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础理论与前沿研究相结合
——工程材料学教学体会

2013-01-31袁广银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3年19期
关键词:非晶材料科学基础理论

袁广银

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上海 200240

凡与工程有关的材料都称为工程材料。工程材料按其性能特点分为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两大类。结构材料以力学性能为主,兼有一定的物理、化学性能;功能材料以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能为主。工程材料主要应用于机械制造、航空、航天、化工、建筑及交通运输等部门,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工程材料学作为高校工科材料类和大机类本科生专业基础课,在目前宽口径复合型人才培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笔者在工程材料学课程中运用基础理论与前沿研究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获得了不错的教学成果。

1 工程材料学课程内容与目标

工程材料学课程属于材料科学与工程类专业的技术基础课。材料科学与工程类专业的学生在学完材料科学基础和材料加工原理等基础理论课后,头脑中堆满了有关材料科学的概念和现象,但是在遇到实际问题时往往不知从何处下手。工程材料学就是从材料科学和实际使用的角度出发,根据学生已有的材料科学的基础理论、概念和现象,建立整体统一的概念和体系,阐明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在实际工程中正确地选择材料和使用材料的能力。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需要掌握各类金属材料的基本特征,改善材料性能的技术途径以及合理地选择材料、使用材料的原则和方法,具备能根据零部件实际服役条件正确合理地选用材料、安排其大致的加工工艺路线,制定其相应的热处理工艺的能力,为今后实际科研和生产奠定技术基础。

2 基础理论与前沿研究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工程材料学课程重点讲授常规工程材料的组织结构特征和性能特点,改善性能的热处理工艺以及常规工程材料的选用等方面的内容。采用课堂讲授、课堂讨论以及有关材料热处理、加工等工厂实际情景录像、现场观摩等多种教学方式加强学生对课程基本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2.1 理论与科研实际相结合提升学生的认知程度

仅通过文本、图片、声音及图像等多种形式来向学生传达课程信息,并不能让学生对工程材料学这一应用型课程具有直观与深刻的理解与体会。因此,为了使课程内容多样化,增加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工科材料类和大机类本科生对工程材料学课程的认知程度,加强基础课程理论与前沿科研信息的衔接,笔者在授课过程中将自己相关的科研工作与体会灵活地穿插在课堂内容中加以介绍。

如在第一章讲解“非晶”与“准晶”的概念时,笔者用一节课时间介绍自己在该领域的研究工作以及国际上在非晶、准晶材料领域研究的最新进展和非晶、准晶材料的应用现状。这一做法在唤起了一些学生对非晶和准晶材料的研究兴趣的同时,多层次深入的介绍让学生对非晶的理解不仅仅停留在“非晶是一种没有原子的三维周期性排列的金属或合金固体”的概念上,而是对非晶这一特殊结构材料的发展及应用价值有了较为直观的了解。不仅如此,通过对特殊原子排列结构的理解与学习更能促进学生对金属结构相关内容的联想与反思。这样,对于工程材料学课程中其他相关内容的理解也起到较大帮助作用。

又如,在《有色金属》章节介绍“镁合金材料”时,笔者将自己在镁合金材料领域多年的研究积累浓缩在一节课中对学生做了生动的介绍,特别注重高性能镁合金材料研究思想的介绍。可降解镁合金材料作为生物医用材料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笔者在课程中向学生介绍了由上海交通大学轻合金精密成型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自主研发的JDBM可降解生物医用镁合金的研究现状。在丰富课程理论内容的同时,也向学生传达了前沿的研究思想与发展趋势,不仅有助于学生对工程材料领域的认识,也有助于学生建立材料科学整体的宏观认知与理解。

2.2 理论联系实际促进学生独立思考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教学过程中还应注重学生被动学习与主动思考的结合。因此,在基础理论与前沿研究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中,笔者针对提高学生主动思考这一问题,通过启发学生完成在工程材料领域中的相关调研加深学生对工程材料行业的思考与了解。

笔者针对所讲授的主要工程材料的最新研究及应用现状布置了以下调研题目:

(1)民用建筑用钢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2)汽车用超高强度钢板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3)核电用钢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4)大型飞机关键结构用先进钢铁材料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将学生分成4个小组,每个小组从以上4个调研题目中选择一个专题,通过网络或者查阅文献等方法了解相关的知识。每个组员要求提交一份不少于2 000字的专题综述报告,不仅仅要求学生撰写文献综述,而且鼓励学生在综述中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同时每个小组制作PPT并合作完成一个15分钟的专题报告展示。

这一做法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能提高学生检索文献及团队合作的能力。

此外,本课程成绩的考核强化了平时学习效果的考核。课堂讨论、调研报告、考勤等占总成绩的50%,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50%。所以,学生对这门课程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学习热情,很好地实现了本课程教学大纲的目标。笔者前后对7届学生讲授工程材料学课程,学生网上评教结果均为优秀,本门课程的教学方式和效果受到了学生的充分肯定。

3 结束语

总体看来,采用基础理论与前沿研究相结合并辅助多种教学手段的教学方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较好地掌握了各类常见金属工程材料的组织、结构特点、改善性能的基本途径和相应的工程材料的选用。通过7届学生的期末试卷完成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可自主完成基本工业零部件的选材、加工与热处理工艺,很好地实现了本课程教学大纲的目标。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工程材料学课程的教学需要材料科学基础及材料加工原理等基础课程作为铺垫,了解学生对材料学科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是合理安排课程内容的重要前提之一。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本课程是材料科学与工程类专业学生的技术基础课,是与实际工程联系最密切的一门材料类课程,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其在整个材料类课程体系建设中的地位。

猜你喜欢

非晶材料科学基础理论
天津市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Fe基非晶粉末降解性能研究
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沈阳理工大学)
李达与党的基础理论建设
浪漫的材料
我校省级高水平应用特色学科简介
——材料科学与工程
天津德天助非晶纳米科技有限公司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中医基础理论
高速公路智慧服务区基础理论探析
10kV非晶合金变压器提高抗短路能力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