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静脉留置针敷贴致患儿皮肤损伤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2013-02-14窦志慧刘丽莎苏杰敏

天津护理 2013年1期
关键词:例因外渗消毒剂

窦志慧 刘丽莎 苏杰敏

(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天津 300170)

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具有操作简单、套管柔软、套管在静脉内留置时间长且不易穿破血管等特点,可减少反复静脉穿刺带来的痛苦。因此,适合长期输液的患儿,但在应用中因静脉留置针敷贴可能会导致患儿发生局部皮肤损伤。我科自2010年9月至2011年9月,因静脉留置针敷贴导致患儿局部皮肤损伤者16例,通过进行原因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我科2010年9月至2011年9月,实施静脉留置针穿刺1 460例,发生局部皮肤损伤16例,男10例,女6例;1月~1岁 11例,1~3岁 4例,3岁以上 1例, 平均年龄11.11月,发生率1.1%。其中发生于春季2例,夏季9例,秋季3例,冬季2例;上呼吸道感染合并高热惊厥7例,肺炎5例,腹泻2例,其它2例。均使用同样的静脉留置针及无菌敷贴,留置针分别留置于四肢及头皮静脉。

1.2 局部皮肤表现 于穿刺静脉留置针1~3天后局部皮肤出现损伤,表现为皮肤潮红、皮疹、瘙痒,有渗液和一些簇拥的小水疱,甚至糜烂。范围在留置针敷贴所接触的范围内。

1.3 处理方法 发现皮肤损伤后立即拔除留置针,针孔处用无菌干棉球按压5 min。轻者用安尔碘消毒剂消毒局部并保持干燥;受损严重者用百多邦软膏和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涂抹局部皮肤,预防皮肤继发感染,减轻炎性反应及抗过敏。经处理后患处皮肤红肿消失,水疱逐渐消退,第2~3天起结痂,第5天痂皮开始脱落,皮肤颜色恢复正常。

2 原因分析

小儿皮肤表皮的角化层很薄,易于脱落,皮肤的新陈代谢产物较多,透明敷贴下的皮肤如果护理不当,很容易导致浸润、感染,进而引发皮肤损伤。夏季气温高,导致代谢产物和汗液增多,刺激物易聚集于表皮,导致不同程度的湿疹发生,严重时可合并感染[1]等。

2.1 皮肤消毒剂的影响 本组3例因皮肤消毒剂而致皮肤损伤。皮肤消毒剂使用的安尔碘,其主要成分是有效碘、醋酸氯己定和乙醇,氯己定可引起皮肤过敏或接触性皮炎,乙醇有刺激作用,可使部分患儿消毒部位皮肤潮红。加之患儿入院时抢救紧急,穿刺消毒液未彻底干燥即粘贴敷贴,有可能造成皮肤损伤。

2.2 敷贴中的黏胶致敏 本组2例因敷贴中的黏胶而致皮肤损伤。敷贴中,含有乳胶颗粒,加之小儿皮肤的特点,更易引起过敏。

2.3 敷贴粘贴方法不正确 本组3例因敷贴粘贴方法不正确而致皮肤损伤。粘贴敷贴时,若将敷贴绷紧,先贴皮肤的某一部分,再贴剩余的部分,就会引起敷贴下皮肤张力的改变,在外力的作用下,更易导致张力性损伤。

2.4 剃发时损伤皮肤 本组2例因头部剃发而致皮肤损伤。进行头皮静脉穿刺时,首先需将穿刺处毛发剃除,而在剃发过程中,极易造成头皮的细微损伤。

2.5 液体外渗 本组2例因液体外渗而致皮肤损伤。在四肢的关节处穿刺留置时,因关节活动度大,容易导致穿刺点扩大,引起液体外渗。由于液体外渗会使皮肤通透性增加,其防御外界侵袭的能力下降,很容易导致感染进而导致皮肤受损,多次反复经留置针输入液体到留置针拔除时穿刺部位已有液体外渗。

