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遂昌县松林主要鞘翅目昆虫种类及其种群动态研究

2013-01-26周樟庭徐真旺龚笑飞李大标刘仙玄

浙江林业科技 2013年3期
关键词:引诱剂松墨松林

周樟庭,徐真旺,龚笑飞,李大标,刘仙玄,曹 华

(浙江省遂昌县林业局,浙江 遂昌 323300)

遂昌县松林主要鞘翅目昆虫种类及其种群动态研究

(浙江省遂昌县林业局,浙江 遂昌 323300)

为了解遂昌县松林内鞘翅目害虫的种类及其种群动态,2008-2011年,应用林木蛀干类害虫引诱剂 M-99监测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黄山松(P. taiwanensis)等松林鞘翅目昆虫种类及其种群动态。结果表明,遂昌地区松林内的鞘翅目昆虫有13科60余种,其中危害松树枝、干的害虫有16种,害虫天敌有3科4种;象甲科、小蠹科和天牛科,分别达5、5和35种,其中角胫象(立毛角胫象Shirahoshizo erectus、马尾松角胫象S. patruelis)、马尾松梢小蠹(Cryphalus nassonianus)及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为优势虫种,异色郭公虫(Tillus notatus)是重要的天敌种类,并对角胫象、马尾松梢小蠹、纵坑切梢小蠹(Tomicus piniperda)、松墨天牛和短角幽天牛(Spondylis buprestoides)的成虫羽化时间、种群动态进行了对比分析。

马尾松;黄山松;鞘翅目种类;种群动态

遂昌县地处浙江省西南部,是浙江省重要林区,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黄山松(P. taiwanensis)等松科植物是遂昌县的重要森林资源,全县有松林面积32 840 hm2,占林地总面积的14.8%;松木蓄积量157.5× 104m3,占林木总蓄积量的20.2%。2008年初的冰冻雨雪给遂昌森林资源造成严重损害,其中松树受灾最为严重,灾后大量的残枝断杆和生长衰弱的松树为鞘翅目中的钻蛀性害虫的滋生繁衍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该类害虫因其幼虫生活隐蔽,蛀道复杂,成虫体壁厚且坚硬,耐药性及生殖力强等诸多特点,防治难度较大,其中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是松林毁灭性灾害松材线虫病(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最有效的传播媒介。为保护浙西南主要森林资源,维护全县生态安全,2008年利用蛀干类害虫引诱剂(即M-99引诱剂[1])开展松林间鞘翅目昆虫的种类、种群数量动态的研究,旨在探索辖区内鞘翅目昆虫的种类、主要周期性害虫的种群数量变动规律及冰冻雨雪对该类害虫种群消长的影响,为松林钻蛀性害虫的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基本情况

试验地设在遂昌县,28° 31′ 30″ ~ 28° 14′ 22″ N,118° 41′ 53″ ~ 118° 14′ 53″ E,属武夷山系仙霞岭分支山区,中亚热带季风气候。试验地设置在全县6个乡镇,见表1。

1.2 研究方法

2008-2011年,每年于4月底开始在供试松林内设置具蛀干类害虫引诱剂的诱捕器,每个点各设2台,诱捕器底距地面高1.5 m,上用铁丝悬挂固定。诱捕器间距最少距离为60 m。引诱剂瓶口的密封纸打2 ~ 3个小洞或撕去密封纸,让瓶内的诱液释放,并在诱捕器的集虫筒里置半杯肥皂水。每隔7 d收集筒内诱获的昆虫并更换新引诱剂[2]。回收的昆虫按试验点进行分类、计数和记载,由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赵锦年研究员指导昆虫种类鉴定,并对诱获的鞘翅目昆虫群落优势种进行评估。本研究采用Berger-Parker优势度指数进行分析:

式中,D为优势度指数,Nmax为优势种的种群数量,Nt为群落全部物种的种群数量。2008、2009年昆虫诱捕工作于11月底结束,2010、2011年诱捕工作于10月15日结束[3]。

2 结果与分析

2.1 鞘翅目昆虫种类及数量

4 a共诱获鞘翅目昆虫44 804头,分属13科60余种,其中天牛科35种,象甲科5种,小蠹科5种,长蠹科2种,丽金龟科1种,犀金龟科1种,锹甲科1种,郭公虫科1种,拟叩甲科1种,叩甲科6种,萤科1种,谷盗科1种,大蕈甲科1种(见表2)。用Berger-Parker优势度指数分析显示,本辖区内鞘翅目昆虫的优势虫种、亚优势虫种和伴生虫种分别为角胫象、马尾松梢小蠹和松墨天牛,其优势度分别为0.412 6、0.186 0和0.100 6(见表3)。

