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煤炭行业 “黄金十年”的成因分析

2013-01-27贵,柴

中国矿业 2013年2期
关键词:煤价煤炭行业煤炭企业

郝 贵,柴 杨

(1.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100011;2.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博士后工作站,北京100011;3.中国矿业大学 (北京)博士后流动站,北京100083)

自2012年5月初以来,我国煤炭市场价格连续下跌,环渤海5500千卡动力煤离岸平仓平均价格由787元/t降至635元/t,降幅高达152元/t,与煤价在2011年11月份的峰值853元/t相比,当前煤价跌幅达到了218元/t。目前,煤炭行业从业者对煤价的预期普遍持悲观态度,认为煤炭价格短期内不会改观。

这次煤价的大幅下降是我国煤炭需求增速减缓造成的,同时也是我国煤炭行业快速发展时期的转折点。煤价的低位运行对于煤炭行业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在新形势下,我们应该利用当前的市场环境加大力度推进煤价市场化改革、加强大型煤炭基地建设、提倡科技创新和提升管理效率,以保障我国煤炭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1 我国煤炭行业十年间的变化

1.1 煤炭生产和供应保障水平大大提高

第一,我国煤炭资源保障程度增强。随着煤炭资源勘探工作的开展,到目前为止,我国煤炭资源找矿和发现资源量约5.5万亿t,其中累计探明煤炭资源储量1.2万亿t。

第二,我国煤炭产量大幅增长。我国原煤产量由2003年的13.8亿t增长到2011年的35.2亿t,十年间原煤年产量增加了21.4亿t,年均增长9.8%。

第三,我国煤炭转运能力不断提高。我国铁路运输能力和港口转运能力大幅提升。2003年我国煤炭铁路运量约为8.8亿t,2011年该指标增加了近1倍,达到了17.2亿t。同时,主要港口转运能力也大幅提高。

第四,我国煤炭进出口总量发生巨大变化。2003年,我国煤炭出口量达到9403万t,此后出口量逐年下降,进口量大幅上升。2011年,我国煤炭进口量为1466万t,进口量则达到了历年最大值1.824亿t。

第五,我国在世界煤炭生产中的比重逐年升高。2006年我国煤炭产量占世界煤炭产量的39.4%,2011年则达到了48.3%。与此同时,2003年以来我国煤炭产量年均递增约2亿t,占世界煤炭增量的80%以上。

1.2 煤炭市场化程度显著提高

第一,市场机制逐步完善。十年来,我国煤炭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革取得成效,初步建立反映资源稀缺程度、市场供求、完全成本在内的煤价形成机制,由供需双方协商定价的煤炭交易方式改革稳步推进。

第二,投资主体多元化。十年来,煤炭行业投资主体由政府扩展到政府、社会和企业。

1.3 煤炭法律和产业政策体系不断完备。

我国形成了以《煤炭法》和《矿产资源法》为主体的煤炭法律法规体系。2005年6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2007年11月,国家发改委发布《煤炭产业政策》,关于煤炭价格、税收、资源有偿使用、市场准入等宏观行业政策逐步完善。

1.4 煤炭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第一,矿井数量减少。我国矿井数量由最多时的8万多个减少到当前的1.8万个,其中规模小、生产率低下、安全保障程度低的小矿井被关停并转。

第二,大型煤炭基地建设初见成效。国家规划的13家大型煤炭基地建设步伐加快,煤炭生产能力占全国总量的80%。

第三,生产集中度提升。以建设大型煤炭基地为依托,大型煤炭企业集团不断发展壮大。2011年煤炭年产量过亿吨的企业有7家,产量合计约为10亿t,占全国总量的三分之一左右。

第四,多元发展机制开始形成。2011年煤层气抽采量115亿m3,利用量53亿m3,电厂、煤矸石砖厂、煤矸石水泥厂、煤化工等发展迅速。

1.5 行业自主创新能力增强

煤炭行业科技创新能力、装备制造能力、生产技术水平、生产率及科学管理水平大大提高。

1.6 安全生产形势稳步好转

随着国家加大安全生产整治力度,安全投入大幅增加,安全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高和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煤矿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不断减少。全国煤矿事故死亡人数由2002年的6597人降到2011年的1973人,煤炭百万吨死亡率由4.94降至0.564。

