。

从专项角度分析,跆拳道正式比赛时间为每场比赛3局,每3局出现平局时,第4局采用“突然死亡法”,每局比赛2min,局间休息1min,一场比赛静时间6~8min,在每局比赛中运动员都会进行大强度的进攻和攻防步法调整。尤其是近几年世界跆拳道联盟(WTF)为了进一步提高比赛的观赏性和公正性,对竞赛规则及解释进行了修订,其中包括缩小比赛场地、使用电子护具、鼓励使用高分技术和对“拳”法判罚的改变等[25],运动员的比赛环境也因此发生导向性变化,比赛强度也相应增加。高炳宏(2004)的研究认为,跆拳道项目整场比赛攻防次数多,时间非常短,进攻和防守步法调整频繁,每次进攻和防守时间仅在0.41~0.45s之间,说明跆拳道项目技术动作要求在短时间内完成爆发性肌肉用力[4]。黄宝宏(2010)的研究表明,优秀跆拳道运动员在整场比赛中的心率接近或达到无氧阈强度。男子跆拳道运动员在比赛中最高心率达到206次/min,整场比赛的平均心率达到172.02±9.99次/min。局间间歇时的平均心率为166.58±11.38次/min,运动员三局比赛中的平均心率随着比赛进程是逐步提高[11]。从上述国内外研究结果可见,具备突出的爆发力和肌肉维持高功率的能力是优秀跆拳道运动员典型的体能特征之一。

表8 同项群优秀男子运动员无氧功率统计一览表Table 8 Aerobic Capacity Comparison in Item-group Male Athletes

从表8可见,与台湾地区优秀男子跆拳道运动员和同项群其他对抗性项目的柔道、中国式摔跤和拳击运动员相比,我国跆拳道运动员的相对最大功率最为突出,表明优秀跆拳道运动员具备突出的磷酸原供能能力,爆发力好。但优秀运动员的相对平均功率仅为7.26w/kg,疲劳指数为0.45。明显低于中国式摔跤运动员(9.0w/kg和0.34)、自由式摔跤运动员(9.4w/kg和0.43)和散打运动员(7.50w/kg)。相对平均功率主要反映运动员单位肌肉维持高功率运动的耐力,即通常所说的速度耐力,通常与疲劳指数结合使用,疲劳指数是指通过运动功率的递减来评价疲劳产生的速率,对糖酵解供能系统输出功率要求高的运动项目应以降低功率下降为目的。从上述比较结果可见,我国男子跆拳道运动员的相对平均功率较低,在维持高强度耐力运动能力方面亟待进一步提高。

3.2.2 有氧能力

有氧耐力是无氧耐力的基础,也是良好体能的重要保证。跆拳道运动员通常在一天内连续进行4~5场比赛,尤其随着比赛强度的增大以及比赛间歇时间的缩短,如何在短暂的时间内快速恢复,需要运动员具备良好的有氧能力。

在有氧能力测试中,最大摄氧量(˙VO2max)是评定运动员有氧代谢能力的重要指标。大量研究证实:优秀跆拳道运动员运动水平越高,˙VO2max值越大,这表明跆拳道运动要求运动员必须具备较强的有氧代谢能力[5]。但测试中发现,我国优秀运动员的平均值为53.67±3.09ml/min/kg,处于我国成年男子最大摄氧量的正常范围之内(50~55ml/min/kg),而国外研究显示,韩国优秀跆拳道运动员平均值为59.58ml/min/kg[7],突尼斯优秀男子跆拳道运动员的平均值为56.22ml/min/kg[20],都显著高于我国运动员。相关研究表明:无论是运动员或非运动员,男性最大摄氧量均大于女性,运动员一般男性比女性高20%~25%[6],而我国女子跆拳道运动员最大摄氧量值平均值为55.57ml/min/kg[17]。可见,我国优秀男子跆拳道运动员的最大摄氧量较低,在有氧代谢能力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3.3 运动素质指标分析

跆拳道项目的制胜因素是“快、高、变、控、准”,表现在体能上要求运动员具有快速的反应速度、启动速度和移动速度,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力量和支撑性力量,具有强的快速力量、最大力量和力量耐力,以及较高的柔韧、灵敏、协调能力[9]。Goran Markovil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反映不同运动素质结构特征的12项指标方面,克罗地亚优秀女子跆拳道运动员只在反映柔韧性(坐位体前屈)的一项指标上稍低于一般运动员,而在专项力量(纵跳、转身纵跳、摆臂转身纵跳、5次连续纵跳)、爆发力(20m冲刺跑)、最大力量(深蹲、卧推)、力量耐力(1min俯卧撑、1min仰卧起坐)和灵敏(左右横跨)等方面素质均优于一般运动员,且上述大部分指标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24]。这表明与一般运动员相比,优秀运动员具备更为全面的运动素质。

从表4亦可见,在众多运动素质指标中,优秀与一般运动员具有显著性差异。因运动素质指标较多,有必要对其进一步遴选和归类,从而利于明晰我国优秀跆拳道运动员的运动素质特征,为优秀运动员的体能训练建立靶目标。

