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认知语法配价理论中的自主/依存关系

2013-01-24陈建生张赛兰

关键词:子结构构式语义

陈建生,张赛兰

(长沙理工大学 外国语学院,长沙 410000)

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著名语言学家R.W.Langacker分别在1987年和1991年出版了《认知语法基础》(Foundations of Cognitive Grammar)第一卷(理论前提)和第二卷(描写应用),开创了配价语法的认知研究先河。“自主”(autonomy)和“依存”(dependence)是Langacker在语法配价研究中提出的两个重要概念。对于自主/依存的研究最初是以一种语法形式——依存语法进行的,依存语法是一种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的基于词间关系的形式语法,它强调以动词为句子中心,其他词汇依存于动词。[1]但是近年来,国内很多学者把自主/依存关系作为一种分析模型来对具体的语法现象进行解析,尤以河南大学牛保义教授为首。本文尝试着从语音和语义两极对认知语法配价理论的自主/依存关系进行具体解析,并对其进行语法输入。

一、自主/依存关系的来源和定义

自从20世纪50年代法国语言学家Lucien Tesniere在他的《结构句法概要》(Esquisse dune syntaxe structu-rale)中涉及到“配价”这一概念以来,配价理论开始成为语言研究者们新的研究方向。“价”这一术语最早出现于化学领域中,它是为了说明在分子结构中各元素原子数目间的比例关系。而Tesniere在引进“价”这一概念时,是为了说明动词能支配的行动元的数量。传统的配价理论认为,动词就像一块磁石般的原子,它能吸住几个行动元就是几价动词。例如,汉语中的下雨、刮风等词,它不能支配任意一个行动元,那么它们便是零价动词;而汉语中的睡觉、休息、发烧、醉等动词,它们能支配一个行动元,因此它们便是一价动词;以此类推。

传统的配价语法认为,配价反映了语言结构中不同词项之间的一种最基本的联系,[2]2正是这些联系建构了整个句子的框架,帮助人们理解句子所标示的含义。传统配价的主要目的在于对句子各个成分进行分类研究;而认知语法配价理论认为,配价关系是为了对各构式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它们建构的本质进行精确描写,以期对语法行为作进一步的理解。[3]277

认知语法配价理论主要从四个方面来对配价关系进行阐释,即对应关系、侧面决定体、自主/依存关系以及成分组合。作为配价关系的第三个配价因素,自主/依存之间的关系对于语法构式的解释至关重要。配价语法反映了语言结构中各构式之间的一种最基本的依存关系,因此很早就引起了语法研究者的不同程度的注意,其中比较早的是柏拉图[2]7(Plato,公元前427年~公元前347年)。他在《对话录》(Dialogues)中把希腊句子主要划分为两大部分,即名词性成分和动词性成分,这种划分为后来对各种语言进行句法分析和词类划分提供了依据。[4]

自主/依存关系,旨在揭示句子的各种构成成分之间分层次的依存与被依存关系,依存关系又分为上项词对下项词的支配关系和下项词对上项词的从属关系两种。句子成分之间的结构上的依存关系表达了句子成分之间在意义上的限定和补足关系,[2]15它侧重研究句子中各构式之间的自主与依存关系,并以此作为句子构式的主要方面。自主与依存的概念通常运用于语音和语义结构中,同时也运用于单极元素和双极词素的确定上。

认知语法把自主构式(autonomous structure)定义为:可以独立出现的、自身的语义明示(manifestation)不预设另一结构的或者说是不需要进一步概念化的音位结构或语义结构。与此相对,依存构式(dependent structure)是指其自身的语义明示预设另一结构的音位结构或语义结构。[3]488例如,在below the bridge这一短语结构中,标示方位的自主构式below其语义标示至少一个界标(landmark),表示具体的位置;而the bridge这样的依存构式,它的语义并不预设任何其他的成分。

二、自主/依存关系在语音极和语义极中的体现

配价关系中第三个配价因素是自主元素与依存元素之间的差别,尽管这种差别很小,但是它对于语法构式的解释却是至关重要的。自主与依存的概念通常运用于单极和双极词的确定上,但同时也运用于语音和语义结构中。

