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养鸡的防病技术措施

2013-02-20吴咏梅殷颖珊

江西畜牧兽医杂志 2013年1期
关键词:鸡舍鸡群饮水

吴咏梅,殷颖珊

(中山市农业科技推广中心,广东 中山 528400)

随着人们对肉质的追求以及对饲养环境的客观要求,回归自然,传统加现代的养殖方式--生态养殖悄然兴起,果园竹林荒野等成了生态放养的好地方。养殖户利用鸡的杂食性,放鸡吃食青草、虫子和野菜等,减少饲料投入,节约成本,而且鸡的运动量大,肉质好,市场认可率高,预期经济效益良好。但由于鸡的活动范围广,加上个体间接触机会多,且鸡粪“遍地开花”,极易造成疾病传播,防疫难度加大,因此必须要抓住防病要点,落实各项技术措施,才能保证成活率高,上市多,效益好。

1 选好鸡苗

生态放养鸡宜选择“土种”鸡。“土种”鸡具有适应本土环境气候、耐粗饲、抗病力强等优点,而且体型小、反应灵敏、活泼好动、适宜放养;选择鸡苗应选产自非疫区的、饲养环境好、种鸡品种纯正、持有《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的规模种鸡场;健康的雏鸡应具备以下特点:外观羽毛干净且有光泽,鸡群整齐度好,叫声清脆,活泼,眼睛有神,站立稳健,手握整个雏鸡挣扎有力,腹部适中,收脐良好,啄、眼、腿、爪无畸形,搬动装雏箱雏鸡反应灵敏。

2 重视消毒

2.1 正确选择场地

养鸡场应选址坡度为5~15 度的沙质丘陵地,要远离重工业厂和化工厂,离民宅、主干道和其他养禽场至少500m 以上,环境相对僻静,有电源和清洁水源,且排水良好的,并用篱笆、塑料网或钢网等建立围墙作防疫隔离带。鸡舍要建在场内地势高燥,背风向阳,坐北朝南处,搭建鸡舍不能过于简陋,能挡风避雨,地面无积水,不形成“窝风”,冬天可御寒保暖,夏天能通风散热。放养场地应划分区域,以 1羽/m2、800~1 000羽/批分区,每饲养 1~2 批鸡应变换场地,以利于草地虫子的休养生息和减少疾病的传播。

2.2 搞好环境卫生

每天要清除鸡舍内外粪便,对鸡粪、污染的垫草或污物要及时清理,作无害化处理,切勿乱堆乱放。对食槽、饮水槽,要经常进行彻底清洗和消毒,保持供给清洁的饮水。同时要经常施药喷杀蚊子和苍蝇,并每月灭鼠2~3次,防止鼠害传播疾病。

2.3 制定消毒制度

2.3.1 人员、车辆出入消毒。鸡场门口设置消毒设施,对出入车辆、人员进行消毒,车辆用10%来苏儿喷洒消毒或经过含10%烧碱的消毒池消毒,人员则通过含0.1%消毒灵的消毒脚垫消毒;严禁外来人员进入育雏室、鸡舍和放养场,饲养员进入则要换工作服、鞋、帽;饲养员不得互相串岗。

2.3.2 场地定期消毒。鸡舍内外运动场每周1~2次用0.05%~0.1%消毒灵喷洒消毒;鸡场环境每月1~2次用10%百毒杀以1∶500 净水稀释进行喷洒消毒,也可用消石灰粉末(1kg 氧化钙加水350mL 制成)撒布在阴湿地面、粪池周围及污水沟等处消毒。

2.3.3 栏舍消毒。每批鸡在出栏或上市后,都要对鸡舍、用具及运动场进行彻底的清洁后,用5%~10%来苏尔儿喷雾和浸泡消毒,或鸡舍内进行熏蒸消毒(按每立方米空间用甲醛溶液10~15mL、高锰酸钾10~15g 加等量水)。

3 抓好免疫

3.1 制订适合的免疫程序

生态放养鸡主要预防的疫病有:禽流感、鸡新城疫、鸡传染性法氏囊、鸡传染性支气管炎、鸡白痢、鸡伤寒、鸡大肠杆菌病等,防疫工作要根据当地鸡病的流行特点,制定适合本场的免疫程序。

1日龄皮下注射马立克病疫苗;5日龄法氏囊B87 滴口;10日龄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H120 疫苗滴鼻;14日龄禽流感油乳剂灭活疫苗(H5、H9)皮下注射;18日龄法氏囊二价疫苗滴口、鸡痘疫苗刺翅;25日龄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H52 滴眼;42日龄禽流感油乳制灭活疫苗(H5、H9)皮下注射;47日龄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二联四价疫苗饮水,65日龄加倍饮水免疫;120日龄禽流感油乳剂灭活疫苗(H5、H9)免疫。

