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娩中静滴缩宫素注射液导致DIC1例

2013-01-23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8期
关键词:产道纤溶宫素

汪 丽

(辽宁省开原市妇幼保健院,辽宁 开原 112300)

分娩中静滴缩宫素注射液导致DIC1例

汪 丽

(辽宁省开原市妇幼保健院,辽宁 开原 112300)

分娩是一种生理活动,在无异常征象时,不应人为干预,应按其自然规律进展。使用宫缩素加速产程更要慎之又慎,少有不慎可导致不协调子宫收缩乏力或宫缩过强,引起子宫或软产道破裂、羊水栓塞、急产及产后出血等,进而导致播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缩宫素;播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正常产;人为干预

现将分娩中静滴缩宫素注射液导致DIC1例报道如下。

1 病例资料

患者25岁,孕1产0,孕39+5周,分娩一期入院,规律宫缩2h入院。入院查体:体温36.5C,脉搏78次/分,呼吸18次/分,血压105/75mmHg,一般状态良好,神志清,痛苦面容,心律无异常。妇检:腹膨隆,宫底剑下三指,胎头下方,入盆,胎心音145次/分,规律。消毒内诊:外阴发育正常,阴道畅,宫颈消失,宫口开4cm,骨软产道未触及明显异常。初步诊断:妊娠39+5周,孕1产0,分娩一期,逐行试产。在试产过程中,宫口开9cm,胎头棘平,胎心音146次/分。规律,产力差,静滴缩宫素注射液5单位+0.9%氯化钠注射液500mL,宫口开全,顺产一女活婴,产后子宫收缩欠佳,血色暗红,宫壁肌注缩宫素注射液20单位,酒精纱布填塞宫体,肌注阿托品1mg,静滴氢化考的松200mg+0.9%氯化钠注射液500mL,低分子右旋糖酐注射液500mL。持续流不凝血,输血,经抢救无效死亡。

2 讨 论

2.1 决定分娩的因素

分娩发动后,决定分娩能否顺利进行的因素有三,即产力、产道与胎儿。如三因素均正常并能相互适应、配合协调,则产程进展顺利,为正常产;其中任何一个因素异常而其他因素又不能相互适应时,或表现为产力过弱,或表现为阻力过大,均可使分娩过程受阻,胎儿娩出困难,而形成异常分娩,即难产。难产最常见的临床现象是产程延长,总产程超过24h者,称为滞产,第二产程超过2h者,称为第二产程延长。此种情况多为产力异常所致,产力,将胎儿及其附属物从子宫内逼出的力量称产力。包括子宫收缩(主力)及腹直肌、膈肌和肛提肌收缩(辅力)。子宫收缩简称宫缩,临产后迫使胎先露下降及子宫颈口逐渐扩张的主要力量,贯穿于分娩的全过程。正常子宫收缩具有以下特点:节律性、对称性和极性、缩复作用。产力异常分为腹肌收缩力异常和子宫收缩力异常,子宫收缩力异常又分为子宫收缩乏力和子宫收缩过强,子宫收缩乏力分为协调性和不协调性子宫收缩乏力,子宫收缩过强分为协调性(急产、病理缩复环)和不协调性宫缩过强(痉挛性或强制性宫缩、子宫部分不协调收缩),本例患者分娩三因素正常,适于正常产,但在胎心音加快146次/分的情况下,人为静滴缩宫素5单位+0.9%氯化钠注射液500mL,并违反缩宫素的操作规程,没有从低浓度,小剂量开始,同时也没有控制液体摄入量并严密产程观察,及时调整剂量和适时停药。致使宫缩过强、过密,产程进展快,在此宫缩强时,羊水由裂伤血管进入母体血循环,由于羊水中含有大量促凝物质(似组织凝血活酶物质),进入母血循环后,激活了凝血系统,使血液呈暂时性高凝状态,发生播散性血管内凝血,消耗了大量凝血因子,使血管内纤维蛋白沉着,从而纤维蛋白原减少。由于羊水中还含有纤溶激活酶,激活纤维蛋白溶解系统产生大量纤维蛋白降解物,又使血液由高凝状态转入纤溶状态,发生严重产后出血,血液不凝,导致DIC。所以正常分娩不应人为干预。必须静滴缩宫素时,严格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有专人守护,严密观察宫缩频率、强度,随时调整滴速,避免宫缩过强,也是为了预防栓塞,防止诱发DIC。孙安修[1]报道,缩宫素宜在产妇已进入临产状态,且宫口达3cm时给予,子宫平滑肌处于处于最佳生理状态,保持其节律性,对称性,当宫口达5cm时即应减少缩宫素的用量,本例宫口开9cm,无需用缩宫素。因此,分娩时,必须了解产程的全过程,仔细检查产道、胎儿、产力及产妇等情况,全面掌握,具体分析,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处理。

