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主题式学习在“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课程中的实践研究

2013-01-31刘玉美

职教通讯 2013年27期
关键词:成果信息课程

刘玉美

一、主题式学习的提出

当今国际教育改革的主要趋势是开发学生潜能,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也把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为培养学生的一个核心理念。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是一门侧重实践和应用的课程。知识涉及面广,教学容量大,可扩充性强,而且更新周期短,时代特征鲜明。一本教科书的内容往往不能满足所有学生的学习需求。如果我们依旧沿袭过去“教一本学一本考一本”的教学方式,是不适宜学习者主动地进行探索式学习的,更谈不上学习者个体的全面发展。鉴于以上问题,我们考虑必须要在学习内容及学习内容的组织方式上有所革新,从内容的选择、组织和呈现方式上寻找出路。主题式学习就是其中一种很有益的尝试。

我们利用主题学习网站这一信息化平台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实现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学习,为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二、主题式学习的概念及特点

主题式学习(Theme Based Learning)是指学生围绕一个或多个经过结构化的主题(Theme)进行学习的一种学习方式。在这种学习方式中,“主题”成为学习的核心,而围绕该主题的结构化内容成了学习的主要对象。[1]

主题式学习具有“主题集中,组织优化,利于探究”的特点,在新课程中引入主题式学习,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提高学习的效率,改善学习的效果,进而有利于新课程的各项目标的达到。一方面,支持学生自主、探究式的学习需要为学生构筑一个适合学生探究的良好的资源环境。在主题式学习中,由于学习内容是按照“主题”的方式进行组织的,同时,主题又是经过“结构化”处理的,学生要学习的内容集中、有序。同时,由于整个学习内容的组织是围绕“主题”展开的,利于资源的拓展和扩充,在学习内容的“质”和“量”上对学生的学习提供支持。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主题”的属性,体现教学同“社会、自然、生活”的联系,选择一些同自然、社会、生活相接近,学生又很感兴趣的主题,让学生来进行学习,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2]

三、主题式学习的实施过程

主题式学习一个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以“主题”为核心来组织学习,这一点同传统的课堂教学以章节知识点来组织教学有很大的不同。

主题式学习的实施分两个阶段完成:准备阶段和实施阶段。以下是教师在《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课程中实施主题式学习的步骤。

(一)准备阶段

在准备阶段,笔者首先将主题式学习的目的、意义及校园网的应用等向学校领导作了具体说明,争取学校的支持。学校从课程安排、校园网的使用等都给予很大的支持,而且还专门在校园网上开设了主题式学习网站,提供BBS 留言板,为我们在网上的交流提供方便。然后笔者又做了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1.教师必须明确教学任务。主题式学习不是盲目的学习,教师首先必须明确要进行的教学任务,为后面提炼主题、进行教学设计做好准备。

2.认真、细致地做好学习设计。这是基于网络的主题式学习中最为重要的一个步骤,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效果的好坏和学习组织的成败。

3.制作本主题的主题式学习网站。同主题式学习相对,主题式学习网站是指基于特定的主题和教学情境,内容经过组织,结构经过布局,较集中、全面的反映某个主题的支持学和教的网站。主题式学习网站是学生进行主题式学习的重要入口和媒介,为主题式学习提供了集约化的资源环境,从某种意义上说,主题式学习网站建设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基于网络的主题式学习的效果的好坏。[3]

(二)实施阶段

1.确定主题。主题任务:李老师家计划花7 000元钱组装两台台式电脑,一台主要用于儿子学习和玩游戏,花4 000 元左右;另一台主要是用于李老师备课,3 000 元左右。家中已经接入宽带,并保证两台电脑能同时上网,请同学们帮其组装完成。

说明:本主题包括《计算机组装与维修》的第12 章零部件选购建议与规划,第13 章DIY 组装流程,第14 章安装软件系统以及《网络》课程中路由器的安装。

要求:(1)时间:24 课时(六个周);(2)学生制定学习计划书;(3)学习各个零部件选购的建议和注意事项,搜集资料,规划采购清单;(4)学生去市场调查各个硬件的型号、价格以及匹配情况并作记录,使用电子表格程序EXCEL 将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汇总,最后确定购买方案;(5)通过主题学习网站和网上资源,学习组装电脑的流程和方法,自己动手组装电脑;(6)安装上相应的软件,并保证两台电脑能同时上网;(7)制作一份关于“电脑组装DIY”的多媒体报告文档(PPT),并在教室网络中让其同学共享;(8)制作一个网页或PPT 来让其他学生共享他们的学习成果,其中要包括:选择各个硬件的原因、安装方法和顺序及匹配情况、周计划、选择各部件的注意事项、采购清单、组装流程、所参考的资料来源等;(9)写一篇论文,论述自己学习本主题的体会;(10)通过共享他们的演示文稿或网页、发布到校园网上和传递给E-mail 网友,与其他学生进行交流。

2.组织学习小组,制定行动计划。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课程设计,每小组5-7 人,由小组长全权负责。确定研究思路,制定切实可行的总体计划和每周研究计划,是进行课题研究中很重要的工作。教师制定总体计划,学生也要根据教师的教学计划,作出小组的周学习计划,并对小组成员进行具体分工。

