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少年休闲体育边缘化探微:困境与出路

2013-01-31冯国敏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13年4期
关键词:闲暇青少年体育

冯国敏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体育部,广东广州 510507)

人类的休闲活动是伴随物质生产和社会发展而丰富起来的,是代表文明进步的一种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美国学者斯金纳曾说:“一种文化能在多大程度上决定自身的前途,检验这种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是看他如何处理闲暇问题。”[1]在未来以休闲为中心的社会中,大量闲暇时间的增加可能危及个人与社会的休闲质量。

关于休闲,或许我们不禁要问,什么样的休闲活动才算是正当的休闲活动?休闲活动是指闲暇时能自由参与,可满足个人生理、心理需要,进而塑造健全人格、增进家庭、社会和谐的活动。2005年《中国教育报》就曾发出呼吁,要关注中小学生闲暇时间,指出我国对青少年学生的闲暇时间是放任自流的,很少关心他们放假或放学回家之后空闲的时间如何安排。青少年暴露在各种社会痼疾之下,使他们处于高度危险之中,由于身处该阶段充满着极大的变化和不确定性,假如我们重视、引导、管理不够,那造成的后果难以想象,其实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去包办学生闲暇时间的安排,而是要从现代生活方式教育入手,使他们自己能把握健康的生活,而作为休闲内容之一的休闲体育更加应该引起重视。

1 青少年休闲的边缘化现象与困境

1.1 青少年“真实休闲”的缺失

巴勒特(Bartlett,1987年)明确指出,如果不给孩子们玩耍的机会,孩子们也就没有了身心、认知、情感和社会化发展的基本机会[2]。现阶段我国青少年学生每年放假在家的时间是170天,占全年时间的47.12%。理论上,这段时间没有了学校的监督和管理,相对自由,我们把它定义为“闲暇时间”,而青少年群体的“闲暇活动普遍处于低质量水平”,应试教育的绝对强势使“真实”的休闲越来越成为学生的稀缺资源。

曾有学者在比较中国和美国教育的异同后提出这样的观点,认为中国孩子缺乏真正意义的休闲生活,在我们的教育,包括家庭教育里,孩子较缺乏选择权,受升学教育的影响,孩子从小背负着沉重的学业及心理压力,课堂上老师说什么孩子就得听什么,到了课外,家长对孩子又有许多限制,孩子的休闲活动往往会被限制在室内,休闲方式被控制在家长手中[3]。休闲成为青少年学生的“奢侈品”,主要表现在:首先,父母对其空闲时间的支配,导致青少年的空闲时间变成了提高其学习能力和竞争力的学习时间,各种“提高班”、“奥数班”、“兴趣班”实为学校教学的延伸;其次,青少年自己不会构建有利于身心健康的休闲时间,导致时光虚度;再次,父母对其时间的支配,致使青少年不得不参加更多成年人喜欢的活动,而不是自己喜爱的活动。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青少年的休闲质量。

2009年3月,“中日韩美四国高中生权益状况比较研究”的调查结果显示,四国高中生休息日最想做的事都是和朋友一起玩。各国都有相当一部分高中生,尤其是普通高中学生觉得平时(不包括周末和节假日)自由时间不够。从各国高中生的自由支配时间量来看,以美国高中生最多,86.5%的美国高中生自由支配时间在1小时以上。与日韩美三国高中生相比,中国高中生休息日所做的仍然是与教育有关的事情。由于面临激烈的升学竞争,他们普遍缺乏闲暇时间,也显得不会“玩”。所以,中国高中生迫切需要休闲生活的教育与指导[4]。

美国一位历史学家曾经说过:“一个人选择目己的闲暇方式也就是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5]对于成长中的青少年来讲,休闲主要适应于两种情况:第一种是将休闲的时间作为学习时间继续使用,以提高学习成绩和积累经验;第二种是通过休闲来改变自己,使自己能更好地适应环境、适应学习、全面发展,有一个健全、积极的心态和健康的身体。当他们把休闲的时间都作为学习时间的时候,在休闲成为青少年学生的“奢侈品”的时候,在他们的自我需要得不到实现的时候,他们是否能够得到个性的发展和人格的完善呢!