2.2 播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播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是指在一些致病因子作用下,机体凝血系统被激活,机体发生以凝血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病理过程。此时,在微循环内广泛形成以纤维蛋白为主要成分的微血栓,随后,由于消耗了大量凝血因子和血小板,并继发纤维蛋白溶解(纤溶)过程加强,使血液从高凝状态转变为低凝状态,引起出血倾向,常是内源性与外源性凝血系统同时被激活或相继被激活,是多种因素综合或相继作用的结果。妊娠期妇女血液呈高凝低纤溶状态,这种状态,从妊娠16周开始,随妊娠月份增加而逐月增强,至分娩时达高峰。与非妊娠期比较有如下变化:①多种凝血因子增加,其中纤维蛋白原约增加1倍,到妊娠晚期和分娩期,可高达400-600mg/100ml,因子VIII约增加2倍;因子II、VII、Ⅸ、Ⅹ增加0.2-0.8倍。②对血小板释放功能具有指示作用的β血栓球蛋白增加。③血浆黏稠度增加。⑷纤维蛋白溶解作用降低。纤维蛋白原增加的同时,纤溶酶原虽相应增加,但纤溶酶原激活剂的活性却降低。一方面由于纤溶酶的合成减少;另一方面由于纤溶酶的抑制物,如α2巨球蛋白及α1抗胰蛋白酶增加,所以出现了低纤溶状态。由于妊娠期妇女存在上述变化,所以,一旦遇到某种病理因素的刺激,就容易发生DIC。产科播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发病机制仍很复杂,任何引起血管内细胞、组织损伤及有促凝物质进入母体血循环都有可能激发DIC。产妇一旦并发DIC,病情都比较凶险,起病急,进展快,若误诊或延迟诊治,往往导致患者死亡。

2.3 从这个病例分析正常分娩不应人为干预

分娩是一种生理活动,在无异常征象时,不应人为干预,应按其自然规律进展。使用宫缩素加速产程更要慎之又慎,少有不慎可导致不协调子宫收缩乏力或宫缩过强,导致子宫或软产道破裂、羊水栓塞、急产及产后出血等,因宫缩素静脉滴注引起的宫缩不完全符合生理宫缩,原因是生理情况下缩宫素呈脉冲式释放,而静脉滴注缩宫素是持续恒速。本例的宫缩乏力为不协调子宫收缩乏力,主要特点是子宫收缩失去其节律性、极性和对称性,频律及强度均不规则,子宫收缩呈完全的不协调。当子宫收缩时,子宫底部不强;而是中都或下段较强;子宫肌肉在两次收缩间歇期并不完全放松,而是子宫肌纤维处于持续性紧张状态,也就是子宫壁的张力比正常高(即所谓高张力性子宫收缩乏力)。因为不能发生有效的子宫收缩,致使胎先露的下降及子宫颈口的开大均较缓慢,甚至产程停滞不前。主要是因为患者精神高度紧张及滥用缩宫素,造成子宫收缩功能紊乱的结果。通过本病例提示我们,应区别协调性子宫收缩乏力与不协调性子宫收缩乏力,切实做好产妇的思想工作,使其充分了解分娩过程,解除恐惧心理,树立信心,充分调动产妇的积极性,临产后力戒精神紧张,严密观察产程进展,必要时及早使用镇静剂,切忌滥用宫缩剂。缩宫素个体差异大,低浓度即可致宫缩过强甚至子宫破裂,危机母婴生命。浓度过高更易引起子宫强直收缩而致急产,产道血肿,宫颈、会阴裂伤,羊水栓塞等并发症,进而导致播散性血管内凝血(DIC)[1]。

[1]孙安修.从纠纷病例谈合理用药[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08,36 (3):65-66.

R714.3

:B

:1671-8194(2013)08-0293-02

猜你喜欢

产道纤溶宫素
麦角新碱联合缩宫素在高危妊娠剖宫产术中的应用
纤维蛋白原联合D二聚体检测对老年前列腺增生术后出血患者纤维蛋白溶解亢进的应用价值
缩宫素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与缩宫素在胎盘早剥产后大出血中的治疗效果
牛产道疾病治疗刍议
分娩镇痛联合微泵静注缩宫素的临床效果观察
产道保护凝胶对初产妇经阴道分娩中软产道及盆底的保护作用
软产道裂伤致产后出血的临床分析
骨折患者术前凝血及纤溶功能对术后血栓栓塞症的风险预测
肌动蛋白清除系统与凝血—纤溶系统在子痫前期患者外周血中的变化
纤溶系统分子标志物在妊娠高血压中的应用价值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