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农村建设视域下农民继续教育的困境及应对方策

2013-02-15黄元全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9期
关键词:现代化农民农村

高 兴,黄元全

(西华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 南充 637009)

新农村建设视域下农民继续教育的困境及应对方策

高 兴,黄元全

(西华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 南充 637009)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根本举措是提高农民素质。农民继续教育是提高农民素质的重要环节,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在“三农”问题上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体现。该文在分析农民继续教育现实意义的基础上,探讨了我国现阶段农民继续教育过程中面临的困境及解决对策。

新农村建设;农民;继续教育;素质

农民继续教育是指具有一定文化基础的农村在职或从业人员,以知识与技术的补充、更新和提高为主要目标和内容的跨行业、跨地区、跨工种的一切正规或非正规的教育培训[1]。它是促进农民自身发展,提高农民市场竞争力、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途径。

一、推进农民继续教育的重大意义

(一)农民继续教育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客观要求

早在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就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关键在于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而新型农民的培养关键在于对农民的教育。加速发展农民继续教育,动员和吸纳广大农民积极参与到以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劳动技能为目的的各项学习活动中,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二)农民继续教育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也是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2]。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并且以农民为主体的国家,农民继续教育问题事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局。要高度重视农民继续教育,特别是要加强对农民进行民主法治、诚实守信、公平正义等方面的教育,提升农民素质,使农民拥有良好的精神风貌和高尚的道德情操,这不仅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精神支持,而且还全面推动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健康快速发展。因此,只有加强农民继续教育,才能保持农村稳定、农民增收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根本保障。

(三)农民继续教育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要条件

马克思认为,那时(共产主义社会),人摆脱了自然经济条件下的对“人的依赖关系”,也摆脱了商品经济条件下对“物的依赖性”,实现了人的“自由个性”的发展[3]。人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不仅体力和智力得到发展,各方面的才能和工作能力得到发展,才能使人的社会联系和社会交往也得到发展。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社会发展的主体是人,终极目标也是人,因此,现代化首先是人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是社会现代化的前提。作为一个以农民为主体的国家,没有农民素质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农业和农村的现代化,也就不可能有国家的现代化。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农业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中国整个国民经济就难以有稳定的发展和质的飞跃。而要达此目标,就必须对全体农民进行继续教育,着力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以及市场竞争力,加速实现我国现阶段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实现农村的现代化,进而实现国家的现代化,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

二、当前我国农民继续教育面临的困境及其原因

改革开放34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大幅度跃升,党和政府毫不放松的加强“三农”工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稳步发展。但是,资金投入不足、师资力量薄弱、硬件设施不完备等问题在农民继续教育的过程中依然存在。

(一)问题与困境

1.农民继续教育资金投入不足。一方面,由于资金投入不足,当前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继续教育办学条件十分恶劣,如教学设施落后,场地紧张,专职教师流失严重等现象较为突出;另一方面,由于我国目前农民继续教育的机制尚不健全,农民自身对继续教育缺乏热情和投入的兴趣,导致农民继续教育缺乏主体投资者。

2.农民继续教育师资力量薄弱。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从数量上讲,由于农村的教学条件、工资待遇、工作环境等各方面条件的限制,许多优秀教师特别是科班出身的大学毕业生都不愿意到农村去工作,这就严重削弱了农民继续教育教师队伍的建设。特别是在条件更为艰苦的边远和贫困山区,农民继续教育教师资源配置极不合理,教师数量更是严重不足;二是从质量上讲,大部分农民继续教育教师队伍存在专业化水平及教学质量不高的现象,也存在“有学历无水平”的情况,即是说其中的许多教师,虽说学历达标,但实际教学水平仍不够,客观上限制了农民继续教育的发展[4]。

3.农民继续教育硬件设施不完备。随着教育的发展,教科书已不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对于科学文化基础比较薄弱的广大农民来说,单一的书本教学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需要多媒体等现代化硬件设施的配合才能使农民更好的开阔视野,提高学习能力。但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由于资金方面的限制,城乡之间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合理,专业的农民继续教育学校和教学设备都存在严重不足的情况。

