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传统体育的异化及其“善本路径”研究

2013-02-16袁桂才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13年5期
关键词:异化民族传统

袁桂才

(金陵科技学院 基础课部,江苏 南京 211169)

民族传统体育的异化及其“善本路径”研究

袁桂才

(金陵科技学院 基础课部,江苏 南京 211169)

在现代文明冲击下生存环境的“丧失”、奥林匹克主流体育文化意识在全球的影响、人们对于民族传统体育认知的缺位等因素的影响下,民族传统体育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祛魅化”、功利化、模板化等异化现象,扭曲了民族传统体育的内涵,限制了其应有功能的有效发挥。保持民族传统体育的本质属性,拓宽推广路径对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民族传统体育传承与发展的过程中要遵循“善本”的原则,做到“本体”的善——内涵的“返魅”与形式的“祛魅”;“载体”的善——扶持民间活动形式、借力现代传媒;“客体”的善——营造友好的发展环境,制定友好的政策。

民族传统体育;异化;善本

民族传统体育孕育并成长于中国的历史的土壤中,渗透着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是当今中国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标本。在文化软实力日渐受到重视的今天,民族传统体育以其固有的民族生态性体现着文化的历史沉淀,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民族传统体育的贴近性、本土性、便捷性等等又使其成为推动群众体育参与的有效方式。民族传统体育不仅是一种经济基础层次的社会性手段;更是一种上层建筑层次的文化载体。然而,民族传统体育在西方体育话语的冲击下,在经济社会变迁的影响下出现了种种异化现象,消解了民族传统体育的应有本意,削弱了民族传统体育的功能。因此,在此背景下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异化现象进行探究,提出相应的规避方式和善本路径具有重要的意义。

1 民族传统体育的异化现象

“异化”这一近代哲学中的重要概念近几年已经超出了哲学范畴被广泛地使用于很多领域。异化概念不仅仅表现为哲学问题,同时它还表现为重要的社会问题[1]。民族传统体育的异化可以理解为在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历程中,偏离民族传统体育的本质,产生阻碍与扭曲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各种现象。其带来的结果是民族传统体育的迷失,其价值被消解、功能被削弱。

1.1民族传统体育的祛魅化

“祛魅”一词最早出自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他对“祛魅”的解释:“只要人们想知道,他任何时候都能够知道,从原则上说,再也没有什么神秘莫测、无法计算的力量在起作用……”祛魅是对现代性的一种概括:现代化过程是去神秘化和神圣化的过程。在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种种“祛魅”的现象,其具体表现就是民族传统体育的去民族化、去文化化。“体育的、民族的、传统的”是民族传统体育称其为民族传统体育的本源性诉求,然而在西方近代体育文化的冲击下渐渐地被“封存”。在发展历程中,诸多传统体育没有从本源去进行创新,而是在竞赛体制和程序化上简单的套用西方体育的程式,造成了形式的不伦不类和内涵的自我迷失。以曾经博大精深的武术为例,近现代以来,武术被分解为套路与散打,套路的单一操化表演,使武术越来越“貌合神离”;散打的单一技击追求,使武术离“武德”越来越远。无论是武术的套路化还是纯技击化都失去了原本的民族性和文化性,使得武术面目全非。民族传统体育的“祛魅”使其失去了本真,失去了其核心,失去了其称其为“民族传统体育”的应有之意。

1.2民族传统体育的功力化

民族传统体育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精粹,起着传承、延续、发展人类自身的重要作用。对于族群乃至人类而言,民族传统体育是满足人的发展需求的存在,是满足人们娱乐和社会活动需求的产物,是人类文化积聚的结晶。在经济社会迅猛发展的今天,民族传统体育的价值在某些人的眼里成了争名夺利的工具。以各类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为例,在现代体育和新兴东方体育的强烈冲击,人们参与民运会的思想理念受到了严重影响,形成了“重竞技轻娱乐”、“重名次轻参与”的参赛态度。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成了现代竞技体育的翻版,竞技体育场上的拜金主义、兴奋剂、技术化等等异化现象在民族传统体育中繁衍并蔓延。民族传统体育成了“现代化”和“功利化”的牺牲品,土生土长的乡土性体育逐渐被边缘化,逐渐成为少数人的生计手段,丧失了广泛性。

