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世界优秀男子手球队攻守能力的综合评价研究——以2011年世界男子手球锦标赛为依据

2013-02-21王珽珽黄依柱朱建伟

中国体育科技 2013年4期
关键词:前场强队手球

王珽珽,黄依柱,朱建伟

Hunan First Normal University,Changsha 410205,China.

世界手球锦标赛作为世界各国男子手球队竞技水平检验的平台,预示着世界男子手球运动的发展趋势。因此,我们在探讨当今男子手球队攻守能力情况时,就必须通过对近年的世界男子手球锦标赛中的攻守指标进行研究,从而揭示未来世界男子手球运动的发展方向,并为我国男子手球项目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基于此背景,笔者通过Internet在中国知网上,查阅了2000年至今与手球攻守方面的有关文献资料,发现目前关于男子手球攻守指标方面的研究均集中于各队攻守指标的一一比较上,而对男子手球比赛多因素综合评价与分析方面的研究仍处于盲区。因此,为了研究的科学性与可行性,本研究分别选取了能反映球队攻守能力的各16项和14项指标,采用Q型聚类分析法,对其进行了综合评价与分析,以便明确第22届世界男子手球锦标赛中各队的攻守能力情况,从而揭示当今世界男子手球强队攻守的发展趋势,并探索一种客观的、有效的、科学量化评估球队攻守能力的方法。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参加第22届男子手球锦标赛的24支队共98场比赛中反映攻守能力指标的数据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调研

通过Internet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国家图书馆等平台上检索,获取相关资料;同时,并未发现与本研究雷同的报道。

1.2.2 数理统计

1)在国际手球联合会(http://www.ihf.info/IHFCompetitions)获取2011年第22届世界男子手球锦标赛各场比赛相关技术指标数据,而后将原始数据按各代表队分类,并在Excel 2007软件上进行汇总[1]。2)将统计汇总所得世界24强队的16项和14项攻守指标数据录入SPSS15.0 for Windows软件上,对其汇总的数据进行了Q型聚类、等级相关、方差分析的处理。

1.2.3 对比分析

将男子手球各代表队与比赛的相关指标处理后数据的结果,进行分析-比较-归纳等,以便探讨各球队的攻守能力,从而揭示现今男子手球项目攻守能力发展态势。

1.2.4 统计指标的说明

1)进攻性指标:攻入前场6m区域:指有目的地运球-传球,运动员们在前场6m区域内继续组织进攻,界定为攻入前场6m区域;攻入前场7m区域:指有目的地运球-传球,运动员们在前场7m区域内继续组织进攻,界定为攻入前场7m区域;攻入前场9m区域:指有目的地运球-传球,运动员们在前场9m区域内继续组织进攻,界定为攻入前场9m区域;攻入前场边射区域:指有目的地运球-传球,运动员们在前场边射区域内继续组织进攻,界定为攻入前场边射区域;攻入前场6m区域次数=6m射门数;攻入前场7m区域次数=7m射门数;攻入前场9m区域次数=9m射门数;攻入前场边射区域次数=边射次数;6m进球指数=6m进球数÷6m射门次数×100%;7m进球指数=7m进球数÷7m射门次数×100%;9m进球指数=9m进球数÷9m射门次数×100%;边射进球指数=边射进球数÷边射射门次数×100%;快速突破进球指数=快速突破进球数÷快速突破射门次数×100%;突破进球指数=突破进球数÷突破射门次数×100%;助攻均数=助攻总数÷参赛场次;抢断均数=抢断总数÷参赛场次;助攻均数=助攻总数÷参赛场次;抢断均数=抢断总数÷参赛场次;封堵均数=封堵总数÷参赛场次;进攻失误均数=进攻失误次数÷参赛场次。2)防守性指标:6m区域防守失误次数:指进攻方运动员通过协调、配合等技、战术组织形式,在防守方前场6 m区域形成的射门次数;边射区域防守失误次数:指进攻方运动员通过协调、配合等技战术组织形式,在防守方边射区域形成的射门次数;9m区域防守失误次数:指进攻方运动员通过协调、配合等技战术组织形式,在防守方前场9m区域形成的射门次数;7m区域防守失误次数:指进攻方运动员通过协调、配合等技战术组织形式,在防守方前场7m区域形成的射门次数;防快速突破失误次数:指进攻方运动员通过“快运-快传”等技战术组织形式,打乱防守方的防御阵型而形成的直接射门次数。防突破失误次数:指进攻方持球,在运动中使身体摆脱对方运动员的防守,从而在更接近球门的同时,创造出利于自己直接射门次数;6m区域防守失误率:指进攻方在防守方前场6 m区域直接射门得分的成功率;边射区域防守失误率:指进攻方在防守方边射区域直接射门得分的成功率;9m区域防守失误率:指进攻方在防守方前场9m区域直接射门得分的成功率;7m区域防守失误率:指进攻方在防守方前场7m区域直接射门得分的成功率;快速突破失误率:指进攻方通过快速突破而获得了直接射门并得分的成功率;突破失误率:指进攻方通过突破而获得了直接射门并得分的成功率。封球:是用手臂阻截和改变射门球的路线与方向的方法,是一项重要的防守技术。断球:是截获对方传球的方法,是一项积极主动的防守技术。如图1所示(根据国际手球联合会在技术统计中对前场球门场区的划分标准)。

