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床药师参与诊治1例麻疹孪生球菌致肺部感染病例分析

2013-01-26秦广东安琪刘红河南民权县人民医院临床药学科河南民权476800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药学部郑州450000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科郑州450000

中国药房 2013年14期
关键词:麻疹氧氟沙星球菌

秦广东,安琪,刘红(1.河南民权县人民医院临床药学科,河南 民权 476800;.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药学部,郑州 450000;.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科,郑州 450000)

麻疹孪生球菌(Gemella morbillorum)属于孪生球菌属,为革兰阳性双球菌,属兼性厌氧,为人类口腔、肠道和呼吸道的正常菌群。它属于条件致病菌,很少引起人体感染。近年来麻疹孪生球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在国内外均有报道,包括有麻疹孪生球菌引起的心内膜炎、败血症、化脓性心包炎、咽后壁脓肿、脑膜炎、脊髓炎、脓胸、败血症、伤口感染等病例,但麻疹孪生球菌引起肺部感染较为少见。现对我院临床药师参与诊治1例麻疹孪生球菌致肺部感染诊治病例报道如下。

1 病例资料

1.1 现病史

患者,男性,40岁,体质量65 kg。5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无咳嗽、咳痰、胸闷、乏力、盗汗等症状。于当地医院就诊,查血常规示:白细胞数(WBC)19.5×109L-1,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69.2%;C反应蛋白(CRP)47.93 mg/L,红细胞沉降率(ESR)22 mm/h;巨细胞IgG抗体、乙肝、丙肝、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均为阴性,胸部CT、腹部B超未见异常。给予抗感染及对症药物治疗(用药不详),效果差,体温波动于37.2~39.7℃。于2012年5月17日以“间断发热5月余”为主诉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疗。

1.2 既往史

无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脑血管病史,无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无手术、外伤输血史,无食物药物过敏史,个人及家族史无异常。

1.3 体格检查

体温(T)37.8℃,心率(P)86次/min,呼吸(R)21次/min,血压(BP)107/61mm Hg(1mm Hg=133.322Pa)。呼吸频率正常,双肺呼吸音清晰,叩诊清音,未闻及干湿音,无胸膜摩擦音。余无特殊。

1.4 辅助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WBC)10.5×109L-1,红细胞(RBC)3.15×1012L-1,血红蛋白(Hb)110 g/L,N%67.6%;CRP 103.38 mg/L,ESR 30 mm/h;病毒抗体、风湿因子、大小便常规、生化、传染病4项检测、酶联免疫斑点试验(T-SPOT)未见异常;胸部CT示右肺中叶及左肺可见少量片状及条索状密度增高影,双肺胸膜轻度炎症及左上肺孤立小肺大泡。

1.5 入院诊断

肺部感染。

1.6 治疗经过

患者病史及临床体征示肺部感染指征明确,入院后经验性给予左氧氟沙星0.3 g/次,2次/d,静脉滴注,并积极行血培养等检查。患者经抗感染及对症治疗3 d,症状无好转,反复发热,并伴咳嗽、咳黄色黏痰,查血常规:WBC 10.1×109L-1,RBC 3.56×1012L-1,Hb 109g/L,N%77.6%;CRP 42.73mg/L,ESR 41 mm/h。血培养检出麻疹孪生球菌,药敏结果提示对青霉素G、氯霉素、红霉素、万古霉素、克林霉素、左氧氟沙星、头孢曲松、头孢噻肟敏感。临床医师要求临床药师会诊,参与诊疗过程。

