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师特殊教育专业分段实习模式的实践与探索——以四川文理学院为例

2013-01-28李壮成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学期分段导师

张 洋,李壮成

(四川文理学院 教育科学与技术系,四川 达州635000)

教育实习是一门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实践课程,是师范专业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是学生在具体真实的教育情景中实现由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换,逐渐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情感、职业技能的过程,是高等师范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1]。特殊教育专业主要培养能够对盲、聋、智障、自闭症、脑瘫等不同障碍类型的学生进行教育或康复训练的专门人才,是一个应用性、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对该专业学生的培养过程中更要加强实践教学。教育部等部门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教思政[2012]1号)文件,要求大力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师范类学生教育实践不少于一个学期”[2]。因此,从经验和政策的角度看,都应加强特殊教育专业实践教学。

1 特殊教育实习的意义及存在的问题

高师特殊教育专业毕业生主要是在特殊教育学校和康复医院等机构,对不同障碍类型的特殊儿童进行教育或康复训练。特殊教育专业学生入学前对特殊人群了解较少,对特殊教育没有正确的认识,甚至部分学生对该专业还有排斥心理,没有学习热情,不利于专业学习。通过教育实习,使学生与特殊儿童近距离接触,与基层教师交流,从实践中获得经验,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职业认同感。

我国高师特殊教育专业的实践教学并不像课堂教学那样受到重视,导致特殊教育专业实习还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3]。如缺乏充足的实习时间、稳定的实习基地、丰富的实习内容、科学的实习管理和评价等[4]。

为了更好地克服这些问题,我校特殊教育专业结合专业特点和各种资源,探索和运用了既符合培养目标,又最大限度地发挥实习作用的分段实习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 特殊教育分段实习模式

分段实习模式是将实习安排在各个学期,按照“理论——实践(实习)——理论——实践(实习)——理论”实施教学活动。该模式既克服了从理论到实践实习模式的缺点,避免了一次性实习时间较集中的问题,又解决了实习时间靠前,学生知识储备不足的矛盾;也避免了实习时间靠后,学生发现问题后已经没有多少时间弥补的缺陷。在整个大学期间进行多次教育实习,每次带着具体的任务和目的,保证连续性和阶段性的有效结合[4]。在每次实习前做好实习计划,并在每次实习中改进,完善实习计划,分段实习模式具有可行的实习目标、充分的实习时间、详实的实习内容、科学的实习管理和评价、稳定的实习基地等优点,解决了实习中的问题。

以下是四川文理学院特殊教育专业分段实习计划,表1所示。

表1 特殊教育专业的分段实习计划表

2.1 充分的实习时间

合理地将实习分布在各个学期,实习时间长(实习安排在第2~8学期,其中第2~7学期每学期集中实习1周,第8学期集中实习10周)。学生在大学期间不断地与特殊儿童接触、互动,不知不觉地了解特殊儿童的特点以及教育方式等,将理论与实践更好地融合起来,促进专业发展。

2.2 可行的实习目标

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不同时期的实习目标。以我校为例(表1),学生在第1学期适应大学生活,第2学期到第4学期安排学生在特殊教育学校实习,促进学生对特殊儿童的了解和熟悉,促进学生对教育教学的理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从观察、听课、辅导学生到参与教学,再到完成课堂教学、拟定个别化教育计划、撰写短篇论文等,实习目标的要求不断提高,以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在第5学期开设康复训练理论课程,结合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将第5学期到第6学期的实习安排在康复机构,促进学生深入了解康复训练,并学会拟定康复计划和实施康复训练活动。第7学期在普通中小学实习,一方面,促进学生了解特殊教育与普通中小学教育之间的差异,更好地将普通中小学教育融入特殊教育过程中,提升教学能力;另一方面,为就业做准备。在不同时期确立可行的实习目标,有益于提升实习效率。

