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全球视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2013-02-01孙新章王兰英何霄嘉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3年7期
关键词:文明理念绿色

孙新章 王兰英 姜 艺 贾 莉 秦 媛 何霄嘉 姚 娜

(1.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北京100038;2.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北京100038)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西方发达国家积极制定和实施促进绿色经济的政策措施。2012年6月“里约+20”峰会通过的题为《我们希望的未来》成果文件中,明确提出绿色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具之一,并鼓励各国依据国情制定绿色经济政策[1]。绿色经济正在成为驱动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国际上大力推崇绿色经济的同时,中国提出了生态文明的概念,并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全面阐述了以“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为核心的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强调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2]。西方倡导的绿色经济与我国提出的“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有何异同?如何理解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关系?深刻认识这些问题对于稳步推进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从全球可持续发展理念演进与实践探索的脉络出发,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并提出了立足全球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若干思路建议,以期能为相关决策提供参考。

1 全球可持续发展进入新阶段

1.1 全球可持续发展已经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是可持续发展理念形成阶段(20世纪60年代-1987年)。从20世纪60年代人类开始对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进行理性反思。《寂静的春天》、《增长的极限》、《人类环境宣言》等重要报告,有力地唤醒了人类的环保意识[3],并促进了联合国环境署以及一些区域性或国家层面环保机构的建立。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了著名的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首次定义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即“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它标志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形成。

二是从环境保护入手推进可持续发展阶段(1987年-2002年)。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国际社会积极开展可持续发展行动,特别是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的召开使可持续发展得到了国际社会广泛认可,世界各国开始积极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有近100个国家制定了国家级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从这一时期各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核心内容看,大都对环境保护予以高度重视,主要是从环境保护和治理角度入手来推进可持续发展。

三是可持续发展“三大支柱”机械平衡阶段(2002年-2012年)。基于各国实践,国际社会逐渐认识到了单纯从环境保护入手解决不了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在2002年约翰内斯堡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峰会上,国际社会提出了必须要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环境保护(即可持续发展“三大支柱”)三者统筹兼顾,平衡推进。但此后的近十年时间里,国际社会并没有找到将三者统筹起来的有效措施,“三大支柱”基本上是被机械式地加以平衡甚至仅停留在口头表态阶段。全球尺度看,“三大支柱”平衡的局面并没有实现。例如,从千年发展目标的进展来看[4],全球在消除贫困、改善教育等目标方面取得较大进展,而环境目标却差距较大。

1.2 全球可持续发展正在进入以绿色经济为主驱动力的新阶段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绿色经济迅速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发达国家主导了这场绿色变革。发达国家积极倡导绿色经济,其驱动力是应对金融危机和全球气候变化,关键内容是降低对化石能源的依赖,核心目的则是迅速扭转经济颓势和失业率高企,并在未来全球竞争中占据制高点。在这一背景下兴起的绿色经济,何以能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并写入《我们希望的未来》?

从表面上看,这是由于南北两大阵营在“里约+20”成果文件磋商中相互妥协的结果。但从深层次原因看,绿色经济的提出有其内在的必然性。这是因为,绿色经济强调通过对资源环境投资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这为从根本上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有机结合提供了可能。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发展绿色经济的迫切性和侧重点不同,但这并不否定绿色经济有利于各方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有机结合。实际上,包括中国、南非、巴西在内的许多发展中国家已经采取了切实的行动[5]。可以说,绿色经济的提出,找到了将可持续发展“三大支柱”有机结合的支点,也将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由“三大支柱”的机械平衡转向有机结合,全球可持续发展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2 全球视野下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

2.1 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生态文明概念最早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在中国的哲学界、生态学界出现[6],2007年写入党的“十七大”报告,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从涵义来看[7],生态文明是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科学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生态状况的总和。生态文明作为一种新的文明理念,摒弃了人类破坏自然、征服自然、主宰自然的理念和行为,倡导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合理利用自然,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生态文明提出的背景与国际上的可持续发展相同,都是对工业革命以来生态环境遭受大肆破坏的深刻反思;在内涵上二者也是一致的,都是对人与自然和谐理念的阐释。二者的不同点在于提出的角度不同,生态文明是从文明形态入手,可持续发展是从发展方式入手;二者的发源地也不一样,可持续发展源于西方,生态文明源于东方。

2.2 生态文明理念的形成为中国引领全球可持续发展创造了条件

生态文明虽然主要是依据中国国情提出的,但它充分考虑了当前及未来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形势;中国所提出的“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五位一体”等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举措和机制,丰富和发展了全球可持续发展理念,为中国进入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前沿创造了条件。

第一,生态文明理念的提出和完善,丰富了可持续发展理论体系,促进了中国在国际可持续发展舞台中由被动跟随转向自主发展。1992年联合国环发大会后,中国积极呼应里约精神,于1994年制定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1996年将可持续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2003年制定《21世纪初可持续发展行动纲要》。虽然中国行动积极,在国际可持续发展舞台日渐发挥重要角色,但总体看,这一时期所采取的行动基本上是对国际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引进、消化和吸收,是被动跟随阶段。党的十七大以来特别是十八大对生态文明建设内涵的全面阐释,使中国形成了自己完整的可持续发展理论体系和战略框架。由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各项举措是以中国国情为基础提出的,符合中国当前和未来发展的实际需要,可以认为,生态文明理念的形成标志着“中国式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全面形成。