2 治疗方案分析及诊疗过程

2.1 治疗方案分析

依据该患者病史及临床体征,肺部感染指征明确,具有应用抗感染药物的指征。患者入院后积极给予抗感染药物治疗,效果差,体温及症状呈进行性加重,提示患者初始抗感染治疗失败,但病史等临床资料支持社区获得性肺炎(CAP)诊断。《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以下简称《指南》)[1]强调CAP患者应对其病情严重程度进行评估,并针对不同人群CAP常见病原体给予初始经验性抗感染治疗。《指南》指出对于一般无基础疾病患者的CAP病原菌以革兰阳性球菌和非典型病原体为主,且我国肺炎链球菌对大环内酯类耐药比例高,故治疗可选择第1代或第2代头孢菌素联合大环内酯类药,或使用呼吸喹诺酮类药物。同时,各国诊治指南都强调了非典型病原体在CAP中的重要地位,所有指南均推荐临床在不能排除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或嗜肺军团菌感染时,经验性选择抗菌药物应覆盖这些非典型病原体。门诊和普通住院患者主要覆盖肺炎支原体和肺炎衣原体,而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CU)的重症患者应覆盖嗜肺军团菌,推荐的治疗方案为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或单用喹诺酮类抗菌药物[2]。患者入院后根据《指南》经验性给予左氧氟沙星抗感染。左氧氟沙星为第3代呼吸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其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抑制细菌脱氧核糖核酸解旋(DNAgyrase,又称异构酶Ⅱ),破坏细菌DNA代谢,影响细菌DNA的复制、转录、重组等各阶段,使细菌细胞不再能分裂并迅速死亡,对细菌呈选择性毒性。本品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可覆盖呼吸道常见致病菌(包括非典型病原体),因此各国指南均推荐应用于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治疗。本患者经左氧氟沙星抗感染及对症治疗3 d,症状无好转,提示感染未得到有效控制。血培养为麻疹孪生球菌,结合患者病史,应考虑为麻疹孪生球菌引起的肺部感染。临床药师认为麻疹孪生球菌为革兰阳性兼厌氧双球菌,抗菌药物治疗方案应完全覆盖革兰阳性球菌及厌氧菌;而左氧氟沙星对革兰阳性球菌作用弱,但兼顾有抗厌氧菌作用,应加强对革兰阳性球菌抗感染治疗。患者无青霉素过敏史,建议根据药敏试验选用青霉素G。青霉素G是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能破坏细菌的细胞壁并在细菌细胞的繁殖期起杀菌作用,对人类的毒性较小,除能引起严重的过敏反应外,在一般用量下,其毒性不甚明显,是化疗指数最大的抗菌药物;且抗菌谱较窄,主要对革兰阳性菌有效。医师采纳治疗方案,治疗方案调整为左氧氟沙星+青霉素G钠。临床药师认为左氧氟沙星为浓度依赖性抗菌药物,主要药动学/药效学(PK/PD)参数是峰浓度(cmax)/90%抑菌范围(MIC90),当其值为10时,可迅速杀死致病菌且较少产生耐药突变,建议剂量设定为1次给药,使cmax达到10倍MIC90即可[3]。同时,临床药师建议,因左氧氟沙星在大剂量应用或尿pH值在7以上时会发生结晶尿,为避免结晶尿的发生,患者宜多饮水;左氧氟沙星等喹诺酮类药物可引起光敏反应,告知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应避免过度暴露于紫外线或阳光;在用药期间应注意监测肝肾功能及不良反应。

2.2 诊疗过程

患者入院后第4、5天体温下降,咳嗽、咳痰好转,痰为稀薄、白色痰。第6天体温降至正常,无咳嗽、咳痰等症状,查血常规:WBC 9.3×109L-1,RBC 3.51×1012L-1,Hb 109g/L,N%82.3%,淋巴细胞百分比(L%)13.4%,CRP 36.02mg/L,ESR 45 mm/h。第10天患者一般情况良好,无其他不适,患者要求出院,准予出院。

