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罪犯心理矫治工作创新之路径

2013-01-30刘胜利江苏省监狱管理局

中国司法 2013年3期
关键词:罪犯监狱心理健康

■刘胜利 (江苏省监狱管理局)

近年来,随着监狱工作“法制化、科学化、社会化”建设的深入开展,随着监管场所“首要标准”的提出以及社会管理和监狱管理创新工作的逐步推进,监狱押犯总量居高不下,构成日趋复杂。罪犯的思想、行为、心理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①刘胜利:《拓展训练与罪犯教育改造》,《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第6期。。特别是《刑法修正案 (八)》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减刑、假释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施行后,一些重大刑事犯,原判死刑、无期徒刑的罪犯在监狱实际服刑时间将会延长,其生理、心理将会产生新的变化,罪犯改造难度不断加大。为进一步提升罪犯心理健康水平,着力加强罪犯心理矫治工作,不断提高罪犯教育改造质量,必须根据“首要标准”的要求,积极拓宽罪犯心理矫治各项业务工作渠道,创新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评估以及危机干预新路径,着力提升罪犯心理免疫力,消除罪犯心理危机和隐患,全面提高罪犯改造质量。

一、以心理健康教育为“切入点”,提升罪犯心理免疫力

(一)开展针对性心理健康教育

不同类型的罪犯具有不同的心理特点,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具有针对性。未成年管教所通过深入调研未成年犯的心理状况,针对未成年犯心理特点,着重开展认知心理教育,进行自我认知探索和理性思维训练,引导未成年犯建立合理的认知模式,塑造其健康人格。女子监狱针对女犯心理特点,着重加强情感心理教育;同时,结合“儿童节”、“妇女节”、“老人节”等有象征意义的节日,开展“好母亲”、“好妻子”、“好女儿”等女性角色教育,帮助女犯正确认识婚姻、认识家庭。老残犯监狱 (监区)针对老病残犯心理特点则着重开展动力心理教育,通过生命意义探讨和心理动力激励,帮助他们敢于面对现实,重建生活信心。

入监和出监罪犯都存在焦虑和适应不良等心理特点,着重开展适应性心理教育,传授人际交往和情绪控制技术,帮助罪犯迅速完成角色转换,化解不良心理隐患。对服刑中期罪犯大力开展发展性心理教育,围绕自我成长和健康人格开展各类主题教育活动,结合“防自杀日”和“世界精神卫生日”等特定日期开展抑郁、焦虑、精神疾病等心理疾患的识别和防范知识教育。

(二)开展拓展性心理健康教育

拓宽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和内涵,努力提升罪犯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1、普及心理保健操。通过创作《感恩的心》、《从头再来》、《步步高》以及《相亲相爱》等多套心理保健操,在各监狱进行推广,组织罪犯每天练习,成为舒缓罪犯情绪、提升罪犯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载体。同时,定期组织罪犯开展心理保健操比赛,既达到增强罪犯参与学习、练习心理保健操的积极性,又可以调适罪犯不健康的心理。

2、开展心理拓展训练。通过“走出去”,邀请当地社会大专院校知名心理学专家教授到监狱,组织开展“破冰运动”、“定向运动”、“连环手”、“大风吹”、“齐眉棍”、“信任背摔”、“解开千千结”、“二绳渡河”、“盲人越野”、“脱胎换骨②刘胜利:《拓展训练对服刑人员心理健康的影响》,《法医学杂志》,2009年第5期。”等拓展训练项目,利用拓展活动中对自我能力的不断挑战,启发罪犯对自我意识进行反省,培养罪犯团队合作精神,在潜移默化中提高罪犯心理健康水平。

