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林蛙养殖经济效益的技术与措施

2013-02-20梁秀玲山昌林连清春孙铁铎张堡宸慈伟成

吉林林业科技 2013年5期
关键词:林蛙池子蝌蚪

梁秀玲,山昌林,连清春,孙铁铎,张堡宸,慈伟成

(1.舒兰市林业局,吉林吉林 132600;2.吉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吉林长春 130033;3.吉林省红石国有林管理分局,吉林吉林 132405;4.吉林省林业勘查设计研究员,吉林 长春 130022;5.吉林省湾沟林业局,吉林白山 134704;6.舒兰市农业局,吉林吉林 132600)

1 种蛙选择

种蛙选择是林蛙养殖过程中的关键环节,直接关系到养蛙的成败。在选种上主要以野生蛙为主,要选择适宜本地生长的种蛙,尽量避免越区引进和强行引进其它品种,否则会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2 蛙卵收集

传统的方法是自然产卵法,在养殖区内收集天然蛙卵。比较先进的方法有两种:一是笼式产卵法:用细铁丝或枝条编成产卵笼子,然后将选好的种蛙按雌雄蛙1∶1的比例放入笼中,再将产卵笼子放到产卵池中,水深保持在15 cm左右。产卵笼应放在静水中,远离入水和出水口。待种蛙抱对后,在水温10℃左右,7~8 h后便可产卵。种蛙产卵后,应立即将蛙卵移到孵化池内,并将产卵后的种蛙及时送到休眠场。二是圈式产卵法:在产卵池周围挡上趟子,标准以不跑蛙为准,按1∶1比例投放种蛙,其密度为每平方米10~15对左右。产卵后也应及时将卵团移到孵化池内,将种蛙移送到休眠场。

3 孵化方法

将卵团用清水清洗,清除淤泥、杂质后放入孵化池中。孵化池的修建以方便管理、有利于提高幼蛙的成活率、人为提高雌雄蛙比例为原则。孵化池建议修建单排单灌池,其优点:一是防止病毒病菌交叉感染;二是可以单池控制水量水温并通过控制水温来提高雌雄蛙的比例。在进水处建一个面积为60~80 m2的晒水池,在晒水池的下水处修建孵化池,每个池子面积为20~40 m2,深度为池子中间水深50 cm左右、池边水深25 cm左右。池底建成锅底型,池子两侧分别设进水沟和排水沟。池子的多少要根据养蛙户的孵化量而定。孵化池面积应根据地形实际情况确定,每个池子要有深水处和浅水处,要有边缘性。

孵化前用生石灰对池子周围进行消毒处理。投放卵团数量以每立方米20~30团为宜。孵化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一是孵化时要将卵团放在浅水区,待卵团膨胀后再移到深水区,这样会提高卵孵化速度;二是孵化池要采取单排单灌注水法,以便人为地控制水温;三是要注意防止卵团被污泥污染,可将卵团用蒿秸、枝条控制在一定的区域,防止漂浮到池边被污染;四要防止天敌侵害,要及时驱逐天敌(如家鸭和青蛙),要特别预防夹板虫的侵害;五是孵化期要注意保持孵化池干净,避免振动池埂,不能随便搅动池内蓄水;六是要注意控制蝌蚪密度,孵化出蝌蚪5~6 d时,如发现水面出膜,表明蝌蚪密度过大,要及时用小水流进行输氧输散;七是要预防幼蛙的常见病,蝌蚪在中后期易得红爪病(也叫出血病),主要是由于水中pH值偏高造成的,所以要提前调解酸碱性(可用高锰酸甲和黄土调解)。

4 蝌蚪饲养与放养

4.1 蝌蚪饲养

蝌蚪的饲养直接关系到蝌蚪生长发育和变态成幼蛙的质量。小蝌蚪刚出生吃完卵膜后,即可人工喂养。饲料主要采用34~46的粗蛋白颗粒饲料,如蝌蚪专用料或鱼苗专用料。每天应勤喂少喂,投料量以池低无剩料为准,直到蝌蚪进入50日龄时进入变态期后,基本停止进食。由于蝌蚪发育快慢不一,所以生产实际中要细心观察,灵活掌握饲喂方式及投饵量,以免饲料不足或过剩,影响蝌蚪发育或浪费饲料。

4.2 蝌蚪放养

蝌蚪完全变态后,应在养殖场内沟系上游将幼蛙均匀分散,防止幼蛙上岸后局部密度过大,或因天气干旱造成幼蛙大量死亡。特别是幼蛙上岸后途径裸地、公路才能入山进入林下,为防止因地面干旱将幼蛙肚皮察伤造成幼蛙的大量死亡,需用人工疏散法及时把幼蛙均匀疏散到放养区内,其密度为每公顷5万只左右。

4.3 雌性比例调控技术

林蛙在自然状态下绝大多数是公多母少。由于林蛙性别是随环境而变化的,所以每个蛙场的性别比例都不一样,甚至同一个蛙场各年之间的性别比例都不相同。据调查,有的蛙场公蛙高达85%以上,效益很低。目前,最简单易行的办法是通过人为控制水温来提高雌蛙的比例,无负作用且收效明显。也就是在孵化期内,通过人为地前期提高池内水温后期降温的办法,即可提高雌蛙的比例。控制水温采用棚式孵化法,因孵化前期自然水温较低,需将孵化池扣上朔料大棚,最好将池底也铺上薄膜。薄膜应选择聚乙烯膜,切忌用聚氯乙烯膜。在池内薄膜上面覆盖1~2 cm厚的黄土,以便前期增温,同时要注意通风。前期水温要控制在20℃左右,后期水温不能超过18℃。实践证明:用人为控制水温的办法,可使雌蛙比例提高20% ~30%。

猜你喜欢

林蛙池子蝌蚪
海里的巨头蝌蚪
“八珍”哈士蟆传记
只要你踏上充满花香的路
一只大兔子和一只小兔子
关于对林蛙相关名称的解释
从蝌蚪到青蛙
冻不死的林蛙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11)
蝌蚪星云
林蛙油逆转大鼠酒精性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