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抑木扶土法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临床研究

2013-02-20杨芸峰朱凌云

吉林中医药 2013年3期
关键词:食管炎流性疏肝

杨芸峰,朱凌云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上海市中医医院,上海200071)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由胃内容物反流入食道引起的不适症状和(或)并发症的一种疾病。它的主要临床症状包括:烧心,反酸,胸痛、上腹痛、吞咽痛、吞咽困难等[1]。近年来,GERD在全球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其症状具有慢性反复发作的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现代医学认为,本病发生的机理主要是由于下食管括约肌压力降低或频发松弛,食管底部的酸清除功能降低,胃排空延缓等因素所致,并将本病分为非糜烂性反流病(non-erosive reflux diseases,NERD)、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diseases,RE)、糜烂性食管炎(erosive esophagitis,EE)和Barrett食管(barrett esophagus,BE)等[2-3]。其病因及诱发因素与精神因素、感受寒邪、进食寒冷和脂餐饮食等密切相关[4]。

本病属中医“吞酸”“嘈杂”“反胃”“呕吐”“胸痹”“胃脘痛”“噎嗝”“梅核气”“食管瘅”等范畴。治疗上,临床常根据其病因病机特点加以辨证施治。其中,“抑木扶土”为本病常用的治疗方法。《中医基础理论》指出:抑木扶土法是疏肝与健脾相结合治疗肝旺脾虚的一种方法,又称疏肝健脾法、调理肝脾法、平肝和胃法,适用于木旺乘土或土虚木乘之证[5]。临床主要用于治疗GERD属肝强脾弱或肝胃不和型,症状可有烧心、反酸、胸骨后疼痛、脘胁胀满或胀痛、嗳气、呃逆、脉弦、不欲食、情志抑郁、善叹息、胃脘嘈杂、消化不良等[6]。

1 病因病机

1.1 情志失调与胃食管反流病 情志失调是本病发生的重要病因,相关研究成果可予证实。如王大冰等[7]对GERD患者临床症状与精神因素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GERD患者较正常人有焦虑、抑郁倾向,且焦虑、抑郁平均分布与反流症状积分呈正相关。

1.2 肝失疏泄,横犯脾胃继而发病 情志不遂,忧思恼怒过度,可扰动肝气,致肝气郁结,失于疏泄,横犯脾胃,可使中焦气机升降中枢逆乱,而见上冲食道等症状。另一方面,肝主酸,“酸者,肝木之味也,由火胜制金不能平木,则肝木自甚,故为酸也。是以肝热则口酸也。”肝气不舒,横犯脾胃,可影响胃中津液(胃酸)的分泌,出现吐酸、吞酸的症状。故高祥华[8]认为,木不疏土,致肝胃不和是导致胃食管反流病的重要原因。

2 治疗方法

2.1 个人经验 马新英等[9]从肝脾论治GERD,提出以肝脾为中心的分型辨治的方法,注重肝之疏泄条达,脾之健运升清,胃之受纳和降的生理特性,强调从五行阴阳制化出发,标本兼治,刚柔相济,使气机调畅,升降调平则愈。邓聪等[10]介绍承伯钢主任医师治疗本病的经验,认为本病为肝郁气滞,湿热内生,胃失和降,上逆为病,治疗上宜采用疏肝和胃法,常用药包括紫苏梗、白芍、佛手、枳壳 、郁金 、半夏、陈皮、炒麦芽等。李道五等[11]以为脾胃虚弱是GERD发病之本,胃失和降是基本病机,病本在脾胃,与肝胆关系最为密切,故以疏肝健脾、和胃降逆为治。于廖等[12]以为肝胃不和与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病密切相关,临证治疗应重视肝胃二者关系,疏肝解郁、和胃降逆为治疗的基本法则。王建波[13]总结路广晁教授治疗本病经验,认为本病总以木郁土壅、胃失和降为基本病机,治疗上强调“以气相求,复运气机”,恢复脏腑和谐平秘的状态。病之初,病邪较轻浅,属气分,此时多为肝气郁滞,胃失和降,治以疏肝和胃、理气降逆;病之中期,多为肝胃郁热夹湿,治疗以疏肝泄热和胃为主,兼以祛湿;病之后期,郁滞益甚,痰浊瘀热交结,病较深,属血分,证属脾虚肝郁,痰瘀交阻,治以通络化痰,佐以健脾疏肝。