图1 手球比赛前场球门场区的划分示意图Figure 1. Distinguish Diagram in Front of the Goal Area

2 指标数据的处理

由国际手球联合会(http://www.ihf.info/IHFCompetitions)获取2011年第22届世界男子手球锦标赛各场比赛相关进攻技术指标方面数据,并对数据进行了分队分指标的逐一处理,其结果如表1所示。

同理,在国际手球联合会获取2011年第22届世界男子手球锦标赛各场比赛相关防守技术指标方面数据,并对数据进行了分队分指标的逐一处理,其结果如表2所示。

分别对参加第22届世界男子手球锦标赛的24强队,表1、表2中所有能有效反映进攻防守能力各16项和14项指标数据,进行初始化操作,首先对攻守各指标数值中心化,而后再除以各指标的总体标准差,即得到标准化后的数据。在SPSS 15.0for Windows统计软件上,进行 Q型聚类分析,本聚类过程使用方法为“类间连接法”,度量方式为区间变量(Interval)中的欧氏距离的平方,数据转换方式为“标准化Z分”,分类数设置为4,其1至4类分别为“优、良、中、差”四个级别。聚类结果如表3所示。

表1 第22届男子手球锦标赛各队进攻能力反馈一览表Table 1 Teams Attack Ability Feedback of the 22th Men’s Handball Championship

表2 第22届男子手球锦标赛各队防守能力反馈一览表Table 2 Teams Defensive Ability Feedback of the 22th Men’s Handball Championship

表3 第22届世界男子手球锦标赛各队攻守能力聚类结果统计一览表Table 3 Clustering Results Statistics on Teams Offensive and Defensive Ability of the 22th World Men’s Handball Championship

3 结果与分析

3.1 结果

3.1.1 进攻方面统计结果

由表3统计结果可知,聚在第一类的球队共有8支,占参赛总队数的33.33%,其名次依次为第1名、第2名、第5名、第6名、第8名、第9名、第11名、第18名,在进攻能力等级上属于优秀的球队;聚在第二类的球队有6支,其名次依次为第3名、第4名、第7名、第10名、第12名、第13名,占参赛总队数的25.00%,在进攻能力等级上属于良好的球队;聚在第三类球队共有7支,其名次依次为第14名、第15名、第17名、第20名、第21名、第22名、第23名,占参赛总队数的29.17%,在进攻能力等级上属于中等的球队;第四类的球队有3支,分别为第16名的日本队、第19名的罗马尼亚以及第24的澳大利亚,其占参赛总队数比例为12.50%。

以上数据分析反映出,一是,聚类的结果与第22届世界男子手球锦标赛中,各球队的最终排名上是基本符合的,且结合表1可知,男子各球队攻入6m、7m、9m、边射区域的次数、突破次数以及快速突破次数多,其进球数和进攻指数也相应较高,尤其是擅长助攻、抢断、封堵的球队,则竞赛的成绩排名就会靠前一些,二是,本届锦标赛男子手球24强队的整体进攻实力较好,有8支球队聚在第一类上,其中,冠、亚军和排在前12名中的球队,就占87.50%。这充分说明,在手球比赛中,球队要想取得较好的成绩和名次,其必定要在技术和战术上下功夫,进攻能力强、成功率高的球队其克敌制胜的机率也较高,比赛名次也相对靠前。