1.2 休闲方式的“非体力倾向”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青少年的休闲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并朝新奇、刺激、另类、时尚的方向演变,主要呈现出三种趋势:一、从主观上看,现代青少年在休闲娱乐的选择上有一定的自主性,他们能够选择自己喜欢的活动,安排自己想做的事情;二、从途径上看,现代青少年休闲娱乐的来源更为广泛,可以通过更为丰富、广阔的休闲娱乐环境如:电视、书刊、卡啦OK、网络等途径来实现自己的休闲计划;三、思想观念的转变使人们便于接受。

新鲜事物,休闲娱乐沿着时尚化方向发展,时髦、流行、新潮已成为现代青少年休闲的代名词,无论是休闲的方式还是休闲的内容都别具一格[6]。由此可见,作为一种浮现在社会生活表层的现象,青少年休闲娱乐在一定程度也反映了社会变迁的节奏.,而休闲体育作为一种休闲方式,目前并没有得到青少年的重视和认识,相反,一些“新娱乐”包括以网络游戏、移动电话等为工具的数字娱乐,和嘉年华、真人秀等为内容的新型体验娱乐,成为青少年休闲重要元素。

中国心理学会主持的“网络成瘾心理治疗与预防”课题研究表明:对中国孩子尤其是城市孩子来说,一个重大的问题是游戏缺失。很多人以为,在中学阶段孩子已经不需要游戏了。实际上青春期的孩子仍然需要游戏,只不过他们需要社会角色更丰富的游戏,需要有象征意义的游戏帮助他们长大[7]。现在中学体育活动不仅少,而且男生的活动在时间上和内容上都和女生差不多,其实男生是需要在游戏中有一定的肢体接触,甚至肢体冲突的。当现实生活无法满足时,他就去找替代品。网络游戏很多都是战斗游戏,足不出户就可以体验各类体育运动的刺激,登山、游泳、各种球类比赛,应有尽有。所以很容易被男生迷恋上,这也是为什么我国青少年网络成瘾以游戏为主的重要原因。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青少年的休闲方式丰富多样,有明显的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孩子们在学校学习是“发展”,休闲时间则是他们另外一个“发展”空间。但是,没有健康的课余生活方式让青少年的身心发展受困,在度过闲暇间时,存在明显的“非体力倾向”。休闲体育暂时没有得到学校、家长和社会的重视,是一个明显的“被遗忘的角落”。结果导致他们的视力下降、体质变差,身体健康受到严重影响。

1.3 “休闲异化与缺失”带来的影响

休闲对青少年来讲既可以是一笔财富,也可以是一个负担;既可以成为他们自由活动、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的生命乐土,也可能成为虚掷光阴、消磨意志、放浪形骸的生命泥沼。事实上,闲暇时间的增加并不必然带来个性的全面发展。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可以充分利用现代的工具作为休闲的载体,比如汽车走入家庭,使自驾游成为时尚;电脑的普及更让人们体验到网络的乐趣,不出家门就可以看电影、听音乐、玩游戏、交朋友;各种各样的现代传媒更为人们的休闲生活带来色彩。纵观青年的休闲活动,处处体现现代的气息。在这种环境下,有4种现象非常普遍:一是“网络成瘾”,二是“偶像崇拜”,三是身体素质下降,四是创造能力低下。

表1 信息、娱乐带来的问题

近些年,学生体质下降已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近几年国内几个城市的调查表明,目前我国儿童青少年糖尿病患者占全部糖尿病病人的5%,每年还在以10%的速度递增;6岁至18岁的中小学生中高血压发病率已达9.36%。他们往往是成年人高血压病的“接班人”[8]。这些成年期的疾病在我们青少年当中的“流行”,究其原因,除遗传因素外,与生活方式有密切的关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呼吁各国采取措施引导青少年进行健康有益的休闲娱乐活动,因为青少年容易在成人的娱乐场所中“失足”。

随着社会的发展,青少年的休闲内容和休闲方式也比以往更加复杂化;而且,青少年正处在人生的关键时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步形成,是非辨别能力和自制力很薄弱,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特别是对于正在成长的青少年而言,闲暇时间的放任自流,更容易成为滋生不良行为和犯罪行为的温床。当前,我国青少年群体中部分人对闲暇时间的利用与分配缺乏科学性、合理性,不能把闲暇时间作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而加以利用,不能很好地利用闲暇时间去培养个人的兴趣和能力,不能合理地使用闲暇时间去培养和发挥创造力,更不能很好地履行自己的社会职责,暴露在各种社会痼疾之下,使他们处于高度危险之中。这不仅表现为运动水平下降、肥胖增加、久坐不动,也包括青少年群体中存在的自卑、营养不良、家庭矛盾、焦虑、暴力、吸烟、酗酒和吸毒。青少年没有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过多的能量无处释放,急需适量的运动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2 休闲体育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意义

