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脊髓损伤中医康复的研究进展①

2013-01-24程先宽孙岚王征美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3年9期
关键词:督脉电针病机

程先宽,孙岚,王征美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为脊柱疾病和脊柱损伤的严重并发症。由于神经组织修复的困难性,可导致损伤平面以下感觉运动功能障碍,是一种严重致残性疾病。近年来,随着工伤和交通事故的增多,脊髓损伤患者越来越多,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据报道,美国每年约有1.1万例新增SCI患者[1]。北京市2002年脊髓损伤年发病率为60/100万[2]。

中医古籍没有记载“脊髓损伤”,也缺乏与脊髓损伤相关疾病的完整记载,只能从一些散在的描述中见到有关病因病机和症状。《灵枢·寒热病》:“身有所伤,血出多……若有所堕坠,四肢懈惰不收,名为体惰。”可能是描述外伤所致截瘫,而体惰可被认为是对本病最早病名记载。由于中医古籍对急性脊髓损伤缺乏系统认识,对本病没有特定的治法和方药。

1 病机理论

《难经·二十八难》记载:“督脉者,起于下极之俞,并于脊里,上至风府,入属于脑。”督脉的解剖部位走行及生理功能与脊髓相似。王明新等根据病变损伤部位和督脉的生理功能,认为本病的病机为督脉受损,导致督脉和其他经络、督脉和脏腑、督脉和气血之间的功能紊乱,出现一系列症状[3]。手足三阳经均与督脉交会,督脉为阳脉之海,诸阳之会,有统摄元阳、振奋督率全身阳经的功能;而且督脉与任、冲、阳维脉皆有联系,可调节全身气血,在全身经络系统中处于中心地位。这与现代医学所描述的脊髓作为中枢神经的功能相似。督脉贯脊属肾,督脉损伤则导致肾阳不足。肾开窍于二阴而司二便,肾阳不足气化失司则致二便潴留或失禁。肾主生殖,肾阳不足则致性功能障碍。肾阳不足肢体失其温煦则肢体发凉、痿废不用。《中医康复学》根据脊髓损伤临床表现,认为其病机属本虚标实,本虚为肝肾亏虚,标实系瘀血和痰浊阻滞经络,特别是阻滞于督脉。故而临床证型为肝肾亏虚与痰瘀阻络[4]。《中国传统康复治疗学》则认为,脊髓损伤的主要病机是督脉损伤,肾阳不足;病位在督脉,累及肾、脾、肺、肝;病理性质则以经络瘀阻、阳气不足为主[5]。

综上,脊髓损伤的中医病机及辨证,多从督脉立论。但疾病的证候是不断演变的,随着脊髓损伤进展,其病机动态变化,要结合脊髓损伤并发症等进一步认识。

2 中医康复的主要措施

脊髓损伤患者经早期治疗,病情平稳后,大部分面临截瘫、四肢瘫等肢体功能障碍,高位瘫痪后还会出现呼吸功能障碍等表现。康复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预防脊髓损伤并发症,如泌尿系感染、结石、骨质疏松等发生。临床实践中,中医药疗法也常用于脊髓损伤患者康复,具有一定疗效。

2.1 中药治疗

早期脊髓损伤药物治疗主要为甲基强的松龙激素治疗。虽然有研究证实甲基强的松龙可抑制脊髓损伤后细胞凋亡,并能取得一定的治疗效果,但其用药时间的限制,大剂量或长期使用后引起的诸如免疫抑制、继发感染、皮质激素性肌病等副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6]。中药对脊髓损伤动物实验研究表明有一定疗效。如高益斌应用防己黄芪汤治疗脊髓损伤大鼠,结果显示与甲基强的松龙疗效相似,可明显抑制脊髓横断损伤后继发性炎症过程;其机理可能通过抑制内皮细胞释放活性氧基,或抑制中性粒细胞和其他白细胞的继发性分泌,以降低细胞毒性物质的持续释放,减缓进行性坏死的进程[7]。陈德喜采用复髓镇痛合剂治疗颈椎损伤模型狗,研究显示该方剂具有显著镇痛、抗炎作用,能增加造模后联合行为评分,改善下肢神经功能,防止脊髓损伤的继发性改变,促进脊髓组织的恢复及神经组织的再生,具有一定的抗脊髓损伤作用[8]。张国福等采用补阳还五汤治疗脊髓损伤大鼠,神经功能有所恢复,其治疗作用机制是通过补气活血、通经活络,扩张局部血管,增加血流量,减少脊髓损伤后血栓的形成,从而减轻脊髓神经组织的缺血、缺氧,改善脊髓损伤处微循环[9]。姬军风应用醒髓汤治疗脊髓损伤大鼠,表明能显著提高受损脊髓组织中神经生长因子的含量,从而对脊髓损伤的修复具有良好的效果[10]。