3.1.2 防守方面统计结果

同理,由表3可知,聚在第一类的球队共有5支,占参赛总队数的20.83%,其名次依次为第1名、第2名、第7名、第9名、第11名,在防守能力等级上属于优秀的球队;聚在第二类的球队有7支,其名次依次为第3名、第4名、第5名、第6名、第8名、第10名、第12名,占参赛总队数的29.17%,在防守能力等级上属于良好的球队;聚在第三类球队共有6支,其名次依次为第13名、第14名、第15名、第16名、第20名、第21名,占参赛总队数的25.00%,在防守能力等级上属于中等的球队;第四类的球队有6支,分别为第17名、第18名、第19名、第22名、第23名、第24名,其占参赛总队数比例为25.00%。

以上数据分析反映出,一是,聚类的结果与第22届世界男子手球锦标赛中,各球队的最终排名上是基本符合的,且结合表1可知,男子各球队6m、7m、9m、边射区域防守失误的次数、防突破和快速突破失误次数越少,其防守的失误率也相应的较低,尤其是断球、封球的球队,则防守的整体能力也较好,竞赛的名次也靠前;二是,本届锦标赛男子手球24强队的整体防守实力较好,有12支球队聚在第一类和第二类上,其中冠、亚军和排在前12名中的球队就占50%。这充分说明,在手球比赛中,球队要想取得较好的成绩和名次,其必定要在防守的技术和战术上下功夫,防守能力强、成功率高的球队其克敌制胜的机率也较高,比赛名次也相对靠前,体现了当今男子手球防守与进攻并进的发展趋势。

3.1.3 准确性与科学性检验

笔者从研究的准确性与科学性的角度出发,运用了等级相关法对各队进攻能力反映指标的Q型聚类结果效度进行了校验;本研究将男子手球各24支球队,按照比赛名次划分为四个等级,依次为第1~6名为一等、第7~12名为二等、第13~18名为三等、第19~24名为四等,运用等级相关分析公式其中:Xi为 变量X的第i个取值的排名,Yi为变量Y的第i个取值的排名,n 为 样 本 含 量 )。 其 结 果 显 示,1)进 攻 方 面:rs=0.8423,由于各指标相关不可能负相关,故单侧检验可用;基于此,查表等级相关系数临界值表可得,rs0.01(24)=0.476,则rs=0.8423>rs0.01(24)=0.476,故 P<0.01;2)防守方面:rs=0.879,由于各指标相关不可能负相关,故单侧检验可用;基于此,查表等级相关系数临界值表可得,rs0.01(24)=0.476,则rs=0.879>rs0.01(24)=0.476,故 P<0.01。综合以上数据分析可知,聚类结果与比赛名次之间的等级相关程度达到了非常显著性的水平。依据相关系数的性质,可以认为聚类结果能较为客观地反映出比赛结果;同时,也验证了攻守各16项和14项指标是能够较为准确的反映出球队的进攻能力与防守能力。基于此,笔者认为本研究具备了实践与理论结合的双重意义。

3.2 分析

3.2.1 进攻方面分析

由表3表明,聚在第一类球队有8支,其中4支球队位于第一等级,3支球队位于第二等级,还有1支球队位于第三等级,总进球数为2 175个,占所有球队进球总数的40.36,每队场均进球数为30.11个,这充分说明,聚在第一类球队的进攻实力超强,他们全部来自欧洲,欧洲典型的打法即是凭借身材高大、厚实等先天优势,在比赛中充分发挥其对抗能力强的特点,采用“以内线的超手射门并结合外围强攻”的力量型打法,干扰对方进攻,而获取胜利。该类球队的进攻阵型,一般采用一线进攻的6∶0和二线进攻的2∶4阵型,这点从边射与外围9m区域的数据上就可得到验证,一类球队的攻入“边射与9m区域”场均次数分别为6.63次/队和21.24次/队,高于二、三、四类许多,因此,一类球队均有很犀利的边路结合外围9m区域的进攻技战术作为支撑,左右卫的助攻能力非常强,且与左右边锋的配合很默契,能迅速组织运动员而展开快速突破射门并得分;此外,抢断、封堵也是第一类球队取得好名次的一大利器所在,如冠军法国队、亚军丹麦队、克罗地亚、挪威等传统强队都属于该类,这些强队的多项进攻性指标均名列前茅。