休闲体育指“人们在相对自由的社会生活环境和条件下,自愿选择并从事的各种形式的体育活动的统称,它既是体育的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体育的一种存在形态,是社会休闲活动的主要方式之一。”[9]目前,将体育作为休闲娱乐的手段,已成为现代文明生活方式的一种时尚和标准,并将在人类社会文化生活中发挥起越来越大的作用(见表2)。因此,如何搞好休闲体育的建设对于人类着力建造的美丽精神家园,朝着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向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表2 休闲体育对青少年健康成长主要作用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从肯定的、正面的角度出发,肯定了休闲对青少年独立个性的形成具有积极意义。他认为,“在休闲时间内学生面对范围广泛的活动,丰富多彩的内容,灵活多样的方式,可以从休闲的自主性和自由性中探寻发展个性之路,为人格的多向发展和创造潜力开辟新的途径。”[10]

凯利指出:休闲是一种成为人的过程,成为人则意味着摆脱必须性的自由,探索和谐与美,承认生活的理性与感性,物质与精神的统一等等。青少年的发展历程与休闲密切相关,积极的、有意义的休闲将对青少年的全面发展与个性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决定了青少年成为人的过程[11]。“一张一弛,文武之道”,对于青少年来讲,当学习产生疲劳、反倦的感觉时,打打球、跑跑步、游游水……缓解压抑的精神,宣泄不良的情绪,使身心得到放松,同时还能促进健康,通过休闲体育活动,接近大自然,比如爬山、轮滑、攀岩等这些内容,都属于大自然的活动,还可以走到大自然当中做游戏、捉迷藏、放风筝……回归大自然本身就是一次全身心的放松,再加上一些运动休闲的内容,可以驱走疲劳,使青少年更加充沛的精力投入到学习、工作中,学会在休闲中学习,使自己的人生变得更快乐、更年轻,毋庸置疑,休闲体育将会被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所认同。通过这些“玩”的内容,不仅使青少年体验生活和丰富人生,提高生存能力和生活的技巧,决定着成年后未来的休闲生活方式,同时也能帮助青少年预防闲散颓废的生活和不正当活动或涉足不良场所。

胡小明、卢元镇等学者对休闲体育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认为“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利用轻快、欢乐、自由且富有意义的体育休闲娱乐活动去占领青少年的闲暇时间,帮助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这既体现体育的人文关怀,又对青少年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体育休闲娱乐活动对丰富青少年的生活经验、增强人际关系和身心健康等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体育休闲娱乐活动能促进青少年健康意识的树立与终生运动习惯的形成。(2)有益于青少年人格的健全与完善。(3)彰显青少年个性魅力。(4)增强与人为善、协同合作的人际关系。(5)发展青少年的创新能力。(6)有助于心理健康。(7)有助于青少年生存能力和生活技巧的提高。[12][13]

3 加强青少年休闲体育教育

在西方,休闲教育是一门人生必修课,早在一百年前它就被规定为基础教育阶段的一条重要原则,而且几乎是终生教育。20世纪初美国在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影响下开始关注休闲教育问题,1915年玩和玩的教育已占据了学校体育的主导地位。1918年,联邦教育委员会提出中等教育的7条基本原则,其中包括“善于利用有价值的休闲”。如今,更具人文精神和价值的休闲体育教育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国家重视和提倡。所谓休闲体育教育,是人类为了把握余暇、培养休闲能力而进行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更准确地说,它是一种通过身体活动谋求个体身心健全发展的集竞技性、表现性、娱乐性和教育性为一体的社会实践活动。[14]

在我国,休闲和休闲体育的教育基本上空白的,20世纪90年代初期,于光远曾提出:“玩是人类基本需要之一,要玩的有文化,要有玩的文化,要研究玩的学术,掌握玩的技术,发展玩的艺术。”进入21世纪的中国,人们的闲暇时间不断增多,大众化的休闲时代正在走近中国。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发展健身休闲体育……,促进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协调发展”。休闲体育不仅已成为人们生活中的时尚,而且纳入国家规划,成为国家行为。所以,对于青少年来讲,加强休闲体育教育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也符合素质教育和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与理念。应努力做到:

3.1 培养青少年正确的休闲观

一是通过休闲教育引导青少年合理安排闲暇时间。指导青少年珍惜时间,合理地有计划地安排好闲暇时间,用有限的闲暇时间有选择地去获取有益有用的活动、信息和知识。二要消除“消磨时光、排遣郁闷”的低层次休闲观,自觉地把消遣和提高、娱乐和学习、休息和健身、游玩和创造都有机地结合起来,学会对人生价值的判断,充实而有效地运用休闲时间,实现身体和心理的和谐发展,过有意义的、有价值的休闲生活,培养正确的休闲价值观。

3.2 开展学校休闲体育教育

学校对青少年的影响力是巨大的,在休闲教育上,为使青少年学会生活、学会休闲,必须注意在各类教学和活动中培养青少年的休闲能力。布赖特比尔指出,休闲教育是一个缓慢的,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传授一定的技巧并要练习这些技巧。[15]

