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BA赛场观众方言化口号辩析
——以山西球迷口号“闹他”为例

2013-02-15刘进学

体育研究与教育 2013年4期
关键词:主场赛场球迷

刘进学

1 前言

赛场文化是指观众在体育比赛中通过自身活动来表现对所观看比赛的精彩程度、赛事的组织管理以及看台建筑态度等的一系列复杂的、动态的社会现象。赛场观众口号式的个性化语言则是赛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明的观众和出色的球员都是构成精彩赛事的必要因素,而文明观众则是明显地表现在其观看比赛过程中具有个性化语言的口号上。

赛场观众口号属于语言范畴,它的社会功能主要有:活跃赛场气氛,激励球员斗志,表达个人或群体诉求,宣泄社会情绪等。体育竞技赛场是社会文明的窗口,一个得体的、健康的语言环境是文明赛场所需要的氛围。了解赛场观众的心理,对赛场观众口号正确鼓励,积极引导观众增强口号的人文性、合理性、积极性,优化赛场的文化环境是创建文明赛场不可忽视的方面。

2 解说“闹他”

2.1 “闹”的字源

“闹”是会意字,小篆的“闹”字写为“閙”,由“鬥”(斗的繁体)和“市”组合而成。“闹”的本意为喧哗、吵闹、扰乱,作动词用。引申为尽情发泄某种情绪,又引申为发生了不如意的情况,使人不能安定,如闹事、闹病。

《古代汉语》中,“闹”字的释义:(1)〈动〉吵闹、喧闹。例:韩愈的《潭州泊船呈诸公》:“夜半未觉鼓笛闹嘈嘈”,施耐庵的《水浒传》“……正闹中间,只见一条大汉挑着一担酒来……”(2)〈形〉嘈杂、热闹。例:张籍的《寄元员外》:“门卷不教当闹事,诗篇转觉足功夫。”

《现代汉语词典》中,“闹”字的解释:(1)嘈杂、喧哗:热闹、教室里太闹了。(2)争吵、扰乱:打闹、胡闹、闹得天翻地覆。(3)害病:闹病、闹肚子;发生(不好的事):闹灾荒、闹脾气。(4)搞:闹革命、闹不清楚。(5)玩耍:闹洞房、玩闹。

2.2 “闹他”释义

“闹他”一词应用范围狭窄。以区域分,仅限于山西太原一带;以人数论,使用者少;以人群论,多集中于文化层次较低的男性青壮年。一般朋友、熟人之间嬉戏、玩耍使用该词,其含义多为:收拾、惩治、报复、争斗,致使对方受阻、受损、受辱。其情境多为酒酣耳热,情绪失控,密谋策划后,三五人耍狠斗勇,给予对方身体或精神上实施攻击,一般属于贬义词。

2.3 “闹他”的地域语言文化探析

“闹他”的古字写为“閙”,本意为搏斗、争斗,属于三晋方言。山西太原球迷认为,以“闹他”一词作为主场的助威口号,其本意有打败对手,给主队加油之意。“闹他”一词用于赛场,群起呐喊,富有爆发力、震慑力,很有气势。作为现代竞技体育赛场的观众口号,“闹他”也算是古语翻新,具有鲜明的地方文化特色。故而,太原球迷在主场看台上已不满足于仅是喊喊“闹他”,随着2011—2012赛季中国篮球职业联赛(简称CBA,下同)拉开大幕,一曲“闹他之歌”——《一起闹他》唱响山西汾酒队主场,传遍太原市的大街小巷。在CBA也产生了不小的轰动效应。

3 “闹他”及CBA赛场观众语言环境

随着CBA联赛的观众对主队关注度和支持率的急剧上升,CBA联赛各主场也先后喊出了曾经北京主场的——“傻X”、辽宁主场的——“削他”、山东主场的——“办他”、新疆主场的——“然(粘)他”和现在的山西主场的——“闹他”等等。经对体育赛场观众口号进行归纳分析,包括“傻X”、“削他”、“办他”、“闹他”、“然他”等语意明显指向客队的口号,其含义都具有攻击性、侵略性甚至侮辱性。如果对CBA赛场球迷的过激行为甚至暴力事件的成因加以分析,不可否认,这种煽动性强,攻击性明显,具有高度乡土认同感的口号在拼争激烈的CBA赛场的响起,将会给现场观众的心理造成什么样的冲击力和情绪感染,故而,发生在2011—2012赛季CBA联赛季后赛半决赛第四场——山西汾酒队主场迎战北京金隅队比赛现场所出现的混乱和比赛后所发生的山西球迷围堵北京金隅队员事件,无疑是与群起激昂的“闹他”口号以及“跟我一起闹他,闹展他”的《一起闹他》歌对现场气氛的烘托和对观众不良情绪的心理暗示、引导有关。

4 体育赛场口号的社会文化价值

为了说明体育赛场观众口号及其社会文化价值的影响,不妨将视野扩大,探究一下体育赛场观众个性化口号的流变:“友谊第一 比赛第二”——政治色彩浓厚的口号,流行于“文革”中及其前后;“加油”——传统口号,流行于1980年代前;“给力”——现代口号,出现于近两年;“雄起”——90年代中期,中国甲A联赛,四川全兴队主场观众口号;“Defense”(防守)——美国NBA 各赛场观众传统口号。另外,在国内外体育赛场还流传着以歌曲,打击乐,吹奏乐为赛场观众口号为主队加油助威的。

