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海南实施财政补贴瓜果菜预冷处理系统建设的研究报告

2013-01-24张志坚王红勇

中国果菜 2013年1期
关键词:瓜菜预冷瓜果

张志坚,王红勇

(1.海南省农业厅2010农业推广硕士班, 海南 海口 570228;2.海南大学海洋学院, 海南 海口 570228)

海南岛地处热带,长夏无冬,光温充足,雨量充沛,素有“天然大温室”的美称,是我国理想的冬季菜篮子生产基地。然而,海南作为全国冬季瓜菜生产基地,其发展也经历了较为曲折的过程,由于受运输距离远,途中保鲜难;生产时间短,总量不大;集中上市遇到销售不畅时,常造成瓜菜烂在地头和收购点;运输途中稍有不顺,都会导致全车瓜菜损坏等问题的长期困扰。经过这些年海南农业部门抓农产品市场流通的研究总结,我们认为,瓜果菜田头预冷处理系统对解决上述问题至关重要。

一、海南瓜果菜预冷处理系统发展历程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随着交通环境的改善和物流业的发展,一些从事瓜果菜运销的专业户开始尝试冬季把海南生产的瓜果菜运往内地销售,但由于产销地相距远,出岛运输需跨琼州海峡,既耗费时间,还增加了运输的成本,最大的问题是常温下的瓜果菜保鲜难,原来海南的瓜果菜从采收到消费者手上只能保存4~5天,所以相当长一段时间,只能销在长江以南区域,没法北上,销量一直在十几万吨波动,在运销途中稍有不顺,都会导致瓜果菜大量损耗,甚至全军覆没,产地农民收获的瓜果菜没人收购而“烂地”的现象经常发生。

1998年,山东寿光瓜果菜运销商王景秋根据自己长期搞瓜菜运销和冷藏的经验觉得,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要建设海南瓜果菜田头预冷处理库,于是他用自己的积累找朋友借款,率先在澄迈福山镇建起了海南第一座一百多吨的瓜果菜预冷库,开创了海南瓜果菜田头预冷处理的先河。据测算,经过冷藏保鲜后的海南瓜果菜在运销过程中的损耗率由未预冷的平均15%~20%可下降到5%,下降了10~15个百分点,如果按海南瓜果菜冷库平均运销周转次数为20次/年、瓜果菜平均收购价格3000元/吨计算,且经过冷藏保鲜后的瓜菜每吨农产品增值约700元,保鲜后的瓜菜又增值700万元,经济效益非常显著。

1999年王景秋的三星冷库投产,此后每年,他都在重复着“扩建冷库—运销瓜果菜—扩建冷库”的发展轨迹。在他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运销户投入到了建预冷库的行列。至2005年,全省建起预冷库库容2.5万吨,2007年7万吨。此时,海南冬季瓜果菜运销量也逐渐超过了百万吨。

然而,海南瓜果菜预冷库的发展从1998年起步到2007年的10年,才发展了7万吨,这与内地许多瓜果菜主产区域集散地冷藏库动辄10万吨的库容量相比,显得非常滞后,与海南作为全国冬季菜篮子生产基地的地位极不相称,同时也极大地制约了海南冬季菜篮子生产基地的发展,严重的影响了海南热带农业的增效和农民的增收。

作为海南省主管农产品采后处理、信息和流通的政府部门,省农业厅一直致力推动瓜果菜预冷库的建设,2007年组织编制了《海南省瓜果菜产品预冷处理系统项目建设规划(2008—2012)》,提出五年投资12.1亿元,新建瓜果菜预冷库200家,新增库容13万吨,初步建成全省瓜果菜产品预冷处理系统,为实现目标任务,建议对新扩建瓜果菜预冷库实施财政补贴,中央财政补贴资金3亿元,地方财政补贴1亿元,从此海南拉开了瓜果菜产品预冷处理系统建设的序幕。

规划首先得到了海南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把海南省瓜果菜产品预冷处理系统建设项目列为《海南省2008~2012年重点民生项目》,并按规划项目资金内容作了安排。

2008年海南省从新增财力中列支2000万元扶持冷库建设企业,拉动了企业投入资金1.5亿元兴建果菜冷库和交易物流中心,当年全省新建扩建冷库企业己竣工可投入使用的有19家,冷库容量2.59万吨,完成了年度新增冷库容量2.5万吨的任务,新增瓜果菜预冷处理量50万吨以上,可直接为农民和企业增收6亿元。使我省果蔬冷库容量首次达10.1万吨,年冷藏保鲜能力达200万吨以上。

