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中医“治未病”思想探讨膝骨性关节炎的分期防治

2013-01-23强,宋

中医研究 2013年3期
关键词:治未病膝关节关节

罗 强,宋 敏

(甘肃中医学院,甘肃 兰州730000)

“治未病”思想是中医学在预防治疗方面的特色和精髓,是几千年中医文化的结晶,体现了中医在疾病防治和养身保健方面得天独厚的优势,对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之后随着历代医家的不断探究与补充,该思想形成了包含未病先防、已病早治、既病防变、愈后防复等多方面的内容。膝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是临床上比较难治的一种慢性骨关节病,发病率、致残率高;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把KOA与心脑血管疾病、癌症一起列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三大杀手。本文从中医“治未病”思想探讨KOA的分期防治,以期指导临床实践。

1 中医“治未病”思想的内涵

“治未病”思想最早出现于《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而铸锥,不亦晚乎!”明确提出了“治未病”思想,具体涵义是指导人们顺应自然生长发育的规律,坚持健康合理的生活方式,注重机体摄养,提高身体素质,从而达到减少甚至消除疾病发生机会的目的。之后经过历代医家两千多年来的不断探究与补充,该思想形成了包含未病先防、已病早治、既病防变、愈后防复等多方面的内容。

2 膝骨性关节炎的病机及临床分期

2.1 病因病机

KOA是由多种因素引起关节软骨纤维化、皲裂、溃疡、脱失而导致的关节疾病,以中老年患者多见,女性多于男性;60岁以上的人群中患病率可达50%,75岁的人群则达80%;致残率可高达53%。该病病因尚不明确,其发生与年龄、肥胖、炎症、创伤及遗传等因素有关;病理特点为关节软骨变性破坏、软骨下骨硬化或囊性变、关节边缘骨质增生、滑膜增生、关节囊挛缩、韧带松弛或挛缩、肌肉萎缩无力等。KOA好发于负重大、活动多的关节,如膝、脊柱(颈椎和腰椎)、髋、踝、手等关节[1]。

中医学认为,KOA证属“膝痹”“骨痹”范畴,多为劳损、风寒、外伤引起。该病主要病机为风、寒、湿、瘀邪气闭阻经脉,不通则痛,日久导致肝肾不足,失于濡养,邪实正虚,即发病以肝肾亏虚为内因,风寒湿邪侵袭及劳损为外因,瘀血及痰湿为病理产物;肝肾亏虚或气血不足,无力抵御外邪,风、寒、湿邪乘虚而入,留置于关节,痹阻不通,或长期劳累使腠理空虚,寒湿之邪杂至,凝滞血脉,造成气滞血瘀,经脉痹阻,导致两膝脉络不通,关节失于濡养而发病。

2.2 临床分期

根据KOA的临床体征、X线片表现,可将其分为以下几期[2]。

Ⅰ期:关节在活动后稍有不适,劳累后疼痛明显,休息后缓解;X线片检查提示骨与关节无明显改变。

Ⅱ期:关节在活动后疼痛明显,劳累后疼痛加剧,有时伴有膝关节轻度肿胀,下蹲后站起无力,上下楼梯时轻度疼痛或自感膝关节不稳;X线片检查提示髌骨上下缘偶有增生的骨赘,内外关节间隙尚正常。

Ⅲ期:关节持续性疼痛,劳累后加重,休息后减轻,多伴有膝关节肿胀,髌骨周围压痛明显,浮髌、挺髌试验阳性,上下楼梯必须借助扶手才能完成;X线片检查提示髌骨关节面有散在点状破坏影,髌骨周围骨赘增生明显,偶见胫骨平台周沿及髁间隆突有骨赘增生,内外关节间隙不对称。

Ⅳ期:关节持续性疼痛,活动后加剧,偶有关节内卡压症出现,膝关节出现明显畸形 (屈曲、外翻、内翻、粗大),功能活动受限明显,肿胀明显,稍增加髌股关节负荷即产生膝关节的疼痛;X线片检查提示环关节周围及关节内骨质增生明显,髌骨关节面大部分破坏影,并出现明显囊性变,关节间隙变窄且内外不对称,关节腔内时有散在游离体。

3 “治未病”思想在KOA各分期防治中的应用

3.1 未病先防——避免危险因素

KOA多发于中老年女性肥胖患者,或长久从事重体力劳动、剧烈体育运动者,并与损伤、遗传等诸多危险因素相关,这些因素在KOA的发生中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正常生活。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应该落实防御措施,做好健康教育工作,祛除影响发病的各种危险因素,主动养生锻炼,平衡机体各项功能,增强抵抗力,减少或避免致病外邪侵入机体而引发该病,针对危险人群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将疾病控制在萌芽状态。早期预防应从以下几方面做好:①控制高危人群体质量,减少关节受力负荷,避免影响关节软骨营养和造成关节软骨退化;②平时调神养生,合理搭配饮食,加强营养,老年人和绝经期后妇女应多食高蛋白、高热量的食品,补充维生素 C、维生素D及钙剂,减少高脂肪摄入,避免脂肪含量过剩而加速膝关节退行性病变;③保持合理适度的运动,特别是老年人应避免剧烈运动,以和缓运动为主。

