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46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

2013-02-20郝云丽天津市西青区中医医院天津30038

吉林医学 2013年13期
关键词:肢体脑出血护理

郝云丽 (天津市西青区中医医院,天津 30038)

脑出血是指脑实质内有血管破裂,大多数是由于动脉破裂所致,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脑血管意外[1]。是致死、致残的一个主要原因,良好的护理工作,在整个治疗过程及疾病的预后起到重要作用。现将我院2011年1月~2012年7月收治的46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2011年1月~2012年7月我院内科收治的4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男30例,女16例。年龄48~78岁。入院时意识障碍32例,意识清楚14例;失语8例,口齿不清30例;该46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肢体偏瘫。

2 护理方法

2.1 急性期护理:保持室内安静,绝对卧床休息4~6周,减少头部搬动。根据血压变化,适当抬高床头15~30度以利于静脉回流,减轻头部过度充血、水肿[2]。严密观察患者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及头痛、呕吐等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积极配合抢救治疗。遵医嘱给予治疗药物。昏迷患者应将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急性期输液静脉以上肢易固定的较大静脉为主,且一般不宜选瘫痪肢体静脉穿刺和输液。某些静脉给药控制输注速度,以防颅内压增高。

2.2 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

2.2.1 呼吸道感染的预防护理: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温度、湿度适宜。严格无菌操作,口腔护理2次/d,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吸痰,防止窒息。

2.2.2 消化道应激性溃疡、出血及便秘的预防护理:昏迷及吞咽困难者,48 h后可留置鼻饲管,鼻饲流质饮食。发生应激性溃疡出血者,应立即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并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尤其是血压,预防出血性休克,同时应禁食。仅有少量柏油样便者可少量进食温流质食物,遵医嘱查血型及备血、及时补充血容量,保持水、电解质平衡。意识清醒患者,指导患者养成在床上大小便的习惯,用力不可过猛。大便失禁者,臀部垫一次性透气尿垫,污染时更换,清洗肛门周围及臀部以保持清洁。嘱多吃粗纤维食物、蔬菜、水果,保持2 000 m l/d的饮水量,保证至少2 d排便1次。便秘患者,可给予口服缓泻药或开塞露肛注,必要时给予结肠环形按摩促进肠蠕动助排便。无效时,可进行低压清洁灌肠。

2.2.3 泌尿系统的预防护理:对于尿失禁、尿潴留的患者,应严格无菌操作下留置导尿,并保持尿管通畅,尿袋应低于耻骨联合水平。每天更换尿袋、用温热的0.5%碘伏棉球消毒尿道口和外阴2次,观察尿液的颜色、性质、量并记录。鼓励患者多饮水以增加尿量,预防泌尿道感染。必要时以生理盐水行膀胱冲洗。7~14 d后逐渐定时夹管,指导练习排尿的随意性动作,训练其膀胱功能。

2.2.4 压疮的预防护理:脑出血患者大多数有肢体瘫痪,自理能力下降或丧失,所以护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本组46例脑出血患者通过护理人员的精心护理,无一例压疮发生。患者若条件允许可睡气垫床,并建立翻身记录卡,协助并指导家属如何翻身、叩背,2h进行1次。每次翻身时要使体位处于比较放松的状态,避免拖、拉、推等动作,防止擦伤皮肤,关节部位要防止过伸、过展,并协助患肢做被动运动,避免关节挛缩和肌肉萎缩;对骨骼突出部位进行按摩,以促进血液循环。如局部受压发红,应增加翻身次数,同时用50%乙醇按摩受压部位,以促进血液循环。温水擦洗全身2次/d。穿宽松透气的棉质衣物,保持床铺清洁、干燥。平整。

2.2.5 中枢性高热的预防护理:患者体温波动在40℃左右时,即为中枢性高热。临床护理中,要及时用50%乙醇或温水在前额、头顶或颈部、腋下、腹股沟、腋窝等体表大血管处反复多次擦洗至皮肤发红,或将冰袋置于这些部位,必要时遵医嘱使用退热药,降温前后要注意生命体征的变化并加强基础护理及体温的监测。高热、昏迷及吞咽困难患者进行口腔护理2次/d;张口呼吸者用生理盐水纱布覆盖口腔,以保持空气湿润。