3.3.1 优秀男子跆拳道运动员素质结构特征

对运动素质指标进行R型因子分析(表9),KMO值=0.811,P<0.001,适合作因子分析[16]。研究采用方差极大正交旋转,取特征值大于1的公因子。

表9 运动素质样本适当性度量的KMO值和巴特莱特球度检验一览表Table 9 KMO and Bartlett’s Test

对所选测试指标进行相关分析发现,不同运动员素质测试指标间存在较强的相关关系(相关系数表略),这不仅给跆拳道运动员素质间结构分析和描述带来一定困难,而且指标间存在共线性现象,指标反映的信息高度重合。故考虑通过为数较少的几个公因子来反映跆拳道运动员素质特征。

从表10可以看出,男子跆拳道运动员运动素质经因子分析(旋转后)提取了特征根为3.719、2.315、1.399和1.103的4个公因子,其所对应的方差百分数分别为:37.194%、23.153%、13.991%、11.031%,累 计 贡 献 率 为85.369%,可以认为对因子提取的结果是比较理想的。

表10 本研究方差解释一览表Table 10 List of Variance Explained

3.3.2 优秀男子跆拳道运动员运动素质因子分析

从男子跆拳道运动员运动素质测试数据正交旋转载荷矩阵可以看出(表11):第一主因子的载荷主要集中在高翻、俯卧推拉球、半蹲和卧推四项力量性指标上,对于跆拳道项目而言,高翻主要测试运动员的整体爆发力量和多肌群的协调用力能力,在跆拳道体能训练中的各种力量和素质都必须整合起来,才能真正成为比赛中需要的专项素质和专项能力,而结合专项进行高翻练习,能够反映运动员训练效果整合的好坏,特别对提高击打力量和一招制胜效果提供有力支持;俯卧推拉球用于测试运动员的核心区力量,核心区主要包括腰、腹、髋部的各肌群,它连接着人体的上下半身,核心区力量的提升对实现能量的传导、身体平衡的控制、预防伤病等功能具有重要作用;半蹲测试主要测试下肢伸肌群最大力量,最大力量是爆发力、反应力量及其它各项素质提升的重要基础,对于跆拳道运动而言,下肢最大力量的提高,可为后期快速力量的转化和专项技术训练效果的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卧推主要评价跆拳道运动员上肢最大力量,上下肢力量的失衡将制约运动员整体能力的提升,特别是新规则对拳和格挡技术的运用,以及在得分方面的修改,使得上肢力量的重要性得到进一步提升[8]。四者反映的素质属性不同,但均属基础力量范围,故把第一主因子命名为“基础力量”因子。

第二主因子载荷主要集中于Illinois灵敏跑和绳梯侧上步2项测试指标上,2项指标均反映运动员的速度灵敏能力,可以把其命名为“灵敏协调”因子。Illinois灵敏跑主要反映运动员的启动、加速、减速制动、再加速和变向等与速度灵敏素质相关的能力。绳梯侧上步反映运动员全身用力的协调性以及步法移动和髋关节的灵活性。国外相关研究资料表明,跆拳道运动员灵敏能力至关重要,提高运动员各部位肌肉的稳定、平衡以及神经肌肉的协调和精确度,可减少运动员身体用以维持平衡而多消耗的能力,提高击打效果[21]。

表11 本研究正交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一览表Table 11 Rotated Component Matrixa

第三主因子载荷集中于单腿原地二级跳和坐位体前屈两项指标上。单腿二级跳主要测试运动员下肢反应力量以及神经肌肉的牵张反射与弹性势能的释放能力。坐位体前屈主要是评价跆拳道运动员髋关节柔韧性。腿法是跆拳道得分的最主要手段,髋关节柔韧性是腿法技术使用的重要基础之一,是跆拳道项目至关重要的专项能力之一。根据其所反映的素质性质及因子载荷把其命名为“下肢反应力量因子”。

第四主因子载荷集中在800m跑和4 000m跑两项指标上。800m跑主要测试运动员专项能量代谢的基础能力。4 000m跑则主要测试运动员的有氧代谢能力和基础耐力。有氧耐力是无氧耐力的基础,是良好体能的重要保证。跆拳道运动是一个混合供能的项目,比赛为一天多赛次安排,要求运动员不仅要有良好的无氧供能能力,也要具有较好的有氧代谢能力,才能适应实战需要。根据其所反映的素质性质及因子载荷把其命名为“基础耐力因子”。

综合理论分析,跆拳道运动员的运动素质需要全面发展和专项深化。在具体的体能训练中应根据训练周期的不同和运动员的个体情况进行统筹考虑。跆拳道专项运动素质表现为基础力量好,下肢反应力量突出(快速力量和快速力量耐力),灵敏协调性好(步法综合运用和重心控制快速转换),有氧耐力突出,运动员应重点围绕着专项力量(最大力量、快速力量和快速力量耐力)、专项灵敏协调(步法综合运用和重心控制快速转换)和基础耐力的提高展开训练。

