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规划》精神落实到实践中去

2013-02-03邵剑挺新疆动物卫生监督所

中国畜牧业 2013年21期
关键词:疫病防疫设施

文│邵剑挺(新疆动物卫生监督所)

《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年》于2012年5月颁布实施,这个规划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将对我国动物疫病防治工作产生深远的影响。

《规划》中明确提出的三大策略:一是重大动物疫病和重点人畜共患病计划防治,推进重点病种向免疫临床无病例过渡,为实现免疫无疫和非免疫无疫奠定基础;二是畜禽健康促进策略,强化源头防治,提高动物整体健康水平;三是外来动物疫病风险防范策略,对境外流行、尚未传入我国的重点外来动物疫病加强风险管理。在我国建立起计划防治、健康促进、风险防范协调推进的动物疫病防治策略,无疑是正确的。

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的“一带三区”四大布局,重点突出;根据我国的养殖特点划分出优势畜牧业产业带,提出优先防控的病种和动物种类;在全国范围内划定人畜共患病重点流行区、外来动物疫病传入高风险区和动物疫病防治优势区,提出“三区”概念;为我国动物疫病防治工作重点勾勒出了一个清晰的框架,是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是科学的。

经过对规划的反复研读,自感责任重大,又信心百倍。在动物防疫政策和工作方向确定之后,作为一个兽医工作者,就是要把思想认识统一到《规划》的精神上来,把规划的精神落实到实践中去。通过认真的思考,基于《规划》提出的策略和任务、措施,结合本地动物防疫工作的实际情况,谈一谈自己对动物疫病防治工作的看法。

一、抓住改革的机遇,促进畜牧业生产方式的升级换代

我国畜牧业生产方式与资源的分布和转化方式有极大的关系,大致可分为两种形式,集约养殖和散养放牧两种形式,而动物疫病的防治工作形式与养殖方式又密不可分。散养放牧这种生产形式给动物疫病防治带来了很大的困扰,由于散养户和小型养殖场受到养殖规模的限制,收入不高,不愿也没有能力支付动物防疫成本,因此,国家在这个方面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但防控效率不高,往往是顾此失彼,常常易产生防控的盲区;一旦国家投入不足,防治工作将无法持续。目前要抓住国家实施的城镇化、退牧还草和土地合理流转等政策的有利时机,加强顶层设计,通过资源的重新配置,积极推进集约化养殖和规模养殖,促进生产方式的升级换代。减少散养户,扩大养殖(牧)户的规模,提高养殖者作为动物疫病防治主体的能力。

二、认真推行畜禽健康策略,全面提升动物整体健康水平

笔者建议,不但要健全种用动物的健康标准,对种畜禽场实施疫病净化计划;也要健全肉用、乳用及其他经济动物的健康标准,制定统一的健康养殖技术规范,将预防动物疫病的理念落实到饲养的过程中,提高动物的健康水平,从源头上解决动物疫病防治的问题。

在加大对动物疫病防治投入的同时,加大对健康养殖的扶持力度,对养殖企业或养殖场所建设和防疫设施实行补贴或补助制度,逐步改善小型养殖企业和养殖个人(牧户)防疫设施和养殖设施条件,让养殖者有能力按动物疫病防疫条件进行规范养殖和生产。特别是对经济不发达的西部区域,以草原畜牧业为主要生产方式为主的地区要加大防疫设施的投入。这些设施应该包括消毒设施、无害化设施、隔离围栏设备和水源改水等设施。

在以草原畜牧业为主要生产方法的区域畜牧主管部门要制定相应的措施,改变自然放牧的生产方式,向现代生产方式转变。加大生产基础设施的投入,设施条件和生产方式要符合动物防疫条件和健康养殖的条件。设施牧场间要设立缓冲隔离带;转场的过程要符合动物防疫条件,提倡机械化转场,逐步推行生物安全隔离区划管理制度。

广泛深入地开展健康养殖教育和培训,提高养殖者认识水平和健康养殖的技能,让养殖者自觉遵守和进行健康养殖。改变目前重动物疫病防控、轻宣传教育培训的现状。应有专门机构和人员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宣传,就像当年宣传计划生育那样的深度和广度,做到家喻户晓。宣传教育要注重实效,不能搞形式,走过场,不能靠一个发布会和电视报道就解决问题。要结合动物疫病防治、畜产品安全或对全社会或对特定的人群进行持续的宣传,并定期对宣传的效果进行评估。

三、实行养殖许可制度,对养殖从业人员实行岗位管理

目前,我国农村经济处于大变革时期,城镇化和土地流转的实行,给养殖业带来了转型的机遇期,养殖业不再是农村的副业,正在向产业和规模化过渡,这给动物疫病防治工作带来了新的课题。动物疫病的防治从根本上来讲是健康养殖的问题,在生产环节落实了防疫措施,就能够起到预防的作用。因此,在这种环境下,实行养殖许可,提高养殖业的准入门槛,能够提高畜牧产品的质量,养殖许可的条件应该包括生产条件、动物防疫条件和良好的人员素质和管理;对从业人员实行行业管理,进行身份(岗位)管理,建立终身培训机制。

四、大力推动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制度

一是首先在国家的层面进行重点区域的建设,要先行先试,通过试点取得经验,逐步推广;二是要调动地方的积极性,因地制宜,鼓励建立生物安全隔离区划制度,积极探索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的实现途径。根据提出的国家优势畜牧业产业带,西北为肉牛肉羊和奶牛的优势区,防控重点病种主要有口蹄疫、布鲁氏杆菌病、牛结核。新疆等省(区)不仅是人畜共患病重点流行区,而且由于处于扼守亚欧要道,又与八个国家接壤,也是外来动物疫病传入高风险区,承担着防范非洲猪瘟、口蹄疫和小反刍兽疫的责任。西部地域广阔,人员稀少,有良好的自然屏障;由于在西部畜牧业是传统的产业,又是重要的基础产业,其防疫基础条件比较好,防疫机构完整,具备建立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的基本条件。因此,国家应在投入方面向西部进行倾斜,探索在草原畜牧产业带推行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模式,先易后难,逐步推进;三是要逐步将国家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制度纳入强制性政策。

五、转变管理机制,逐步增加饲养者的防疫主体地位

动物防疫法中规定的防疫主体主要有政府、兽医主管部门、防控机构和养殖者。但在目前来看,养殖企业和养殖者的防疫主体地位被弱化了,造成养殖者依赖性加重。要通过增强养殖企业和养殖者的生产能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逐步提高养殖者的防疫和保证畜产品安全的主体地位。用经济手段促进和提高养殖者的防控动物疫病的意识和能力,从而提高我国动物疫病整体防控水平。

猜你喜欢

疫病防疫设施
“豪华防疫包”
春节防疫 不得松懈
民生设施非“摆设”
梨火疫病的识别与防控
中医名医 征战疫病
猪的主要疫病及防控措施(下)
猪的主要疫病及防控措施(上)
防疫、复工当“三员”
俄罗斯的防疫“宅”假期
垂直循环式立体停车设施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