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文化
——传播中医药的载体——关于《实用中医汉语·精读》的编写

2013-01-24张国霞安岩峰罗根海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11期
关键词:中医学天津中医药

张国霞安岩峰罗根海

(1 天津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天津 300183;2 天津中医药大学人文管理学院,天津 300183)

中国文化
——传播中医药的载体——关于《实用中医汉语·精读》的编写

张国霞1安岩峰2罗根海2

(1 天津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天津 300183;2 天津中医药大学人文管理学院,天津 300183)

中医学凝聚着中国文化的精髓,越来越被世界各国所认同,逐渐融入医疗保障体系,然而准确的理解和学习中医学理论体系,离不开文化的传承。语言是文化的基本元素,因此,编写了这套《实用中医汉语·精读》教材,通过中医汉语学习为学习中医学和建立中医思维模式奠定基础。

中医汉语;文化元素;传播中医

中医学是发祥于中国古代的、凝聚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医学体系,中医药的国际交流源远流长,伴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中医药的国际交流更加广泛,来华学习中医学的留学生也日渐增加,近年来海外孔子学院遍布世界各地,更有助中医药知识和技术的传播。

对于外国人(包括留学生和境外中医教学机构)学习中医学之初是语言学习,在学习语言过程中如何提高学习效果,从中国文化和中医思维的方式认识问题,是学习和掌握中医知识的基础,因此,我们编写了这套面对外国人的《实用中医汉语·精读》【提高篇】[1]教材。教材以中医(药)文化为主体,旁涉中国文化的其他方面。整部教材由若干个小的单元组成,例如精读基础篇、提高篇分别由五个单元组成,口语、听力教材也随精读教材设置,而单元的设置,课文的组成更多体现的不是中医(药)理论和技术,而是哲学、伦理、民俗、医德等文化层面的内容,寓中医(药)学各层次的主流文化于故事之中。因此使教材更具形象性。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体,包容着“合而不同”的多元文化是本教材与众不同之处。本文就完成此书的编写略谈几点体会。

《实用中医汉语·精读》【提高篇】适用于已经学习了《实用中医汉语·精读》【基础篇】的学生,或者通过其他教材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汉语“听、说、读、写”能力,为了进一步有效学习,编写本教材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1 语言性

作为汉语教材首先应该突出语言性,而语音、文字、词汇、语法是语言元素,这些元素从课文选材、语法内容和练习编排等方面体现出来。书中共有十五课,每课设有“主课文”、“词语学习”、“语法例释”、“扩展阅读”等,配有录音教材,“听、说、读、写”同时并进,而教师在这些栏目中突出词汇和语法应法的讲解,每课中还设有多项练习,如课文后的“练习”项中有“汉字练习”、“词语练习”、“语法练习”等,体现出运用此教材既注重教师讲授,也注重学生练习,讲练结合,在学习新内容时,通过练习加深学生记忆,提高灵活运用的能力。练习的题型和汉语水平考试衔接,使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达到HSK5-6的汉语水平。

2 趣味性

世界各地学习中医的学生,他们的学习方式、语言背景、文化背景、思维方式等都有很大的差异,如何学好汉语,有学生本身的驱动力,又有教学内容和方法的趣味性[2],二者结合到一起能有效提高学习效果[3]。在内容选择、语言运用、版面设计等都注入了兴趣的元素。因此,在“主课文”、“扩展阅读”、“实习日记”栏目中注重内容新颖、有趣,激发读者的阅读和学习主动性。如主课文中有“一个人体,一个‘王国’”、“汤、散、丸、膏能除病”,扩展阅读中有“药物除秽三法”等,目的在于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实习日记中有“痢疾和便秘有区别”,实习日记栏目的设立在于创建一个符合中医临床实际的真实的语言环境,启发学生学习新知和灵活运用学习知识。上述设计的初衷在于语言学习与趣味的有机结合[3]。

3 医学性

在中医院校的留学生或境外中医教学机构均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学习中医,学生一般在学习一年左右汉语后进入专业学习,中医学与古代文化的关联度较高[4],也影响着专业学习,在多年的对外教学中我们发现,外国人学习中医有两个障碍,一是由于文化背景、思维方式的差异,影响的对中医理论的理解和接受,也较难形成中医的思维方式;二是语言方面,由于普通汉语和中医词汇差别较大,造成很难听懂教师授课,也难以看懂中医教材以及相关书籍。因此,本教材在汉语教学阶段就导入中医专业术语,汉语与中医并重,为进入专业学习奠定基础,如“一流医师治未病”、“人身三宝—精气神”、“金针仁术”、“望、闻、问、切能治病”等这些课文的筛选都是中医知识的渗透,使学生理解了“治未病”、“精、气、神”、“金针、砭石”等是什么意思,如何使用。同时课文中还涉及到“天人一体”、如何保养精气神等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医思维的内容,这些都有助于对中医理论的理解和掌握。书中“实习日记” 的设计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方面可以体会到中医的诊治方法,也学会了如何“望、闻、问、切”,能够从临床治疗效果感受到中医学的价值,更加坚定了学习中医的意志。

在中医学方面,教材除了彰显中医(药)文化之外,还兼顾中国文化的大背景,包括历史、地理、饮食习惯、学习方法、民俗心理等多方面的尝试。展现的是中国民族文化的画卷。在语言定位方面,除把医学、医疗词汇做为主体外,生活化语言使该教材更具实用性。

总之,编写《实用中医汉语·精读》的初衷,是为外国人学习中医或者学习中国传统文化而设计,突出语言性、趣味性、医学性三个方面相结合,增强学生学习中医的学习兴趣,在趣味中学习语言,在语言中感悟中医,把中国文化作为传播中医的载体,为中医对外教育拓展一个了解中国文化,为进一步学习中医学和建立中医思维模式奠定基础的新的学习途径,这也是我们的希冀。但是,“中医汉语”的提出尚属初试,还不成熟,在未来使用过程中还会发现问题,也希望同道就外国人汉语和中医学的教学切磋交流,使中国文化和中医学走遍世界,提升其影响范围和学术价值,为世界文化和医学的发展做出贡献。

[1] 罗根海,赵熔.实用中医汉语·精读【提高篇】[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669-670.

[2] 宋欣阳,徐强.从传播视角对当代中医传承困境的解读[J].中医教育,2010,29(6):56-58.

[3] 宋琳,郝宏虎.科学传播视角下的21世纪初"中医存废"网络之争[J].科普研究,2011,6(1):112-114.

[4] 李茵,刘艳骄.中国古代中医药知识的传播途径浅析[J].中华医史杂志,2008,38(3):26-30.

R28

A

1671-8194(2013)11-0271-02

猜你喜欢

中医学天津中医药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实施五周年
如果天津有“画”说
《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这十年》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中医学关于“瘀血”的用法
中医学关于“证”的用法
天津卷
《天津之眼》
天津
中医药立法:不是“管”而是“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