1.3传统体育形式的模板化

在“西风强过东风”的200多年中,西方体育文化借强势经济不断挤压中华民族体育的发展空间,在体育文化方面形成了“东学西体”的独特局面[2]。社会的发展使得民族传统体育存在的土壤出现了变化,传统体育的载体传统的打擂、节庆活动、风俗习惯等发生着不同程度的变迁,面对国家对民族传统体育的重视,各地举行着不同形式的民族体育运动会,但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西方体育在民族传统体育上的泛化,各类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被简单的模式化和刻板化。以民运会为例在组织、赛事运行、还是成绩评定上,基本都是沿用了现代竞技运动会的运作模式。竞技运动会的套用使得锦标主义这一竞技体育的异化现象在民族传统体育领域蔓延;同时,为了迎合民运会的需要一些真正的民族民间项目被以“不规范”的名义放弃。以“抢花炮”这一较为具有影响力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为例,其具有较强的对抗性和竞技体育性,具有着精妙、隐蔽的战术配合。然而这样一个趣味性很强的项目,却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为了适应民运会的赛会要求,国家有关部门修改了抢花炮项目的规则,加大花炮的尺寸,改用了电子发炮机。这些改造,虽然出于某种看似合理的目的,但对抢花炮这项运动的危害却是致命的[3]。

2 民族传统体育异化的致因

2.1现代文明冲击下生存环境的“丧失”

“任何一项技术必定与某一种环境的因素相互影响。相似的技术用于不同的环境,会导致不相同的能量。”[4]这一人类学的观点对论述生存环境的改变影响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也同样适用。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中国从自给自足的农业文明逐渐走向机器大生产时代的工业文明,传统体育成长的农耕环境逐渐被各种现代性气息所取代。风格迥异的传统体育项目具有天然的民族和地理依赖性,民俗性和地理依赖性既是其的特色和魅力所在,也为其在现代性文明中面临着危机。理性化、世俗化、异化(Alienation)、去脉络化、线性进程、同质化、单一化、机械化等等是现代性的重要特征。在经济社会现代化追求的今天各地发展都以城市的标准在践行,房屋的建设、交通的改造、生活方式的追求等等都烙上了明显的现代烙印,而农耕时代留下的村落痕迹在社会大流动和标准化过程中被日渐消解。民族传统体育失去了固有的生存土壤。例如,伴随经济的发展,蒙古人的游牧生活逐渐让渡于定居,摩托车或吉普车逐渐取代骑马出行,赛马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功能也随着生存环境的改变而改变。现代文明制造了生存环境的异化,身处其中的民族传统体育的功能也由物质生活的满足需要逐步演变为人们进行健身、娱乐、教育、竞技、政治和经济等价值追求的工具。

2.2西方体育文化在全球的影响

奥林匹克运动与西方主流文化息息相关,体现着西方文化的竞争精神,冒险性格,精英至上、骑士精神,强调对抗和直观的力美体现[5]。在竞争中求生存,在竞争中求提高,在竞争中求完善,竞争机制成为西方体育文化的灵魂与核心。在奥林匹克强势文化的影响下,西方标准成为体育的“现代标准”,成为先进体育文化的表征,东方体育在碰撞中出现着“自觉的”自卑,一切以西方为标准,一些东方体育运动形式开始向奥林匹克运动的标准靠拢,中国武术不断的调整规则、调整特色以争取进入奥运会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2.3人们对于民族传统体育认知的缺位

民族传统体育顾名思义,它包含三层意思:一是体育的,二是民族的,三是传统的。我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分布于不同的区域,形成着各自的传统、风俗、生活习性,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传统体育,多民族与多区域性带来了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多样性。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功能不同,形式多样,种类繁多的体育项目让人们眼花缭乱,加之各传统项目生存的地域性,使得更多的人无法从项目发展的生态环境具体的、客观的、全面的去了解和认知,造成了人们对于传统体育认知的不足或扭曲,在发展民族传统体育的过程中人云亦云,或仅仅看到其形,而不得其内蕴;或邯郸学步,对其形也一知半解,造成了民族传统体育的种种异化。

