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成都IT:给你逃离北上广的底气

2013-02-12摄影褚作远

中国西部 2013年16期
关键词:高新区成都人才

文 /曹 锐 摄影 / 褚作远

盘点当下最火手游,“找你妹””我叫MT”一定榜上有名。而其中的“找你妹” 的开发团队云中游科技,已于2013年4月撤离北京,入驻成都高新区移动互联网创业大厦。

成都的魅力在哪,在记者采访的成都互联网业内人士中,不少都有北上广的经历,他们有的人半真半假地回答道:“五道口是宇宙中心,成都才适合普通人类居住。”

事实当然不会这么简单。2012年12月,德州仪器,这家全球最大的半导体公司之一、全球最大的模拟集成电路制造商再次扩大在成都的研发和销售中心规模,正式形成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

在成都,早已聚集起一个在世界上任何地方都看起来蔚为壮观的企业集群,包括英特尔、德州仪器、联发科、飞思卡尔、富士通微电子、Marvell等全球排名前20的半导体厂商及ASM、MPS、SMIC、SENTEC、华为、中兴通讯等百余家国际、国内知名集成电路企业。

成都在信息产业的发展水平已占据着中西部地区的领先地位。为什么选择成都?云中游科技CEO张帆表示:“入驻成都高新区主要有三个原因:政策优惠很吸引;自己是四川人;看好成都的创业环境。”自去年6月成都高新区在全国率先确立以移动互联网战略性新兴产业方向以来,通过倾斜政策资源,外引内培并举,目前已在全国形成行业影响和示范效应。

高端人才集聚和产业布局

人才是发展的关键,从比尔·盖茨到马克·扎克伯格,当初都不过是大学兄弟会里面的一个毛头小子。

成都地区拥有众多的高等教育机构,为产业的发展培育了人才。成都的高校有48所,四川地区的高校超过90所,如电子科技大学、四川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西南财经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学院等等。这些大学为创业型公司提供了低成本创业的可能,甚至有些创业者本身就是在校老师和学生,也为老牌的大机构带来了充分的选择机会。

成都具有了产业发展的良好产业基础。成都在过去的8年,集中精力,持续不断发展软件产业,为此聚集了近20万微软及其相关行业的从业人员,1000多家企业聚集在高新南片区域,这为移动互联网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各方面的人才。

政府也尤为重视人才,成都市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傅学坤专门提到:“我们是对人才提供专门的政策支持。我们认为这个产业第一要素和最重要的资产和资源就是人才。有了人,就有了希望,就有了前途,就有了未来。所以我们正在制定专门的产业发展人才培育和吸引计划,我们高新区的软件企业每年通过回家工程、人才行活动,召回超过5000名市外的软件人才到高新区。”

“特别是对于移动互联网人才,我们将不断强化这个优势,总结经验,为移动互联网产业的发展吸引更多的高端人才,培育更多的终端人才,留住更多的产业发展需要的各种人才,为产业提供人才环境。”傅学坤说道。

最为重要的,或许是成都的生活环境和安居成本,一个让人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

除了人才的要素,成都市同时具有完善的产业布局和产业集群。

IT产业的区域布局可以概括为:“一核五点两带四区”,“一核”指的是成都高新区。“五点”指的是郫县、都江堰、温江、崇州、双流。“两带”分别是成都高新区为主要聚集区,链接武侯区、青羊区、金牛区、都江堰市的软件及信息服务产业带;以锦江区红星路沿线链接武侯区科技一条街沿线及音乐街区的数字创意及信息服务产业带。“四区”分别是以成都高新区(西区)为核心的电子元件聚集区、以双流航空港开发区和新津工业园为核心的光伏光电产业聚集区、以成都高新区(西区)为核心的平板聚集区。

成都的产业集群以高新区表现得最为明显

成都高新区是首批国家级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在成都分为南区和西区两个部分。南部园区位于成都市天府大道两侧。随着市政府南迁、环球中心等地标建筑的建成以及城市CBD、会展中心等众多城市功能南移,南部园区已经成为成都市新的城市中心。南部园区目前最和谐的产业聚集地为天府软件园,地铁1号线可以直达。目前天府软件园已有A、B、C、D、E、G六个区,400多家企业、4万多人。

西区和南区之间也形成了不同的产业倾向。西部园区以现代制造业为主,已经汇集了英特尔、戴尔、德州仪器、富士康、联想、伟创力等全球知名的电子信息产业;而南部园区主要是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主要有软件开发、软件外包、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等轻资产产业。

高效细致、鼓励创新的政策环境

在2005年,成都市委市政府和高新区都出台了专门扶持软件企业发展的政策,到目前为止,高新区几乎绝大多数企业都先后或多或少地享受过成都地区软件产业发展的专有政策。

2010年以来,苹果、北拉信息等10余家企业,数十个创业项目先后获得数百万元的创业投资。高新区每年为软件企业在高新区发展提供的房租补贴都超过两个亿,每年为企业提供的人才培养费用超过一个亿,每年为软件行业企业提供的企业培训支持、项目支持以及企业市场推广支持的资金超过五千万,高新区每年用在这个行业中的资金累计超过十个亿,这是政策体系对产业培训一贯支持的结果的体现。