聚在第二类的球队也有6支,其中2支球队位于第一等级,3支球队位于第二等级,1支球队位于第三等级,共进球1 479个,占所有球队进球总数的27.44%,每队场均进球数为27.40个,与第一类球队相比可知,该类球队的平均每队场均进球数虽然少于第一类,但是在进攻性指标数据上,该类球队也是非常高的,如西班牙、瑞典、匈牙利、塞尔维亚等这些传统进攻能力强的球队均该类聚集,这充分说明,聚在第二类的球队在进攻能力上也是属于非常强的球队,这与进攻能力强、比赛名次就相对好的总体态势是一致的。

聚在第三类的共有7支球队,其中3支球队位于第三等级,4支球队位于第四等级,共进球1 226个,占所有球队进球总数的22.75%,每队场均进球数为25.02个。第三类的球队的进攻能力较第一、第二类相比之下,具有很大的差距,表明进攻能力差是这类球队未取得好成绩的直接原因所在,与此同时也充分体现了进攻能力强是取得好成绩与名次的关键。

聚在第四类的共有3支球队,其中1支球队位于第三等级,2支球队位于第四等级,共进球509个,占所有球队进球总数的9.45%,每队场均进球数为24.24个。从统计结果上看,该类球队中,除日本队和罗马尼亚队外,澳大利亚队在各项进攻能力指标上与一、二、三类比较,均具有很大的差距,这也是其成绩比较差的实质性原因所在。日本队在各项进攻指标上还是具有一定优势的,其“攻入前场9m均数、快速突破射门均数、突破射门均数以及助攻次数”这四项反映进攻过程方面的指标均排名前三,但其进攻质量比较差;射门次数虽多,但把握射门成功的机会较差且失误较多,这点从其进攻性失误的数据就可得到验证,其场均失误次数高达14.43次,这是该队最终取得第16名成绩的原因所在。为了进一步明确男子手球队进攻能力情况,笔者对16项指标进行了单样本的方差分析,其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男子手球队进攻能力的方差分析结果一览表Table 4 Results of Variance Analysis of the Men’s Handball Team Offensive Ability

表4说明,各类球队除了在“抢断次数、6m进攻指数、攻入前场7m区域数以及突破进攻指数”4项指标上不具有显著性的差异外(P>0.05),其他12项指标均具有显著性的差异或非常显著性的差异(P<0.05,P<0.01),其中助攻数、“运-传-接”技术性失误数、封堵数、攻入前场9m区域数、9m进攻指数、快速突破次数以及突破次数,这7项指标具有非常显著性的差异(P<0.01),这充分表明,本届锦标赛男子手球参赛队伍进攻能力的强与弱主要体现在这12个方面。

