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我国矿产资源综合利用

2013-01-27崔振民吴伟宏孙志伟

中国矿业 2013年2期
关键词:节约矿产资源资源

崔振民,吴伟宏,姜 琳,孙志伟

(1.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100083;2.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北京101149)

开展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对于贯彻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缓解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日趋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是指考虑矿产资源的综合性,在开发前对其进行综合勘探,对采出的矿物进行分析、评价,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为前提,以最大限度地利用矿产资源为目的的开发利用。矿产资源综合利用一般包括共生、伴生组分的综合利用、尾矿的综合利用和二次资源再生利用。

1 我国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总体情况

1.1 共、伴生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情况

我国共、伴生资源丰富,潜在价值可观。共、伴生矿产资源多是我国矿产资源的一大特点,在探明的矿产储量中,共、伴生矿床比重占80%左右(如铜矿伴生有益组分达十几种;最多的是钨矿,伴生的元素约50余种)。目前,我国开发利用的139个矿产资源种类中,有87种矿产部分或是全部来源于共伴生矿产,占总数的62.6%,其潜在价值超过30万亿元,占总价值37%。

“十一五”期间,全国共伴生金属矿产约70%的品种得到了综合开发,共伴生矿产综合利用率提高到40%。黑色金属矿共伴生的30多种有用成分中,有20多种得到了综合利用;一些有色金属共伴生矿产70%以上的成分得到了综合利用。目前已形成攀枝花钒钛磁铁矿、金川多金属共生矿、包头白云鄂博多金属共生及稀土矿、湖南柿竹园多金属共生矿、广西大厂多金属矿、辽宁硼镁铁矿等六大共、伴生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基地。

1.2 低品位矿产资源开发情况

我国矿产资源的特点之一就是贫矿多、难选矿多,中低品位矿石和难选冶矿石的加工利用对于减少矿山废弃物排放和新的矿山开采、从而降低矿业对环境的影响至关重要。

我国铁矿石资源丰富,但97.2%为贫矿,平均品位为33%,选矿难度大、生产成本高。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低品位铁矿石的利用已取得了较大进展。我国铝土矿以难溶的一水硬铝石型(占全国总储量的98%以上)为主,铝硅比偏低,铝土矿综合利用潜力巨大。我国铜矿品位较低,例如斑岩铜矿床平均品位一般仅达到0.5%左右,其它类型铜矿床平均品位较高,但也只有1%左右。但我国铜矿企业大规模利用低品位矿效果较好,铜矿开采回收率、选矿回收率、冶炼回收率还是比较高的。

1.3 矿山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情况

在开采矿产资源过程中,由于过去采、选、冶水平不高,采矿废石、选矿尾矿排放量大,其中所含有用组分和有用矿物较高,从而也使我国矿山固体废弃物利用的潜力巨大。

“十一五”期间,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69%,超额完成“十一五”规划预期性目标9个百分点。累计利用粉煤灰超过10亿t、煤矸石约11亿t、冶炼渣约5亿t。高铝粉煤灰提取氧化铝技术研发成功并逐步产业化。年产5000万平方米全脱硫石膏大型纸面石膏板生产线投产,利用煤矸石、煤泥混烧发电的大型机组装备投入运行,全煤矸石烧结砖技术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010年,全国煤矸石、煤泥发电装机容量达2100万kW,相当于减少原煤开采4000多万t,综合利用发电企业达400多家,带动就业人数近10万人;从钢渣中提取出约650万t废钢铁,相当于减少铁矿石开采近2800万t;通过综合利用各类固体废物累计减少堆存占地约16万亩;综合利用产业年产值超过1万亿元,就业人数超过2000万人。

1.4 再生金属的回收利用情况

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可大大减少对矿产资源的开采利用,达到节约矿源、能源和减少环境污染的目的。改革开放以来,在国家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鼓励政策的导向下,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快速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十一五”期间,回收利用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废纸、废塑料等再生资源9亿t。目前,我国再生金属回收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产业布局。国内产生的废旧金属主要集中在河南长葛、湖南汨罗和山东临沂等三大回收集散地。天津子牙环保产业园区、江苏太仓港再生资源进口加工区、宁波镇海金属加工园区和台州再生金属进口加工园区等中国进口废金属拆解园区的建设在有序地进行中。再生金属回收技术装备水平也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再生金属集散地由单纯的回收集散功能开始向产品深加工方向发展。废旧家电的全密闭快速拆解和高效率物料分离等资源化利用技术装备实现国产化。

