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俗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彭泽板龙的保护与发展探索*

2013-02-20高培军

九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年1期
关键词:彭泽龙身文化遗产

高培军

(九江学院体育学院 江西九江 332000)

素有“七省扼塞” “赣北大门”之称的江南古邑彭泽,从公元前201年建县以来,至今有2 200余年,其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民间文化底蕴深厚,群众文化蓬勃活跃,创造出样式独特的民俗活动。2011年,赣北地区流传甚广的极具民间文化蕴含的民俗体育项目彭泽板龙荣登江西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我国城镇化的进展,赣北群众的生存环境、审美情趣、心理状态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依附于农耕文明的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的侵蚀。同时,具有顽强生命力的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断适应历史发展,不断涵化、变迁,甚至变异,直至彻底重构[1]。这就要求政府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刻不容缓的传承和保护赣北地区珍贵的民俗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彭泽板龙。本文将探索民俗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彭泽板龙的保护与开发的有效途径,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造福社会。

1 彭泽板龙概况

彭泽板龙是流行赣北彭泽县民间一种别具特色的新年民俗。彭泽板龙,是“板龙”从唐代江南民间龙灯中演义而成,至今已有1 300多年的历史,盛行于清朝、民国时期,为彭泽县民间一种团拜新春的传统习俗。人们借此方式,走亲访友,相互传递生产、生活信息。

彭泽板龙,有龙头、龙身和龙尾三部分。龙头一般规制长5米,高3米,宽2米,是用木板、竹篾和彩纸精心制作而成,雄伟壮观,制作精细。其上装饰有八仙、雷公、雷母、凤凰、鹿角、凤爪等形象,再加上龙须、龙眼、龙角、龙珠等,贴上龙鳞龙鳍,绘上花纹图案以及剪纸等工艺品,造型生动,看起来有腾云驾雾的势头。龙身则是由几十节甚至几百节木板连接而成的,每节龙身是用2米多长的木板作为底座,板座上是用竹篾做成的龙身、龙尾骨架,把竹篾弯曲成彩虹的形状,外面糊上彩纸,再用木棒穿孔连接成长龙,一节节木板连接成龙身的主体。板龙因龙身由形似农村百姓家长条板凳的凳面木板连接而成,故名“板龙”。龙尾,则很简单,在一节木板底座上制成鱼尾状,下吊着一卵状的纸球。

一年一度闹元宵,赣北彭泽要举行盛大的游龙活动。板龙出迎时,需要200~300名壮汉共同托举,声势浩大,盛况空前,充满吉祥喜庆。此时,周边村民百姓纷至沓来,争相观睹。板龙所经之处,沿途群众鸣放礼炮、设案相迎;巡游时由自发组织的舞龙队伍架着板龙绕村一周,随后在村中有威望的人带领下进入开阔场地进行盘龙表演。游龙至县城,活动达到高潮,人声鼎沸、礼炮震天、万人空巷。板龙出迎,成了赣北彭泽一个民间极具特色的民俗狂欢节。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城镇化发展,农村的年轻人纷纷外出打工,青壮人力不足[1]。同时,在各式各样的强势文化的冲击下,传统文化意识逐渐淡化,传统文化氛围淡薄,青年人对传统文化失去了兴趣[1]。彭泽板龙这一传统体育活动的参与群众日益减少,举办次数渐少,规模渐小,有很多村寨游龙活动中断已有二三十年,有的甚至改板龙为布龙。这表明彭泽板龙面临失传的危机。

2 彭泽板龙的特点和价值

彭泽板龙集传统民间文化艺术的综合性、艺术性、自发性和群体性于一身,在给当地创造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的同时,也给予人民积极向上的期盼和自信。彭泽板龙滋养了彭泽人民龙腾马跃的时代精神。

2.1 具有复杂的工艺价值

彭泽板龙制作没有专业艺人,均由村民目睹口授,并随时代发展不断创新完善。制作时采用木雕、竹编、剪纸、布帖、绘画等多种民间美术工艺手法,具有较高的民间美学价值。

2.2 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板龙上无论是剪纸图案还是描绘的祥兽、神话传说,均有着深刻的释、儒、道三教文化以及诸子百家思想的烙印,也有本地民俗文化,多元文化相互交融,相得益彰。