2009年全省瓜果菜预冷处理系统建设项目第一次纳入我省财政预算,支持预冷库建设补贴资金1000万元。同时,在省农业厅的积极努力和国家农业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的支持下,中央财政第四批扩大内需农业项目首次支持我省预冷库建设补贴资金800万元,加上省内市县配套补贴资金约200万元,共计2000万元,拉动了企业投入资金2.6亿元以上兴建冷库和市场建设,全省新(扩)建预冷保鲜库企业有29家,新增冷库容量2.9万吨,使全省冷库总容量达13万吨,冷藏保鲜能力达260万吨。

2010年,计划新增预冷库容量3万吨,计划总投资2.92亿元(按编制规划计算)。预计到年底,全省新建扩建预冷库的单位有44家,计划建库容49976吨;可建成投入使用的单位有42家,新增库容29976吨;在建预冷库单位有2家,计划建设库容20000吨;目前全省瓜果菜预冷库企业己达116家,总库容量己达16万吨,瓜果菜预冷保鲜能力达320万吨,较好的完成了年度新增冷库建设任务。

2010年,中央、省、市县三级财政预算第一次同时安排对海南瓜果菜预冷处理系统建设项目的支持,国家农业部从中央财政预算内安排了1000万元支持我省的预冷库建设项目,省级财政预算内资金安排900万元冷库建设补贴资金,市县配套200万元补贴资金,共计2100万元。据测算,当年政府财政资金2100万元,拉动了企业投入资金2.9亿元兴建冷库和市场建设,建成投产的预冷库42家,新增库容3万吨,可新增瓜果菜预冷处理能力60万吨;提供就业岗位约3000个;带动农户创收约10万户;从损耗减少、价值提升、运费节约、新增就业岗位以及带动农户创收等方面效益测算,可直接为农民和企业增收7.35亿元。既有效保证了全省瓜果菜畅销国内170多个大中城市及日本、韩国、港澳等多个国家和地区,也有效促进了全省农民增收,为实现海南农产品“两出两进”工作目标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经验总结

1、规划先行,集成项目,推动发展。2007年,海南省农业厅确定了大力推动瓜果菜预冷处理系统建设的工作重点后,立即组织编制了《海南省瓜果菜产品预冷处理系统项目建设规划(2008—2012)》,并以此为基础将全省瓜果菜预冷处理系统集成为加强我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2.1亿元的重点项目,并纳入了省重点民生项目管理和扶持,有效地推动了瓜果菜预冷处理系统的快速发展,3年新建成冷库库容8.5万吨,超过了前10年7.5万吨,使全省冷库库容达16万吨,预冷处理能力达320万吨。

2、政府财政资金扶持,引导社会资金投入,作用巨大。海南瓜果菜预冷处理系统项目建设3年,扶持资金6000多万元,拉动社会投资7.0亿元建设瓜果菜预冷库。

3、促进农业生产运销成效显著。海南瓜果菜预冷处理系统项目的快速发展,对海南热带特色现代农业的发展,特别是对海南冬季瓜菜生产基地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自2005年以来,海南冬季瓜菜种植面积和产量逐年增长。种植面积从2005年的164.5万亩增长到2010年的264万亩,增长了60.5%;冬季瓜菜总产量从2005年的255万吨增长到2010年的450万吨,增长了76.5%。海南全年瓜果菜出岛量从1996年的75万吨增长到2010年的493万吨,年均递增约16%。目前在岛外25个重点城市建立农产品流通办事处,全省农产品已畅销全国170多个大中城市。

4、提高了海南瓜果菜生产的专业化、组织化水平。预冷处理系统建设搭起了一个一头连着生产,另一头连着市场的平台,已成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中心环节和重要纽带。引导农民走向市场,以市场为导向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解决了农户小规模经营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有利于在更大范围和更高层次上实现农业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形成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生产,产业化经营。

5、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提高市场竞争力,实现农产品保质增收的需要。以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竞争能力为核心,以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和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建设为基础,以“菜篮子”产品为突破口,以市场准入为切入点,从产地和市场两个环节入手,实现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质量监控,使各个环节结成利益互补的经济共同体。通过预冷处理系统项目建设,从源头上把好农产品质量安全这一关,为提高海南农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竞争力,实现农产品保质增收提供安全保障。