3 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善本路径

民族传统体育要获得较好的发展,就不需在保持其本性的基础上进行革新,也就是进行“善本性”的发展,笔者认为必须做到“本体”的善,这是民族传统体育立足的根本,要做到“载体”的善,这是民族传统体育存在于传播的重要平台;要做到“客体”的善,这是民族传统体育赖以生存的生存环境。

3.1民族传统体育发展中“本体”的善

民族传统体育“本体”的善是既要保持民族传统体育的特性,又要与时俱进,进行适应性的发展。

3.1.1 民族传统体育内涵上的“返魅”

“魅”从鬼,本义古灵精怪也。“后现代主义”把科学发展分成“附魅”、“祛魅”、“返魅”三阶段。由于远古的混沌,人们的认知力量有限,主张“万物有灵”,“后现代”把它叫做“附魅”阶段;18世纪的工业革命打破了迷信,人类进入“祛魅”阶段;20世纪后期,人们发现科技的两面性,在带来财富的同时剥削性的利用自然,使得人类遭受着前所未有的惩罚,于是各种回归自然、善待生态、尊重自然的话语走向前台,“后现代”把这个阶段称为“返魅”。对于民族传统体育而言,现在也应进行“返魅”,可持续发展对于民族传统体育来说同样的重要,在内涵上创新性的赋予其新的文化内涵,在民族文化的根基上进行时代演绎,这不仅是对民族传统体育现代性“失文化”性的修正,更是对民族传统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应有旨意。“文化”这是民族传统体育本身所固有的根本的属性,离开了其根源性的文化,民族传统体育也就失去了其成为自身的要素。民族传统体育内涵上的“返魅”既是对其本质特性的再度确证,创新性的本质赋予更是民族体育在后现代社会发展的应有取向。

3.1.2 民族传统体育形式上的“祛魅”

在今天民族传统体育的价值已不仅仅局限于体育的范畴,其承载者更多的软实力内涵,在某种程度上,一些有影响力的民族传统体育承载着走向世界的责任,民族民族文化要成为世界文化是需要付出代价的。尽管萨马兰奇强调“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但共同语境的欠缺毕竟存在于不同民族之间,不同民族的心理接受习惯、价值观念、评判标准都有所不同,一种民族色彩鲜明的体育文化步入世界,不可能不进行某些适应世界需要的改革。跆拳道、柔道等搏击类项目的国际化推广或进入奥运会,都经历了一个内涵淡化、规则标准化的过程。这就使民族传统体育的“去魅”过程,民族传统体育只有让世界人看的懂,乐于接受,才能达到文化的认同,而对于种类繁多,内涵深刻的中国传统体育而言就需要在形式上简单化,要结合他者的接受与语境空间进行必要的适应性改革,当然这个改革是要在保持其原有特色的基础上进行的,是要使民族传统体育既富有一定的神秘性,又具有较强的易接受性。内涵的“返魅”与形式的“祛魅”看似矛盾,实则不矛盾,这是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辩证统一,内涵的“返魅”是民族传统体育传承的立足,形式的“祛魅”则是民族传统体育推广之基,二者相互推动,相互促进。

3.2民族传统体育发展中“载体”的善

民族传统体育要发展,要实现价值,就离不开人们的关注与参与,而要取得人们的关注就必须进行推广与传播,这是时代的指向。

3.2.1 扶持民间活动形式复兴民族传统体育

要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扎实而广泛的群众基础是关键。民族传统体育因其地域特色和民族本性具有较强的贴近性、接近性,加之民族传统体育所具有的表演性、娱乐性和健身性恰恰迎合了现代人日益提升的精神生活追求,因此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很容易被调动起来。从体育的诞生于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不难看出,体育往往与节日、庆典、祭祀等仪式性活动相伴生,民间活动是民族传统体育的产生与发展的重要平台,具有较强的载体价值。在现时代,富含社群情结的人们同样倾向于各种活动的参与,民间活动对于民族传统体育的推广与传播依旧具有不可小视的力量。在这种背景下,相关部门应该着眼于民间活动的扶持与推广,这是加固民家体育生存土壤的有效手段,也是民族传统体育推广的初始阶段。