第二,中国所提出的“五位一体”总布局以及“绿色、循环、低碳”三大发展举措,丰富了可持续发展的机制与实践,为引领全球可持续发展创造了条件。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引领全球可持续发展潮流,是“中国梦”的应有之义。实现这一目标,就要求“中国式可持续发展道路”既要立足自身,更要面向全球,要站在世界可持续发展理念创新的最前沿。从生态文明的内涵来看,它将生态环境全面纳入发展范畴,强调通过增强生态环境产品生产能力来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并提出了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三大战略举措。与国际上的绿色经济相比,“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内涵更加丰富,尤其是更加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和包容,更有利于“三大支柱”的有机结合。另外,中国所提出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布局,是对可持续发展推进机制的重大创新。从国际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来看,政治、文化与经济、社会、环境“三大支柱”密切相关,将五者统筹协调、一体推进,更加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

3 立足全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若干思考

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立足当前、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决策,也将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历史过程。从当前来看,影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国内外因素很多,较为突出的有四个。一是金融危机以来主要发达国家积极推动制定国际绿色经济路线图、绿色标准等,国际贸易规则中的绿色指标越来越严格,发达国家依靠制度规则打压以我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发展的意图日渐明显;二是我国在全球经济格局中的地位已经大大提高,发达国家以及部分发展中国家都期望我国在全球可持续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甚至要求我们承担与我国发展阶段不相符合的更多责任,我国将承受“双重压力”,并且这种压力趋于加大;三是金融危机以来西方国家大力推行以绿色产业为核心的“再工业化”,技术密集型和部分劳动密集型的新兴绿色产业的国际分工格局有可能向发达国家“回溯”;四是我国经济已经进入中速增长期,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等突破“中等收入困境”的任务艰巨。

推进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需要科学应对所面临的这些因素。总体来看,对外要把握国际可持续发展规则制定的主导权,尽可能维护和争取发展空间;对内要切实加快绿色转型进程,促进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民生。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应考虑如下几个基本思路。

第一,积极参与“里约+20”后续行动,努力成为各方借重的关键角色,维护并拓展国际发展空间。我国应在准确把握国际可持续发展领域主要政治集团内部利益诉求演变及分化趋势前提下,积极参与国际绿色经济规则制定、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制定、2015年后全球发展议程设置等“里约+20”后续行动,主动施加影响力,努力成为南北两大阵营平衡立场的支点和借重的关键力量,将“双重压力”转化为在国际上拓展发展空间和话语权的“双重机遇”。

第二,科学制定生态文明建设路线图,统筹协调绿色转型、绿色转移和新兴绿色产业发展,使生态文明建设与“中等收入困境”的破解协同实现。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钢铁、水泥、制造等传统行业对经济增长贡献大、容纳的就业多,这些行业在我国由中等收入向高收入国家迈进过程中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建设生态文明,当前应把传统产业的绿化放在突出位置,把新兴绿色产业的培育作为参与未来国际竞争的重要抓手。与此同时,在国内产业空间优化布局过程中也要强调“绿色化”转移[8],要把“绿色、循环、低碳”等理念贯穿于城镇规划与建设过程中。

第三,立足全球谋划和推动绿色、循环、低碳创新,提高科技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支撑和引领作用。从面向国际看,应紧密跟踪后“里约+20”时期国际可持续发展领域的科技创新尤其是绿色科技创新的趋势,立足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实际需要,积极参与和主动融入国际绿色科技创新进程。从面向国内看,应根据生态文明建设所提出的“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和“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等要求,全面调整资源环境领域科技创新的思路;根据“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当前及未来需求,有针对性地部署一批关键科技项目;应充分发挥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的平台作用,探索将生态文明理念全面融入地方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建设中的途径和方法,努力将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成为生态文明的先行先试区。

第四,不断创新经济社会管理机制,把全面推行绿色GDP作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重要抓手。应加强将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的方法研究,全面建立起以绿色GDP为重要内容之一的地方政绩考核体系。加快生态补偿、排污权交易等推广进程,努力促进区域间、行业间的公平、平衡发展。

致谢:在本文写作过程中,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的郭日生主任、彭斯震副主任、周海林处长、宋敏副研究员、夏玉辉副研究员提出了许多好的建议,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编辑:李 琪)

References)

[1]United Nation Conference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The Future We Want[R].2012.

[2]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Hu Jintao.Firmly March on the Path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Strive to Complete The Building of a Moderately Prosperous Society in All Respects:Report to the Eighteen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M].Beijing:People’s Publishing House,2012.]

[3]王伟中.《中国21世纪议程》:迎接挑战的战略抉择与实践探索[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2,27(3):274 -279.[Wang Weizhong.China’s Agenda 21:Strategic Choice and Practice Pursu-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J].Bulletin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2012,27(3):274 -279.]

[4]United Nation.The Millennium Development Goals Report 2012[R].2012.

[5]朱婧,孙新章,刘学敏,等.中国绿色经济战略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22(4):7 -12.[Zhu Jing,Sun Xinzhang,Liu Xuemin,et al.Research of China Green Economy Strategies[J].China Population,Resource and Environment,2012,22(4):7 -12.]

[6]申曙光.生态文明及其理论与现实基础[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3):31 -37.[Shen Shuguang.Theory and Reality Basis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J].Journal of Peking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ology,1994,(3):31 -37.]

[7]贾庆林.切实抓好生态文明建设的若干重大工程[J].求是,2012,(4):3 - 7.[Jia Qinglin.Earnestly Carry out Projects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J].Qiu Shi,2012,(4):3 -7.]

[8]邓楠.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与绿色经济[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22(1):1 - 3.[Deng Nan.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Green Economy of China[J].China Population,Resource and Environment,2012,22(1):1 -3.]

猜你喜欢

文明理念绿色
绿色低碳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请文明演绎
漫说文明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对不文明说“不”
文明歌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
中医理念的现代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