手球比赛是对阵双方互相攻-守,对球权的争夺与控制,并最终将球攻入对方球门得分的球类运动。在球队整体防守能力逐步提高的前提下,手球运动员的个人进攻能力就越发重要。在球队整体防守能力逐步提高的前提下,手球运动员的个人进攻能力就越来越艰难,因此,作为手球比赛中语言交流的“运-传-接球”技术,它可以达到声东击西,不断地打乱对方的防御部署,形成与同伴协调配合的“助攻”方式来帮助己方持球运动员完成最终的攻击性射门得分,从而实现了全队的进攻的目的。可见,“运-传-接”球技术成功率、助攻次数的多少与球队进攻能力的强弱成正比例关系,即运-传-接球失误次数少,形成的阻攻次数多,其进攻能力就越强。封堵是运动员运用手臂阻截并改变射门球的路线、方向的一种带防守性的攻击技术,因为,大胆、果断、准确地采用封堵,能有效破坏对方进攻的威胁并为反击快攻创造有利的条件,统计结果显示,强队与弱队之间在封堵反击次数方面的差异性非常显著(P<0.01),说明防守性质的封堵反击战术成为当今男子手球强队进攻的一大特点,像法国、丹麦、克罗地亚、波兰、挪威等传统强队也大量采用防守性质的封堵反击战术来发动进攻,笔者预示,当今手球强队在愈发注重防守的趋势下,怎样通过适时的、高质量的反击战术来发动进攻而赢得比分,是今后各手球队在进攻方面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之一。攻入前场6m区域次数,该指标反映了各球队的在球门6m弧顶近区组织进攻的能力很强,统计显示,强队与弱队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结合6m进攻指数看,其6m进攻的射门成功率上,强队与弱队之间不具有差异,表明无论是强队还是弱队都比较注重6m弧顶近区的防守,不会轻易让对方获得较好的得分机会,但强队中运动员组织攻入6m区域的进攻技战术能力还是高出弱队一筹。“边射进球数与攻入边射区域次数”这2项指标,反映了球队主要运用的进攻技战术套路,统计显示,本届世界锦标赛男子手球队在“边射”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5),说明当今世界男子手球各队都非常注重前场中路区域的防守,因此,边路进攻就成为本届男子手球世锦赛中,发动进攻技战术并得分的关键区域,基于此,笔者预示:边路进攻将成为今后男子手球比赛中,进攻技战术的核心组织区域,因此,“怎样提高边路进攻技战术的质量”是当今男子手队,也是我国男子手球队,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之一。攻入前场9m区域数和9m进攻指数,这2项指标反映了各球队的弧顶远距离射门效率,统计显示,具有非常显著性的差异(P<0.01),这又进一步说明:本届世锦赛各队都非常注重前场中路球门近区6~7m范围的防守,因此,弧顶9m外围也就成为了本届男子手球比赛中,各队发挥远距离外围强攻技战术并得分的关键区域,尤其是法国、丹麦、西班牙、克罗地亚、波兰、挪威、德国等欧洲传统强队,他们依仗高大身材,采用外围强攻,超手射门,内外配合,强行突破等破坏防守方的防御阵型而适时射门得分,基于此背景,笔者预示:外围9m区域将成为今后男子手球比赛中,又一进攻技、战术的核心组织区域,因此,“怎样提高外围9m区域进攻技、战术的质量”也是当今男子手球队,以及我国男子手球队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之一。最后,快速突破次数、快速突破指数、突破次数、突破指数这4项指标,均反映了各球队运动员灵活运用脚步动作或结合运球配合等组织战术,快速超越对手的一项攻击性超强的得分技术,是衡量运动员个人进攻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统计显示,除突破指数外,其他3项指标强队与弱队之间具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的差异(P<0.05或<0.01),说明:强队较弱队,在比赛中,更易于成功地突破防守,形成局部区域的以多打少的局面,并为直接得分创造良好的机会。笔者认为:快速突破技术的熟练运用,可以增加运动员个人的攻击能力,打乱对方防守布局,提高了整个球队的射门成功率与攻击力。

综合以上分析可知,减少对抗中“运-传-接”的失误率、提高助攻次数、适时利用高质量的“封堵”反击技战术以及相对防守比较薄弱的“边路与外围”反击进攻,并且能较好的抓住射门机会等指标,这些是当今男子手球比赛中,弱队与强队之间进攻能力的主要差距所在,也是我国男子手球队今后需要在进攻技、战术方面训练加以重视之处。

3.2.2 防守方面分析

由表3表明,聚在第一类球队有5支,其中2支球队位于第一等级,3支球队位于第二等级,失球总数为1 252个,占所有球队失球总数的23.22%,每队场均失球数为26.63个,这充分说明,聚在第一类球队的防守实力超强,他们全部来自欧洲,欧洲典型的打法即是凭借身材高大、厚实等先天优势,在比赛中充分发挥其对抗防守能力强的特点,采用“以内线结合外围防守”的立体型防守战术,干扰对方进攻,而获取高效率的防守。该类球队的防守阵型,一般采用6∶0一线防守的和5∶1二线防守的阵型,即:身材高大、防守能力较强的运动员居中,前锋运动员位于两侧,其活动范围较灵活可以互相补位协防,这点从防边射、外围9m区域以及快速突破的失误数据上就可得到验证,一类球队这3项指标的场均失误率分别为:52%、37%和68%,低于二、三、四类许多,因此,一类球队均有很强的防边路、外围9m区域以及快速突破的能力,左右卫的协防能力非常强,配合很默契,能迅速组织运动员而展开防对方的快速突破技、战术;此外,断球、封球也是第一类球队防守反击的一大利器所在,如冠军法国队、亚军丹麦队、挪威等传统强队都属于该类,这些强队的多项防守性指标均名列前茅。

聚在第二类的球队也有7支,其中4支位于第一等级,3支球队位于第二等级,共失球1 670个,占所有球队失球总数的30.98%,每队场均进球数为25.69个,与第一类球队相比可知,该类球队的平均每队场均失球数少于第一类,说明该类球队防守能力也非常强,如西班牙队、瑞典队、克罗地亚队、冰岛队等,这些传统强队均在该类聚集,这充分说明聚在第二类的球队在防守能力上很强,比赛名次相对的好。