首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渗透休闲体育教育。通过开设相关课程传授休闲体育的技术和技能,课内外结合,校内外结合,开展一些新兴的休闲体育项目如高尔夫、保龄球、攀岩、定向越野、软式排球、体育舞蹈,把体育理论与本土的体育文化习俗相结合,引入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如秋千,爬竹竿等,既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又注重不同群体的需求,将有更多的休闲体育内容充实到学校课堂中;其次,引导青少年在闲暇时间内积极参加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充实他们的业余文化生活,组织青少年休闲团体,促进青少年的自我教育,开展好课余休闲活动。使他们的身心在闲暇时间内得到更好的调整与发展,同时,家长要正确对待孩子“学”与“玩”的关系,帮助孩子确立正确的休闲和休闲体育价值观,为孩子提供休闲体育的活动机会,减轻学习负担,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最后,学校还应该为学生提供适当的体育休闲场所。著名的教育学家杜威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中指出:“教育没有比提供适当的设备给予孩童创造休闲和娱乐更严肃的责任。不但为了目前健康的原因,而且为了持续恒久的心灵习性效果。”[16]因此,学校应争取各方面的支持,创设有文化气息的健康休闲场所。如:创建儿童游息场所、运动场、球场、游泳池等。这样既可为学生提供舒解身心的管道,又可使学生远离不良场所。

3.3 以学校为主体整合影响学生身心健康的资源

国内外的研究都表明,学生的身心健康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学生良好身体活动习惯的养成,健康身心的最终获得无疑需要社会、家庭和学校的共同努力。但事实上,很多国家都未能实现三者的真正结合,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学校没有能够真正发挥其应该发挥的整合家庭和社会教育资源的核心作用。因此,学校必须要成立专门的机构和社区沟通和家长联系,并注重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借助学校及社区的休闲体育场所,开办各种类型的俱乐部、体育社团、体育协会等,确保休闲体育教育具有组织性和规范化,同时可促进学校学生与社区居民参与休闲体育的融合。第二,学校配合社区开展多样化的休闲体育活动。增加休闲体育的宣传内容和休闲体育设施,让学生在这些活动场所也能受到休闲体育的教育。第三,在组织与管理休闲体育活动时,聘请体育教师或社会体育指导员,任用有丰富休闲体育知识的居民,在青少年参与活动时进行教育、指导服务,使休闲体育活动体现有效性和科学性。

4 结束语

“一个社会文明与进步之否,不是看它的生产力的高低与社会财富积累的多少,而是看这个社会的人群中善于休闲者的多少。事实上,一个社会愈进步与文明,就会愈来愈多地为人们提供各种各样的休闲活动与方式;反过来,只有当一个社会中的人们普遍地热爱休闲,并且善于休闲时,这个社会才会真正地幸福与和谐。”[17]青少年休闲教育是顺应时代的变化逐渐发展起来的,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仅在休闲与休闲体育研究的基础上,从几个方面对青少年的休闲问题进行了阐述,以唤起同行的关注。我们相信,随着理论与实践的不断发展,青少年体育休闲教育将迎来崭新的未来。

[1]张文龙,李梅.学校休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比较研究[J].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9,2

[2]【英】克里斯·布尔,杰恩·胡思,迈克·韦德著.休闲研究引论[M].田里,董建新等译,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6

[3]教育视点[N].天津日报专副刊,第14版2003-09-30

[4]中日韩美四国高中生权益状况调查[N].青年时报,2009-03-30

[5][15]刘海春.论马克思的人本思想与休闲教育目标[J].自然辩证研究,2005(12)

[6]苏振芳.网络文化研究——互联网与青年社会化[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7]苏玲.社会网络化趋势挑战学校德育[N].中国教育报,2006-09-20

[8]张莉.不生病的生活方式[M].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2007

[9]许宗祥.休闲体育概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7

[10]庞桂美.休闲教育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

[11]卢锋.休闲体育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

[12]胡小明.新时期体育社会功能的转变[J].体育文化导刊,2003(3)

[13]卢元镇.休闲生活方式:社区体育的立足点[J].体育文化导刊,2003(1)

[14]程一军.休闲体育教育:现代大学生的必修课[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7(2)

[16]陆彦明,马惠娣.马克思休闲思想初探[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2

[17]胡伟希,陈盈盈.追求生命的超越与融通——儒道禅与休闲[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闲暇青少年体育
关爱青少年的胡耀邦
青少年生活
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
青少年发明家
人在何时最清醒
闲暇:教育蕴藏其中
我们的“体育梦”
闲暇时间干点啥?
我国闲暇教育研究综述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