单体及单味中药,如人参皂甙、三七、丹参、马钱子、黄芪等也用于脊髓损伤实验研究。潘树义等用MTT法观察9种人参皂甙单体对脊神经元生长的影响,实验表明人参皂甙可增强神经元的活力,使神经元代谢功能旺盛;细胞内粗面内质网和游离核糖体生产更多蛋白;线粒体可以提供足够的能量;通过轴浆运输,营养物质被输送到轴突远端,使轴突生长得到加强[11-12]。丹参能改善脊髓微循环,提高脊髓组织耐缺氧能力,抑制胶质细胞浸润,对轻度牵张性损伤有肯定的防治作用。三七皂甙能减轻脊髓损伤的病理形态变化,具有调节微循环和减轻继发性病理损害的作用;抑制自由基的产生,减轻脂质过氧化,并对白质的存活创造了条件,使脊髓的传导功能得以改善,促进功能恢复[13]。马钱子所含的士的宁对整个中枢神经系统都有兴奋作用,首先兴奋脊髓的反射机能,其次兴奋延髓呼吸中枢和血管运动中枢,并提高大脑皮层感觉中枢的机能,特别对脊髓有高度的选择性。

在脊髓损伤临床实践中,中药单体、单药应用较少,一般多采用补气活血类药,选用古方及经验方,多具补气活血、温经通络、补肾通阳之功。大多系临床经验报道,缺乏规范的临床试验研究。因此,虽然目前治疗脊髓损伤的中药较多,但总的来说多限于临床经验,一家之言,大多不尽如人意,还需深入研究。而大多中药研究还在动物实验阶段,尚未临床应用。短期应用中药大部分针对脊髓损伤并发症等防治。

2.2 针灸

针灸是脊髓损伤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时素华采用电针大椎、命门治疗脊髓损伤大鼠,发现可下调caspase-3表达、上调calpastatin表达水平,与甲基强地松龙作用类似,并且能明显促进受损脊髓神经的修复[14]。电针还可能通过降低脊髓损伤部位的Nogo-A的含量,促进神经元功能的恢复;对大鼠脊髓损伤后Slit-2 mRNA表达具有促进作用,可能对轴突的正确导向性生长发挥重要作用,有助脊髓损伤的修复[15-16]。席莉采用电针大椎、命门、华佗夹脊穴等治疗脊髓损伤大鼠,大鼠后肢功能都有不同程度提高;其机制可能包括电针治疗抑制兴奋性氨基酸的释放和钙离子的内流、抗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降低脊髓组织内皮素含量,从而进一步改善微循环和内环境,减少局部组织血栓素的含量,清除导致继发性损伤的内源性治病因素[17]。韩清民等采用电针督脉观察对大鼠脊髓损伤后水通道蛋白4(AQp4)表达和后肢功能恢复的影响[18]。针灸能明显促进受损伤的脊髓组织合成和分泌内源性神经营养因子[19]。

针灸治疗脊髓损伤实验研究也从机制上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许健鹏等[20]和徐斌[21]应用督脉电针治疗脊髓损伤患者,取穴多首选督脉,其次选用华佗夹脊穴,还选用足阳明胃经穴,患者的运动功能均有一定恢复。针灸治疗外伤性截瘫,临床实践证明有一定疗效,其中以督脉经及局部取穴配合电针治疗应用得比较广泛,效果较显著[22-23]。在脊髓损伤早期采用电针对督脉及局部穴位行电刺激,有助于脊神经细胞轴突的延伸,防止肌肉萎缩[24]。针灸与康复治疗结合有利于脊髓损伤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早期干预更有利于脊髓损伤神经功能恢复,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25]。陈荣良等综述针灸治疗脊髓损伤尿潴留的研究进展,采用关元、八髎、阴陵泉、三阴交、曲骨、中极、夹脊穴、秩边等穴位都取得了不错的疗效;可能是直接或间接刺激了排尿中枢和膀胱周围组织,以及进行了某种神经体液调节,但具体机制尚有待进一步的研究[26]。