免疫注意事项:疫苗要购买正规厂家生产的,并按要求贮存、运输和使用;免疫前3d 或后7d,切勿应用消毒剂、抗菌素和抗病毒药物;饮水免疫时,先停止饮水2~4h 后,再将稀释后的疫苗供给鸡饮用,水量控制在0.5~1h内饮完;饮水免疫用水应是蒸馏水、冷开水或深井水,自来水应煮沸后过夜使用,最好在稀释液中加入0.2%~0.5%的脱脂奶粉或山梨糖醇;不能使用金属容器盛装和稀释疫苗;注射免疫时要使用专用稀释液,稀释后应尽快(夏天2 h、冬天4h)使用完毕;除厂家生产的疫苗外,一般不能随便将两种疫苗混合使用;两种疫苗接种的间隔时间要保持在4~6d,减少疫苗的相互干扰;接种疫苗所用器械、针具先要彻底清洗和消毒才使用,注射疫苗时要勤换针头,以免传播疾病。

3.2 适当使用药物预防

生态放养鸡因采食野外食物如蚯蚓、昆虫、杂草等,病菌来源复杂,主要易患肠道疾病和呼吸道疾病,如大肠杆菌病、寄生虫病和感冒等。只要用好预防药物,可减少疾病的发生。

1周龄内小鸡,在饲料中投入0.01%诺氟沙星或0.01%~0.02%痢特灵,连用3~5d,两周龄时重复使用上述药物,预防小鸡白痢;2周龄起,在饲料中添加0.003%氯苯胍或0.025%氨丙啉等抗球虫药以预防,或球虫病发时在每1L 水中加入球必清0.5g或百球清3mL 混饮,1次/d,连用3d,注意轮换药物饲喂,防治鸡球虫病;鸡群放养两周后,要驱除体内寄生虫,每1kg 体重一次内服驱蛔灵0.25g 或左旋咪唑25mg,并留意虫体的排出,以后每隔1个月驱虫1次。

应对如流行性感冒等呼吸道疾病,每月连续1~2周,在每1L 水添加禽泰克粉0.5g 或病毒唑15mg混饮,有一定预防作用。

4 搞好管理

4.1 供给合适饲料

生态放养鸡,必须先在育雏室育雏3~4周后才放养,期间,主要供给全价配合饲料,配以适量切碎的青菜叶或野菜叶,逐步锻炼鸡雏采食、消化粗饲料的能力。育雏4周脱温后,天气晴好才开始放养,放养初期要注意鸡群的召唤训练,补饲则视鸡群的觅食量补给,原则是“早少晚多”,饲料供给由多量全价饲料转换成多量的粗粮,粗粮供给随着日龄的增大而增加,粗粮可以是玉米、麦糠、番薯等,但至少保持2 成以上全价配合饲料。上市前20d,只供给全价配合饲料,适当育肥,提高观感度。

4.2 日常管理

4.2.1 育雏期要注意育雏的温度、湿度、光照、通风和饲养密度等的调节,特别是温度和湿度,室温在进雏1~3d时为35℃,之后每3d 降1℃,以小鸡“分散不打堆”为原则,降到21℃时维持,至放养前一周逐渐过渡到室外温度;湿度控制在60%~65%。

4.2.2 每天注意观察鸡群状况,如采食、饮水、粪便、呼吸和神态等,发现病鸡时,应及时隔离和治疗,并对受威胁的鸡群及时采取有效药物预防,若发生急性、死亡大的疫病,及时向动物防疫部门汇报,查明病原,根据发病情况,对受威胁鸡群进行紧急免疫接种或其他防控措施。

4.2.3 极端天气不放鸡外出,已放养的,在刮风下雨前,应召唤驱赶鸡群返舍躲避,以免伤风感冒,或被水冲走,造成损失。

4.2.4 竹林茶树果树喷洒农药防治病虫害时,应先驱赶鸡群到鸡舍内等安全处避开,一般雨天可避开2~3d,晴天3~6d,以防鸡只食入喷过农药的树叶、青草等中毒。

4.2.5 放养鸡应在育雏期后将公、母分开放养,并实行“全进全出“管理。公鸡饲养约120d 上市,母鸡饲养约180d 上市,此时肉质适度,“鸡味”浓郁,颇受消费者欢迎。

猜你喜欢

鸡舍鸡群饮水
林下养殖鸡群人工免疫失败的成因及应对措施
引起鸡群呼吸道疾病的因素
简易饮水鸟
SPF鸡如何定期监测
鸡舍消毒程序小结
鸡舍消毒程序小结
别请狐狸建鸡舍
怎样做到科学饮水
鸡舍
饮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