3.2 已病早治——KOAⅠ期、Ⅱ期

对于已经罹患KOAⅠ期、Ⅱ期的人群而言,应该坚持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康复、早受益的“五早”方针[3],重视病变的先兆症状,把疾病消除在初起阶段。避免病情发展,提高生命质量,具体方法包括以下几点:①中医药干预。Ⅰ期、Ⅱ期KOA病变可通过中医整体辨证和标本兼治,及时给予祛风散寒、活血化瘀、通络止痛、强劲壮骨等中药方剂内服,调整机体内部环境;同时给予膝关节手法按摩、中药熏洗、针刺艾灸、中药外敷等治疗,以放松肌肉、滑利关节、松解粘连,从而缓解局部疼痛症状,改善膝关节功能,促进组织修复。②现代医学治疗。对于KOAⅠ期、Ⅱ期,应根据其轻微症状及时诊断,通过正确的功能锻炼和口服非甾体类抗炎药物、软骨保护剂、糖皮质激素等药物进行治疗;也可以给予膝关节腔内玻璃酸钠注射,此对于早期的关节病变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另外,还可以给予痛点阻滞、针刀松解、火针关刺等方法,达到中西结合、内外兼治的目的[4]。

总之,在KOAⅠ期、Ⅱ期的治疗过程中,要始终坚持病证合治、标本兼顾,采取合理规范的整体治疗方案,中西结合,内外同治,从根本上控制疾病发展,促进病变组织修复,恢复关节功能,消除疼痛,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3.3 既病防变——KOAⅢ期、Ⅳ期

既病防变主要是指在KOA病变发展到Ⅲ期,膝关节出现明显的症状、体征时,就得从整体上把握疾病传变规律,将病变控制在局部,防止恶化,不使病变传至更深的层次。西医治疗可采用膝关节置管洗术或关节灌洗术等,清除关节内的渗液、代谢废物和关节游离体,配合抗炎药物冲洗关节腔,改善滑膜的炎症[5],恢复关节功能,避免出现关节畸形甚至胫股关节、髌股关节的病变。对于病变发展至Ⅳ期——膝关节出现明显屈曲、外翻、内翻、粗大等畸形,功能活动受限,肿胀明显,稍增加关节负荷即可产生膝关节疼痛的阶段,单独采用保守治疗效果不佳,需行关节镜或开放性膝关节清理、修补术,必要时采用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以矫正膝内外翻畸形,并于术后医患密切配合,及时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形成良好的生活模式,恢复关节功能,加强自身的健康管理,防止病变再次发展。

对于KOAⅢ期、Ⅳ期,中医药治疗应给予舒筋通络、补肝肾、强筋骨等中药方剂内服,从内部环境调节身体的阴阳平衡,减少潜在的发病因素。通过传统中医药治疗和现代医学治疗相结合的方法,快速而有效地控制疾病发展,整体治疗,全面调养,标本兼顾,消除症状。

3.4 愈后防复——避免复发

KOA的病情容易反复,在首次发病经过治疗、关节病理症状消除后,要积极加强身体康复的调护,监测病情的活动性,使残留的邪毒完全祛除,防止复发。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饮食调理,切勿因贪食滋生病理因素;规律生活起居,防止身体虚耗;加强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素质。在早期治疗过程中,应该进行健康教育,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在秋冬寒冷季节更替之时,应该加强自身防护,佩戴护膝或加厚衣物,避免风寒湿邪侵入而致病。

4 小结

在当前疾病模式由疾病医学向健康医学转变的趋势下,医学的发展也应该向“治未病”的方向扩展,而中医“治未病”思想符合了这一要求[6]。KOA是影响中老年人群生活质量的主要疾病之一,其治疗过程漫长复杂,而且容易反复,如果未予以重视,最终将导致膝关节功能丧失。临床上应该将传统医学中的“治未病”思想贯穿于整个疾病预防和治疗过程的始终,根据病变发展的不同分期,采取相应的中西医治疗措施,控制疾病的发展,保护膝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在“治未病”思想不断受到重视的大环境下,医者应该不断地发掘中医学“治未病”思想的精髓,加强中医预防保健体系,控制膝骨性关节炎的发病率,指导人们防病于未然,注重养生保健,提高整体生活质量。

[1]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骨关节炎诊断及治疗指南[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10,14(6):416.

[2]刘威,赵印震,卢博.分期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J].四川中医,2007,25(8):91 -92.

[3]宋敏,温孝明,安文博.运用“治未病”思想探讨骨科慢性病的防治策略[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1,19(2):55-57.

[4]吕志刚,张曦,谢国华.程序化分期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总结[J].颈腰痛杂志,2009,30(2):184 -185.

[5]杨豪,王衍全.中医骨关节疾病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33-35.

[6]吴蔚,王彬,高峰.从“治未病”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中医防治[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8,14(10):757-758.

猜你喜欢

治未病膝关节关节
膝关节术后助行器的选配及使用
老年人应注重呵护膝关节
膝盖有异响 警惕“关节鼠”
关节突关节比在退行性腰椎滑脱中的应用价值
小切口下重建喙锁肩锁韧带及前上关节囊复合体治疗陈旧性肩锁关节脱位
户外徒步运动中膝关节的损伤与预防
探讨膝关节骨挫伤的MRI诊断价值
大学生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防治
孙思邈治未病观与养生理论探析
朱长刚:大医更要“治未病”