2.2 重要科主要害虫及天敌昆虫种群动态

2.2.1 象甲科 该科昆虫是本试验观察量最大的种群。其中角胫象属占观察总数 41.3%,福建树皮象占0.3%,松瘤象和多瘤雪片象各占0.1%。

2.2.1.1 角胫象属 本研究的角胫象以马尾松角胫象和立毛角胫象为主,2种分类区别甚难,且其均寄生于松属植物[6],故将此属的象甲一并统计,列为优势虫种。连续4 a诱捕显示,林间该属昆虫4月初始见成虫,终见于11月9日,共213 d。羽化盛期(大于5%)是5月11日至7月6日,共56 d,高峰期6月15日(图1、图2)。

2.2.1.2 福建树皮象 成虫期为5月4日至11月2日,共179 d,盛期(大于5%)为6月8日至7月6日,共29 d,高峰期为6月22日。

2.2.1.3 松瘤象 成虫期为5月4日至10月12日,共159 d,盛期(大于5%)为5月11日至7月6日,共56 d,高峰期为7月6日。

2.2.1.4 多瘤雪片象 成虫期为4月13日至10月19日,共186 d,盛期(大于5%)为5月4日至5月25日,共21 d,高峰期为5月25日。

2.2.2 小蠹科 小蠹科昆虫也是诱集量较大的一类昆虫,其中马尾松梢小蠹为亚优势虫种。该科内重要种类有阔面材小蠹占6.9%、纵坑切梢小蠹占4.0%、削尾材小蠹占1.9%。

2.2.2.1 马尾松梢小蠹 诱捕量见图3。该虫成虫期为4月6日至11月9日,共214 d,盛期(大于5%)为4月13日至5月25日,共42 d,高峰期为4月13日和5月11日二个。

2.2.2.2 阔面材小蠹 成虫期4月20日至11月9日计200 d,盛期(大于5%)为8月3日至9月14日,共41 d,高峰期为9月7日。

2.2.2.3 纵坑切梢小蠹 成虫期为4月6日至11月16日,共221 d,盛期(大于5%)为5月4日至6月8日,共34 d,高峰期为5月4日。

2.2.2.4 削尾材小蠹 成虫期为4月13日至10月5日,共172 d,盛期(大于5%)为4月20日至6月15日,共56 d,高峰期为4月20日和6月15日2个。

2.2.3 天牛科 2008-2011年天牛科昆虫诱集总量为5 224头,其中松墨天牛为伴生虫种。该科重要种有短角幽天牛占观察总量1.3%。

2.2.3.1 松墨天牛 松墨天牛为松树的严重钻蛀性害虫,是冰冻雨雪灾后衰弱木的首先入侵者[5],是松材线虫病的最有效的传播媒介。2008年成虫诱集数量为83头,2009年为1 750头,2010年为1 406头,2011年为1 270头。2009与2008年相比成虫诱集量骤增21.1倍。2010年、2011年与2009年相比成虫数量未见明显下降(图1)。成虫期4月20日至11月2日,共193天;盛期(大于5%)为6月1至7月13日,计43日;高峰期6月15日(图4)。在林分中栖息的天牛雄雌比:2008年为1∶1.86,2009年为1∶1.26,2010年为1∶1.20,2011年为1∶1.17,雌雄比4年来逐渐小幅下降(表4)。

2.2.3.2 短角幽天牛 成虫期4月20日至10月26日,共186 d;盛期为6月8日至6月22日,共15 d,具2个羽化高峰期,首高峰为6月8日,次峰为9月14日(图4)。该虫雄雌比为2008年1∶1.02,2009年1∶0.89,2010年1∶0.83,2011年1∶0.88(表4)。

2.2.4 郭公虫科 该科昆虫以异色郭公虫为主,占诱捕总量的7.7%。该虫是小蠹的天敌[2],4a的年数量波动较大,2008年为507头,2009年骤增至2611头,增加515%,2010年降至92头,仅为上年的3.5%,2011年225头,与上年比略有上升(图1)。成虫期4月初即现,至11月9日结束,计213 d,盛期(大于5%)为4月20日至7月20日,共90 d,高峰为7月20日(图5)。

3 结论与讨论

3.1 结论

本研究始于2008年雨雪冰冻灾后,连续进行了4 a。通过研究发现:灾后的角胫象、马尾松梢小蠹和松墨天牛等优势昆虫的种群数量,在雨雪冰冻灾后的第一年,维持较低虫口,而在第二年数量突然猛增,呈倍数增长。2009年的诱捕数量与 2008年相比,角胫象增加了 690%、马尾松梢小蠹和松墨天牛分别增长了 655%和2108%。这说明冰雪冻灾,能给松林钻蛀性害虫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对害虫的种群数量增加造成影响。因此,灾后第一年是预防次期性有害生物的发生的最佳时机,进行彻底的受灾木清理,能更好的预防次期性有害生物的暴发[7]。

4 a共 诱获鞘翅目昆虫 13科60余种,平均每只诱捕器年捕获鞘翅目昆虫800头,其中平均诱获钻蛀松类树种的甲虫678头,占诱获甲虫总量的84.7%。而且通过连续诱杀,林间虫口的减退效果明显。这印证了M-99蛀干害虫引诱剂对松林内鞘翅目类害虫,具有较强的引诱活性。可用于对多种松甲虫的监测、行为控制及除治的前期结论[1,8~10]。