3、编演心理剧。选取罪犯改造中有代表性和教育意义的典型个案,加工和编排成心理剧③吴宗宪编著:《国外罪犯心理矫治》,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版,第272页。,组织罪犯参与排演和观看。如华东某监狱根据两名罪犯由于几次误会导致矛盾不断加深,最后同时受到处分,在民警调解时才得知真相的事例,编制出心理剧《误解》,组织罪犯观看时,很多罪犯当场表示自己曾经或正遭遇类似情形,触动较大,很受启发。

(三)开展创新性心理健康教育

以心理健康指导中心规范化建设为载体,深入挖掘新技术、新载体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载体。

1、让罪犯“听到”心理健康。使用音乐治疗仪为情绪烦躁的罪犯播放轻柔舒缓的音乐,通过舒缓音乐的物理特性,以特定的频率、声直接作用于罪犯大脑,使其在得到对“美”的满足感的同时,会起到镇静、镇痛、降压及调节情绪的作用。为消沉抑郁的罪犯播放激昂奋进的音乐,改善罪犯的性情与情感,使罪犯在轻松愉快中体验到人类丰富多彩的情感,从中获得美感,以陶冶性情,激发情感。同时,利用监狱广播系统,每天为罪犯播放各种有益调节情绪、调整心态的音乐。如听《义勇军进行曲》、《保卫黄河》等动人心魄的旋律,可以让罪犯的爱国主义情感油然而生,精神自然地得到升华,重新唤起对生活的信心和对社会的责任感。《喜洋洋》、《百鸟朝凤》、《赛马》等欢快的乐曲④李玲:《音乐疗法在心身疾病中的运用》,《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年第12期。,促使罪犯在绝望、低落的情绪中尽快恢复过来,驱散沮丧的情绪,唤起快乐的心情。

2、使罪犯“看见”心理健康。以心理访谈节目的形式,邀请监狱内和社会心理专家和来访罪犯现场交流,在互动过程中传授心理健康知识。同时,通过推广有教育意义的《美丽人生》、《美丽心灵》、《阿甘正传》、《爱德华大夫》等各类心理电影,制作心理漫画宣传册等,着力增强其感性认识,从而能够“看见”心理健康。

3、促罪犯“说出”心理健康。监狱定期排摸罪犯中存在的普遍心理困惑问题,以“如何适应环境”、“改善我的人际关系”、“如何远离冲动”等具体的心理困惑为主题,组织存在此类困惑的罪犯举行心理座谈会,进行“集体头脑风暴”,在畅所欲言中使每个参与者获得启发和变化,进一步提升罪犯自我的心理健康水平。

二、以心理评估为“支撑点”,排查罪犯心理隐患

(一)罪犯入监心理评估

运用症状自测量表 (SCL-90)对所有入监罪犯进行测试,甄别罪犯近期心理健康状况;对其中症状明显的罪犯,结合焦虑量表 (SAS)、抑郁量表(SDS)以及明尼苏达多相人格问卷 (MMPI)进行测试比对,进一步进行疑病、抑郁、癔病、精神病态等评估,排查出心理健康与不健康的罪犯。运用中国罪犯个性分测验 (COPA-PI)和艾森克个性问卷 (EPQ)对罪犯进行测试,进一步甄别罪犯个性有无缺陷。同时,运用人身危险性检测表 (RW)对入监新犯全面进行人身危险性评估,结合面谈及相关材料,确定出重点人头。在全面评估的基础上,对新入监罪犯的关押等级、岗位安排、管教措施、是否排列为重点人头等提出明确的建议。对入监评估中心理隐患较多的罪犯,专门制作交接材料进行书面交接,确保这部分罪犯无缝交接、全程关注。

(二)顽固犯、危险犯等罪犯的心理评估

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罪犯心理评估工作的通知》等文件,规范罪犯心理评估工作程序,严格罪犯心理评估结果的反馈,落实对评估结果的运用,全面掌握顽固犯、危险犯等重点人头的心理动态和人身危险性。定期对排查出来的顽固犯、危险犯等重点人头,通过COPA-PI、MMPI、RW等相关量表进行测试,并根据其成长经历、家庭教育及在校情况、家庭基本状况、遗传病史、重大疾病史、犯罪经历以及入监后适应情况等进行结构性面谈,对其心理状况进行系统地、全面地评估,为教育矫治提供依据,并制定出有针对性的管理和教育措施。