3.2.2 借助现代传媒推动民族传统体育发展

现代社会是一个媒体编织的社会,任何组织和个人要想有所作为都必须借助大众传媒的力量。现代奥运会的神话可以说是媒体一手成就的,媒体在位奥运会带来丰厚的电视转播费的同时,也将奥运会带到了世界人们的眼前,让人们能够身临其境的接触奥运会、认识奥运会、了解奥运会,进而认同奥运会。对于民族传统体育而言,其不仅要得到相应地域人们的认可,在文化全球化的今天,其还有必要走出去,这就需要借助现代的传媒工具,让民族传统体育以比符码的形式走向人们的眼帘,助推传统体育的发展。

3.3民族传统体育发展中“客体”的善

3.3.1 民族传统体育发展中环境的友好

环境是民族传统体育存在与发展的土壤,环境的变迁致使民族传统体育的异化。民族传统体育生存的环境问题理应得到重要。生活节奏的加快、外来文化的侵入、乡土人们的流动使得民族传统体育的氛围日渐淡化,在这一背景下,相关部门应秉持一种长远的眼光,致力于民族传统体育友好环境的打造,应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民风民俗、经济条件,结合各少数民族的节假日,重点以表演展示的形式普及符合当地地域特征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如在节日期间举办各种民族体育活动,能吸引大批中外游客,带动该民族地区旅游业和经济的发展,在民间举办各种民族体育竞赛活动,营造一种民族传统体育的氛围,带动民众的广泛参与。

3.3.2 民族传统体育发展中政策的友好

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离不开国家的重视、经济的推动,民族传统体育界的参与。政府应以廉价甚至是免费的方式为群众提供直接接触各项民族传统体育的机会,为更多的人了解民族传统体育提供便利,为将来传统体育的进一步发展奠定群众基础。那些在我国已流传了几千年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要以为本民族、为本国广大人民群众服务为发展目的。只有赢得了民众的支持与参与,民族传统体育才能获得发展的源源动力。政府要制定民族体育保护与扶持政策,完善相应法规,从制度、政策、法律、财政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扶持,营造良好的上层重视印象,这也是文明国家的应有做法。

[1] 周爱光.竞技运动异化论[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66.

[2] 崔国文.对云南省第八届少数民族运动会的反思[J].体育文化导刊,2007(6):88.

[3] 杜炳辉.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制度困境[J].体育学刊,2010,(9):97-100.

[4] 马文·哈里斯.李培茱,高地译.文化人类学[M].北京:东方出版社,1988:54.

[5] 熊斗寅.论奥林匹克文化[J].体育学刊,2005,12(1):11-14.

AlienationandRarePathforNationalTraditionalSports

Yuang Guicai

(Jinl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Nanjing211169,China)

The living environment of the “loss” under the impact of modern civilization, and impact in the world of the Olympic mainstream sports cultural awareness, people under the influence of other factors as the absence of the traditional national sports cognitive, traditional sports i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Disenchantment, the utilitarian, templated alienation, distort the meaning of the national Traditional Sports, limiting its proper function effectively. Maintain the essential attribute of national traditional sports, broaden the promotion of the path of the heritage and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national sports of great significance, and to follow the principle of “rare books” Traditional Sports and Development process, do a body good—the connotation of “Reenchantment” form of “disenchantment”; “carrier” good—empowering civil activities in the form of to leveraging modern media; “object” of the good—to create a friendly environmen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friendly policies.

national traditional sport; alienation; Rare Books

2012-12-20;

2013-03-10

袁桂才(1979-),男,江苏南京人,硕士, 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与运动训练。

G852.4

A

1672-1365(2013)05-0115-04

猜你喜欢

异化民族传统
马克思的异化观及现代西方学者对它的拓展
拒绝异化的人性之光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从异化看马克思对人类解放的设想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MINORITY REPORT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被民族风玩转的春夏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