2.3 详实的实习内容

在分段实习中,不断地提高每学期的实习目标,实习内容不断地发生变化。根据每学期的教学目标,确定详细的实习内容。在每次分段实习之前,教师引导学生查阅资料,了解实习基地,并找到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希望学生带着问题去实习,在实习过程中找到问题的答案,这比漫无目的的观摩效果更加显著。在实习过程中,既要关注课堂教学,又要关注和了解学校管理、教育条例、大型集体活动等,目的是促进学生全方位地了解特殊教育的发展,更好地为特殊教育教学服务。

2.4 科学的实习管理和评价

在实习前,制定切合实际的实习计划,使实习按部就班地实施。

(1)实习时间。确定具体的实习时间。

(2)实习组织。由高师院校的特殊教育专业教师担任实习指导教师,在实习前、中、后做好实习计划、检查和总结工作,定期到实习基地检查工作,参与学生听课活动,并为学生提供帮助。此外,还邀请特殊教育学校的优秀教师担任实习导师并指导实习。指导教师和实习导师各司其职,共同对学生进行“量体裁衣”式的指导[5]。为避免实习导师缺乏积极性和合作精神的问题,为实习生提供实践锻炼机会和有效指导,高师院校应与实习学校建立平等互惠的合作关系,利用高校教育资源的优势,对实习学校教师进行培训、教育,提高基层师资队伍的素质。定期召开研讨会,促进双方共同发展。将学生分组,每组3~4人,以小组为单位到各个班级实习,避免影响课堂教学。每组推选一名组长负责组织协调实习工作。由一名固定的实习导师指导学习小组,有利于实习导师了解和指导学生。

(3)实习内容。根据各学期的实习目标,设计实习内容。

(4)实习纪律。制定实习制度,规范管理。

(5)实习材料。每次实习结束后,要求学生上交实习材料包括听课记录、实习日志、个案日志、实习报告和实习自我评价表等。实习指导教师根据实习材料,了解实习情况,分析实习中遇到的问题,为进一步改进实习工作提供参考。

(6)实习评价。实习结束后,采用他评和自评对实习进行总结。由指导教师和实习导师分别给出实习分数。要求指导教师对学生各方面的情况给出具体的评语。学生相互评价和自我评价,总结实习成绩与不足,促进学生学习。

2.5 稳定的实习基地

分段实习定期在不同的实习基地开展,为避免教育实习“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应坚持相互促进的原则,与基层学校建立长期、广泛的联系,稳定实习基地。

3 分段实习的实施效果

分段实习既是显性课程,也是隐性课程,用实践去感悟、检验理论。总结和实践。在实习中,学生被这种参与性极强的教学模式所吸引,不断地被环境“熏染”,从而提升各方面的能力。学生协助实习导师管理班级、参与大型户外活动的策划、组织大型班集体会议等。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多次与家长、教师沟通,锻炼组织和协调能力,从做一名教师的角度要求自己,提升自身能力;学生从听课、观摩教学、反思教学中发现教育问题和规律,积累教学经验,结合教学理论和自身特点展开教学,探索一条适合自己的教学方式,不断提升教学能力;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寻求问题的答案,甚至提出具有参考价值的建议。

分段实习模式把实践与理论紧密联系起来,避免了传统毕业实习中存在的众多问题,并促进高师院校与实习学校双方发展。

[1]钱海娟,贾玉霞,崔岐恩.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幼儿园教育实习刍议[J].文教资料,2010(10):206-207.

[2]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教思政[2012]1号)[Z].

[3]王艳梅.特殊教育专业教育实习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长春大学学报,2011(6):86-89.

[4]郑东辉,施莉.国外教育实习发展概况及启示[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3(5):69-74.

[5]王较过,朱贺.英国教师职前培养的教育实习及其启示[J].教师教育研究,2007(4):71-75.

[6]罗元辉,颜振珏.高师院校教育实习模式改革初探[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09(6):61-64.

猜你喜欢

学期分段导师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新的学期 新的尝试
一类连续和不连续分段线性系统的周期解研究
期末冲刺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卷
分段计算时间
V eraW an g
导师榜
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试题(D)
3米2分段大力士“大”在哪儿?
爱情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