(一)语音极的自主/依存关系

词类划分研究的是系统元素的问题,依存关系则需要理清的是元素间的关系。[5]在语音中,单极元素包括音段、音位、语音和音调等,但是词素在本质上是双极的,因为一个语音的排列是根据其成分的语素地位而排列的。这里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双极词素中的语音排列的音段和单元素极组织的音段是不一样的。例如picnics这个词,从单极元素角度来看,它可分为pic和nics两个部分,因为它是从语音方面来分解的,分为这两个音节,不涉及语义的部分;而双极词素方面来说,它被分解为picnic和s这两个部分,因为这两个部分都涉及到了语义,picnic就是指野炊、野餐等,而s是复数意义。在语音音段中,元音是自主的,而辅音是依存的,一个元音可以独立地代表一个音位、一个词或者是一个实体,而辅音却不可以。但是认知语法配价理论中的自主与依存并不是这种意义上的区别,而是一个更深层面上的,它涉及到元音和辅音的本质,并最终为之服务,即辅音预设元音,而且在这一过程中元音是不可或缺的。

在语音元素,特别是单语素中,在某种程度上讲,一个元素在它的内部结构中凸显并解释另一元素,那么它便是依存的。认知语法配价理论认为,这种描述在词缀这一块得到了很好的运用,一个后缀一般是一个词干后面的一个元素,它是依存的,而词干便是独立的。

我们可以用英语的复数词素来解释bridges这一复合结构的语义极(如图1所示)。[BRIDGE]是一个可数名词,表示“桥”这一事物,而[PL]是一个复数述义,它是这个配价关系中的侧面决定体,在图中以加粗的形式表示;而bridges是一个集合名词。作为侧面决定体的复数述义,它表示了一个再生集合。配价关系被[BRIDGE]所凸显的实体和[PL]所凸显的再生集合中任意一成员间的对应关系所影响,所以这个复合结构就凸显了一个由无数个[BRIDGE]范畴子集组成的再生集合。

图1 Bridges的语音极图

Bridges的语音极如图1(b)所示。[BRIDGE]的语音顺序是[briʤ],它是一个由音节组合而成的整合结构,而[PL]是一个比[z]更为复杂的语音结构,[z]代表了图示化的语音结构,从这可以看出这个结构的最后一个音节是清音,而且至少有一个音节元素。但是它过分简化了事实,因为[z]不仅仅是简单地被置于此语音结构中,而是在它的音位组织中有自己的极,[z]是[briʤ]最后音节中最外面的辅音。一般来说,我们不会单独地发这样的音,那么这个结构就肯定被另一特定的语音内容所替代,它通过连接复数词素的词干和[briʤ]这个语音的对应关系以及连接名词词干无论哪个语音极的对应关系来实现。

因此我们可以说,元音和事物是自主的,而辅音和关系却是依存的。但是我们需要注意的是,这种差别是一个程度的问题,特别是在语义极中,有的时候并没有明显的不对称。

(二)语义极的自主/依存关系

无论什么时候两个成分组合成一个配价关系,我们都可以依照一个定义来看其中的一个结构是否依存于另一个结构,这个定义是:一个结构D依存于另一结构A,在某种程度上,A是对D中一个凸显子结构的阐释。[3]300这个定义本质上是一个程度的问题,因为它主要依存于阐释和凸显这两个概念,严格地说,配价关系中的结构明显是不对称的,其中一个是依存的,而另一个是自主的。更详细地说,假定两个谓语动词X和Y整合在一个配价关系的语义极中,那么我们怎么来确定X是否就依存于Y呢?我们可以通过考虑与Y的侧面相对应的X的子结构来决定,并把这个子结构命名为Xe。X依存于Y的情况可以分为以下几种:X中Xe的凸显度;Y对Xe阐释的详细度。同样,Y依存于X的情况也是如此的,那么我们就必须明确与X相对应的Y的子结构Ye,并且确定Ye的凸显,然后对比Dx-y和Dy-x。如果Dx-y比Dy-x更好,那么X就是这个配价关系中的依存成员,而Y便是自动的;反之同理。