在这样的氛围中,苹果公司2012年4月公布的应用商店全球输入最高的100家企业中,中国有8家企业入选,有两家企业位列前三名,云创新的印象宝贝等产品长期在苹果、安卓应用商店排名靠前,区域聚集了应用商、天使基金等平台,移动互联网产品开发、推广及运营,形成了良性循环,企业聚集培育,成长环境日趋完善。此外,成都也成功吸引了新浪无线研发中心等一批国内外的行业知名企业。国内外知名的投资机构十分关注成都高新区移动互联网企业创业的情况。

与此同时,移动互联网协会等行业中间组织服务机构相继组建,表现相当活跃。去年,微软、腾讯、谷歌、百度等已在成都举办开发者沙龙技术培训、创业大赛、专业论坛等活动达到了30多场。

在移动互联网,初步测算,2013年,政府预算了十个亿的资金用于这个产业的发展。大部分企业都将享受高新区在移动互联网企业方面培育的政策支持。

傅学坤副主任在中国移动互联网高峰论坛上大力呼吁:“我们对三类投资者非常欢迎。一是具有相关的基础,在高新区来创业的团队和人才,给予三年以上房租减免,给予100万到500万的资金支持,给予方方面面的过程支持和参与。对这种创业团队,当然我们有自己的定义。第二是对异地从事这个行业的企业到高新区来开办分公司,开办研发公司,开办分支机构,我们将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让企业在前三五年内最大限度地获得政策环境和资金支持。在这个地方能够以最小的成本、最低的风险、最快的速度,获得成长和发展。第三是对产业发展具有平台性、公共服务性、技术支撑性等,如运营平台、技术研发平台、开发平台、公共技术平台、信息平台等,这些带有平台的企业和项目,我们将给予专门支持。”

成都天府软件园

创意龙头:移动支付和手机游戏

近日,成都市政府与中国移动四川公司及中国银联四川分公司共同签署了《关于联合推动成都移动电子商务发展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这意味着,在成都未来出门不用带钱包,乘车、购物只需刷手机的移动支付生活即将成为现实。

2013年,成都市各大商场、超市将陆续启用带有NFC功能的POS机,预计总数量达到10万台,预计用户数量将发展到200万、带动全市刷卡消费金额1000亿以上。这意味着成都市民只要携带有NFC功能的手机,就能在这些地方进行手机刷卡购物。

手机游戏是成都IT产业的又一大亮点。在2013年2月,成都尼毕鲁科技有限公司“帝国三部曲”中的《王者帝国》上线仅三天,就跻身苹果APP应用商店中国区畅销第一。随后又超越了诸如《愤怒的小鸟》之类的多款知名手游,刷新了中国开发者新纪录,位列苹果APP应用商店美国区收入榜排名第一名。

类似的情况还出现在成都数字天空科技有限公司等制作的产品上。实际上,在今年已有多款成都制造的手机游戏,长期占据各大应用商店排行榜前几名。

“在手游迅速发展的当下,成都的一些手游公司,甚至整个成都,都有可能成为新的主导者”,亚商资本投资副总裁熊能对媒体表示。一拨拨的西部创业团队还在涌入成都。

成都一直以来被认为是一个休闲的城市,上海的游戏圈中流传着成都公司员工如果被额外要求加班就会辞职,以“今天不舒服”为由请假的段子。但事实上,成都是一个充满了创意和激情的城市。也许是对生活的热爱和受周围舒适环境的熏陶,成都公司的创造能力并没有在高速机械化工作中被消磨,而是十年磨一剑,一旦喷薄而出就锐不可挡。

成都的创业文化、创业精神在高新区的企业中就有很好的体现。高新区目前70%的企业是本土创业成长起来的企业,23家上市公司无一例外是本土成长起来的企业。

“中国软件名城”只是第一步

2012年,成都软件着力扩大产业投资、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和培育新兴业态,保持了较快增长态势,获得了工信部“中国软件名城”正式授牌,产业发展环境进一步改善,服务外包、物联网、云计算和电子商务等加快发展。

《成都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到2015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较2010年的2070亿元翻两番以上,超过10000亿元,成都将初步建设成为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全国一流、中西部领先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据悉,在电子信息产业方面,到2015年,成都将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000亿元,年均增长速度达到45%以上,实现产业增加值1500亿元以上,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超过35%。发展重点为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器件、计算机及终端制造、电子元器件、应用电子、网络与通信设备、物联网产品制造等。在规划布局上,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核心,辐射双流、郫县、温江、龙泉驿等区(市)县。

在IT产业的全球化,高度创新、高度竞争的今天,通过广泛的市场合作,才能将区域内企业融入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塑造国际化、高端化的产业发展格局,才能为成都成为中国乃至世界未来创意之城创造基础。这需要开发者、投资者、市场先行者、政策引导者的共同努力。

在记者离开高新区时,又一家创业团队入住创业场,他们将免费使用四十多平方米的办公室一年。成都,有底气在北上广之外,成就自己的IT之梦。

猜你喜欢

高新区成都人才
人才云
聊城高新区多措并举保障贫困户“居住无忧”
遂宁高新区
穿过成都去看你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数看成都
高新区:全国“双创”示范生
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