虽然针灸可以促进脊髓损伤康复期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但治疗方法应该重视个体性、灵活性,因人而异,因时而异,采用中医辨证取穴,督脉、夹脊为主穴,穴位分组、交替取穴,排刺取穴,巨针治疗,针对某些症状的治疗,刺激肌肉兴奋点,穴位注射疗法等不同方法[27]。

2.3 其他治疗

在脊髓损伤康复实践中应用了很多其他中医疗法,如推拿疗法可降低肌张力、改善肢体功能,能促进、加快肢体功能康复,对脊髓损伤的恢复、卧床并发症的预防也有很好作用。我们在临床中应用中药足疗、蜡疗等疗法治疗脊髓损伤肢体挛缩等不适,也取得了理想的效果。对脊髓损伤患者进行水浴,利用气泡浴或一些中药的作用,可降低脊髓损伤患者肌张力偏高等不适。脊髓损伤患者多经历外伤等经历,常怀恐惧心理,从而影响康复疗效。通过调摄情志、控制情绪的方法,可消除患者心理负担,建立康复信心,从而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

3 存在问题及对策

近年来,中医药的诸多康复措施愈来愈趋于与现代康复手段结合应用,这也是我国脊髓损伤康复临床的特色及优势。需要加强脊髓损伤中医药康复研究。

3.1 疾病理论

中医有关脊髓损伤的论述大多零星地分散在历代医籍之中,没有形成独立、系统的理论体系;外伤性脊髓损伤病因明确,但目前对于其病机病位的辨证多建立在对疾病早期的认识上;脊髓损伤患者恢复时间较长,临床症状多样。进一步整理、挖掘传统理论并加以提高非常必要。需要对相关的病因病机进行系统的梳理,以科学的观点和方法全面、系统地发掘、整理、研究、提高,完善脊髓损伤的中医康复理论,使临床实践更具目的性和前瞻性。

3.2 治疗方法

中医学康复手段较多,如中药、针灸、推拿、传统体育、饮食、沐浴、情志疗法等。纵观近年的有关报道,这些方法在临床实践中显得较为零散,缺乏有机的统一。很多报道为小样本,或局限于个人临床经验的总结,过于强调辨证施治的个体化原则,忽视了康复疗程的规范化、系统化,导致中医康复临床治疗随意性较强,对目前中医康复缺乏参考指导意义。因此,积极引入现代康复医学的理论与方法,使之与传统方法有机融合,在继续进行脊髓损伤临床实践经验总结的同时,加强对中医不同的康复措施的规范化、系统化的综合研究;应采用循证康复医学方法探索中医康复模式,得出可靠数据,并制定康复诊疗规范,形成脊髓损伤中医康复指导性方案。

3.3 实践方法

由于脊髓损伤中医康复手段的选择随意性强,一些未经论证的方法也可能用于临床,破坏了康复治疗的严谨性和科学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综合康复治疗的效果。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首先要以科学的观点和方法,全面、系统地发掘、整理、研究前人经验,完善中医康复理论和方法;其次要结合现代科学手段,对行之有效的康复疗法进行临床及实验研究,证实疗效,阐明作用机制;还要针对面临的新问题,提出新理论,创立新方法,并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和发展;要加强中医康复疗法机制的研究,通过动物实验、药理学等研究,探索中医康复疗法的科学依据。

中医康复手段较多,具有一定的特色和优势。但与现代康复医学相比较,中医康复学缺乏系统的理论支持和规范有序的诊疗方案。如能结合现代医学研究进展,挖掘整理和完善规范中医康复学中有关脊髓损伤的病因、病机、预防和治疗理论,以现代科学方法进行功能检查和疗效评估,探讨传统康复疗法机制,并积极探索中西医结合的最佳模式,必将大大提高脊髓损伤的临床康复疗效。

[1]朱悦,范广宇,王星锋.脊髓损伤治疗的研究进展[J].中华外科杂志,2002,40(11):865-868.

[2]李建军,周红俊,洪毅,等.2002年北京市脊髓损伤发病率调查[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4,10(7):412-413.