3 护理对策

3.1 正确执行皮肤消毒操作规程 操作时严格无菌操作,安尔碘消毒范围要超过敷贴覆盖面积,以减少细菌滋生的机会;待消毒液完全干燥后再贴敷贴,防止消毒液持续刺激局部皮肤。

3.2 选用合适的敷贴 选用低敏性、透气性良好的透明敷贴便于观察,降低致敏的可能。

3.3 妥善固定 留置针穿刺应选择弹性好,血流通畅,外横径较粗,便于观察的血管,避开关节、神经、韧带处的血管[2]。穿刺部位贴敷贴的范围处不能有湿疹和破溃,在贴敷贴前用消毒干棉签把汗液擦干后再使用[3]。将透明敷贴自然下垂,穿刺点位于敷贴的中央,从穿刺点向四周轻压透明敷贴,排尽敷贴与皮肤间的空气,保持透明敷贴的平整,从框架结构预切口处开始揭除边框,边揭边轻压此处的敷贴,使之更妥善地固定留置针。

3.4 避免剃发时损伤皮肤 避免反复剃刮毛发,选用性能良好的婴儿专用剃发用具,并尽可能一次性使用。

3.5 随时观察穿刺部位 观察局部皮肤情况,一旦出现皮肤发红、水泡等立即拔除留置针,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每3天更换1次透明敷贴和穿刺部位,如透明敷贴出现破损、脱落,应立即更换,或视透明敷贴的污染情况(内有渗液、渗血、出汗、空气等情况)随时更换。尤其是夏季,婴儿皮肤的新陈代谢产物多,透明敷贴下的皮肤长时间受分泌物、渗液、渗血的刺激,易引起浸润、糜烂、感染而导致皮肤的损伤。

3.6 加强健康教育 告知家长留置针的好处和保护方法,如头部固定留置针者,睡觉时不要压迫穿刺侧,注意约束患儿双手不要抓、挠头部。四肢固定留置针者注意四肢勿剧烈活动,避免抓、蹭等动作;控制患儿吮指习惯,必要时戴上护手套;足部有留置针时嘱患儿及其家长避免长时间站立,禁止下地行走,小婴儿排尿时避免尿液淋湿局部。调节好室温,出汗较多时及时擦干汗液,保持留置针局部清洁、干燥,防止穿刺点感染,避免沾水、污染。对于幼儿及年长儿,告知患儿若出现留置针局部皮肤瘙痒等异常症状,及时通知护士,及早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

4 小结

随着静脉留置针的广泛应用,静脉留置针敷贴所致患儿皮肤损伤也逐渐增多,成为儿科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其发生与护理操作中的细节有关,因此在操作中,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重视每一个细节,并加强观察和护理,向患儿及家长做好解释和说明,以取得合作,努力降低皮肤损伤的发生率,减轻患儿的痛苦及家长的焦虑,使静脉留置针在儿科临床护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1〕曹娟妹,周群英,黄丽艳.地塞米松加IV3000透明敷料治疗PICC 相关湿疹的疗效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11):1033

〔2〕徐晶.静脉留置针引发静脉炎的相关因素及护理[J].天津护理,2011,19(4):240.

〔3〕汪蓉,吉雪莲.两种透明敷贴固定小儿静脉留置针效果的比较[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0,27(10):1592.

猜你喜欢

例因外渗消毒剂
涨疯了!碘涨50%,三氯涨超30%,溶剂涨超250%……消毒剂要涨价了
奥美拉唑联合奥曲肽在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增速预注射在降低肿瘤非首疗程化疗患者CT增强检查对比剂外渗率中的应用价值
含氯消毒剂,别仅凭名字辨别
影像学检查增强扫描中造影剂外渗的护理对策的应用效果观察
正确使用消毒剂
消毒剂会引发哮喘吗
优质护理干预在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胸腔闭式引流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64例重型肝炎的临床分析
吡拉西坦氯化钠注射液局部外渗1例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