(三)罪犯出监心理评估

通过罪犯个性分测验 (COPA-PI)和心理行为认知 (XRX或WRX)量表,对出监罪犯的心理状况进行测试,并将测试结果与其入监和改造过程中的测试情况进行对比,查看罪犯犯因性因素的改善情况,并结合现实表现等情况对罪犯作出全面评估。同时,通过《刑罚体验简评表》(XT)和《重新犯罪预测简评表》 (CX)等评估工具⑤于 爱荣主编:《罪犯改造质量评估》,法律出版社2004版,第62页。,综合罪犯犯因性问题改善情况,预测重新犯罪的可能性,并出具回归保护意见书,为地方安置帮教部门进一步教育提供参考。

三、以心理矫治为着力点,消解罪犯安全隐患

(一)规范心理咨询,帮助“问题犯”平稳服刑

立足罪犯改造实际及其心理特点,构建以个别咨询为主导,团体咨询和网络电话及书信咨询为补充的“一体两翼”心理咨询新格局;对严重心理问题和神经症性心理问题的罪犯实施重点咨询。引进“生物反馈”、“情绪宣泄”等行为治疗技术,对罪犯开展系统脱敏训练,帮助罪犯矫正负性行为方式;积极推进“箱庭疗法”,运用精神分析技术对确诊为人格障碍的罪犯开展治疗。对那些由于童年期困扰的客体关系病态化,且与其抚养者的互动中内化为人生体验,并在其成年后影响其人际交往,进而导致其犯罪的罪犯,运用客体关系心理治疗,分析来访者心理问题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开展针对性心理治疗⑥刘胜利:《英美客体关系心理治疗及对我国罪犯心理矫治的启示》,《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第2期。。将“内观治疗”用于矫正罪犯的冲动和反社会行为,以心理治疗替代惩罚、充实教育、完善管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设立省监狱局心理矫治专家和监狱心理咨询师工作室,聘请大专院校心理学专家教授到监狱开展疑难个案矫治及时消除监管安全隐患。

(二)实施危机干预,消除“危机犯”安全威胁

制定《罪犯心理危机干预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举办心理危机干预业务技能培训班,专兼职心理矫治人员必须接受轮训。通过构建罪犯心理危机干预组织网络,成立心理危机干预小组,设立24小时危机应急值班制,全面提升应急能力。按照危机发现、评估确认、预警发出、危机干预和善后处置等流程环节,对遭遇重大压力事件、情绪剧烈波动和存在行凶、自杀、越狱等极端心理的罪犯,迅速启动危机干预机制,即时进行专业性危机干预,同步落实管控措施,牢牢把握监管安全主动权。

(三)推进心理攻坚,促进“顽危犯”积极转变

拓展心理矫治工作内涵,发挥心理矫治独特功效,创新安全工作抓手,将心理学技术手段引入顽危犯教育攻坚,大力开展对重点罪犯的心理攻坚活动。每月召开心理攻坚专题会,分析把握顽危犯改造状况,重点研究分析顽危犯抗管抗教、打架斗殴、人际紧张、抗工怠工等极易诱发极端心理行为等现象,剖析问题成因,科学制定攻坚方案,全面开展心理攻坚活动,侧重运用认知疗法、行为治疗等专业技术,帮助罪犯调整错误认知、改善不良情绪、防范控制危险行为,从而有力地维护监狱安全稳定。

猜你喜欢

罪犯监狱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论监狱企业立法
诞生在监狱中的牙刷
欢迎你到监狱来
面对聪明的罪犯,监狱还关的住吗?
聪明的罪犯
抓罪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