2.3 具有浓郁的地域风情

彭泽地处山区,竹木资源丰富,农闲时,百姓就地取材,以木板为底座,竹骨彩纸制成彩虹状,贯穿连接而成龙身。在新春团拜时,游龙走亲访友,相互传递生产、生活信息。

2.4 具有丰富的审美愉悦

彭泽板龙由多段龙身连接而成,由于材料和长度的关系,它龙身笨重、不灵活,只能“游”、“盘”而不能“舞”。游龙时,前有大鼓铜锣开道,后有十番锣鼓等,锣鼓喧天,村民争相观睹,热闹非凡。按照祖制,各村制作红、黄和白三种颜色的板龙。更有特色的是:元宵晚,龙身内点蜡烛,夜晚行龙,如繁星闪烁,流光四溢。故彭泽板龙是一项综合民间艺术展,具有广泛的群众性、丰富的文化性和审美愉悦。

2.5 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新春团拜,游龙走亲访友。彭泽板龙出迎时,需要200~300名壮汉共同托举,声势浩大,盛况空前,充满吉祥喜庆。周边村民百姓纷至沓来,争相观睹。所经之处,村民鸣放礼炮、设案相迎;在县城,沿途群众竞相鸣炮赏红,礼炮震天、人声鼎沸、万人空巷。板龙出迎,成了赣北彭泽民间新春狂欢的重头戏。

2.6 有教育感化的价值

彭泽板龙是一种人们进行自我的集体教育和集体娱乐的文化生活方式,也是一项几百人参与的民族体育的社会活动。游龙的体育实践过程,不仅是娱乐的过程,更是凝聚人心的过程。无论是参加者,还是观众,都怀着强烈的民族自豪感积极地投入到了游龙运动中,融入到集体中,使人们在心灵上得到了净化和升华[2]。

2.7 有审美愉悦的价值

板龙蕴含着丰富的艺术价值,它的制作展示了木匠、竹篾匠和民间艺术的智慧,集文学、绘画、雕刻,剪纸、音乐、戏剧于一体,综合了各种艺术元素,使之有机地统一在整个游龙活动之中。作为一种民间民俗的娱乐形式广大群众在整个的参与过程中,还能够在不同程度上得到自然的、社会的、艺术的等多方面美的体验[2]。

2.8 有健身娱心的价值

彭泽板龙不仅具有较高的观赏性,还具有更大的锻炼价值[2]。它是寓运动于娱乐之中,有时前赶后追,有时前拉后拖;有的肩挑背扛,有的敲锣打鼓;有的托举龙头,有的摇摆龙尾。一整天下来,每人约行百余里路程,运动量巨大,消耗很大,因此是一种较好的减肥健身手段[2]。另外,游龙可以陶冶人的情操,磨练人的意志,沟通人的情感,能够真正起到健身娱心的功能[2]。

3 彭泽板龙保护与开发构想

彭泽板龙是彭泽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是彭泽人民智慧的结晶和建设和谐文化的基础,是赣北彭泽不可再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于社会结构、社会生产、生活方式及价值观的变化,依附于农耕文化的彭泽板龙难于适应工业文明社会的需求,彭泽板龙面临着渐渐消失和濒临消亡的危险。因此,这就要求政府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基本原则,加强对本土传统民俗文化的保护与继承,对彭泽板龙的保护与开发,造福百姓,惠及子孙。

3.1 建立完善一整套合理有效的保护与开发保障制度

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完善有效的措施办法,有利于彭泽板龙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有利于执行和落实国家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政策方针。因此,建立完善的保障制度是非常必要的,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政策保障。各级政府主导制定完善一系列保护与开发彭泽板龙的政策方针,从行政指导思想上给予有效的保障。