1.5 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专项实施情况

为贯彻落实资源节约优先战略,加快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资源保障能力,推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2010年,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向国务院提出关于整合矿产资源专项收入集中资金投入与地质和矿业有关重大项目的请示。经国务院批准,从2010年起设立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专项(以下简称“专项”)。“专项”采取“以奖代补”和示范工程两种形式,充分发挥中央财政资金的激励和引导作用,支持矿山企业采用先进技术和工艺、加强管理,进一步提高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和综合利用效率,切实增强矿产资源供应保障能力。

两年来,中央财政共安排专项资金80.16亿元。对“三率”水平较高,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工作取得突出成绩的704家矿山企业进行了奖励,奖励资金合计42.98亿元,重点集中在煤炭、黑色和有色金属领域;在油气、煤炭资源高效开采,黑色、有色、稀有、化工及非金属矿产综合开发利用领域设立示范工程408个,中央财政扶持资金共37.18亿元。

获得奖励的矿山企业最近三年用于提高“三率”水平的直接投资合计超过600亿元,因“三率”水平高于规定或设计标准增加的销售收入近2000亿元,充分体现了“专项”以绩论奖的原则。涌现出了一批采选技术先进适用,监督管理严格规范,自主研发能力较强的优秀矿山企业。如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窑街煤电集团公司公司、首钢矿业公司、江西德兴铜矿、铜陵有色集团公司等。矿山企业获得的奖励资金将用于采、选设备的更新换代,技术、工艺的升级改造和研发等,进一步提高矿产资源的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和综合利用率。

2 我国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矿产资源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1)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现状不清。由于没有开展全国性的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现状调查、潜力评价等基础性的工作,我国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现状不是很清楚,这直接制约了我国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的后续工作开展。

2)矿产资源布局有待优化、配置不尽合理。矿产资源布局优化、配置合理是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的重要前提。目前我国矿产资源布局有待优化,大矿小开、一矿多开,矿业权重叠等矿产资源布局问题突出。矿产资源配置不尽合理,导致矿业集中不高,大矿少,中小矿多,尤其是小型非正规矿山和小矿数量多,规模小。

2.2 技术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1)采选矿方法、技术落后,资源利用水平低下,浪费严重。我国大部分矿山企业的规模为小型,其资源开发利用方面的技术工艺落后,设备陈旧,矿山“三率”低下,资源浪费严重。

2)缺乏支撑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的关键技术。总体而言,我国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明显滞后,多数企业还没有能力开发能够大幅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共性和关键技术。

2.3 政策标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1)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落实不到位。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相关法律制度不完善,政策措施不配套,尚未形成鼓励资源综合利用的制度体系、技术支撑体系和运行机制。由于缺乏对综合利用企业的认定办法,加之政策法规不完善,资源综合利用的优惠政策在某些地区难以落实。

2)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标准体系不完善、执行难度大。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标准体系的建立是一项包含范围广、技术性强、影响面大的系统工程,与各行各业都有着密切的联系,目前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标准体系不完善,可操作性较差,现实中执行难度较大。

2.4 专项组织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1)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专项覆盖面有限。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专项启动以来,对推动全国范围内的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工作起了很大作用,但是,覆盖面有限,资金投入有限,力度和广度还远远不够。

2)核心技术研发投入不足。大多数资源综合利用工艺只停留在简单易行的技术上,缺乏能够使资源整体高效综合利用和大宗高值利用的原创性技术研发;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基础研究投入不足。

3)现有标准实施力度不够,监督管理不到位。各地存在重标准制定、轻标准实施的现象,尤其是标准实施的监督和奖罚措施欠缺,影响了标准实施的效果,降低了标准的有效性。同时,缺乏对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的中长期规划和指标制定,技术服务不到位,市场信息滞后,管理制度未落实,这些都严重制约着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

3 我国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的措施建议

3.1 总体思路

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现状调查评价是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的起点和基础,优化资源配置是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的前提条件,科技创新、科技进步是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的核心关键,完善的激励机制是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的动力系统,科学的标准体系、强化的监督管理、完备的法律法规是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的有力保障。

3.2 具体措施建议

1)积极开展全国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现状调查工作。开展全国重要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现状调查评价工作,查清重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三率”水平、评价重要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现状与潜力,为“落实节约优先战略”,盘活一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矿产资源,缓解资源压力,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和科学依据。