2 十年间煤炭行业高速发展的成因

我国煤炭工业在过去十年间发展迅速,煤炭产量逐年攀升,煤炭价格稳步提高。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各项行业政策法规保障有力;另一方面是需求的大力拉动和煤炭价格的持续攀升。煤价的不断提高则是由于我国煤炭市场长期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根据市场规律,在价格这只“看不见的手”的调节下,供给与需求总会大致处于均衡状态,之所以煤炭市场十年间总是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是因为煤炭行业的特殊性,其供给的增长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主要有以下四点。

一是安全生产的压力。2005年,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坚决整顿关闭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和非法煤矿的紧急通知》,到2008年1月,国家安监总局发布数据显示,全国已经累计关闭小煤矿11155处。一直以来,政府对煤矿安全生产的高压态势,既禁止了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小型煤矿供给的增加,同时,也对大型煤矿的产能增加形成压力。

二是煤炭资源整合。2005年,《国务院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加快中小型煤矿的整顿、改造和提高,整合煤炭资源,实行集约化开发经营,培育大型煤炭企业和企业集团。近年来,随着煤炭资源整合力度的加大,中小煤矿的供给增长受到限制。

三是铁路运能的限制。我国煤炭赋存格局与经济格局相悖,供需格局决定了我国煤炭“西煤东运、北煤南运”的长距离、大规模运输的基本格局,而我国主要运煤通道,如大秦、朔黄铁路,长期处于饱和状态,导致产能增加受到运输条件的限制。

四是地质勘探机制改革。1999年,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地质勘查队伍管理体制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办发〔1999〕37号,其中指出国有勘探单位企业化。之后,在2001年、2003年发布了深化地质勘探队伍改革方案的通知。我国的地质勘探队伍在近年来处于事业单位转型的挣扎期,地质勘探成果较少。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煤炭供给能力的增长。

3 新形势下煤炭行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

煤价的低位运行使得煤企收益下降,销售竞争愈发激烈,资金匮乏。新的市场形势既是对煤炭行业的考验,也给我们煤炭行业的变革带来了机遇。

3.1 推进煤价市场化

当前,我国煤炭价格分为市场价和重点合同价两部分,也就是所谓的煤价“双轨制”。2011年,重点合同煤数量约7亿t,占我国煤炭交易总量的20%左右。

重点合同价保护了电力企业的落后产能,不利于电力行业的资源优化配置,而且还会滋生寻租和腐败行为,煤价并轨是大势所趋。而目前我国的煤炭市场价与重点合同价相比已经非常接近,甚至出现重点合同价高于市场价的“倒挂”现象。所以,我们应该抓住这个时机大力推进煤价市场化改革。

3.2 提高行业集中度

在建设大型煤炭基地、培育大型煤炭企业政策的指导下,我国煤企数量已减至约1.8万个,但是仍需进一步提高行业集中度,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当前煤价的低位运行也给提高行业集中度带来了机遇,国家应支持和鼓励大型煤炭企业通过各种方式购并规模小、效益差、生产效率低的煤炭企业,通过规模效应提高行业整体资源配置效率。

3.3 鼓励科技创新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科技创新就是形成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方法。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的应用都会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

市场竞争越是激烈,企业科技创新的意愿也越强烈,政府应该加大支持科技创新的力度,推广先进的科技成果,提高整个行业的科技水平。

3.4 提升煤炭企业运营效率

十年来我国煤炭市场迅速扩张,煤炭价格不断升高,煤炭行业快速发展。但是,大市场、高煤价也掩盖了很多管理问题,目前我国煤炭行业管理精细化、科学化水平还有待提升。

煤价的下降使得提升煤炭管理水平显得尤为重要,政府应大力推广先进的安全管理、生产管理等管理方法和思想,提升行业管理水平,降低成本,提高收益。

[1]国家统计局.2011中国能源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

[2]姜智敏.建立中国煤炭价格形成机制的基本思路 [J].中国煤炭,2009,35(10):5-11.

[3]濮洪九.完善煤炭价格形成机制,促进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J].煤炭企业管理,2005(4):5-9.

[4]王喜莲,张金锁.金融危机对我国煤炭市场的影响分析[J].中国煤炭,2009,35(2):8-10.

猜你喜欢

煤价煤炭行业煤炭企业
7月煤价走势下行 后期预计反弹回升
全国煤炭行业迎新年摄影作品选
秦皇岛煤价周曲线图
试述煤炭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推行与有效实施
秦皇岛煤价周曲线图
煤炭企业走好走实群众路线的制度思考
煤炭供给侧改革初见成效2017煤炭行业又将何去何从?
“高烧不退”的煤价
全省煤炭行业专项调度会召开号召促进煤炭行业可持续发展
浅谈新形势下煤炭企业政工干部的休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