聚在第三类的共有6支球队,其中4支球队位于第三等级,2支球队位于第四等级,共失球1 226个,占所有球队进球总数的21.21%,每队场均进球数为27.57个。第三类的球队的防守能力较第一、第二类相比之下,具有一定的差距,表明防守能力差是这类球队未取得好成绩的直接原因,与此同时也充分体现了防守能力强是取得好成绩与名次的关键。

聚在第四类的共有6支球队,其中2支球队位于第三等级,4支球队位于第四等级,共失球1 310个,占所有球队进球总数的24.30%,每队场均进球数为31.19个。从统计结果上看,该类球队中,在各项防守性指标上与一、二、三类比较,均具有较大的差距,这也是其成绩比较差的实质性原因。进一步明确男子手球队防守能力情况,笔者对14项指标进行了单样本的方差分析,其结果如表5所示。

表5 男子手球队防守能力的方差分析结果一览表Table 5 Results of Variance Analysis of the Men’s Handball Team Defensive Ability

表5说明,各类球队除了在“各指标的失误率上不具有显著性的差异外(P>0.05),其他8项指标均具有显著性的差异或非常显著性的差异(P<0.05),其中“9m区域防守失误数、防快速突失误数以及封球数”这3项指标具有非常显著性的差异(P<0.01),这充分表明本届锦标赛男子手球参赛队伍防守能力的强与弱主要体现在这7个方面。

手球比赛是对阵双方彼此相互攻与守的过程。在球队整体进攻能力逐步提高的前提下,手球运动员们的个人防守能力以及同步区域防守能力就越发重要。因此,作为手球比赛中核心的一部分——防守,它是全队防守战术的基础;提升全队防守水平必须提高运动员的个人防守能力,使全队的攻与守不断地促进、不断的转化,从而实现了全队整体竞技能力提升的目的。由表5可知,断球和封球均是在对方“运-传”时,突然截获对方控球权并发动反击快攻的一项积极主动的守中兼攻技术。因为,大胆、果断、准确地采用封球或断球,能有效破坏对方进攻的威胁并为反击快攻创造有利的条件,统计结果显示,强队与弱队之间在封球或断球反击次数方面的差异性非常显著(P<0.01),说明防守性质的封球或断球反击战术已成为了当今男子手球强队防守的一大特点,像法国、丹麦、克罗地亚、波兰、挪威等传统强队都大量采用防守性质的封球或断球反击战术来发动进攻,笔者预示当今男子手球强队在愈发注重进攻的趋势下,怎样通过适时的、高质量的防守反击战术来发动进攻而赢得比分,是今后各手球队在防守方面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之一。6m区域防守失误数,反映了各球队在球门6m弧顶近区组织防守能力的强弱;边射区域防守失误数,反映了各球队在球门前左右两边近区内组织防守能力的强弱;9m区域防守失误数,反映了各球队对球门区域弧顶远距离组织防守能力的强弱;7m区域防守失误数,反映了各球队的在球门7m弧顶区组织防守能力的强弱;以上4项指标经统计显示,强队与弱队具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的差异(P<0.05或0.01),说明:弱队较强队更易于在以上各区域内,使进攻方组织进攻并形成射门,但结合各区域防守失误率看,其防守失误率强队与弱队之间不具有差异性(P>0.05),这又侧面反映出无论强队还是弱队,都比较注重6m弧顶近区、球门前左右两边区域、7m区域以及9m远射区域的防守,不会轻易让对方直接射门而得分;可见,当今世界男子手球各队均非常注重球门4大区域的防守,基本形成了内外兼顾的立体式防守模式。因此,笔者预示:内外兼顾的立体式防守模式将成为今后男子手球比赛中,防守技战术发展主流。最后,“防快速突失误数、防突破失误次数”这2项指标,均反映了各球队运动员灵活运用脚步和手上动作协调配合组织防守能力的指标之一,也是衡量运动员个人防守的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统计显示,强队与弱队具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的差异(P<0.05或0.01),说明:强队较弱队,更易于成功防守进攻方的快速超越突破或快速突破射门技战术,但结合失误率可知,强队和弱队在比赛中,都比较注重防守进攻方的快速突破或突破技术。

综合以上分析可知,提高对抗中断球与封球的反击次数、利用高质量的立体防守战术等指标,是当今男子手球比赛中,弱队与强队之间防守能力的主要差距所在,也是我国男子手球队今后需要在防守技战术方面训练加以引起重视的。