6、是增加就业机会,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需要。一个新产业的诞生必然带来新的劳动力需求量的增加。由于农产品预冷处理系统必须建立在农业生产的聚集地,这就必然给广大农村提供最有利的劳动就业机会和条件。农村经济的发展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无论在解决就业方面,还是在促进经济发展方面都起着主导的作用。而随着农业科技力量的不断增强,农业劳动生产率逐渐提高,海南每年都要新增大批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市流动数量逐年增长,给城市就业和社会秩序带来巨大压力。建设农产品预冷处理系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开辟农民新的就业渠道。同时,通过农产品预冷处理系统发展带动城镇化消费需求的增加,带动包装、运输等第三产业的发展,就能够使农村的剩余劳动力直接分散,就地消化吸收。这样,就能有效避免其由分散而集中成“大部队”向城市拥挤。从而缓解城市就业和下岗再就业的负担,减轻城市治安管理压力,稳定社会秩序,为入世后的中国进行全球化贸易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秩序和环境。

三、存在问题与不足

1、预冷库建设发展不够平衡。目前,海口、澄迈、文昌、琼海等东北部四市县预冷库建设发展较快,已建成库容86795吨,占全省库容量的53.8%,中部市县的瓜菜生产滞后预冷库建设发展较缓慢,六市县19230吨,仅占11.9%,而白沙县现仍是空白。

2、资金投入严重短缺。我省瓜果菜预冷保鲜库建设企业主要是瓜菜运销户,大多数是中小企业,企业有限的资金积累主要用于收购瓜果菜,投资预冷库建设资金筹措困难,自身滚动发展的能力弱,企业迫切需要新建扩建预冷库,因无资产作抵押,大多数成长型的企业难以得到金融部门的支持,资金短缺制约了预冷处理系统建设的快速发展。

3、预冷库建设的标准和规范还不够统一、完善。标准化生产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工程。大力建设符合现代农业要求的标准化生产,加快与国际接轨的步伐,是发展现代农业的根本任务。目前,海南瓜果菜产品预冷设施建设,其工艺流程中的分拣、清洗、检测、包装、冷藏销售,还没有行成科学、规范、完善、统一的标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预冷库发展。

4、与海南瓜果菜预冷库相关的技术研究不够深入。围绕果蔬预冷、贮运保鲜、冷链系统运行等具体的与海南热带特色农产品相适应的相关技术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导致一些农产品的预冷保鲜无法满足运销企业以及市场的需要,海南瓜果菜预冷处理系统作用还没能充分发挥。

四、建议

1、加强领导,精心组织。项目建设涉及内容比较丰富,涉及的部门比较多,建议加强领导,协调配合,齐抓共管,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工作,保证项目建设取得成效。

2、规范运作,提高质量。项目承担单位要严格按照国家《农业基本建设项目管理办法》规定,明确项目法人,实行严格的项目法人负责制。全面实行项目合同管理制,层层签订项目建设合同书。严格实行招标投标制,要根据工程项目的功能,严格控制建设规模和标准,防止资源浪费,杜绝“豆腐渣工程”。

3、加强监管,认真评估。项目实施过程中,相关部门要加强监管,确保按标准和规划设计进行施工。项目完成后,要经相关部门审核同意,进行评估验收,经评估合格后通过验收,方可进行财政资金补贴。

4、资金支持。瓜果菜产品预冷设施建设项目属于企业经营性建设项目,在资金筹措上以企业投入为主、财政补贴资金为辅。为保证项目资金专款专用,必须实行企业先建,政府后补的方式。各级政府按照文件要求,妥善安排工程实施后项目所必需的经费,以确保项目工作正常运转。

5、建立海南瓜果菜预冷处理系统的技术支撑体系和服务体系。在政府主导下,联合相关的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共同搭建瓜果菜预冷处理系统的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为海南瓜果菜预冷及产后处理、加工提供科技支撑服务。

总之,政府公共财政资金的投放要科学合理,要投在急需的领域和关键环节上,并且要以科学方式,才能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引导带动社会资金投向,以产生最大的效能,取得最好的效益。各级行业部门、科研单位、企业单位还要加强协作,通力配合,继续深入研究才能真正实现财政资金投放的目标任务。

猜你喜欢

瓜菜预冷瓜果
基于ANSYS的LNG接收站典型管道预冷分析
农民瓜菜“接茬轮作”增效益
小型LNG气化站预冷方法对比分析
菜农
杏鲍菇真空预冷工艺优化研究
藤儿长,瓜果旺
你家的瓜果蔬菜都成精啦
瓜果蔬菜:成精了!
小猴吃瓜果
不同预冷方式对红提葡萄的预冷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