以below the bridge为例(如图2)。tr表示射体,lm表示界标,虚的弧线将三个小方框中的射体与界标连接起来。述义[BELOW]勾画的是两个抽象事物(即射体tr和界标lm)之间的空间关系,述义[BRIDGE]勾画的是一个具体事物——桥。这两个述义的复合是通过[BELOW]的界标和[BEIDGE]的侧重(图中右下角方框加粗部分)之间的对应关系实现的,它所包含的关系包括一个抽象的射体和一个具体的界标。在below the bridge这一述义中,标示的是位置关系,而并非具体事务,所以在图2中左下角部分以加粗的形式表示侧面,即below为侧面决定体。

图2 复合构式BELOW THE BRIDGE配价关系示意图

那么试问,[BELOW]和[THE-BRIDGE]这两个谓语间哪个依存于哪一个?首先我们必须考虑与[THE-BRIDGE]的侧面相对应的[BELOW]的子结构,这个子结构是[BELOW]的界标,而且在它的关系侧面中是凸显的;第二,我们需认识到这个界标是高度示意的,可以用来解释[THE-BRIDGE]更为精确的细节。考虑到这两个方面,我们就知道[BELOW]明显依存于[THE-BRIDGE]之上。那么我们再来看看是否有可能[THE-BRIDGE]依存于[BELOW]之上?从图中可知,[THE-BRIDGE]中并没有存在一个与[BELOW]的侧面相对应的子结构,所以并不是[THE-BRIDGE]依存于[BELOW]之上。

但是在that boat below the bridge这一复合构式中,boat是关系述义below the bridge的图式界标,它标示的是boat这一名词,而并非像That boat is below the bridge一样凸显的是一种位置关系。在that boat below the bridge这 一 复 合 构 式 中,[BELOW-THE-BRIDGE]是依存的,而[BOAT]是自主的。

在自主/依存的配价关系中,X与Y作为一个典型结构,有一些X的子结构即Xe与Y的侧面相对应,因为Xe被Y所解释,那么我们叫Xe为阐释位(也可叫结构解释面),简称e-site。[3]304在图2中,X是[BELOW],它所凸显的子结构即为Xe,Y是[THE-BEIDGE],[THE-BRIDGE]是对[BELOW]的一个子结构的解释,所以说[BELOW]的界标便是阐释位,它与[THE-BRIDGE]的侧面相对应。同样,在that boat below the bridge这一复合构式中,阐释位是[UNDER-THE-TABLE]的射体,它被自主述义[BOAT]所阐释。

在动词与介词短语结构间同样存在着自主/依存关 系。例 如:The little girl crawled through a tunnel.Crawl标示它的射体的空间路径,但是它在本质上并没有细化任何东西,这个路径在配价关系中便是阐释位,被through the tunnel所阐释。但我们需要注意的是,crawl的阐释位并不是简单的一个不相连的实体,因为它包括过程所选择的方面。

对于意义,单极元素和双极词素间的差别是非常重要的。这种差别就像概念和语义结构间的差别一样,单极元素是概念单位,而双极词素便是语言表达的语义极。需要注意的是,在单极和双极元素间会存在很大的分歧,就像我们在语音结构中所见到的一样(picnics)。例如,一个单一的玉米粒比这些颗粒的结合表达了一个更为简单的概念,从双极方面来说,前一个概念是后一个的成分之一。但是,从语言学上而言,corn这个词在集合的层面上就包括了这些实体,但是kernel of corn这一复合结构所标示的却是一个简单的成员。因此,双极复合组织与非语言学概念组织无关。

在概念结构中也同样存在着自主与依存的关系,一个概念性的依存结构应该是能够预设另一个的,而且它是对整体的补充说明。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任何关联概念都可以认为成是概念依存的,因为它需要对关联要素的实体进行推导。例如,我们在定义 “追赶”这一概念时,我们必须把追赶的主体和被追赶的对象考虑在内;而一个具体的事物,如树、猫等,它们的概念都是自主的,因为我们在定义一只猫时无需考虑它的参与者。