4 结论与建议

1.聚类结果与比赛名次之间的等级相关分析表明,聚类结果能较为客观地反映出比赛结果,且运用Q型聚类分析方法对当今男子手球24个强队进攻能力的综合评价,具有实践与理论结合的双重意义。

2.笔者选取反映进攻能力与防守能力的各16项和14项指标,能够较为准确的反映出球队的攻守能力,其中各队在进攻能力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助攻数、运-传-接”技术性失误数、封堵数、攻入前场6m区域数、攻入边射区域次数、边射进攻指数、攻入前场9m区域数、9m进攻指数、7m进攻指数、快速突破次数、快速突破进攻指数、突破次数12项指标;各队在防守能力的差异主要体现在“6m区域防守失误数、边射区域防守失误数、9m区域防守失误数、7m区域防守失误数、防快速突破失误数、防快速突破失误率、封球、断球8项指标。

3.进攻与防守能力的强弱与均衡发展是衡量一支队伍整体竞技能力强弱的关键因素,重进攻轻防守或重防守轻进攻的球队是不能取得好成绩与好名次的。可见,各球队必须要在进攻中,减少对抗中“运-传-接”的失误率、提高助攻次数、适时利用高质量的“封堵”反击技战术以及相对防守比较薄弱的“边路与外围”反击进攻,并且能较好的抓住射门机会等,这是当今男子手球比赛中,弱队与强队之间竞技能力优劣的主要差距所在,也是今后男子手球比赛中技战术的主要发展趋势。

4.当今世界男子手球的格局仍然是由欧洲国家主宰,欧洲球队占了半壁江山,而亚洲、非洲、美洲、大洋洲各队虽有资格参加,但排名都靠后。基于此,今后男子手坛仍然是欧洲国家称雄争霸的局面,而且欧洲球队已初步形成了进攻与防守并进的态势,即防守技、战术中均带有很犀利的攻击阵型与攻击技术,这是值得我国男子手球队借鉴与吸取的。

[1]丁轶建,刘晓军,赵华.中国女子手球运动员比赛关键技术使用频率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33(6):116-118.

[2]杜强,贾丽艳.SPSS统计分析从入门到精通[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283-296.

[3]高斌,何丽娟.中、外女子手球技术对比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4,40(4):69-72.

[4]高斌.世界女子手球运动格局变化及发展特点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2003,39(4):54-56.

[5]高斌.中日韩男子手球比赛快攻发动时机的比较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1,13(1):38-40.

[6]高斌,张全宁.中日韩男子手球比赛射门技术区域特点的比较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1,24(4):561-563.

[7]高斌,何丽娟.世界女子手球运动技战术发展动态初步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16(4):15-17.

[8]高恒勤.中韩女子手球远射技术能力比较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2009,(4):45-47,53.

[9]国际手球.国际手球联合会官方网站[EB/OL].http://www.ihf.info/IHFCompetitions.

[10]郭艳辉.对男子手球比赛中防守反击战术效果的分析[J].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2008,27(3):80-81.

[11]梁伟明.对男子手球比赛中防守反击战术效果的分析[J].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2005,24(2):56-58.

[12]刘浩,刘春胜.中国女子手球队技战术训练特点分析[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7,24(4):96-101.

[13]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14]王清明.第28届奥运会中、丹、韩女子手球队攻防技术比较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7,19(2):56-58.

[15]王珽珽,杜少武,樊谦.对世界优秀手球对制胜规律的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10,46(05):38-46.

[16]王珽珽,杜少武.第29届奥运会女子手球队竞技表现特征分析[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1,28(01):118-124.

[17]王珽珽,张学衡,樊谦.2010年亚运会中国女子手球队与主要对手的实力分析及备战策略[J].体育学刊,2010,17(10):85-90.

[18]俞继英.奥林匹克手球[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

[19]张冰雨.女子手球常规技术指标与比赛名次的相关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6):859-860.

[20]张冰雨,王耀廷,高斌.中、韩、俄女子手球队攻防技术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2002,38(10):45-46.

猜你喜欢

前场强队手球
第18届篮球世界杯视角下的中国男篮与世界强队差距审视
男篮世界杯中国队与世界强队的攻防对比分析
浅析手球运动训练中的问题及对策
北纬二十五度的前场小镇
近年内西班牙国家队防守战术分析
我国高校手球运动发展策略研究
我国优秀羽毛球女子单打运动员李雪芮的前场技术分析
手球“获利”犯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