4.农民自身继续教育意识淡薄。农民继续教育是农民自我发展的主要渠道,是农民参与市场竞争,提高竞争能力的重要途径。但在我国,不论是政府还是农民本身,都存在重视或认识不足的问题。农村社会整体发展水平的滞后,使得农民的价值观、思想意识、生活方式不同于社会其他阶层,封建传统观念和小农意识仍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尤其是在欠发达地区,农民对自己及子女的教育问题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短视行为,认识不到科学技术在增收致富中的重要作用。

(二)产生问题与困境的原因

1.社会历史遗留因素的消极影响。中国传统社会遗留下来的一些消极、腐朽、没落的东西,严重影响着农民继续教育的推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封建特权思想、宗法礼教观念仍有很大的市场。广大农民群众看不到党组织和人民政府的作用,体会不到当家作主的地位。导致许多农民缺乏对继续教育重要性的正确认识,继续教育意识淡薄。第二,民主法律意识淡薄。目前,在我国农村人口中,仍然有许多法盲。这种状况不是短期就可以改变的,它必然严重影响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进程,影响农民继续教育的推进。第三,小农意识根深蒂固。如因循守旧,小富即安,轻视科学,重视经验等等,这些都是广大农民脱贫致富的思想障碍,更是农民继续教育的拦路石。第四,农民科学文化基础薄弱。据统计,2010年全国文盲人口数为5466万,文盲率为4.08%。其中,农村15岁及以上文盲人口数为3888万,占15岁及以上农村总人口的7.26%。(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1)这就加大了对农民进行继续教育的难度。

2.农民继续教育机制不健全。我国现行农村教育结构单一,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相背离。农民继续教育机制的不健全,影响了我国农民继续教育进程,与职工继续教育相比,现阶段农民继续教育明显缺少政策法律方面的保障机制。同时,现有农村继续教育管理体制还远不能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其问题集中反映为教育行政机关的权小于责,难以有效地发挥其职能。农村教育机构,尤其是县级农村教育机构在实际决策中缺乏地位,在实际工作中难以发挥其作用。

3.政府重视不够,认识不到位。尽管《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指出:“农业的根本出路在科技、在教育”,但对农民继续教育问题仍没有提升到应有的高度。其主要原因有:一是各级政府认识不到位。没有将农民继续教育纳入全民终身教育体系来思考,以为建立了乡镇文化站就实施了继续教育[5]。二是投入不到位。农民继续教育必须有一定的资金、场所、设备等基础设施和专任的师资队伍作保障,而目前我国政府对其缺乏必要的资金投入。三是宣传不到位。我国农民由于受传统观念的束缚,思想封闭,认为农业耕作技术靠的是代代沿袭,不需要进行培训,加之政府宣传不够深入,并未触及农民观念的根本转变,致使农民自身对继续教育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积极性不高。四是农民继续教育缺乏统一的规划和指挥。自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决定以来,中央加大了对新农村建设的力度,但具体到下一级就缺乏相应的规划与实施,导致农民继续教育的成效不大。

4.现行农民继续教育的人才培养方式落后,与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差距明显。这主要表现在农民继续教育内容和方法滞后,不适应市场需求。一方面,我国的农民继续教育,培养的农民大都是文化型的多,实用技术型的少,不适应现代社会对农民的需求。由于我国农民继续教育的资金投入不足、条件落后、实践设备器材陈旧缺乏,继续教育的内容很难跟上时代的需要。另一方面,农民继续教育方法陈旧落后,不适应现代化农业发展对新型农民的要求,重理论,轻实践;重形式,轻实用;重传统方法,轻现代技术,而且农民继续教育形式单一,很难适应农民不同层次的需求。

三、推进农民继续教育的基本对策

1.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为农民继续教育提供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党的根本宗旨的体现,是党必须始终恪守的政治立场。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党的全部工作的根本目的。因此,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只有改善党的领导,进一步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才能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只有坚持把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同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才能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又好又快的发展,为农民继续教育提供根本保证。