4 结论

1.与世界优秀运动员相比,我国优秀运动员具备良好的身体形态特征,即身材高大、下肢长,尤其小腿较长,同时具有较高的去脂体重和较低的体脂含量。

2.我国优秀男子跆拳道运动员应在重点发展无氧能力的同时,兼顾有氧能力的提高,研究发现,与世界优秀跆拳道运动员及同项群其他项目优秀运动员相比,我国优秀男子跆拳道运动员具备较好的磷酸原供能能力,但糖酵解供能能力和有氧代谢能力亟待进一步加强。

3.优秀男子跆拳道运动员运动素质结构由4个主因子构成,其因子名称为:基础力量因子、核心力量因子、下肢反应力量因子和专项耐力因子。

4.跆拳道专项体能在运动素质上表现为:在提高基础力量的基础上,重点围绕着专项力量(快速力量和快速力量耐力)和专项灵敏协调(步法综合运用和重心控制快速转换)能力的提高展开训练。

[1]董德龙.我国男子自由式摔跤运动员体能训练取得突破的关键点研究[J].体育科学,2012,32(4):84-97.

[2]高炳宏,赵秋蓉,薛朝.中国优秀男子跆拳道运动员身体成分的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1,37(4):21-25.

[3]高炳宏,韩恩力,曹佩江.中国优秀男子柔道运动员身体成分特征及与无氧代谢能力关系的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6,21(3):220-224.

[4]高炳宏.跆拳道运动员比赛时间结构域能力代谢特点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5):1639-641.

[5]高炳宏.优秀跆拳道运动员有氧代谢能力的特征[J].体育科研,2003,24(5):30-35.

[6]高炳宏,赵光圣,郭玉成,等.优秀武术散打运动员有氧代谢能力特征研究[J].体育科学,2005,25(12):32-36.

[7]洪商来.韩国优秀跆拳道运动员某些生理、生化特点的研究(待续)[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7,20(1):22-29.

[8]黄宝宏,高升,杨立春.中国优秀男子跆拳道运动员的运动素质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188-193.

[9]黄宝宏,王卫星.竞技跆拳道项目体能训练特征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31(10):1419-1421.

[10]黄宝宏.我国优秀跆拳道运动员体能训练的诊断与评价[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27-41.

[11]吉洪林,赵光圣.散打训练对人体骨密度和身体成分的影响及相关性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11,47(1):112-116.

[12]全国体育学院通用教材.体育测量评价[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4.

[13]邵象清.人体测量手册[M].第1版.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5:264.

[14]孙红梅.不同运动水平和体重中国式摔跤运动员身体成分特征及与无氧代谢能力关系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9,25(8):58-61.

[15]孙红梅,张茂林,崔树和.优秀中国式摔跤运动员无氧代谢能力特征的研究[J].体育科学,2008,28(8):34-39.

[16]王晓芬.体育统计与SSPS[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1:246-250.

[17]田春宽,乔柱,高颀,等.HiHiLo训练法与LoHiLo训练法对女子跆拳道运动员有氧代谢能力影响的比较[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39(7):59-62.

[18]赵光圣,高炳宏,郭玉成,等.优秀武术散打运动员无氧代谢能力特征研究[J].体育科学,2006,26(3):46-49.

[19]BEHROUZ.Determination of taekwondo national team selection criterions by measuring physical and physiological parameters[J].Ann Biological Res,2011,2(6):184-197.

[20]BOUHLEL E.Heart rate and blood lactate responses during Taekwondo training and competition[J].Sci Sports,2006,21 (10):285-290.

[21]BROWN L E,V A FERRIGNO,J C SANTANA.Training for speed,agility and quickness[M].Champaign:Human Kinetics,2000.

[22]CATIKKA F.Evaluat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effect of competition score and blood lactate in elite taekwondo sportsmen[D].Ege University Institute Med Sci,2003.

[23]CHANG W G,PENG H Y.The anthropometric profile of taiwanese male taekwondo players[J].J Biomechanics,2007,40(9):641-645.

[24]GORAN MARKOVIL,MARJETA MISIGOJ DURAKOVIC.Fitness profile of elite croatian female taekwondo athletes[J].Coll Antropol,2005,29(1):93-99.

[25]http://www.wtf.org/wtf_eng/site/rules/competition.html.

[26]LIN W L,YEN K T,LU C Y DORIS,et al.Anaerobic capacity of elite taiwanese taekwondo athletes[J].Sci Sports,2006,21(12):291-293.

[27]MELHIM A E.Aerobic and anaerobic power responses to the practise of taekwondo[J].British J Sports Med.Academic Res Library,2001,35(4):231.

[28]MOHSEN KAZEMI.A profile of 2008Olympic Taekwondo competitors[J].J Can Chiropr Assoc 2010;54(4):243-249.

猜你喜欢

跆拳道男子力量
跆拳道奶奶
嘻哈跆拳道
2019年下半年男子棋手等级分
麦唛力量 (一)
年轻男子
孤独的力量
满脸通红
怀疑一切的力量
从自然中吸取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