[3]王明新,汪茜,姚共和.中医对脊髓损伤病机的认识[J].湖南中医药导报,2004,10(6):7.

[4]傅世垣.中医康复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07-110.

[5]许健鹏,高文柱.中国传统康复治疗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349-350.

[6]Wingrave JM,Schaecher KE,Sribnick EA,et al.Early induction of secondary injury factors causing activation of calpain and mitochondria-mediated neuronal apoptosis following spinal cord injury in rats[J].J Neurosci Res,2003,73:95.

[7]高益斌,杨米雄,叶红明.防己黄芪汤加减对急性脊髓损伤大鼠的组织形态学影响[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31(3):299-301.

[8]陈德喜,刘玉江,林均馨,等.复髓镇痛合剂对狗颈椎挥鞭样损伤的实验研究[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4(4):248-250.

[9]张国福,王和鸣.补阳还五汤对骨髓间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大鼠脊髓损伤的影响[J].中国骨伤,2006,19(8):452-454.

[10]姬军风,朱艳,张智慧.醒髓汤对大鼠实验性脊髓损伤受损组织中NGF的影响[J].中医正骨,2006,18(5):11-13.

[11]潘树义,刘大庸,钟世镇,等.9种人参皂苷对培养鼠胚脊髓神经元生长的影响[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00,8(6):311-333.

[12]潘树义,刘大庸,余磊,等.人参皂苷对引导的鼠胚脊髓神经节细胞轴突生长的影响[J].中国神经科学杂志,2000,16(4):345-348.

[13]李志强,雷君,陈泽斌,等.三七总皂甙对大鼠脊髓损伤后HSP70阳性神经元表达的影响[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1,9(3):20-22.

[14]时素华,李志刚,宋金玲,等.电针对大鼠脊髓损伤后caspase-3、calpastatin表达及髓鞘变化的影响[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28(2):149-154.

[15]尹明锡,时素华,宋萌,等.电针对大鼠脊髓损伤后Nogo-A表达的实验研究[J].陕西中医,2010,31(3):371-373.

[16]尹明锡,宋金铃,时素华,等.电针对大鼠脊髓损伤后Slit2表达的影响[J].陕西中医,2010,31(5):611-613.

[17]席莉,王瑞辉.电针对实验性脊髓损伤大鼠血栓素B2和行为学的影响[J].陕西中医,2009,30(2):246-247.

[18]韩清民,谢杰,柴生廷,等.电针督脉对实验性脊髓损伤大鼠水通道蛋白-4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25(7):637-639.

[19]周雪,吴良芳,王廷华,等.针刺对部分去背根猫脊髓背角与备用背根节神经营养素家族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J].中国针灸,2002,22(11):769-771.

[20]许健鹏,王明久,刘学茹,等.以督脉电针为主治疗脊髓损伤80例的临床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1994,10(6):13-15.

[21]徐斌.脊髓针为主综合方法治疗外伤性截瘫286例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1990,2(1):7-9.

[22]米建平,蒙昌荣,李建强.以华佗夹脊穴及背俞穴为主治疗截瘫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2000,(9):517-519.

[23]彭享娣.督脉电针治疗外伤性截瘫的临床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992,7(1):26.

[24]吴映华,蔡颖,周莉,等.综合康复治疗脊髓损伤患者的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0,20(10):1581-1583.

[25]陈启波.针灸结合康复治疗干预时机对不同程度脊髓损伤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5):772-773.

[26]陈荣良,全仁夫.脊髓损伤后尿潴留的针灸治疗进展[J].医学综述,2011,17(23):3627-3629.

[27]戚其华.脊髓损伤康复期患者的针灸治疗方法探讨[J].中国针灸,2007,27(7):533-535.

猜你喜欢

督脉电针病机
基于“取象比类”法探讨肝细胞铁代谢紊乱与肝纤维化中医病机的关联
鲍远程从督脉论治脊柱疼痛经验
电针基于不同参数治疗坐骨神经损伤的实验研究进展
中正平和是养生的根本
俯卧位手法整复结合电针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
从“阴中求阳”论治“督脉生病”
脓毒症的病因病机及中医治疗进展
从瘀探讨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中医病因病机
最方便的健身
低频电针针刺联合三阶梯止痛药物治疗癌症疼痛3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