2.加强教育和引导,增强农民继续教育的自觉意识,是农民继续教育的根本途径。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和根本性力量,农村现代化的实现需要具有自觉意识的广大农民群众才能完成。但目前在由政府主导的自上而下、由外及内的新农村建设中,缺乏继续教育自觉意识的广大农民群众,对于农民继续教育的重要性并没有客观的认识,也未能意识到自身的主体地位和新农村建设对于农村发展的终极意义[6]。因此,广大农民群众要转变思想,明确自身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增强继续教育的自觉意识,把自身教育同新农村建设紧密地联系起来。

3.整合城乡农民教育资源,形成合力,是农民继续教育的重要举措农民教育的资源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农村的教育资源,二是城市的教育资源。这两个部分只有结合在一起,才能保证农民继续教育的顺利进行。同时,各级党委、政府应该把农民继续教育工作放在农村工作的重要位置,明确农民继续教育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形成“政府统筹、农业牵头、部门合作、社会参与”的领导管理体制。农民继续教育的开展能否成功,关键取决于政府、学校和社会能否达成共识、形成合力。

4.加大政府的资金投入,创新教学方法,是农民继续教育的重要保障。目前,农民继续教育在我国开展得还并不深入,主要原因是经费不足,缺乏应有的资金投入。各级政府应将资金投入纳入财政预算,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社会参与投资为辅等多渠道投资机制,加大对农民继续教育的投入。同时,农民继续教育还要坚持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相结合的方式方法,建立集教育培训、推广服务、科学普及和信息传播多功能一体化的新型农民科技教育培训组织平台,为农民教育培训提供有力支撑。因此,政府要加大对农民继续教育基础设施的投入,创新教学方法,以进一步加快农民继续教育进程。

5.借鉴国外先进的农民继续教育经验,是农民继续教育的必要措施。作为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欧美国家,几乎都十分重视农民继续教育,注重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英国是最早实现工业化的国家之一,其发达的农业首先应归功于英国农民继续教育的蓬勃发展,英国把农民继续教育作为国家发展的基本国策之一;同时在社会上广泛宣传,利用一切现代化手段发展农村教育事业[7]。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同时又是一个农业大国,发展农民继续教育应该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加强农民继续教育的规范化、立法化和制度化建设,把我国农民教育提高到一个更高的发展水平。

综上所述,新农村建设视域下的农民继续教育是一项振兴中华民族的伟大工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重视和加强农民继续教育,是促进我国劳动力资源向经济资源转化的重要举措,更是深化农村改革、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唯有充分重视农民继续教育问题,切实解决农民继续教育中存在的困境,才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根本途径。为此,需要政府、社会、个人等多方面形成合力,把不断提高农民综合素质,促进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不断改善农民生活和改变农村面貌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全面开创新阶段我国农民继续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1]闫红梅.统筹城乡发展下的农民继续教育问题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08(7).

[2]胡锦涛.在中央党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R].2005-02-19.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07-108.

[4]邬 跃,陈 恒.农村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的困境及其破解[J].教育探索,2009(8).

[5]曹均学.对四川农民继续教育问题的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2009(30).

[6]梁红泉.新农村文化建设中农民的文化自觉研究———以豫东周口地区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2(4).

[7]丁胜利.关注农民教育 构建和谐社会[J].甘肃农业,2005(7).

Difficulties and Countermeasures Thinking on Peasants'Continuing Education Under New Rural Construction Horizon

GAO Xing,HUANG Yuan-quan
(Institute of Marxism,China West Normal University,Nanchong,Sichuan 637009,China)

Advancing the socialism new rural construction,the fundamental measure is to improve the peasants'quality.Peasants'continuing education is the important link of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peasants,an important content of socialism new rural construction,and it is also the essence of implementing the scientific outlook on development about the problem of"agriculture,rural areas and farmers".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practical significance of peasants'continuing education,discussing the difficulties and countermeasures in the process of peasants'continuing education at the present stage in China.

new rural construction;peasant;continuing education;quality

C913

A

1008—7974(2013)05—0045—04

2013—07—02

高兴(1988-)辽宁葫芦岛人,西华师范大学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黄元全(1968-)四川阆中人,西华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副院长,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

(责任编辑:颐心)

猜你喜欢

现代化农民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边疆治理现代化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中国现代化何以起飞和推进
——评《中国现代化论》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
也来应对农民征联
赞农村“五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