2.2 中药复方治疗 朱晓燕等[14]自拟疏肝和胃汤(柴胡、枳壳 、旋覆花 、代赭石 、白芍 、黄连 、吴茱萸)治疗胆汁反流性食管炎35例,总有效率82.86%。邓惠民[15]以疏肝和胃方(柴胡、延胡索、党参、白术、枳实、厚朴、半夏、陈皮、白芍、甘草、白及、海螵蛸、煅瓦楞子)治疗胃食管反流病30例,总有效率86.67%。叶庆莲等[16]用扶脾抑肝法,以柴芍六君子汤合左金丸为主方加减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患者32例,结果痊愈14例,总有效率为93.75%。许馨文等[17]自拟疏肝和胃降逆汤(柴胡、姜半夏、陈皮、枳壳、海螵蛸、黄芩、郁金、木香、甘草等)治疗GERD 33例。并设对照组34例,口服奥美拉唑、莫沙比利。2组疗程均为8周。结果治疗组在改善临床综合症状和胃镜下黏膜损害方面与对照组疗效相似,但对于胸痛和嗳气症状的缓解显示出较明显的优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远期(停药6个月后)复发率降低(与对照组比较,P<0.05)。韦艳碧[18]用自拟疏肝和胃汤治疗胃食管反流病62例,并与用雷尼替丁、吗丁啉、庆大霉素片治疗的61例进行疗效对比,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对并发症食管炎胃镜的改善情况,与对照组比较,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王红宇[19]观察抑肝调胃方联合西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肝胃不和证)的临床疗效,将64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8例口服奥美拉唑治疗,治疗组36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抑肝调胃方治疗,4周1个疗程,各治疗2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7%,对照组总有效率71.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情志疗法 通过调畅情志,能够起到疏肝解郁的作用,对于治疗肝强脾弱、肝胃不和型胃食管反流病可以发挥一定的作用。朱生梁[20]认为,注意保持心情舒畅和减轻精神压力对防治GERD具有重要意义。祁丽丽等[21]采用心理干预辅助治疗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82例。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1例,2组均给予奥美拉唑20 mg/次,2次/d,治疗组同时给予心理干预。8周疗程后,治疗组显效率52%,总有效率87%,对照组分别为25%和65%,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其他治疗方法 葛力军等[22]用疏肝理气、和胃降逆的治法,选用足三里、中脘、三阴交、内关等穴位,针刺泻法,每日1次,1周为1疗程,治疗脾胃不和型GERD患者21例,临床痊愈17例,总有效率95.2%。阎海国[23]运用疏肝解郁、和胃降逆的治则,选中脘、鸠尾、太冲(双侧)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患者36例,总有效率86.00%。张瑞明等[24]按照疏肝理气、和胃降逆的原则取穴,采用穴位按摩配合西沙比利治疗100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对照组单用西沙比利治疗,选取左右脊肋下、胃脘部、任脉、膀胱经及脾俞、胃俞、肝俞、胆囊俞、足三里、公孙、太冲、风府等穴位。结果治疗组治愈52例,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治愈32例,总有效率76.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小结

综上所述,木扶土确为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有效方法,相关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本方法治疗GERD的有效性已获得一定的循证医学支持,但确乏设计更为严谨,特别是随机盲法的临床试验研究,因此上述研究成果的可重复性有待进一步论证;此外,有关抑木扶土治疗GERD的具体方案缺乏统一的标准,须进一步总结并形成共识;最后,该法治疗GERD的前期基础研究仍较为薄弱,如相关的动物实验、中药药理研究等。

针对上述问题和不足,在今后的科研工作中须着力加以弥补,以期为该方法治疗GERD提供更为有力的循证医学及实验数据支持。

[1]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372-380.

[2]林三仁,许国铭,胡晶津,等.中国胃食管反流病共识意见[J].胃肠病学,2007,12(4):233-239.

[3]罗金燕.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类型及表现[J].现代消化介入诊疗,2011,16(1):41-42.

[4]郑晓辉,时乐.胃食管反流病122例中医证候及病因病机分析[J].吉林中医药,2009,29(10):843-844.

[5]吴敦序.中医基础理论[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192.

[6]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366-368.

[7]王大冰,亓云玲,张太科,等.胃食管反流患者临床症状与精神因素关系研究[J].现代临床医学,2007,33(2):87-88.

[8]高祥华,李春婷.反流性食管炎的中医病机及辨治探讨[J].吉林中医药,2004,24(3):18-19.

[9]马新英,杨明会.以肝脾论治胃食管反流病探析[J].环球中医药,2011,4(5):351-353.

[10]邓聪,任敏之.承伯钢辨治胃食管反流病的经验[J].四川中医,2006,24(6):6-7.

[11]李道五,刘建浩.加味补中益气汤治疗胃食管反流病80例[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0,18(4):273-275.

[12]于廖,平静.从肝胃探讨反流性食管炎的理法方药[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10,33(6):14-15.

[13]王建波.路广晁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经验[J].北京中医,2007,26(9):568-569.

[14]朱晓燕,朱生梁,马淑颖.疏肝和胃汤治疗胆汁反流性食管炎35例[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4,38(2):26-27.

[15]邓惠民.疏肝和胃方治疗胃食管反流病 30例[J].吉林中医药,2008,28(10):726.

[16]叶庆莲,蒙木荣,臧知明.扶脾抑肝法治疗慢性反流性食管炎32例[J].中医杂志,2004,45(2):137.

[17]许馨文,赵健雄,王学习,等.疏肝和胃降逆汤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临床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011,38(8):1554-1556.

[18]韦艳碧.疏肝和胃汤治疗胃食管反流病 62例[J].山东中医杂志,2002,21(1):20-21.

[19]王红宇.自拟抑肝调胃方联合西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肝胃不和证)36例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1,17(4):448-450.

[20]朱生梁.胃食管反流病的辨证论治[C].中华中医学会脾胃病第十四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2002:28.

[21]祁丽丽,董世光.心理干预辅助治疗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2011,32(1):36.

[22]葛力军,贾如,李季委.针灸治疗肝胃不和型胃食管反流病21例[J].中国中医药科技,2009,16(2):137.

[23]阎海国.针刺治疗反流性食管炎 36临床疗效观察[J].天津中医,2002,19(2):24.

[24]张瑞明,魏玉静.穴位按摩配合西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100例[J].中医杂志,2001,10(1):56-57.

猜你喜欢

食管炎流性疏肝
Shugan Huoxue Huayu Fang (疏肝活血化瘀方) attenuates carbon tetrachloride-induced hepatic fibrosis in rats by inhibiting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Smad signaling
Mechanism underlying efficacy of Shugan Sanjie decoction (疏肝散结汤) on plasma cell mastitis,based on network pharmacology and experimental verification
反流性胃炎的中医治疗效果分析
呼吸科与消化科对胃食管反流性咳嗽认识的异同点
蒙西医结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84例
药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探析
疏肝和胃降逆汤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效果观察
肃降肺胃法治疗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的临床观察
柴胡疏肝散合天王补心丹治疗不寐浅析
祝您健康处方(8)烧心、反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