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疆:因地制宜 精心策划每个环节

2013-01-23

中国畜牧业 2013年20期
关键词:项目区围栏管护

2003—2012年国家下达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天然草原退牧还草工程计划退牧总面积18900万亩,其中禁牧5810万亩,休牧11470万亩,划区轮牧1620万亩;草原补播改良4688万亩;建设饲草料地40万亩,棚圈建设1.6万户。

一、取得的成绩

1.项目区天然草原植被得到一定程度恢复,草原生态环境得到改善。温性荒漠类工程区内草原植被平均盖度提高了5~10个百分点,平均高度提高了1~4个百分点,平均地上生物量提高了5%~14%;山地草甸类工程区内草原植被平均盖度提高了10个百分点,平均高度提高了2.6厘米,平均地上生物量提高了17.6%;低地草甸类工程区内草原植被平均盖度提高了10~15个百分点,平均高度提高了3~16厘米,平均地上生物量提高了10%~24%。阿勒泰地区以针茅、三芒草、蒿子、假木贼、驼绒藜等植被为主的温性荒漠草原和温性草原化荒漠围栏禁牧两年后,植被覆盖度由10%~12%提高到20%,荒漠草原防风固沙能力得到恢复和加强;伊犁州新源、昭苏等县天然草场划区轮牧结果表明,在同一时间内轮牧区草场的再生草量比自然放牧区高200~300千克。项目区牧草产量从2003年的1988万吨提高2010年的2486万吨,在天然草原上牲畜放牧量从2003年的306万头(只)减少到2011年的212万头(只),草原生态局部开始好转,牧区生产方式逐步转变,畜牧业生产稳步发展。

2.退牧还草工程的实施加快了项目区生产方式转变。该区退牧还草项目区普遍推行了禁牧、休牧或轮牧制度,更多的牧户由传统的四季游牧向暖季放牧、冷季舍饲圈养的生产方式转变,牲畜冷季舍饲的比例逐年增加。2011年,退牧还草项目区每只羊的平均产肉量较项目实施前的2002年提高4.9%,成畜死亡率下降了2个百分点。同时,由于项目区人工饲草料地建设面积不断增加,加快了牧民定居建设步伐,牧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大为改善,牧民收入增加。

3.退牧还草工程的实施引起了各级政府及社会各界对草原的关注和重视。几年来,各级部门纷纷配套出台了一些草原保护建设的政策措施。如:从2008年起,各地加紧了种植业结构调整,围绕畜牧业大力发展饲草饲料种植,为牲畜暖季放牧,冷季舍饲创造了条件。工程的实施还推动了全区草原监理体系的建设和草原执法工作。同时,社会各界对草原的关注度更高。

二、经验总结

1.领导重视,健全机构,是项目顺利实施的保证。该区高度重视退牧还草项目的实施,成立了草原生态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各地县也成立了相应机构,组织专门力量实施退牧还草工作,一级抓一级,确保了禁牧休牧任务的落实。

2.扎实做好前期工作是项目顺利实施的前提。该区根据要求组织具有相应勘察设计资质的部门编制项目实施方案,经有关专家论证后报农业部审核,然后根据农业部审核意见修改实施方案,报该区人民政府批复,最后该区草原生态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将批复细化后批转到各项目县执行。施工建设前,各地再组织资质部门进行初步设计,编制初步设计说明书、工程概算书和施工图,利用全球定位系统(GPS)对每个项目区登记四至经纬,把禁牧、休牧、轮牧任务分解到乡、村和农牧户,落实到草场。

3.认真落实“四制”是保证项目建设质量的根本。一是认真落实项目行政领导负责制,退牧还草工程实行各级人民政府负责制,省级草原畜牧行政部门作为业务主管部门,县级草原畜牧行政部门具体承担项目执行工作,各县畜牧局长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法人代表的职责。

二是严格执行招投标制度,对退牧还草项目围栏材料和配套铁桩统一进行了公开招投标,对项目的工程监理实行了邀请招标,各项目县负责对水泥桩和围栏安装工程进行了公开招投标。

三是全面推行工程监理制,经过招标确定监理公司。监理公司按作业程序及时跟班到位进行监督检查。

四是加强合同管理,从项目设计、工程监理、材料采购、围栏安装、围栏管护等各个环节都能按照《合同法》有关规定签订合同,明确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明确质量要求、履约担保和违约责任,履行合同约定的各项义务。

4.精心组织施工是项目顺利完成的重要举措。在组织施工过程中,各县因地制宜,制定了一系列具体措施,从围栏材料的出进库管理、到现场施工管理、到建成后交付使用都有具体而明确的要求,很多县市想方设法创造条件,组织和发动受益群众帮助施工单位进行安装,用链轨拖拉机拉,用牛马驮,用人背等,能想到的办法,能用上的手段全部使用,目的只有一个,按时完工。还有很多项目县县委书记、县长经常深入施工现场进行现场办公,现场解决问题,确保了项目建设顺利进行。

5.加大宣传培训是项目顺利实施的基础。该区非常注重宣传和培训工作。一是组织力量深入牧区基层,采取哈、蒙、维、汉等多种民族语言制作宣传牌,发放宣传册,宣传草原退牧还草的重大意义;二是专门下发文件规范了宣传用语,并在该区新源、霍城、和静、福海和布尔津等主要旅游大县的交通要道两侧树立了宣传牌;三是依靠新闻媒体,大张旗鼓进行宣传。该区与《新疆经济日报》签订了宣传协议,定期报道各地退牧还草的做法和经验,与新疆电视台合作制作了退牧还草工程电视资料片;四是开展项目管理培训,连续举办了全区草原生态建设项目管理培训班,为项目建设培训了一批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财会人员,规范了项目建设,提高了项目管理水平。

6.加强监督检查是项目规范建设的必要手段。该区计划、畜牧、财政等有关部门多次组成联合工作组深入项目区,督促、调查了解项目实施情况,对普遍出现的问题以文件形式给予明确。先后对工程招投标、初步设计、工程质量、工程进度、竣工验收、陈化粮补助等问题下发文件进行规范,并进行检查落实。

7.健全财务管理是项目顺利实施的保障。从该区多次检查情况看,各项目县能够认真执行财务管理规定,财会人员能够自觉学习基本建设财务管理,科学设置会计科目。特别是一些项目县,财政部门定期上门指导会计做账,各项目县还制定财务管理办法,对财务审批、资金支付、入账记账等每一个环节都作了严格规定,都能做到专户储存、单独建账、专款专用。

8.加强项目建成后管护是巩固退牧成果的关键。各地因地制宜,建立了不同的管护办法,将退牧成果与农牧民的利益直接挂钩,由受益户和乡政府签订管理合同,坚持谁受益,谁管护,调动广大农牧民积极性。

猜你喜欢

项目区围栏管护
2022年将农村公路管护领域就业岗位稳定在80万左右
合阳县节水灌溉项目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TBS围栏灭鼠技术
寒冷天气 咋管护羔羊
围栏
动物园
入秋养羊管护 不同于春夏季
洗澡围栏
浅谈森林资源的培育与管护
浅谈亚行贷款项目对项目区发展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