2.3 必要的功能锻炼:急性期时:取仰卧位,保持肢体功能位置,患侧上肢垫高超过肩部,肘略弯曲,腕和手指轻度伸展,手握纱布卷,膝下放一小枕,腿外侧放沙袋以防腿外展、外旋;足底放置足板,以防足下垂和外翻;随翻身变动体位为半仰卧位、侧卧位和半俯卧位。按关节活动范围进行被动运动,由健侧到患侧,由大关节到小关节循序渐进,对肘、指、踝关节要特别注意,因这些部位易发生强直,应多做锻炼。恢复期:以增强患肢的活动为主。患者能自行翻身后,指导其训练脊柱和髋关节肌肉、韧带功能和坐位平衡能力。之后,进行站立训练,防止肢体萎缩。行走训练时,在患者站稳10~15 min而无疲劳时,即可开始步行锻炼[3]。语言训练应及早进行,待患者病情稳定、意识清楚后进行,从简单语言训练开始,循序渐进。还可用听觉刺激训练,逐步唤醒患者的认知觉,诱导其发音,达到治疗的目的。本组38例语言障碍患者,出院时18例吐词基本清楚,并能用简单的语言表达。日常生活活动训练:指导患者进行手及四肢的协调训练,运用正确的姿势反复拿筷子、穿脱衣裤、刷牙等,帮助患者树立信心。本组7例痊愈,无肢体功能障碍,30例肢体能做主动运动,生活部分自理。

2.4 出院注意事项指导:脑出血患者病程长,大多往往没有完全康复即出院。护理人员要教会其家属掌握一定的护理知识,如环境要安静,地面不宜过滑、衣着要宽松,生活有规律,饮食宜低脂、低盐、高蛋白、富含纤维素,加强肢体或语言训练,督促患者按时服药,有异常情况及时就医。

3 体会

脑出血作为威胁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造成的后遗症有肢体瘫痪、失语、心理障碍等。目前脑出血尚无特别有效的治疗方法,在这种情况下,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和康复训练可直接影响其恢复的程度和生活质量。灵活运用临床护理知识,采取各项护理措施,以期避免或者减少并发症,减轻后遗症,最大限度地恢复患者的自理和劳动能力,提高其生活质量[3]。

患者多发病突然,肢体功能障碍、失语等导致部分或完全失去生活自理能力产生焦虑、恐惧、依赖、孤独感、自卑、性格怪异等,甚至轻生。故心理护理尤为重要,要向患者及家属耐心讲解相关知识及预后情况,使其消除顾虑,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做好功能康复训练。同时也要重视患者情感需要,关心体贴他们,在精神上给予安慰,调动其主观能动性,以最佳的身心状态接受治疗。

以上46例患者经过我科医生的积极治疗,护士的精心护理,患者家属的密切配合,肢体肌力、语言功能、大小便功能及心理状态均有明显好转。本组患者出院后35例能生活自理,其中7例重返工作岗位。10例需协助生活,1例放弃治疗而死亡。

脑出血的护理工作是细致而繁重的,关系到患者的生存质量。护理工作要具有高度的责任感熟练过硬的技术。精心的护理,预防并发症,早期功能锻炼,促进机体功能恢复,对减少致残、致死率具有重要意义。

[1] 王忠诚.高血压脑出血.脑血管病及其外科治疗[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4:56-57.

[2] 粱小燕,刘 婧,李瑞金,等.40例脑出血患者急性期的护理体会[J].全科护理,2009,7(7A):1716.

[3] 王艳灵.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9,12(10):F0003.

猜你喜欢

肢体脑出血护理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扩大翼点入路改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并脑疝疗效观察
舒适护理在ICU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肢体语言
肢体写作漫谈
建立长期护理险迫在眉睫
纳洛酮在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探析
VSD在创伤后肢体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脑出血微创置管吸引术对老年脑出血患者血清IL-6、TNF-α和hs-CRP的影响分析
中医护理实习带教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