(2)财力保障。根据彭泽板龙的地理分布和保护开发的可行性,各级政府应当设置保护彭泽板龙产专项基金,力求做到专款专用,保障彭泽板龙活动的顺利发展与延续。

(3)人力保障。各级政府及文化部门做好对彭泽板龙保护与开发的导向和监督工作,培养一批彭泽板龙保护与开发的专家学者,培训一大批专业的有经验的后备力量。

(4)物力保障。各级政府应尽量提供保护与开发彭泽板龙所必需的宣传媒介、使用器具以及表演场所等物质性支持。

3.2 推广实施全民健身计划,探索保护与开发彭泽板龙的有效可行模式

彭泽板龙来源于民间,趣味性与参与性都很高,而且群众基础广泛,易于推广普及[1]。它不但可以强身健体,还可以丰富群众的健身娱乐休闲生活,而且可以满足百姓的文化心理需求,是赣北地区居民重要的健康娱乐手段。

目前,我国正全面推行全民健身计划,可以鼓励政府、社区、村落各界人士积极参与彭泽板龙活动,依托社区体育和全民健身运动,开展多种形式普及推广彭泽板龙体育活动,既将有助于丰富和充实群众体育活动的内容,又是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重要途径之一[1],还将有利于彭泽板龙更深入地传承下去,使得它发展后继有人。

3.3 丰富江西体育文化旅游资源内容

彭泽隶属九江。九江雄蟠赣北,是一个集名山名江名湖名城为一身的非常独特的旅游胜地,如有中国唯一的世界文化景观庐山、亚洲最长的河流长江、中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2200多年历史的浔阳古城等,拥有其独特的自然人文资源,为开发体育旅游资源和发展旅游事业奠定了良好的资源基础[1]。

民俗类民族传统体育也是一种颇具吸引力的重要的旅游资源[1]。九江市可以充分利用赣北地区自然文化资源的优势,有效配置及整合各种旅游资源,通过开展彭泽板龙、湖口草龙等民族体育表演和体育项目,供旅游者观赏或直接参与。集休闲娱乐健身和审美愉悦为一体的彭泽板龙体育项目,简单易学,可参与性强,旅游者可根据身体状况,选择性参与。这样不仅可以活跃旅游景区气氛,让游人感受到自然山水风光之美,还可以让游人领略到极富特色的民俗风情,增加对游客的吸引力,而且可以提高旅游景区景点的经济效益[1]。因此,开发彭泽板龙不仅有助于彭泽民族体育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而且有利于促进赣北地区旅游业和区域经济的发展。

3.4 加强舆论宣传,打造“彭泽板龙”文化品牌

彭泽板龙是赣北彭泽节庆文化的代表,具备浓郁的地域性。由于社会的主流导向、经济发展落后等因素,有关彭泽板龙的舆论宣传比较滞后,它的知名度仅限于彭泽县,就连邻县很多人都不知道有彭泽板龙。因此,可以通过网络、媒体、节庆庙会和旅游推介会等信息中介,宣传彭泽板龙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树立彭泽县节庆文化形象和文化品牌。比如CCTV中文国际频道《走遍中国》栏目就是一个很好的宣传平台,它以纪录片的表现形式和故事化的叙述方式,挖掘中国的自然与人文地理遗产,记录现实生活,以点带面,展示中国自然与人文地理中的民族特色与东方特色。可以借助《走遍中国》这个重要平台,提高彭泽板龙在国内外的文化界、旅游界产生宣传效果,扩大彭泽板龙的社会影响力,增强对彭泽板龙的保护和开发意识。

4 结语

彭泽板龙是赣北彭泽独有的文化形象和品牌,具有鲜明的特征和丰富的价值功能。它既是民俗、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是民族传统体育,更是人类历史发展长河中遗留下来的精神财富和文化财富,是不可再生的文化体育资源。在传承保护的同时,也要考虑以可持续发展的方式对其加以开发利用,借助体育文化旅游的平台,打造彭泽板龙知名品牌,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的“双赢”,将有利于彭泽板龙永葆生命力,世代传承。

[1]陈炜,陈能幸.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研究——以抢花炮为例 [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4(3):44.

[2]王继强.中国舞龙运动价值功能的探讨 [J].福建体育科技,2008,25(3):7.

猜你喜欢

彭泽龙身文化遗产
明代湖州“丝绸之府”的形成缘由
Particle captured by a field-modulating vortex through dielectrophoresis force
与文化遗产相遇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龙身蛇形太极拳的传承与发展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龙 王
活态文化
《文化遗产》2016总目录
广东省水利厅原巡视员彭泽英涉嫌受贿罪被提起公诉
龙头咬龙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