3.完成主题。完成主题是主题式学习的重要过程,包含收集信息、组织加工信息、交流信息等,其中主要包括以下5 个步骤。

(1)搜集与筛选信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按照行动计划,通过书籍、音像资料、网上信息、市场调查等获得相关主题的信息。由组长统筹安排,将研究内容分为几个模块,明确每位组员所需负责的模块。组员接受任务后,可通过多种途径对所负责的模块进行相关内容的资料查询。教师还要和学生一起在周末到电子信息城实践调查,学生将搜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

(2)组织、加工信息。在学生获取信息后,尝试使用合适的方法对得到的各种信息进行过滤、分析、处理,使学生对知识形成一定认识。例如在本主题中,学生利用主题学习网站和搜索引擎找到众多的各部件配置方案后,教师需要组织学生,或分头查寻,或共同学习,保留有用的信息。从个人需要、价格、接口、厂商情况等几方面考虑,初步确定出规划方案。然后再到计算机市场考查相关行情,最后确定出规划方案。

(3)制作作品。每个学生根据自己得到的不同信息,形成自己初步的学习体会或研究成果,并且以论文、幻灯片或者主页等形式将初步取得的成果具体体现出来。学生在制作网页或演示文稿的时候,也学习了制作网页和PowerPoint 的技巧方法。

(4)对形成的初步成果进行研讨。教师利用多种形式来完成对成果的研讨,或者编成群组在班级内交流,或者通过网络进行交流,对初步形成的成果进行合作研究与讨论。本主题中,学生共进行了三次研讨:第一次是学生将自家电脑的配置情况进行讨论,初步了解各部件的型号、价格以及怎样才能最优化配置。第二次研讨是学生在主题学习网站或互联网查找资料,并去市场进行市场调查,确定配置方案时进行讨论。通过讨论进一步确定各组的购买方案。第三次研讨是学生对所做的整个工作进行交流。学生在研究过程中,还可以通过校园网上的BBS 论坛、QQ 等进行同学间、师生间的交流。这样的研讨过程,不仅培养了学生分析、归纳、处理、加工信息的能力,而且更重要的是得到了科学研究方法和思维的训练,在实践中实现了学习能力的提高。

(5)完善作品。经过充分的研究、研讨后,再根据收集到的新信息,完善自己的学习体会或研究成果。学生围绕主题,将各种途径获取的信息,组织成丰富的内容,形成多样的主题报告,如多媒体演示文稿、Excel、网页等。这样在众多信息及其来源的使用对比中,不仅使自己的研究成果得到进一步完善,还使学生充分体会到网络的优点与不足。

4.成果展示与交流。经过一段时间的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形成观点与取得成果、修正观点与成果完成的阶段性成果,并不是主题式学习的结束。学生还要学会展示、宣传自己的成果,对完成的主题可以利用各种形式进行展示与交流。教师既可以指导和组织学生通过E-mail 将自己的成果发送给自己的师长、友人,也可以将成果形成论文以网页的形式在校园网上发表,还可以制成投影片在课堂中与同学交流。[4]

四、主题式学习评价的实施

笔者在这次主题式学习课程的成绩评定时,既对主题组进行评定,又对个人进行评定,评定既关注最终的成果,又关注研究的过程。在评定主题组的成绩时,综合考虑了以下几方面的因素。[5]

(一)方案设计(占20%)

对方案设计的评价主要集中在选题的价值、科学性和可行性、研究思路上。

(二)研究过程(占40%)

由指导教师评定,根据学生研究计划的周密性、活动过程的严谨性给出分数。在这一过程中,由指导教师和小组成员不断的进行自评和他评。

(三)成果鉴定(占30%)

由评议小组、本组成员和其他组成员评定,该评议小组由指导教师和另外两名教师组成,主要的评价内容有成果的表现形式、材料的完整性、预期成果的达成度、成果的可靠度、成果的可信度和成果的实际水平。

(四)答辩表现(占10%)

由鉴定小组评定。评价内容主要包括陈述的条理性、语态、仪表;成果的展示情况及陈述时间的运用;回答问题时的应变能力、应答的正确性;回答问题时的合作性和对时间的运用。

小组成绩按上述指标综合评出,个人成绩由小组和指导教师评议决定等第,上报班主任。个人的最终成绩是小组成绩和个人等第的权重成绩。

五、实验结论

随着课程改革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不断推进,这种以“主题”为核心,以网络为媒介,发于课内、辐射课外的学习方式实施的条件将不断走向成熟。[6]同时,这种学习方式尊重学生体验,倡导自主、合作和探究,充分体现了我国正在推行的新课程改革的精髓,在新课程改革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中都将占有一席之地,也必将推动课程改革进展,带动中小学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1]陈月茹.美国主题单元外语教学改革管窥[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2(5):33-35.

[2]顾小清.促进IT 与跨学科课程整合的主题学习模式[J].电化教育研究,2003(3):61-65.

[3]黄娟,李克东.开发专题学习网站及进行相关研究性学习的思路及方法[J].中国电化教育,2003(5):25-27.

[4]武健.主题化——互联网时代的网络教学[J].人民教育,2001(2):46-47.

[5]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J].电化教育研究,1997(3):3-9.

[6]黎小瑾.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方法新探[J].职教通讯,2012(30):64-65.

猜你喜欢

成果信息课程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验收成果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工大成果
“健康照明”成果聚焦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订阅信息
“三医联动”扩大医改成果
展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