因此我们可以说,在语义极中,无论什么时候两个成分组合成一个配价关系,如果一个结构D依存于另一结构A,那么在某种程度上,A是对D中一个凸显子结构的阐释。

三、自主/依存关系在语音极和语义极中的语法输入

在一个语言结构中复合结构的分配并不都是一定的,它受很多方面的因素所影响。认知语法配价理论认为,虽然兰盖克对术语的选择并不一定都是很正规的,并且有的还很难被我们所理解,但是兰盖克强调对术语的选择都是有理据的。例如,autonomy vs.dependence是用来描述语言成分最具有理据性的方式,它以所有语言结构的因素为基础,并且对语法的解释具有很重要的作用。认知语法配价理论为了强调兰盖克还有一些方面不是很理解,所以选用dependence这个词,而不是我们平常所见的dependency,然后再把它应用于更大的表达conceptual dependence 概念依存及 phonological dependence语音依存这些概念里面。

(一)语音极的语法输入

配价关系中的双极元素一极在自主/依存关系中所体现的语法并不是相同的。在语音极中,自主/依存的不对称可以用来解释词根与非词根元素间的差别,词根是自主的,它提供了一系列最初的语音元素的排列;而非词根却是依存的,它可以被看作是对词根的修饰。

以unlawfully为例,一般我们都会把这个单词分为[un/law/ful/ly]这几个音节,词根law 是自主的,在语音上它并没有凸显任何其他的元素;而其他的附属成分是依存于law上面的,每一个非词根元素都与它所修饰的元素有关。自主成分与依存成分的联结是层级性的,简单的合成结构与其他成分联结组成较为复杂的合成结构,[6]那么我们也可以从这看出不同层次上的因素叠加起来构成了一个多层次的词,第一,依存体-ful连结自主的词根law组成一个复合结构lawful,lawful又与-un连结组成别一个复合结构unlawful,然后unlawful又与-ly结合组成了一个最高层次上的词unlawfully。那么我们注意到,law,lawful,unlawful,unlawfully这些词分别都是自主的,而只有几个词缀是依存的。

兰盖克认为,当配价关系中的结构A必须通过另一结构B来定义时,那么我们就很容易推导出其语音结构的依存体便是A。[3]307例如,粘着词素就是粘着于一个比粘着词素在语音上更自主的成分。粘着词素的语义必须通过其词根才能定义,例如-er,这一词根作为teach的粘着词素,把它们隔离开来我们很难定义其意义,但是在teacher这个词中,我们便很容易明白它指示的是“……的人”,所以-er是依存体,而teach是自主体。而对于比词更大的表达,在一个配价关系中,语调上凸显的构式需要其他构式的依存能完成整个述义。

(二)语义极的语法输入

概念自主与概念依存的区别在定义一些语法名词的时候非常重要,特别是语法中一些相对应的概念。例如,一个句子中“中心词”与“边缘词”的概念,动词的“补足语”与“修饰语”的概念。主语和直接宾语通常都被认为是中心元素,而介词短语、副词等的地位就难确定一些了,它们在不同的句子中可能有不同的地位,例如句(1)、句(2)。

(1)a The verdict rendered him speechless.

b I put the sweater in the box.

(2)a Before she left the phone rang.

b We chased squirrels in the park.

(1)a中的speechless是这句话的中心元素,同时也是动词的补足语,(1)b的介词短语in the box也是其中心元素。但是在(2)中副词before she left和in the park都是边缘成分或者说是修饰语。(1)和(2)的主要区别在于动词与它相关联的成分间的概念依存关系上。(2)中的动词是这个关系中的依存体,render描述了一个人状态改变的过程,所以这个状态便是这个动词所要表达的中心意思,也就是它的凸显,这个状态在与speechless组成的配价关系中处于阐释位的地位。同样,put暗含了它主要界标的最终目的地,所以in the box阐释了被put所引导的一个子结构。但是在(2)中,副词是依存体,这个动词所形成的组合(即the phone rang)与它的主语、宾语标示了一个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里的每一个成分都与副词的射体相对应,而且还很好地解释了它,即the phone rang阐释了before she left的射体;we chased squirrels阐释了in the park的射体,动词所形成的组合并不依存于副词的述义。我们都知道,铃声响这样的事件与其他的事件有一定的时间关系,而像追松鼠这样的动作需发生在一定的地点场合,即空间位置上,但是这些内容都是他们本身所固有的部分,在这一过程中任何一部分都没有被凸显。

