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救设备在临床使用中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2013-01-27时玉香

中国医疗设备 2013年7期
关键词:急诊科工程师呼吸机

时玉香

胜利油田中心医院 器械科 ,山东 东营 257034

医院急救设备包括除颤监护仪、呼吸机、心电图机、微量泵、心肺复苏、洗胃机等。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急救设备的种类在不断增加,其功能和工作模式也在拓展,这不仅对临床工程师做好维护保养和维修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同时也对医护人员的正确操作和使用是一个考验。

1 急救设备的特点

急救设备常用于急、危、重病人或突发事件的抢救过程,直接关系到病人的生命安全和抢救成功率。

(1)用时急。无论是急诊科、重症ICU还是其他各临床科室,其患者都是紧急、突发、危重,所以急救设备要随时处于待机状态,医护人员要立时根据病人的临床指征为病人选择正确的抢救设备,并熟练地调整工作模式和工作参数。

(2)闲时多。急救设备大多数时间处于闲置状态、使用效率低,即使在急诊科,有些急救设备的使用率也不是很高。这就导致了医护人员对设备的操作规程不熟练,工作模式和参数调整不准确,有时,不正确的工作模式和参数不但不能挽救病人的生命,相反会加重病情,甚至导致病人的死亡。例如呼吸机的使用,如果工作模式或者参数调整不当,会造成人机对抗、气胸、氧中毒等。

(3)分布广。几乎医院各个科室的医护人员都会涉及到急救设备。

(4)风险大。急救设备针对的都是急重危的病人,每分每秒都关乎到病人的生命安全,所以对设备的使用便利性、设备的质量、电器的安全性和对医护人员的知识素质要求都较高,对临床工程师的技术要求及工作热情、工作责任心都提出来较高的要求。

2 急救设备使用中操作不当的实例

急救设备在临床应用中,由于医护人员对设备性能不够了解,造成操作问题导致所谓的设备故障率约占70%左右。现以我院急救设备中的呼吸机为例说明此问题。

(1)神经外科抢救一个车祸病人时,准备上纽邦呼吸机,发现呼吸机有呼吸动作,但是潮气量很低,远达不到预置的潮气量,临床工程师赶过去,仔细检查发现是呼气阀的一个测压管未接,接上测压管,呼吸机工作正常。

(2)某天夜间,神经内科打电话给工程师反映,一台金伽利略呼吸机的呼吸频率在60多次,远远高于设定的12次的频率,临床工程师到现场发现,呼吸机工作在同步间歇指令模式,而设置的流量触发灵敏度的值过低,任何一点干扰信号都能引起触发,导致呼吸频率增高,将流量触发灵敏度值调高,呼吸频率恢复正常。

(3)急诊科在抢救病人的过程中,发现拉斐尔呼吸机的潮气量值不稳定,起伏幅度较大,经咨询是刚刚更换了流量传感器而未作流量传感器校正,校正后,潮气量值稳定。

(4)小儿科在抢救1名脑膜炎患儿时,呼吸机动作正常,但是患儿的血氧饱和度值却一直徘徊在60%~70%之间,即使呼吸机上氧气的浓度值已经调到90%,仍达不到正常值,而用人工气囊时,血氧饱和度值却能达到90%以上,怀疑是呼吸机的问题。换上另一台呼吸机,病人的血氧饱和度值仍然上不去,此时,工程师无意间发现将气管插管稍向外拉一下,病人的血氧值就上去了,经咨询,此患儿右肺功能丧失,只靠左肺维持正常呼吸,而医生在施行器官插管时,深度稍深了一点,到了右肺支气管处,致使患儿不能很好氧和,血氧饱和度值不能维持在正常范围内。

(5)1台servo300呼吸机在使用过程中突然黑屏,经检查发现医护人员误将接在吸气管路中的过滤器接到了呼气管路上,呼气管路上的水分很大,导致过滤阀湿度过大,呼气阻力增加,电机的功率大增,长时间处于大功率工作状态,导致主机内热量增加,主机启动了过热保护,出现黑屏。将过滤器从呼气管路上移走,呼吸机恢复正常。

以上只是操作失误问题,随着呼吸机的不断改进,其工作模式越来越多,也越来越人性化,正确的使用可以缩短住院日甚至挽救生命,否则也会危机生命,比如工作模式或参数调整不当,会导致氧中毒、气胸、二氧化碳分压增大等问题,长时间使用不当会有性命之忧。