2)优化矿产资源配置。一是加速存量资产的战略性重组,聚集各类生产要素,发展壮大规模型、集约型矿业企业,着力培育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矿产资源综合利用主体;二是优化资源配置,在综合勘查、综合评价的基础上,统筹矿产资源开发时序,强化矿业权设置方案和开发利用方案的制定,矿产资源的配置要向技术、资金、信誉等综合实力强的矿业企业倾斜。

3)积极推进矿产资源综合利用领域的科技开发与创新。一是“产学研”联合、重点技术攻关,要对难选冶、低品位的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技术,矿产资源深度加工综合利用等技术组织重点攻关,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节约集约利用矿产资源;二是创新技术工艺,大力推进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工艺创新,进行矿产资源回收工艺和尾矿资源利用、共生伴生矿种综合利用的研究,着力解决难选冶、综合利用程度不高这一严重制约矿产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瓶颈”;三是开展矿产资源新用途的研究,拓宽使用领域和市场;实现工业产品由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转移、工业生产由污染型向环保型转移和工业经济由低效益向高效益转移。

4)完善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的激励机制。一是根据综合利用发展情况和技术进步的实际,适时调整和完善资源综合利用财政税收优惠政策;二是进一步完善和实施资源综合利用认定制度,落实好国家对资源综合利用的鼓励和扶持政策,给矿产资源综合利用企业减免企业所得税和部分综合利用产品实行减免增值税;三是探索在政策性银行设立专项贷款,并提供低息、贴息等信贷优惠政策;四是积极引导银行、企业、个人等国内资本甚至国外资本投入资源综合利用领域,逐步形成多元化的资金投入模式,大幅度提高资源综合利用工作的资金保障。

5)制定和完善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评价体系和标准体系。一是修改完善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指标体系和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矿产资源共、伴生资源综合利用率,废石围岩利用率和尾矿利用率,煤矸石利用率,主要矿种的采矿回收率、选矿回收率,矿产资源综合勘探、综合评价的指标,采用科学的方法综合评价矿山企业综合利用的水平;二是研究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的行业标准和规范,建立和完善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标准体系,建立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经济指标体系,引导和强制企业在采矿、选矿、冶炼等重要环节上切实推进矿产资源综合利用。

6)健全资源综合利用的监督管理机制。一是制定出台适合我国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特点的管理和考核办法,探索建立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的评价体系,对主要矿种和伴生矿种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和综合利用率等技术经济指标,使监督考核工作定量化、科学化;二是加强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管理,强化执法监督,对于综合矿床,没有进行综合勘探和综合评价的地质勘探报告不予审批或认可;在开发立项上没有综合利用方案或无法实现资源环境保护的,不予颁发采矿许可证;并定期对矿山企业的矿产资源开发与利用进行评估与检查。

7)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快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法规体系建设,研究制定《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法》、《资源综合利用法》、《金属尾矿综合利用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使资源的综合利用纳入法制化轨道。

8)扩大范围、增加资金投入,持续推进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专项。及时总结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专项实施的成功经验,扩大覆盖面,增加资金投入,推动全国范围内的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一是进一步完善“以奖代补”和“示范工程”典型企业和项目的评选办法及规则;二是进一步加大对典型企业的宣传力度,使之真正起到引领示范作用;三是进一步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同时,加强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

9)加强宣传教育。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大力宣传资源综合利用对促进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增强全民的“资源意识”;加快建立矿产资源综合利用信息和情报网络系统,为企业提供先进的技术与管理信息,促进企业矿产资源综合利用上水平、上台阶。

[1]侯万荣,李体刚,赵淑华,等.我国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现状及对策[J].采矿技术,2006,6(3):63-66.

[2]李士彬,李宏志,王素萍.我国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分析及对策研究[J].资源与产业,2011,13(4),99-104.

[3]王淀佐,姚华军,贾文龙,等.有关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的思考与建议[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1,24(10):4-6.

[4]方敏,刘玉霞.我国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潜力分析与对策建议[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04,17(2):6-7.

[5]李莉.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的研究与对策[J].现代矿业,2009,6(6):5-8.

猜你喜欢

节约矿产资源资源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节约
资源回收
节约
节约
自然资源部发布《中国矿产资源报告(2018)》
矿业权出让转让及矿产资源开发整合审计主要内容和方法
哈萨克斯坦矿产资源使用法将作重大修改——哈萨克斯坦《矿产资源与矿产资源使用法典(草案)》解析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