3 讨论

麻疹孪生球菌与溶血孪生球菌、佰氏孪生球菌、血孪生球菌、大额孪生球菌均属于孪生球菌属。麻疹孪生球菌为厌氧至耐氧、无动力、无芽孢的革兰阳性球菌。单个、成对或形成短链排列,其形态大小不等[(0.3~0.8)μm×(0.5~1.4)μm]。在血琼脂平板上经2 d培养可形成0.5 mm大小的菌落,某些菌株呈α-溶血,有的不溶血。首次分离在需氧或CO2环境不生长,最适温度为35~37℃,发酵碳水化合物在液体培养基中要加入吐温80,可发酵葡萄糖产酸,分解麦芽糖、甘露醇、甘露糖、山梨醇和蔗糖。可产生少量酸,不分解纤维二糖、果糖、半乳糖、乳糖、水杨素和棉子糖,触酶阴性,不水解马尿酸盐和七叶苷,不水解精氨酸,不还原硝酸盐[4]。麻疹孪生球菌为人体口腔、肠道和呼吸道的专性寄生菌,引起的感染很罕见。但当机体抵抗力下降,尤其在接受侵袭性操作后,该菌的内源性感染几率显著增加,属于条件致病菌。近年来麻疹孪生球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在国内外均有报道,包括有麻疹孪生球菌引起的心内膜炎、败血症、化脓性心包炎、咽后壁脓肿、脑膜炎、脊髓炎、脓胸、败血症、伤口感染等病例[5-11]。这些病例呈现高热,血培养发现为麻疹孪生球菌感染,血分析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比率明显高于正常。药敏试验提示麻疹孪生球菌对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糖肽类及喹诺酮类药物等大多抗菌药物敏感。绝大多数患者根据药敏试验正确选用抗菌药物治疗后治愈。

总之,麻疹孪生球菌为引起感染的条件致病菌,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一旦发现此类感染,首先确定病原菌,并通过其对抗菌药物敏感和耐药谱型,选择适当抗菌药物进行治疗。麻疹孪生球菌为革兰阳性兼厌氧双球菌,抗菌药物治疗方案应完全覆盖革兰阳性球菌及厌氧菌。根据药敏试验选用抗菌药物治疗均可以取得良好效果。

通过这例病例,临床药师有针对性地进行了全程药学服务[12],认真分析患者的病情,正确解读细菌药敏报告,了解感染病原菌的特点,从抗菌药物的选择、PK/PD特征、药品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等方面为临床医师提供药物治疗方案建议;协助临床医师制订合理化治疗方案,减少不良反应,提高药物治疗效果,保证药物治疗安全、有效、经济。

[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6,29(10):651.

[2]施毅.各国社区获得性肺炎指南对非典型病原体的重视情况[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9,29(10):953.

[3]申音,谢小云,魏文树,等.抗菌药物临床合理选择应用进展[J].中国药房,2012,23(42):4016.

[4]李仲兴.孪生球菌感染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05,11(12):1109.

[5]张闻多,刘德平.麻疹孪生球菌致感染性心内膜炎1例并国内外文献复习[J].中国心血管杂志,2011,16(1):29.

[6]林巍,金玲湘.麻疹孪生球菌感染二例[J].中华传染病杂志,2008,26(11):670.

[7]单景庆.麻疹孪生球菌致细菌性心内膜炎一例[J].天津医药,2007,35(3):194.

[8]王丽春,李大江,吕晓菊.麻疹孪生球菌致孕妇败血症1例[J].临床荟萃,2008,23(8):597.

[9]霍光,潘慧娟.麻疹孪生球菌性肺炎1例报告[J].吉林医学,2005,26(7):772.

[10]倪俊,袁桂兰,章颖,等.麻疹孪生球菌致腹部切口感染1例[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08,7(3):161.

[11]唐芳根,袁芬连,刘家开,等.膝类风湿性关节炎合并麻疹孪生球菌致化脓性关节炎1例报告[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2,32(3):437.

[12]覃燕玲.肺脓肿并支气管扩张患者的药学监护实践[J].中国药房,2011,22(6):570.

猜你喜欢

麻疹氧氟沙星球菌
2015—2020年某院肠球菌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宏基因组测序辅助诊断原发性肺隐球菌
盐酸左氧氟沙星治疗盆腔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探究
分析左氧氟沙星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宫颈炎的疗效
美国新增60例麻疹病例
左氧氟沙星联合替硝唑治疗盆腔炎的用药效果初评
周围的人没有患麻疹,为什么还要给儿童接种麻疹疫苗呢?
331株肠球菌的分布特征及耐药性探讨
Trouble in Disneyland
干扰素α-1b治疗成人麻疹疗效初步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