概念自主与依存还能帮助我们解释其他传统问题,如中心词/修饰语的关系,像(1)中的成分关系和(2)中的中心/修饰关系都是在同一个语法结构的两个不同述义中定义的。这个语法结构存在着独立/依存的不对称关系,我们把这些成分述义分别叫做A和D。当A在这个结构中是侧面决定体时,例如(2),我们叫它为补足语,而不是中心/修饰体。A是D的补充成分。补足语有很多不同的种类,它可以是名词侧面,也可以是关系侧面;而主语和宾语是名词性补语,而speechless和in the box这样的叫做关系补语。

因而在一个配价关系中存在自主/依存的不对称关系时,补语是依存的述义。而在一个配价关系中当自主述义是侧面决定体时,就存在着中心/修饰关系,即结构A是中心,结构D是这个中心的修饰体。例如(2)中副词依存于动词所形成的组合,因为后面那个成分在整个句子中是一个过程的凸显,它是侧面决定体,同时也是这个配价关系中的自主成分,即动词组合的成分是中心,而副词是这个中心的修饰语。我们在这里所说的中心,既可以凸显一个过程,也可以是一个不受时间影响的关系或是一个时间。

在 that boat below the bridge 这 句 话 中,[BOAT]是自主的,阐释[BELOW-THE-BRIDGE]的射体,因为[BOAT]同时也是侧面决定体,所以below the bridge可以说是名词bridge的修饰语。

配价关系中关于概念结构的自主与依存关系的阐释包括很多细微的方面,我们很难每次都面面俱到,而且这种差别经常是一个程度问题,我们有时候并不是容易就能把它区分开来,它需要我们结合具体的语言情境、认知背景等进行深入的分析。

四、结语

在认知语法配价理论中,自主构式是指可以独立出现,其语义内容不预设另一构式的音位构式或语义构式;与此相对,依存构式是指其自身语义内容明确预设另一个构式的音位构式或语义构式的存在。

作为认知语法配价关系的第三个配价因素,自主/依存之间的关系对于语法构式的解释至关重要。通过对自主/依存之间关系从语音极和语义极两个方面的解析可知,在语音极中,元音和事物是自主的,而辅音和关系是依存的;在语义极中,无论什么时候两个成分组合成一个配价关系,如果一个结构D依存于另一结构A,那么在某种程度上讲,A是对D中一个凸显子结构的阐释。把自主/依存关系输入到语法中后我们发现,自主/依存关系在区分词根与非词根、中心词与边缘词以及动词的补足语与修饰语等不对称组合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1]袁文宜.依存语法概述[J].科技情报开发与研究,2010,(4):152

[2]袁毓林.汉语配价语法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2

[3]Langacker,R.W.Foundations of Cognitive Grammar[M].Stanford: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87/1991:277

[4]Robins.R.语言学简史[M].上海外国语许愿外国语言文学研究所,译.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87.

[5]刘海涛.依存语法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102.

[6]牛保义.新自主/依存联结分析模型的建构与应用[J].现代外语,2011,(3):230.

猜你喜欢

子结构构式语义
完全对换网络的结构连通度和子结构连通度
语言与语义
“不可推导性”作为标准的虚妄:兼评“修辞构式观”
钢框架腹板双角钢连接梁柱子结构抗倒塌性能分析
“上”与“下”语义的不对称性及其认知阐释
从语法构式到修辞构式再到语法构式
基于子结构的柴油机曲轴有限元建模方法研究
认知范畴模糊与语义模糊
“XV的(不)是Y”构式探微
基于多重多级动力子结构的Lanczos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