研究发现:与仙居和淳安相比[1,8,10~12],遂昌的主要鞘翅目昆虫角胫象、马尾松梢小蠹、松墨天牛、短角幽天牛等成虫始见期比该两地都要早20 d左右,终见期略推迟,盛期也不一致。本地的海拔1 100 m的桂洋与海拔290 m的妙高、王村口相比,成虫羽化期推迟约30 d[3]。因此,在对该些害虫防治时间的选择上,应该按照当地的成虫羽化盛期来决定。

3.2 讨论

利用M-99蛀干害虫引诱剂,可对不同松林林分(纯林、混交林)或不同气候(海拔)等因子的松林内鞘翅目害虫进行群落结构及种群动态等方面的研究,有待今后进一步深入。异色郭公虫是松梢小蠹的天敌[10],但M-99蛀干害虫引诱剂对其一样具有较强的引诱活性,不利于天敌资源的保护,其性能可进行改进。

致谢:本研究得到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赵锦年研究员的指导与大力帮助,在此谨表谢意!

[1] 赵锦年,蒋平,吴沧松,等. 松墨天牛引诱剂及引诱剂作用研究[J]. 林业科学研究,2000,13(3):262-267.

[2] 崔 相富,陈绘画,赵锦年,等.括苍山北麓松林间鞘翅目主要昆虫种群动态研究 [J]. 林 业科学研究, 2008, 21( 3) :340-345.

[3] 周 樟庭,徐真旺,戴黎瑶,等. 冰雪冻灾后松墨天牛成虫种群数量动态研究[J]. 中国森林昆虫,2011,30(3):18-19.

[4] 方 志刚,吴鸿. 浙江昆虫名录[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 84-102.

[5] 萧刚柔. 中国森林昆虫[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2. 483-485.

[6] 陈元清,中国角胫象属[J]. 昆虫分类学报,1991(3):212-217.

[7] 范军祥,武海卫,黄焕华,等. 粤北雨雪冰冻灾区蛀干害虫种群监测初报[J]. 广东林业科技,2010,26(5):79-82.

[8] 赵锦年,林长春,姜礼元,等. M99-1引诱剂诱捕松墨天牛等松甲虫的研究[J]. 林业科学研究,2001,14(5):523-529.

[9] 张建平,赵博光,吴宗汉,等. 应用行为控制法治理害虫[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0,24(3):84-88.

[10] 陈绘画,崔相富,赵锦年. 蛀干类害虫引诱剂诱虫谱及诱集的主要昆虫种群动态[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0,38(1)88-114.

[11] 赵锦年,应杰. 马尾松角胫象发生规律的初步研究[J]. 森林病虫通讯,1988(4):4-6.

[12] 赵锦年,唐淑琴. 短角幽天牛成虫林间种群动态的监测研究[J]. 林业科学研究,2007,20(4):528-531.

Main Species of Coleoptera and Their Population Dynamics in Pine Forests of Suichang

ZHOU Zhang-ting,XU Zhen-wang,GONG Xiao-fei,LI Da-biao,LIU Xian-xuan,CAO Hua
(Suichang Forestry Bureau of Zhejiang, Suichang 323300, China)

Coleoptera in pine forests(Pinus massoniana, P. taiwanensis) were trapped with M99-1 from 2008 to 2011 in Suichang, Zhejiang provinc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more than 60 species belonging to 13 families of Coleoptera, among them, 16 species damaged pine stem and branch. 4 species of natural enemies of 3 families were collected as well. 5 species of weevils (Coleoptera: Curculionidae), 5 species of bark beetles (Coleoptera: Scolytidae) and 35 species of long-horned beetles (Coleoptera: Cerambycidae) were trapped. The result demonstrated that Shirahoshizo erectus, S. patruelis, Cryphalus nassonianus and Monochamus alternatus were the dominant species of stem borers. Tillus notatus was the important natural enemy. Comparisons and analysis were made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mergence period and population density of Shirahoshizo spp., C. nassonianus, Tomicus piniperda, M. alternatus and Spondylis buprestoides.

Pinus massoniana; P. taiwanensis; species of Coleoptera; population dynamics

S763.38

B

1001-3776(2013)03-0033-06

2013-01-15;

2013-04-11

周樟庭(1969-),男,浙江遂昌人,工程师,从事森林病虫防治研究工作。

猜你喜欢

引诱剂松墨松林
鼓山风景区松墨天牛种群监测及松枯死木发生浅析
A study on nuclear analysis of the divertor region of the CFETR
四种草地贪夜蛾测报型性引诱剂的诱捕效果对比
南安市松墨天牛诱捕数量与气温变化关系研究
松墨天牛对树种取食差异和林区分布情况的影响以及防治
利用诱捕法监测松墨天牛种群动态及气象因子的影响
F2型和APF-1持久型引诱剂对松墨天牛的林间诱捕效果比较
两种新型松褐天牛引诱剂不同空间位置诱捕效果比较
沉痛悼念霍松林名誉会长
我的爷爷和长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