以足球为例,无论是在欧洲杯、世界杯还是奥运会上以及欧洲各国“甲级联赛”赛事,观众的口号在体现出赛场观众语言时代性、地域性和文化性的同时,还都趋于人文性、积极性和合理性。以2010年南非世界杯为例,赛场观众万人齐唱《飘扬的旗帜》,歌中充满对非洲大地上生命力的彰显,歌颂自由、平等和爱,且带有浓郁的非洲文化气息,歌意表达了非洲人民对这片充满战火、贫穷、落后土地的不离不弃的热爱,传播着珍爱生命,远离战争、颂扬体育运动的平等、竞争、向上、积极的核心品质的讯息。后被世人广为传播,成为了一首世界性歌曲。

“雄起”——由四川足球赛场看台喊起,曾被CBA四川队主场观众使用。现今已经成为了一种社会性语言,其鼓励、加油、进取、拼搏、积极向上的语义被人们高度认可与广为传扬。2008年中国四川的汶川“5·12”大地震后,《中国加油,四川雄起》的歌声唱响祖国大地,成为当时团结全国民众,重振灾区群众信心,鼓舞人们共同战胜灾难的精神食粮,歌曲被广为传唱,延续至今。

“防守”(Defense)——美国职业篮球联赛各主场观众高度统一的口号。在美国这样一个移民国家,文化的多元性以及社会的自由化是众所周知的。在这样一个民间“方言”“俚语”丰富的国家里,在具有着空前影响力的世界顶级赛事的NBA赛场。全美30个NBA球队主场,每个赛场观众都仅以“防守”的呐喊来表达对主队的支持与热爱,这与美国人喜欢标新立异,张扬个性的性格特点相比,似乎过于单调、平淡和乏力。其解释只能是:一来NBA赛场对观众的口号是有着规范性限制的;二来这说明在NBA赛场的看台上,美国观众目的是看球赛,赏技艺,享受篮球运动之美,而不是发泄情绪,表达不良诉求。“表演看进攻,赢球靠防守”,这是篮球比赛胜负的基本规律,以“防守”为口号给主队加油,说明NBA球迷观赛修养好的同时也显现出他们看球“内行”的一面。

“京骂”(傻逼)一直是北京赛场文化的一个污点,直接影响了作为祖国首都城市的形象,被社会普遍诟病。为净化北京赛场文化,创建一个纯洁的赛场语言文化坏境,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一年的2007年6月4日,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奥委会、北京奥组委在北京工人体育馆隆重举行“北京2008年奥运会“十大”加油、助威口号发布会,把内容积极、向上、健康、文明的“十大奥运赛场口号”推荐给赛场观众观赛时使用,以进一步宣传“文明、热情、专业”的观赛理念。这是奥运会历史上第一次向全民征集并向社会发布赛场口号,同期,中央文明办、北京奥组委等单位举行新闻发布会,联合推出了统一的“奥运赛场文明加油手势和相应口号”。可见,体育赛场观众口号早已超越了体育馆(场)的局部空间,已然成为了一座城市乃至一个国家的社会文明的窗口,一座城市包容与公正的文化标志与象征。这同时也提醒我们,体育赛场观众口号是需要引导,规范和管理的。

再究“闹他”及闹他之歌《一起闹他》,“……只要我一个眼神他就把你击毙,闹他,闹他(咋咧你),闹展他。”这种攻击性极强甚至带有侮辱性的地域方言,表达出浓厚的乡土情结和地方特色以及强烈的个性化和反主流意识。少数观众严重错误的角色意识构成了太原球迷口号与篮球文化相冲突的市井文化特色,折射出的不只是比赛现场观众或少数人自身文化素质不高,更反映出一种处于亚健康状态的社会文化状况,归于一种心理不健全的弱势群体逞一时口舌之快,宣泄内心压抑的不良情绪的体现。在对抗性强、胜负竞争激烈、观众对本队情感指向鲜明的CBA赛场这个特定的场合,很容易使人产生从众心理,将个人不良情绪放大为群体的不文明表现。由看台“闹”进比赛场地,由赛场“闹他”情绪漫延至街头巷尾,“一起闹他”便也在意料之中了。

5 小结

(1)文明的观众与出色的球员一样是构成精彩赛事的必要因素,CBA赛场需要“好声音”。

(2)体育赛场是社会文明的窗口,是先进文化的传播地,CBA赛场需要也应该向社会传递正能量。

(3)CBA赛场观众语言,口号应该规范,其前提是需要积极正确引导,提倡“积极向上、健康活泼、主场特色”的口号,在突出主场的举办地地域文化的同时还应体现奥林匹克人文精神和奥运文化的核心价值。

(4)进一步加强CBA赛场的管理,应如同管理比赛本身一样将赛场观众口号、语言、行为纳入到法制、规范、人文、有序的管理范畴。

(5)限制并清除那些出现在CBA赛场类似于“闹他”的攻击性、侵略性甚至是侮辱性的语言、口号,净化体育赛场环境,树立文明观赛理念;创建CBA文明赛场。

[1] 赵阳,石岩.我国足球场观众语言攻击现象探析[J].体育与科学,2006(3).

[2] 张金成,王家宏,舒钧.我国球场暴力研究概述[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5,20(3):47 ~50.

[3] 仇军,李恺宪,孙葆洁.运动竞赛中球迷行为越轨成因与防范对策[J].体育科学,2004,24(12):9 ~23.

[4] 宋凯.国内外球迷现象研究(综述)[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7,20(4):5 ~10.

[5] 石岩,王莹,赵阳,等.球场观众暴力的发展趋势、研究进展与遏制策略[J].体育科学,2007,27(1):24 ~40.

[6] 石岩,等.赛场看台体育标语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10(3).

[7] 石友宽,等.营造排球比赛看台文化的现实意义和对策分析[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2).

[8] 王刚.赛场文明语言研究[J].体育研究与教育,2008(4).

猜你喜欢

主场赛场球迷
中国球迷
主场
球迷俱乐部
超级球迷
赛场回眸
赛场回眸
赛场回眸
赛场回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