3 问题产生原因及对策

3.1 原因分析

(1)在医疗过程中,患者的脆弱与诊断治疗的不确定性,造成了相当比例的医疗不良事件或医疗错误发生,虽有一部分来自个人的疏忽或技术不良,但是更大一部分来自工作环境的潜失误。医院领导重医疗轻设备,忽视对医护人员设备使用的培训考核。

(2)医护人员对于设备的使用过分依赖于临床工程师。在抢救患者的过程中,一旦急救设备出现报警或有一点点异常,就马上电告工程师,但由于临床工程师人员少、医疗设备故障率高等原因,工程师只能负责设备的完好,而对于工作模式、控制参数、报警上下限的设置还是要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病情随时调整。

(3)临床医学工程科对急救设备的监督检查的力度不够。

(4)临床科室对于急救设备的使用管理重视不够。

(5)同一类设备厂家不同,造成操作规范版本较多、不简明、不利于记忆,也给维护、保养、维修带来了不便。

3.2 解决措施

(1)引进设备时,厂家工程师对急救设备安装调试完毕后,要对医护人员进行现场短期培训,其内容包括操作流程、日常维护保养、传感器的校正、外围附件的消毒和适用禁忌症等,并现场进行考核,保证参加培训的医护人员都能进行简单操作,并把培训考核定为新进设备开箱验收报告中的一项必备内容。

(2)当新引进的急救设备使用一段时间后,医护人员会逐渐发现使用过程中的问题或不太清楚一些操作细节,此时应请厂家工程师进行提高性的培训,其内容包括:急救设备的工作原理、设备功能的详细介绍、临床应用及常见报警情况的处理,使得医护人员在简单操作层面上有一个提高,同时派骨干到厂家或厂家指定的医院进行临床应用的培训。

(3)针对全院医护人员,不定期地邀请厂家工程师或本院临床医学工程师或使用技术娴熟的医护人员讲课,一方面不断强化急救设备的使用培训,另一方面可以就急救设备的临床应用交流经验,并计入学分。

(4)由医务部组织对医护人员进行不定期的急救设备使用的演练考核,考核成绩与个人的效益奖挂钩。

(5)医院在采购急救设备时,同一类急救设备尽可能做到品牌统一、型号一致,一方面便于维护保养,另一方面便于医护人员的熟练使用。

(6)临床医学工程科加强急救设备的巡回检查,定期维护保养,及时更换电池、氧浓度传感器、流量传感器、破损的导联线等,使急救设备处于100%的完好状态,并负责监督临床科室对各种记录的填写。

(7)对于急救设备要分别建立使用记录和维护保养记录,把急救设备列入临床科室每天交接班的内容,并作好记录。

急救设备的正确使用和规范化管理是患者抢救成功率的重要保证,也是一个现代化综合医院的技术水平的体现,所以必须要引起医院各级领导和临床医护人员的重视。

[1]翟捷,浅谈急救设备在使用和维护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医疗装备,2010,34(3):73-74.

[2]米永巍,李怡勇,双姜,等.急诊ICU医疗设备的周期巡检和质控检测[J].医疗卫生装备,2011,32(1):114-115.

[3]张晓璇,丘秋霞,许敏华.浅析医院急救设备的管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3):674-675.

[4]周秀华.急危重症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5]朱玲玲,毕越英.闫芳.在护理人员中开展急救医疗设备使用技术培训的方法与效果[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7,24(12B):69.

[6]姜远海,彭明辰.临床医学工程技术[M].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260-277.

[7]刘麒麟,吴大勇,程述森.探索急救与危重症医学装备保障新模式[J].中国医疗设备,2010,25(11):69-70.

[8]邓爱华.急诊科急救设备管理使用问题与对策[J].中国健康月刊,2011,29(4):292.

[9]程旭辉,施咏梅.浅析医院急诊科医疗设备的安全有效利用[J].中国医疗设备,2008,23(11):75-76.

猜你喜欢

急诊科工程师呼吸机
《机械工程师》征订启事
精益A3管理工具在提高STEMI患者绕行急诊科直达导管室的应用与探讨
PB840呼吸机维修技巧与实例
全生命周期下呼吸机质量控制
急诊科护士分层培训的实践与探索
呼吸机日常养护结合护理干预对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
Kenoteq的工程师研发环保砖块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急诊科抢救脑出血患者的护理应用
青年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