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鲁迅创作漫谈

2013-02-01韩晶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2年2期
关键词:讽刺批判

[摘要]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他时常穿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头发像刷子一样直竖着,浓密的胡须形成了一个隶书的“一”字。毛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也被人民称为“民族魂”。在中国文学方面有很大的成就。其著名的有《狂人日记》《阿Q正传》《朝花夕拾》等。其著作都抨击着当时社会的黑暗与残酷。

[关键词]揭露;批判;讽刺

一、鲁迅先生生平的经历

在他祖父入狱的前后,他不得不到农村的亲戚家避难,长时期住在农村。在他们之间,没有相互的歧视和仇视,而是相互关心,相互友爱。鲁迅把他与农村小朋友这种朴素真诚的关系当作人与人之间最美好的关系而怀念着,描写着。后来离开家乡进了南京水师学堂,后来又改入南京路矿学堂。鲁迅先生在南京路矿学堂期间成绩优异,使他在毕业后获得了公费留学的机会。1902年,他东渡日本,开始在东京弘文学院补习日语,后来进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现日本东北大学医学部)。他选择学医,意在救治像他父亲那样被庸医所害的病人,改善被讥为“东亚病夫”的中国人的健康状况。鲁迅想通过医学启发中国人的觉悟。但他的这种梦想并没有维持多久就被严酷的现实粉碎了。

二、鲁迅先生的作品与思想

1918年5月15日,鲁迅先生在《新青年》杂志上首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了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它奠定了新文化运动,推进了现代文学的发展。这篇小说,大胆揭露了人吃人的封建理念,向沉滞落后的中国社会发出了“从来如此,便对么?”的严厉质问,大声疾呼:“救救孩子!”虽然鲁迅的小说不多,却都是意义重大。他把目光集中到社会的最底层,最底层的人民的生活才是体现现实的最大来源。他描写的大多是祥林嫂,阿Q,孔乙己这样一些最普通人的悲剧命运。他们生活在无爱的人间,深受着生活的折磨,但他们彼此之间也缺乏真诚的同情,对自己同类的悲剧命运采取的是一种冷漠旁观甚至欣赏的态度,并通过欺侮比自己更弱小的人来宣泄自己受压迫、受欺侮时郁积的怨愤之气。而鲁迅先生对他们的态度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鲁迅爱他们,希望他们能有所觉悟,拥有做人的法则。鲁迅对于权势者有着深恶痛绝的态度,他们有权势,却没有真诚与关心,对社会的进步没有丝毫的热情,他们关心的只是自己的权势和地位,自私、虚伪、冷酷,阻碍着社会的进步和改善。鲁迅小说,是我们精神文明建设的锐利的思想武器。中国语文教材里,鲁迅的作品出现的最为频繁。他作品的思想,是鼓舞人们创作的新历史的具有生命力的精神遗产。鲁迅先生的小说写得是平凡人的生活,没有离奇的故事,没有激动的情节,却充满了无穷的语言魅力,他对人物的心理描写细腻与微妙。最充分体现鲁迅先生创造精神和创造力的还应该首推他的杂文。从五四运动起,鲁迅先生开始用杂文的方式与反对新文化的各种不同的论调进行斗争,其中有无情的揭露,有愤怒的控诉,有尖锐的批判,有辛辣的讽刺,有机智的幽默,有细致的分析,有果决的论断,有激情的抒发,有痛苦的呐喊,有亲切的鼓励,有热烈的赞颂,笔锋驰骋纵横,为中国散文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更加宽广的道路。他的一生是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挣扎奋斗的一生,他用自己的笔坚持社会正义,反抗强权,保护青年,培育新生力量。他的文章富有典型意义的形象,篇章短小精悍,笔墨凝练犀利,锐利如匕首投枪。

三、鲁迅先生的精神傲骨

鲁迅是最具正义感的人,他同情贫弱,心顷革命,呼号改革,倡导更新,痛恨不公,厌恶强权,乃至“路见不平拔刀相助”。鲁迅是最具独立人格的人,他绝不攀附屈从,就像一棵矗立于高山之巅的巨松,傲然挺拔,坚如磐石。他“的确在时时的解剖别人,但更多的是更无情地解剖自己”。鲁迅不是伟大而是伟岸,他是中国人的一座不朽的丰碑,是中国人的理想的坐标。鲁迅先生,对中国人精神的深刻反思和对黑暗的坚韧反抗,对几千年来封建禁锢下的中国人的精神进行彻底的根柢性的反思,敦促中国人冲出思想的牢笼,获得精神的解放,达到精神的独立和思想的自由,他与黑暗苦斗,为光明苦争,傲视权贵,对“世上害己害人的昏迷和强暴”毫不妥协,骨头最硬;悲天悯人,为被压在最底层的劳苦大众呐喊疾呼,心地最善。勇猛、坚韧而悲壮地反抗绝望,苦苦奋斗了一生。他深刻的思想与精美的作品使他不仅在中国具有巨大价值。他的文章敲响了中国腐朽封建“吃人礼教”丧钟,警醒中国人沉睡已久的民族意识,揭开国人的劣根性。流露出鲁迅内心深处对弱势群体的同情和理解。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

他“俯首甘为孺子牛”,他一生都为改变整个民族的命运忙碌着;年轻时看到整个民族病弱的状态激发了他学医救国的志向,后来在日本学习过程中认识到中国人是病在思想上,因此弃医从文,决心用自己手中的笔改变中国人的思想;他的著作无数,其中《阿Q正传》、《孔乙己》、《药》、《狂人日记》等都深刻反映了当时畸形社会下人们真实的生活状态和思想状况。他的著作对当时的社会尤其是青少年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促进人们为改变中国落后状况而努力奋斗。他的精神可以用三个字来形容——民族魂,这也是当时的人们在追悼会上盖在他遗体上的三个字。最后可以说他是一个有思想、有民族大义、思想开放进步,时代造就的伟大的文学家。

作者简介:韩晶(1980-),黑龙江大庆人,大庆铁人中学,研究方向:阅读能力研究。

猜你喜欢

讽刺批判
新世纪以来国产歌舞电影典型案例分析
强人工智能和超级智能:技术合理性及其批判
对风险刑法理论的批判与反思探究
冲破单向度的枷锁
用“批判”的思维解读语篇的光辉
鲍德里亚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的价值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